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宏觀經濟進入經濟新常態,經濟普遍增長也成為過去時,單一資產投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風險也更加明顯。
與此同時,私募股權、母基金、海外保險等各種新鮮的投資工具和投資概念層出不窮。其中,股權投資被認為是將佔據重要位置的資產品類。
一、正確認識股權投資、合格投資人
股權投資是另類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一級市場的投資範疇。僅討論具有現代經濟和投資特徵的股權投資,是全球具有數十年歷史的投資實踐,無論是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投資歷史,還是黑石、KKR、IDG等全球頂尖投資機構的成功案例,都向世人從事實層面證明了股權投資對於投資人投資組合以及企業價值發現的意義和功能。
在中國,最近十多年以來此起彼伏的天使、成長、中晚期的PE基金,也包括今天引起市場熱度的併購基金,對中國的投資實踐,甚至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
股權投資已逐步成為一種有章法、有打法、有做法的投資實踐。募、投、管、退,四個基本環節,更是有著自己特定的邏輯和技術。直接把股權投資看成風險極高、押寶下注、鋪跑道的投機行為,其實是一種偏見。
證監會關於什麼人可以參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含股權投資),有十分明確的「合格投資人」認定:
• 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
• 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 單位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或者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二、避開股權投資常見的認知誤區
關於股權投資,投資人有一些常見的認知誤區:
誤區一:VC一定比PE收益高
VC一般指天使、A輪、B輪投資,PE一般以C輪、D輪、Pre-IPO為主。所以,直觀的理解是投得越早,賺得越多。
誤區二:跟一個基金投資比FOF投資收益高
GP投資項目較集中,收益機會看上去挺高,但波動性比較大。但FOF投資可以通過優選基金、分散行業、投資輪次等分散風險。
誤區三:PE投資回報空間有限
VC投資可能在融資過程中退出,失去後面的收益機會。但PE投資,很多以IPO和併購形式退出。
誤區四:Pre-IPO了就分分鐘要實現回報
國內企業上市,從申報到發行,需要2-2.5年,而且上市後還有解禁時間。所以,Pre-IPO不是「明天就要賺大錢」的意思。
誤區五:TMT有泡沫是不好的
雖然,TMT行業有泡沫,但僅限在個別領域。不可一概而論,不唯歷史業績論,不押寶一個板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分散投資,才能做長期贏家。
誤區六:籤對賭協議就有免死金牌
對賭協議不能保證一家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不能影響相應行業的政策變化。籤了表示企業有信心讓投資人更安心,但不可單押注在這件事上。
誤區七:核心團隊都會跟投
目前,半數以上GP核心團隊自願跟投,只有少量強制跟投。
誤區八:股權投資不收管理費
根據清科最新數據:約80%的企業會收取2%或以上管理費;約90%機構會收取20%或以上報酬,便宜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
誤區九:股權投資有數十倍回報空間
股權投資是價值投資,需要尋找價值窪地,但在優質項目稀缺的情況下,優質企業估值容易被抬高,投資回報空間也會被壓縮。只有投中價值窪地,才能有數十倍,乃至百倍的回報。
誤區十:股權投資的結果靠運氣
一家股權機構在投資時,會涉及到投資策略、行業判斷、風險控制、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一般歷史悠久的股權機投資經驗很豐富。股權投資有其行業方法論。
三、把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同的框架
為了相對快速地把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同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必須要將基金的介紹材料與協議文本交叉比對閱讀,具體可以分成三大步驟:
1理解標的基金的基本投資邏輯
對於具體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同的基金對應不同的投資策略,投資者應當先理解標的基金的基本策略框架,以相應的策略框架為基礎閱讀協議,這樣才可能實現相對高效的理解。只需要把握其基本的投資範圍、投資階段、預計的投資退出方式。
2了解標的基金的投資結構
基金的投資結構差異,可能帶來費用條款、投資者表決機制和基金期限等多個方面的差異。投資在主基金層面的投資者與投資在聯接基金層面的投資者所看到的基金合同就會有一定的差異。投資者需要了解所投資基金的結構,才能對相關條款、權責和費用的具體情況準確理解。
3在了解基金策略和結構基礎上,需將合同結構進行拆分閱讀
基金的基本要素信息,主要包括基金的投資範圍、投資目標、期限、繳款方式和時間要求等。
基金的費用和收益分配順序,主要包括基金的運營費用範圍和上限約定(如有)、託管費(如有)、後續投資者的追補差價及分配機制、管理費收取以及基金的收益分配順序。
關於違約的約定,包括基金投資者的違約條款和基金管理人的違約條款,關注基金投資者的違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