《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2020-12-12 廢墟之中

「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會選擇告訴你的家人嗎?」當我被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就回答:「不會」在我看完《別告訴她》這部電影之後,我更加堅定了我內心的答案。

《別告訴她》是美籍華裔導演王子逸獲得諸多獎項的一部優秀作品。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罹癌,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

但在紐約長大的碧莉認為知道自己病況是奶奶的人權,因此在華人家庭中上演一場中西文化衝突,中西文化的博弈不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探討的主題,在電影的細節之處,除了探討東西方文化差異之外,更多的還是向對親情對生命的思考。

一、家人的善意謊言,只是不想最愛的人承擔痛苦和恐懼

我們每個人都想聽真話,誰都不想成為被隱瞞的那一個,可是有的時候真話很殘酷,甚至可以完全擊垮一個人。

知道真相的人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電影中,慈祥的奶奶被檢查出癌症晚期,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孫女比利知道後十分傷心。而爸爸卻告訴比利,不要告訴奶奶實情。

長期生活在美國的比利,受人權文化印象多年,她堅持應該告訴奶奶真相,因為她擁有知情權。於是父女之間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西方人權思想最後還是在親情上妥協了。

電影中的爸爸有一句話很觸動我:不告訴奶奶實情,是為了奶奶好。告訴奶奶,是她擁有了知情權,卻將這個沉重的消息全壓到了奶奶的身上,有時候壓到一個人的不是疾病,而是死亡的恐懼。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的時候,還沒有等到病發,心理就崩潰了。

去年外公被檢查出了胃癌晚期,大家都瞞著他,說不是什麼大病,十月份的時候我輾轉了一天去看他的時候,精神狀態很好,劈柴餵馬,整個人笑呵呵的。我們不想讓外公承擔得知生病後的恐懼,如果人固有一死,我希望生前他所有的回憶都是開心快樂的。

家人不願讓奶奶知道她的情況,是將這個癌症的痛苦轉移到家人身上,由家人來幫奶奶承受,寧願承擔不如實告知的責任,也是要給奶奶一個放鬆的心情和愉快的晚年生活。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曾提出「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這也是人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面對重大人生變故時會遇到的五個階段:

1、「否認」:「不會吧,不可能啊!」「不是一直以來都好好的嗎?」2、「憤怒」:「為什麼是我?這不公平!」「我能怪誰啊?」3、「討價還價」:「讓我活著看到我的兒子畢業就好。求你(禰)了,再給我幾年時間吧!」「如果她能醒來,我什麼都願意做。」4、「抑鬱」:「唉,幹嘛還要管這些事啊?反正我都要死了。」「我不想活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5、「接受」:「好吧!既然我已經沒法改變這件事了,我就好好準備後事吧!」

正是我們預感到了一旦說出真相,不管是當事人本身還是她身邊親近的人都可能會遭到沉重打擊,所以我們選擇了閉口不談。生活真的需要善意的謊言,不僅是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也給予了患者的精神支柱,一家人雖然口不言說,但是內心都是知道的,因為他們都知道,都是為了對方好,是家人的愛才會讓他們做出這種選擇吧。

2、奶奶的善意謊言,是想好好的家人告別

在電影裡,他們始終沒有告訴奶奶患病的事實。但是奶奶面對自己患病的身體真的一無所知嗎?其實在電影裡,有很多細節暗示了奶奶可能是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實:

比如對於「良性陰影」這個家人杜撰出來的名詞的懷疑;

對兒子從日本帶回來的不知名的、被偽裝成「高價維生素」的抗癌藥物,毫不追問地照吃不誤;

突然讓保姆阿姨瞞著眾人去拿自己的體檢報告;

也許奶奶早就懷疑家人隱瞞了她的病情,卻也默契地沒有戳破,選擇旁敲側擊去尋找真相。 結果就有了你瞞我、我瞞的局面——表面上看起來一片和諧,其實背地裡都各自的打算。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奶奶作為這個家族的大家長,奶奶獨自承包下孫子婚禮全部的流程。訂酒店與酒店經理討價還價,拍婚紗照指導孫子浩浩,如何和情人美子表現的更加親密,婚宴上和小輩們一起玩遊戲,親切地和戰友們談天說地。

