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女性體育人的故事:都世界冠軍了,為什麼不在家好好帶孩子

2020-12-08 澎湃新聞

原創 她姐 她刊

前不久,她姐看到了一條新聞:

新冠疫情或讓性別平等工作倒退25年。

這份報告,來自聯合國的婦女署的全球最新數據。

報導指出,疫情之前,在全世界每天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約負擔了75%,是男性的3倍。

而疫情之後,這個比例又翻了一番。

@BBC

女性從事家務和家庭護理的工作大幅增加,更令人擔憂的事實是,許多女性在今年喪失了工作和繼續受教育的機會。

@nbu

這些女性,負擔著家庭的重擔,做著不容易被大家看到的工作,卻很大概率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婚姻故事》

除了她們,在就業系統裡的女性相較於男性也更容易被社會所忽略。

儘管,她們也同樣優秀,同樣努力。

今天,她姐想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群體,女性體育人,就是這樣一個群體。

今年,因為奧運會延期、多項賽事被迫推遲等原因的影響,她們正面臨著比其他行業更嚴峻的困境。

@澎湃體育

相較於男性體育人,女性體育人得到的關注更少,遇到的無關於體育本身的阻力也更多。

她們中的多數人也面臨著同為女性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對年齡焦慮,要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要打破身為女性在社會上遇到的偏見。

在一切似乎停滯的2020年,原本的焦慮和困境沒有因此而消失,新的問題也接踵出現。

今天,她姐想給大家講一講,關於五位優秀的女性體育人的故事。

我們也有幸,採訪了其中的幾位。

今天,我們就和她們一起,聊聊她們身上的女性力量。

王薔

不喜歡別人給我貼的標籤,是花瓶

就算不了解王薔的人,也會被她的笑容治癒。

《冠軍綻放》

在網絡上搜索王薔的名字時,高頻出現的,是媒體對於她「網壇美少女」、「網壇最美金花」的標籤。

在王薔本人的微博下,粉絲們對王薔也有一個愛稱:「美薔」。

顏值高、球技好的她,卻對她姐說,她最不喜歡別人貼給她的標籤,是「花瓶」。

王薔說:「競技體育,要把女的練成男的。」

她甚至調侃自己,「我覺得我都快沒有女性特徵了。」

美麗是一種稀缺資源嗎?

也許是。

但,大家過多關注於女性外表的聲音,也會掩蓋女性本身的優秀。

你可以關注她的美麗,但不要忽視她本身的強大。

王薔已連續三年成為WTA賽季中國網球運動員中年度排名最高的選手。

比起美麗的外表,她更想被人記住那些夜以繼日的訓練換來的功勳章。

2020年,對於王薔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今年年初,王薔擊敗了美國著名網球選手小威,還上了春晚的舞臺。

她用實際成績,證明了自己作為優秀運動員的能力和潛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她本打算在今年的賽事上向世界前十的排名衝刺。

然而疫情來了,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了。

王薔的外籍教練無法入境,所以她無法正常訓練。

因為國際旅行限制和安全問題的考量,出國參加比賽變得特別不現實。

@王薔_小Q

今年9月,因為種種客觀原因,王薔宣告退出2020年所有賽事。

@weibo.com

在節目中,王薔坦言,自己會感到焦慮。

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比一般職業更短暫。畢竟,競技體育吃的就是青春飯。

而2020年,這一年事業的停滯,究竟是延長了一年職業生涯,還是浪費了一年,她心裡也很迷茫。

迷茫是會有的。

但,她不會選擇放棄。

王薔現在也在積極備戰明年的賽事。並且,在2020年,她難得的多出了一些空暇的時間。

她終於有機會,做一些之前沒有機會做的事兒。

她有去學車,也順利地拿到了駕照,還養了一條叫做「看山」的狗狗。

她姐問王薔:「你覺得屬於自己身上的女性力量是什麼?」

她說:「是堅持。任何一個東西都不會很輕易就能獲得成功,堅忍和堅定,是我覺得屬於我的女性力量。」

沒錯,別人為你設置的框架並不可怕,遇到困難感到迷茫也並不可怕,只要堅持,

王薔的目標,是大滿貫的冠軍,希望我們的中國金花,早日拿到那份榮耀。

劉虹

生育不是分水嶺

孩子不能阻擋熱愛

和20+的王薔相比,30+的劉虹身上多了一個身份——媽媽。

她是少有的,成為母親後還堅守在賽場上的「大齡女運動員」。

劉虹說,在自己還沒拿到奧運冠軍之前,身邊一起訓練過的姐妹就已經陸續離開。

她們選擇了結婚生子,去開啟新的人生。很多人也勸她,別再繼續了,這個程度就夠了,早點生個孩子......

