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新規落地,今年退市第一股來了!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年12月31日,A股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2021開年僅3個交易日,首隻退市股就已出爐。

截至1月6日收盤,*ST天夏(即「天夏智慧」)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月6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該股票當日跌停收盤價為0.71元每股。

這就意味著,即便接下來5個交易日全部漲停,*ST天夏股價也無法回到1元以上。

按照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將觸發退市的規則,*ST天夏已提前5個交易日鎖定退市名額,成為今年首隻退市股,也成為退市新規之下的首隻退市股。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相關規定,通過交易系統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深圳證券交易將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天夏前身是1996年登陸深交所的廣西康達,算下來在A股已有20餘年。期間,該股票曾屢屢更名。2016年,天夏科技借殼登陸A股後,股票更名為如今的天夏智慧。

借殼後好景不長,2018年,天夏智慧業績就開始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營收僅為1600萬元,並且在四季度爆雷巨虧51億元,年度虧損達45億元。由於2019年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開始「戴帽」。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ST天夏公司營收已不足900萬元,虧損超2000萬元。

業績難堪的背後,公司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去年4月26日,*ST天夏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就此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公司公告稱,如公司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

此外,公司子公司杭州天夏已被申請破產清算,現處於努力和解,終止破產程序階段,並未正式進入破產清算流程,但能否達成和解,終止破產程序進行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圖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已於2020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相比早前的徵求意見稿,退市新規的退市力度再度升級,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對此,業內分析認為,退市新規的落地將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有力打擊「惡意保殼」行為。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ST板塊股票冰火兩重天
    來源:易簡財經12月14日晚,有「史上最嚴」之稱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出爐。受此影響,ST股版塊冰火兩重天。萬得數據顯示,截至今天收盤,有143隻ST股下跌,佔比超過64%。不過,與此同時,也有64隻ST股逆勢上揚,佔比超過28%。
  • 退市新規引發ST股震蕩 ST生物反彈漲停
    此次退市新規被稱為「史上最嚴」,是監管部門在過去8年以來力度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規則改革,但主要目的仍然是堵住監管漏洞,強化優勝劣汰機制,從更加精確的角度去刻畫績差股和殼公司,從而進一步優化上市企業質量。
  • 退市新規引發ST股走勢分化,優勝劣汰下回歸價值投資
    此次退市新規被稱為「史上最嚴」,是監管部門在過去8年以來力度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規則改革,但主要目的仍然是堵住監管漏洞,強化優勝劣汰機制,從更加精確的角度去刻畫績差股和殼公司,從而進一步優化上市企業質量。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襲;三家網際網路巨頭被罰
    原標題: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襲;三家網際網路巨頭被罰丨一周熱點回顧 中央經濟工作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要來了,先看一份「體檢報告」
    Wind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4107隻個股中,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僅有1隻為凱迪退,該股已經處於退市整理期。而另外還有*ST剛泰和*ST金鈺最近20個交易日中有個別交易日在1元以上,不過,目前已經連續低於1元,滿足退市新規條件指日可待。
  • 退市新規發威 161股逼近風險警示
    近日,退市新規已正式實施,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等均以2020年為首個起算年度,這讓A股公司2020年的財務表現備受關注,誰將成為新規下首批風險警示股?經Wind統計,從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有*ST節能(000820)等101股實現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34股期末淨資產為負值,這些情況均觸及新規下的退市風險警示情形。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專家如何看?陳俊:是對好公司的獎賞!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專家如何看?陳俊:是對好公司的獎賞!此次改革,在對原有退市制度細化明確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多條觸及退市的制度標準,堪稱力度空前。對於「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專家們怎麼看?這些新規釋放了什麼信號?