奶奶操辦了一場如此帶有土味的婚禮,是奶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贈給孫子浩浩的一份禮物,也是對他人生的一種祝福。

這可能也是奶奶在生命最後,和自己最親的人告別,死亡一定回來,那也要好好告別再走。

3、真相、謊言背後,是親情的感念和生命的敬畏

家人應不應該告訴癌症病人,真實病情呢?到底是堅守親人的責任,還是讓她享受人權呢?導演很巧妙的拋出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留給觀眾做選擇,給電影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但是影片結尾花絮中,似乎給了這個故事一個暖心的結局,「奶奶確診癌症已六年,至今仍然健在」。這個奇蹟般的結局或許不會發生在每個罹患癌症的人身上,但是導演還是想把對生命的希望帶給觀眾。

面對親人的生命課題,是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題。

《別告訴她》除了探討東西方文化差異之外,更多的還是向觀眾傳達一種對親情對生命的思考。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 ,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當一個人生活無憂、心情愉悅的時候,他不會想到死亡,但是當他去過醫院,經歷過身邊人的疾病生死的時候,大概會更加重視生命的價值吧。在生死面前,任何平時糾結的大事,都成了微不足道的事情。

對於一個罹患癌症的人來說,告知病情和隱瞞病情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就看每個人的選擇。

莊子說過:「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必經之路,生而喜悅,死而憂傷。從人的一出生便已經是既定的事實,而如何將有限的生命擴展無限的寬度,便是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

很多人窮極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或如鮮花般絢爛,或如草芥般平凡……

人這一輩子真的很短,短到你還沒有回過神來,它就已經過去了。

人生中總會遇到很多人,很多故事,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心酸,如何讓自己的一生活得更有意義?

大概就是想自己所想,幹自己所幹,或為夢想、或為家人、或為錢財,執著於自己的初心,活在當下,為了自己追求的奮力去拼搏,努力,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只求無愧於心。