當時,她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終於在裡約奧運會拿到了冠軍。

再之後,劉虹退役,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候,她卻想念那個賽場,可勸她別再回到賽場上的聲音更多了。

甚至,自己的父母也在勸她,別再回去了。

是啊,已經站在巔峰了,已經有了家庭了,為何不好好在家撫養孩子,反而要冒著在巔峰上被跌落的風險繼續在賽場上拼搏?

可是她覺得,曾經的自己還站在那裡。

在賽場競走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份事業,是她熱愛的事業。

做了母親,難道一定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熱愛的一切麼?

當然,在退役、生育後,又一次復出,站回一線運動員的隊伍,並努力盡好做母親的責任,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劉虹卻選擇從最小的比賽開始復出,甚至以個人身份參加比賽。

劉虹本人提供

為了儘可能陪伴孩子,她和愛人帶著孩子,一家三口「漂泊」到世界各地去參加比賽。

很多事情,不得不自己做。她和愛人兩個人,分擔了訓練和生活的工作。

復出15個月之後,劉虹再一次拿到金牌,站回了巔峰之位。並打破了50公裡競走的世界紀錄。

在她之前,誰又能想到,退役生育後,還能重回運動場,還能打破世界紀錄?

可是劉虹做到了。

她說:「生育不是分水嶺,年齡和擁有家庭、孩子都不能阻擋我們的熱愛,選擇你想要的,努力活出自己。」

如今的她,也卸下了原本賽場上的那種求勝心切,不再讓自己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享受體育賽事真正的魅力。

@劉虹競走

母職,不該成為女性事業的絆腳石。正相反,有了孩子的愛,她才能夠更好的站上賽場,綻放自己的光彩。

大楊揚

舒適反而焦慮,我喜歡挑戰性

冰雪女王大楊揚的運動生涯,稱得上傳奇。

她是我國第一個冬奧會金牌的獲得者。

23年運動生涯中,共斬獲59個世界級冠軍, 是我國運動員中收穫世界級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退役後,她的履歷反而更加漂亮。

不了解她的人會以為,楊揚拿了什麼大女主劇本。

殊不知,做大女主,哪有想像般那麼容易。

楊揚的冬奧會首金,拿的格外艱險。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決賽現場

1500米的短道速滑,是楊揚的優勢項目。沒想到,那次比賽。她只獲得了第四名。

然而,冬奧會的首塊金牌,總要有人代表國家捧回這榮譽。

為了戒掉自己的僥倖心理,她把之前代表好運的事情都打破了——剪去長發、絞短指甲,換下代表運氣的背心……

「現在沒有運氣可言了,

那麼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拼。」

懷著背水一戰的心情,楊揚終於在競爭激烈的500米短道速滑項目上贏回了中國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

作為59塊金牌的獲得者,楊揚另一塊對她非常重要的獎牌,反而是第二次退役時,最後獲得的那一塊銅牌。

那是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已選擇退役的楊揚本可功成身退,為了國家,她毅然決然選擇重回賽場。

以31歲「高齡」重返賽場,最終收穫了寶貴的1000米銅牌。

但許多朋友都在替她惋惜,說:「你應該以勝利的姿態離開這個賽場,永遠是冠軍」

在當時,本應該有落差的那瞬間,楊揚的心裡卻充滿了平靜。

她對她姐說:「那塊獎牌是我非常得意的一塊獎牌。那場比賽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紀念」

退役後,楊揚先是進入了離開20年的學堂求學,學習英語,攻讀學位。

後來,又進入國際奧委會工作。

剛開始,進入國際組織的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現在的冰雪女王,面對未知的領域也有些青澀。

但,憑著在體育中學到的精神,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她不斷切換著不同的身份,每一項,都做到了極致。

如今,她也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積極投身體育管理和公益事業。不僅開辦了冰上運動中心,還成為了體育公益機構的發起人。

除了上面的這些身份,楊揚說,她現在生活中佔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身份,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大楊揚的微博頭像是兩個孩子的背影