  • 退市新規引發ST股跌停潮 面值跌破1元將觸發退市 哪些個股存在風險?
    原標題:退市新規引發ST股跌停潮,面值跌破1元將觸發退市,哪些個股存在風險?  退市新規的威懾力量正在逐步顯現。12月15日收盤時,ST股迎來大面積的跌停潮,有31隻個股跌幅超過5%,觸及跌停線,共有144隻ST股下跌,在所有ST股中佔比為66.98%。
  • 16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曾經的「影視借殼第一股」鎖定「1元退市」!
    *ST長城「披星戴帽」前為「長城影視」,於2014年借殼江蘇宏寶上市,曾被稱為A股「影視借殼第一股」,市值巔峰時曾超過165億元。而以今日收盤價計算,該股市值僅剩3.42億元。這意味著,在1元退市「鐵律」之下,*ST長城退市已成定局。*ST長城是2021年開年來第二隻觸發1元退市的個股。上周,已有*ST天夏觸發1元退市,成為新規下首隻1元退市股。
  • 退市新規發威 ST板塊集體重挫 近30股跌停 機構:利好頭部績優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退市新規發威!ST板塊集體重挫,近30隻個股跌停!機構:利好頭部績優股 昨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完善財務、交易、規範、違法四大類強制退市指標,並對退市流程有所調整。今日,不少ST股以及績差股迅速大跌。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要來了,先看一份「體檢報告」
    // 完善強制退市指標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必然是強制退市指標,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首先我們以一圖快速了解下新舊退市標準的變化。Wind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4107隻個股中,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僅有1隻為凱迪退,該股已經處於退市整理期。而另外還有*ST剛泰和*ST金鈺最近20個交易日中有個別交易日在1元以上,不過,目前已經連續低於1元,滿足退市新規條件指日可待。
  • 退市新規任重道遠
    從2015年以來,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開始有所增加,但年內退市公司依然未能夠突破20家,今年屬於歷年來退市數量最多的年份,但截至目前,全年退市公司數量為17家,尚未突破20家的水平。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長期低迷,即使近年來的退市數量有所增長,但與同期的上市數量相比,A股市場的上市率及退市率卻呈現出明顯的差距。
  • 再添「紅線」退市新規將加速市場優勝劣汰
    退市新規呈現三大亮點「退市新規不僅是註冊制改革的配套,更是補齊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短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內容看,退市新規完善和優化了上市公司退市標準、簡化了退市流程、加大了對財務造假打擊力度。
  • 退市新規:怎麼看、怎麼辦
    鄭登津、陳運森/文 近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對退市指標做了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同時簡化退市流程,強化風險警示,被稱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中國自2001年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以來,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為124家,平均每年僅6.2家公司退市。今年至今共退市15家,為歷年最多,退市率也僅為0.4%。從退市原因來看,被動退市仍是國內企業退出市場的主要原因,其中21家公司因連續四年虧損被予退市,50家公司因其它不符合掛牌的情形遭到退市處理。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要來了: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大幅收緊…13大...
    退市新規來了。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以下為時報君提煉的內容要點: 1、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
  • 重磅:退市新規來了!炒ST的模式不行了
    退市新規來了!炒ST的模式不行了今天,滬深交易所都發布了新的退市規則,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 ,退市整理期從30個交易日縮減至15個交易日。具體就是,退市會加快,退市門檻也更低了,會有更多退市,比如,連續三年淨利潤為負,改成扣非淨利潤為負,按照這個標準,很多每年靠其他利潤粉飾業績的公司可能就無法繼續了,比如賣點資產這種。
  • 「史上最嚴新規」!中國股市未來20年已成定局!
    退市制全面鋪開,可以說是一次足以徹底改寫「中國股市未來20年投資邏輯」的重大變革。有的人說這是史上最嚴新規,也有的人說這不過是又一次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如果你想知道,這次公告到底說了什麼?這次大變革到底意味這什麼?
  • A股閃電開啟「避雷」模式 ST公司在退市新規威懾下大面積跌停 業內...
    原標題:A股閃電開啟「避雷」模式 摘要 【A股閃電開啟「避雷」模式 ST公司在退市新規威懾下大面積跌停 業內認為資本市場投資生態迎來重塑】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退市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陳俊:「退市新規」下,股民們要遠離這樣的個股...
    很顯然,退市新規發布不僅是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安排,更是完善註冊制改革的重要環節,體現出對資本市場從嚴監管的信號。可以預見,未來將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Q此次新規發布對資本市場有什麼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