當自己真的到了跟自己告別的時候,就算是不知道生命的最終長度,也不枉此生的努力吧。

相關焦點

  • 《別告訴她》:東西文化差異背後,是斬不斷的血脈親情
    所以,今天我將結合《別告訴她》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將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方面入手,對該片進行解讀。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影片帶給觀眾的普世意義。02、象徵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具有象徵意義,引起觀眾的深度思考《別告訴她》中,除了色調與家族互動的細節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片中鳥的出現,也為這部以人為主角的影片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鳥的出現貫穿始終,它們絕非導演隨意堆砌在影片中,而是具有象徵意義。
  • 《別告訴她》:死亡陰影,也可以拍得如此溫柔
    兩位華裔女導演,伍思薇和王子逸,近期的作品都很令人矚目。一位學計算機的工科生殺入導演圈、拍出了非常有個人風格的作品,另一位將自己和奶奶的親情故事融入電影中、細膩又溫暖。同樣是華裔主創、同樣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對文化差異的探討,《別告訴她》以疾病生死為經緯、串起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思考,在細膩傷感但又不乏幽默的語境中重新解讀故鄉、家人、陪伴等因素;《真心半解》在天才少女孤獨又敏銳的觸覺中,展開自我身份認知、情感認知的糾纏。
  • 別告訴她 文化碰撞中的骨血親情
    春節是每個中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之一,而親情,永遠是中華民族骨血深處最濃的執念。奧斯卡熱門電影《別告訴她》,講述的就是一個從團圓飯餐桌開始的故事。不同文化背景的親人,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國外長大的碧莉意外得知奶奶罹患癌症,可父母卻決定不讓她見奶奶最後一面,理由是大張旗鼓飛回中國,奶奶肯定會起疑心。可是碧莉不同意,她深愛奶奶又行動力超強。
  • 看完《別告訴她》,才明白中國人是多麼忌諱談論「死亡」!
    ——《別告訴她》文丨舊故麻袋∨《別告訴她》這部電影由兩部分構成:一場婚禮、一場告別。中國人不懂得「告別」,特別是在以「死亡」為前提下的告別,更是忌諱被提起,「死」一直都是我們難言的痛。《別告訴她》最讓人悲傷的地方是它「改編自真實事件」,而這樣的真實事件遍布國內的每一處角落。
  • 老人患癌要不要告知其真相?《別告訴她》帶你體驗中美文化差異
    如今看到電視上已經上映這部影片,知道有關於親情,便正襟危坐讓親人們也一起看看這部溫暖人心的影片——《別告訴她》。影片講述的是華裔碧莉的奶奶被診斷不幸身患癌症,但碧莉的家人們選擇隱瞞奶奶真相,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親人們回到奶奶身邊,見奶奶最後一面。
  • 《別告訴她》1月10日溫暖上映 中國親情引發共鳴
    《別告訴她》1月10日溫暖上映 中國親情引發共鳴 此前影片在海外廣受好評,不僅斬獲金球大獎,還被著名導演李安評為自己2019年最喜歡的影片之一,並將成為衝刺奧斯卡的種子選手。電影《別告訴她》根據導演王子逸真實經歷改編,從一個頗有社會意義的話題切入,拍出了意味綿長又真實細膩的中國親情故事,在年關春運的熱潮下,這部講述回家經歷的影片必將喚起不少遊子的情感共鳴,成為同檔期的熱門觀影選擇。
  • 《別告訴她》:這是一個根據真實謊言所改編而成的家族故事
    對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比莉來說,對病人隱瞞病情不但是違法的行為,更要面對良心譴責的忐忑不安,然而在華人的世界裡,不讓家人獨自身陷死亡的恐懼之中,是一種共同面對的親情羈絆,當整個家族決定不說出真相的同時,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是家人之間彼此分擔痛苦與愛的表現,儘管比莉內心無法認同,但身為家族中的一份子,只能壓抑悲痛而隱忍不說,透過這場笑中帶淚的傷感婚禮,能夠好好地跟奶奶深情道別
  • 《別告訴她》:這個美式「中國故事」裡,沒有冒犯,只有熟悉
    文/忠犬七公經歷了撤檔又重新上映的《別告訴她》,終於在本月10號跟觀眾見面了。雖然和奶奶遠隔重洋,但是她經常和自己的奶奶互相溝通近況,距離並沒有阻隔祖孫之間的親情。然而生活的變故總是讓人猝不及防,Billi從父母那裡獲悉了奶奶身患絕症的消息。為了讓奶奶還能再見一下全家人,同時不引起她的懷疑,所以家人決定舉辦一場假婚禮,以此為名召集散落在海外的家人,共聚一堂。
  • 看完《尋夢環遊記》之後,覺得:死亡不是生命終結,被遺忘才是
    但小狗但丁和曾曾祖母找到了他們,但丁真是一個稱職的亡靈嚮導不是麼。在曾曾祖母知道真相後,她原諒了曾曾祖父,他們再次回到了演出會場要拿回埃克託的照片,送米格回去讓他擺在靈壇上,但在這次送米格回去的時候,被德拉庫斯破壞了,與此同時,他的真面目也被投影機完全披露在全部人面前。
  • 《別告訴她》:親人間要不要善意的謊言?
    雖然,我選看一部電影最主要的因素是故事主題和情節。但乍一看到《別告訴她》這部影片的女主角的時候,真的差一點棄劇了!一陣小掙扎後,成功吸引我看下去的是淚點!這部紀錄片式的片子非常生活化,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刻意選擇避而不談的問題,被串成了一個個淚點。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在看電影的時候這麼老淚縱橫了。