兼顧孩子和事業,當然並不容易。

楊揚懷著女兒七個月時,楊揚還代表中國做2022年的申冬奧闡述。

在楊揚的第一個孩子四個月時,楊揚帶他去了倫敦奧運會。

女兒兩個月時,楊揚帶著她去了短道滑冰世錦賽,又先後去了花樣滑冰世錦賽以及挪威的青奧會,全世界繞了一圈。

@大楊揚

帶著孩子奔赴職場,楊揚感覺到的,並不是累,而是一種安心和安全感。

在楊揚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

女人,不應該只有一種身份,也不應該被世俗的定義去束縛。

是領導者,也是執行者、是母親、也是妻子、女兒......這樣的身份,也能在同一個人身上完美的成立。

《冠軍綻放》中,還有兩個不走尋常路的體育人。

職業電競俱樂部eStar經理人掰掰,是電競圈少有的女性主理人。

在男人堆裡工作,她反而能讓他們在她面前乖巧認錯。

因為工作太忙,她出月子三天回崗位工作。

比起相夫教子,她更願意去掙得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上的價值。

她呼籲女生不要做家庭主婦,把錢掌握在自己手裡。

九球天后潘曉婷,在疫情期間開始做直播。

這不是她第一次跨界。此前,賽車、電競......她也在不同領域裡嘗試著新的可能。

受過萬眾矚目的人,難免對自己不再是舞臺最亮的那盞光底下的那個人感到沮喪。

但現在,她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差異。

被質疑不打撞球不務正業,她坦言冠軍工資給不了她一個特別好的生活,迎合時代趨勢並沒有什麼不好。

鼓勵大家做職場女性的掰掰,或者人間清醒的潘曉婷,雖然不是我們心中「傳統體育人」的樣子,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新世代的女性之光。

她們都是優秀的女性,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

在生活中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是整個女性群體的驕傲。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總會遇到自己的困境。

