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韻琪) 巴基斯坦裔港人、香港新家園協會兼職幹事夏天生(Ahtsham Hafiz),自香港去年2月爆發疫情以來,便一直以義工身份行走在抗疫最前線。他發揮粵語、英語、烏爾都語等語言能力,為香港特區政府和少數族裔擔任翻譯者。今年1月23日,特區政府首次實施局部封區檢測,圍封佐敦部分指定區域即「受限區域」為區內居民強檢,夏天生和拍檔不停爬樓梯,挨家挨戶拍門通知少數族裔居民配合防疫。他說:「自己也擔心和害怕,但為了抗疫,當有能力幫助大家時,我願意全力以赴。」
今年24歲的夏天生,剛從香港城市大學畢業。他熱心社會服務,作為民安隊隊員,去年2月開始在檢疫中心擔任當值隊員,為接受檢疫的人士登記資料,並安排飲食和提供所需。他說:「每次工作時都會穿上厚厚的保護衣物,因為太侷促經常揮汗如雨,全身濕透。」當時除了身體會累,心情更會緊張。「共事的阿Sir、Madam都會關心鼓勵我,令我有勇氣繼續前行。」
作為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港人,夏天生會講流利粵語、英語,還懂烏爾都語、尼泊爾語、印度語。去年4月底,他為乘坐印巴包機回港的市民提供即時翻譯和支援服務。他說:「在14天的隔離日子裡,他們之中有些老人家不懂英語或廣東話,當出現食物不合口味、身體不舒服等情況,我會代他們向同事或醫生反映需求。」
夏天生一直以義工身份行走在抗疫最前線。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解釋抗疫政策 做好安撫工作他舉例指,由於隔離營舍建造匆忙,當時無考慮到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對清真食品的需求,他自己也是伊斯蘭教教徒,便馬上和同事商討安排清真食品,及時為他們帶來合適的食物。
今年1月,佐敦區內感染情況持續嚴峻,政府在1月23日凌晨首次封區,要求佐敦指定「受限區域」居民留在寓所接受強制檢測。夏天生亦有參與是次封區工作,他說:「油麻地有15%的人口是少數族裔,為方便區內少數族裔居民更好地理解和配合防疫,我和民政事務處職員一起合作,向居民解釋相關政策,並進行安撫工作。」
當日,夏天生和一名拍檔不停爬樓梯,從早上9點做到晚上8點,持續11個小時挨家挨戶拍門通知,向居民解釋強檢的必要性和告知檢測中心地址。他說:「由於被圍封的區域有大量唐樓、舊樓,沒有電梯,出行不便,大多數少數族裔家庭往往只派一名青壯年定期落樓買些日用品;有居民甚至無法通過收看電視等方式,接收到最新政策和通知,因此親自上樓通知他們十分必要。」
析封區重要性 講到口水都乾夏天生坦言,「剛開始和區內居民講不能離開區域時,有些人會很生氣,質問他們為何不提前通知。」此時他和同事就需要先安撫他們的情緒,不斷耐心地解釋緊急封區,及時扼殺病毒的重要性,「一整天下來,說得唇乾舌燥,相當疲倦。」
封區期間,有少數族裔穆斯林家庭會抱怨政府分發的食物為何沒有清真食物。對此,他認為,對穆斯林來說,兩天沒有清真食品確實有點困難,建議政府若再出臺類似政策,可先和領事館或少數族裔NGO溝通商討,並使用不同語言宣傳抗疫政策,消除少數族裔的疑慮和擔憂。
夏天生因積極投身抗疫,獲特區政府頒發香港2020年度「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說,能以香港人身份拿到此項殊榮,感到榮幸和開心。說起抗疫最大得著,他說,能夠有機會和不同部門職員和高級長官合作做事,令自己變得更成熟,更有信心走進職場。
痛心港人誤解增 身體力行促交流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看不到他們的付出,反而放大一個不起眼的缺點?」夏天生說,隨著去年以來疫情持續,香港人對少數族裔的誤解愈來愈被放大,令少數族裔備受更多的困擾。
今年1月佐敦封區,夏天生(紅圈示)義務為市民進行登記。受訪者供圖
夏天生從媒體看到有報道指少數族裔在文化、宗教上有很多家庭聚會、分享食物、食煙飲酒,或者同朋友傾談時不戴口罩,加上居住環境較擠迫,因此感染病毒的機會較高。他坦言對此「感到痛心和不解」。
他表示,少數族裔中有很多人信奉伊斯蘭教,而穆斯林是不會食煙飲酒的,至於不戴口罩這件事,「每個人在吃飯時都會取下口罩,為什麼要單單指出是少數族裔才會這樣做呢?」夏天生說,在報道出來後的一兩個星期,明顯感到周圍人對包括他在內的少數族裔的看法有所誤解,例如搭地鐵時不會有人緊挨他坐等。
他說,少數族裔中有很多人是做清潔、地盤、送遞員等工作,警察之中也有一些巴基斯坦裔港人,他們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晝夜辛勞,服務市民,在抗擊疫情中都作出了貢獻。「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看不到他們的付出,為什麼僅僅用個別人的事就套在所有少數族裔身上呢?」
「我們幾代人在港紮根,土生土長,以香港為家,熱愛香港。」夏天生說,香港是一個包容、多元、自由、開放的城市,希望今後大家能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少一些誤會和歧視,自己也一定會身體力行,幫助雙方增進了解。
夏天生積極參與抗疫,家人亦擔心其個人健康和安全,時常提醒他注意防護,但依然支持他做義工。他說自己做義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通過奉獻社會、服務他人,令大家改變對少數族裔的固有印象,共同抗疫,令香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