  • 《別告訴她》:親情是超越文化的符號|荔枝娛評
    電影《別告訴她》是從謊言開始的。 主角比莉在寒冷天氣裡向奶奶保證,她戴了帽子。其實她沒有。奶奶說她要去看望姊妹,但實際上她在醫院。而更大的謊言是,全家人為了不讓奶奶擔心,決定不讓她知道晚期癌症的事實。甚至為了讓奶奶開心,還精心準備了一場婚禮,專門在奶奶的家鄉長春舉辦,以這樣的名義讓所有人去中國見奶奶最後一面。
  • 《別告訴她》:「善意的謊言」滿滿的愛
    2019年電影《別告訴她》是拿獎最多的華語電影,其中包括了金球獎的影后,還有聖洛丹電影節的最佳劇情長片,各種專業的影評人都對這部電影都是讚不絕口,這是一部美籍的華人導演拍的優秀電影。電影講述了移民到美國和日本的兩兄弟,在得知了在國內的母親得了致命的癌症,他們決定回國陪母親,並以假哥哥的兒子要與日本女友結婚的方式,來搞了一場提前告別的聚會。兄弟倆是堅持不把得癌症真相告訴母親,是因為擔心這會讓母親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善良的謊言」也是一種子女的孝順。
  • 《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其實在講「我們自己」
    如果親人罹患絕症時日不多,你會告訴Ta真相嗎?影片《別告訴她》便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影片故事並不討喜,導演也不是大牌的,主演根本就稱不上漂亮。然而,該片卻獲得了業界內外的讚譽與肯定。女孩兒比莉的奶奶罹患癌症,醫生判定只有三個月的時間。
  • 從電影《入殮師》看死亡與存在背後的真實意義
    在社會中,有很多的職業都會涉及到死亡:法醫會通過死亡來尋找案件的真相,醫生會通過「大體老師」來獲得有關身體構造的知識,殯葬行業則會通過死亡來代替家人送亡者最後一程,而入殮師就是殯葬行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同時也是一個相當具有儀式感的職業。
  • 死亡教育:血脈和親情一定是聯繫在一起的嗎?
    血脈是生命的來路,血脈綿延,傳承賡續,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代表著祖輩血脈的延續。有血脈在,生命就能生生不息。人生有來路,血脈親情不能越來越淡薄!血脈是跟親情聯繫在一起的,所謂血濃於水,有血脈關係的人天然就有一層割不斷的聯繫。
  • 《別告訴她》打的可能是親情牌
    電影《別告訴她》是由華裔女導演王子逸自編自導的一部有關華人家庭生活的電影。該故事以身患癌症的奶奶為主線,以該不該告訴奶奶病情為矛盾,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向外國人呈現了更加現實的中國。這部電影於2019年7月最先在美國放映,一經播出就備受好評,同時獲得了第35屆聖丹斯電影獎和第2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兩大電影獎提名,可謂名噪一時。然而,《別告訴她》於2020年1月在國內播出時,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甚至還招來了諸多惡評。豆瓣評分7.3算是中規中矩,也是對國外高度讚揚的一個附會的分數。
  • 電影《別告訴她》的思考:親人患了絕症,是隱瞞還是告知真相?
    電影《別告訴她》演繹了中國式親情。內容由一個真實的家庭故事改編而成。片名《別告訴她》中的「她」是一位罹患肺癌晚期的奶奶。全家人得知奶奶的病情後,假借奶奶大孫子結婚的名義,從四面八方回家團圓,目的是為了最後見奶奶一面。有的翻譯片名為《告別婚禮》。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告訴你男人是愛你還是想「睡」你的真相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打破了生活的平靜,託馬斯和特雷薩的生命戛然而止。★生命使人生有了意義,死亡是人生的終結,生命的過程在於享受,而不是終結,生重於死,是生命賦予了人生色彩。生活就是生命在生活過程中,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集結,生命的意義完全融合在了生活之中。生命重在過程,在生命終止的那一刻,生命顯得無比的渺小,死亡也隨之縹緲。託馬斯為了追尋生命的自由,斬斷了親情的羈絆,為了擺脫愛情的束縛,害怕承擔婚姻的責任,拒絕結婚。
  • 《別告訴她》:又一個無力的尷尬
    電影《別告訴她》劇照之所以現在才看了電影《別告訴她》,是因為我對於「中西文化衝突」題材電影已經有點疲勞感和不適感。或許是一直在做 「中外合拍電影」工作的緣故,接觸了一些這類影片,並發現不論是大成本的跨國製作,還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都很難把複雜的文化命題、電影的藝術語言和市場的回收期待,這三者結合到位。
  • 關於愛和夢想的電影,什麼是真正意義的死亡,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
    電影關乎夢想,也離不開親情和愛的圍繞的故事。死亡、愛和夢想,是電影的主題。電影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墨西哥男孩米格爾,故事是米格爾追逐夢想而展開,但米格爾家族是以做鞋為生,他們家禁止觸碰音樂,米格爾的夢想卻和音樂相關。小念發現這個電影中的剪紙和中國的有些相似,雙方都是用剪紙記錄故事,但是兩個國家用的時間不同,在我國,剪紙是在春節,結婚的場合會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