我們總會聽到別人在我們的耳邊說 :「你不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

就像這五位女體育人一樣。

但她們用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困境,實現了自己的冠軍綻放。

原標題:《都世界冠軍了,為什麼不在家好好帶孩子?」「因為我能再當一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冠軍綻放》上線 聚焦潘曉婷等五位女性體育人
    近日,一檔聚焦於女性體育人、展現女性力量的主題紀錄片《冠軍綻放》正式上線,創作方為騰訊體育。這檔紀錄片分別展現了「九球天后」潘曉婷、前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楊揚、競走奧運冠軍劉虹、現中國女網一姐王薔、estar電子競技俱樂部經理人掰掰共5位女性體育人的體育故事。
  • 三八婦女節,盤點中國體育史上五位著名的女性運動員
    在我國體育史上,很多時候很多項目都是「陰盛陽衰」,女性運動員作出了傑出貢獻。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來盤點一下五位很有影響力的著名女性運動員,排名不分先後。1.20世紀90年代以後,她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時期,主動擔任主教練,傳承「女排精神」,大膽改革創新,大刀闊斧起用新人,搭建複合型教練團隊,把中國女排重新帶上巔峰,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等多項世界大賽冠軍。「女排精神」已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2.
  • 世界冠軍莫慧蘭在家直播上體育課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 14日,阿里體育聯合優酷少兒發起的「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項目升級推出「冠軍直播」。下午四點,首期直播邀請體育世界冠軍莫慧蘭出鏡,帶著3歲、6歲兩個外甥女、雙胞胎妹妹、父親一起上陣,演示適合不同年齡段的「莫氏親子操」。
  • 女性論文數量下降,男性數量穩定。問:疫情期間在家帶孩子的是誰?
    他的妻子是個全職太太,負責在家照顧小孩。而列夫的丈夫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對這位男同事而言,在家隔離的日子反而讓他有時間專注於寫作。 "聽起來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列夫說,"我都不敢想像。"
  • 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 明星帶你一起動
    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 明星帶你一起動 發布時間:2020-03-05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字體:
  • 辭職在家帶孩子,到底對不對?先想清楚這3點再做「全職媽媽」
    我家雙胞胎快2歲時,我選擇了辭職,開始在家帶孩子。我覺得對辛勞帶人的長輩來說是對的,對我們家庭的和諧穩定是對的,對我自己的重新規劃發展也是對的。而你們,是否甘於辭職在家帶孩子,也得考慮如下三個方面:家庭經濟因素、媽媽是否喜愛全職主婦這個角色、全職媽媽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 冠軍教你在家上體育課
    冠軍教你在家上體育課 發布時間:2020-03-06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字體: 大
  • 世界冠軍在家如何帶娃,《少兒八段錦》你還沒聽說過?點開了解下
    「戰疫」到了關鍵時刻,全國各地也都停課不停學,紛紛進行了線上教學,孩子們也是忙於各種課程的線上課,平時不讓孩子們玩手機、玩ipad,這個時期也不得不讓孩子們在屏幕前呆比較多的時間了。而孩子們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閉關期間缺乏有益身心的娛樂消遣,更不知道這種生活還要維持多久,孩子們可憋壞了,要不鬧騰、吵著要出門。莫急,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幾位世界冠軍在家怎麼帶娃兒的。
  • 羽毛球世界冠軍謝杏芳:體育是最好的教育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我希望自己每天有好的體能狀態來支撐第二天高強度的訓練。可越是如此就越睡不著,只得每天靠安定來入睡。結果自己在賽前還得了帶狀皰疹,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去參加比賽,真的是很無奈。 奧運會是競技賽場的最高舞臺,能站在冠軍領獎臺是所有運動員奮鬥幾十年的夢想。當時我世界排名首位,想著只要能在比賽中正常發揮,這塊奧運金牌很可能就是我的了。
  • 羽毛球世界冠軍謝杏芳:體育是最好的教育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我希望自己每天有好的體能狀態來支撐第二天高強度的訓練。可越是如此就越睡不著,只得每天靠安定來入睡。結果自己在賽前還得了帶狀皰疹,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去參加比賽,真的是很無奈。奧運會是競技賽場的最高舞臺,能站在冠軍領獎臺是所有運動員奮鬥幾十年的夢想。當時我世界排名首位,想著只要能在比賽中正常發揮,這塊奧運金牌很可能就是我的了。但很可惜的,最終在決賽時還是輸掉了。
  • 中國體壇巾幗不讓鬚眉!這五位是中國體壇成就最高的五位女將!
    在中國淵源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女性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在大多數時期都處於非常高的位置。古有螺母善織,傳授後人織布技術。後來有武則天登上帝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女皇帝,花木蘭、楊門女將、梁紅玉等巾幗豪傑在國家危難時期挺身救國,巾幗不讓鬚眉!
  • ...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 負責人安國強調要用網際網路力量重塑運動...
    網友彈幕留言:「福鑫好乖啊」、「運動家庭的孩子真幸福」。「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先後邀請莫慧蘭、楊威、李小雙等世界冠軍直播,項目負責人安國介紹:「這是一個純公益性質的直播,我們已經吸引了幾百萬用戶觀看,發現親子類、帶講解、趣味性的直播更受歡迎。特殊時期,面向家庭的親子活動,不僅可以讓大家出汗,還能拉近親情,產生積極影響。」
  • 在家沒錢,上班孩子沒人帶,被困在家的全職媽媽活成了「工具人」
    全職媽媽是一個偉大而又辛酸的職業,大部分從業者都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在家沒錢,上班孩子沒人帶。 被「家」框住的她們,在日復一日機械式、保姆式的勞作中,逐漸喪失了鮮活的生命力,活成了一名「工具人」。
  • 中國體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位女運動員都是誰?為什麼?
    中國體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位女運動員都是誰?為什麼? 中國體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位女運動員都是誰?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專家直言:家裡這個人帶孩子,媽媽都比不上
    沒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的後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共同心願。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由母親帶孩子,喪偶式育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其實,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更加聰明,也更容易具備外向開朗的性格。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大多數爸爸在養育孩子上都很不積極,總是找各種藉口搪塞,說自己忙著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了媽媽。
  • 富豪身邊不缺美女,為什麼偏愛奧運冠軍?原因讓人唏噓
    由於我國在體育事業上起步比國外要晚,所以想要儘快趕上世界的步伐,需要大量的體育運動員付出大量的汗水,其中女運動員們又比男運動員更加辛苦。因為身體素質和生理結構的差異,她們的訓練比男運動員難度要大得多,而職業生涯往往又很短暫,真正的高光時刻至多能有一兩年,那麼在結束運動員生涯後,她們該何去何從呢?
  • 為什麼帶孩子進劇場?
    昨晚,我們發起了一個「深夜話題」,請大家聊聊,為什麼帶孩子走進劇場?以及,孩子在小不點劇場,有哪些感動的成長瞬間和變化?半夜,收到了許許多多的答案。而每一句話,都是一段珍貴的記憶。所以,我們一個字都捨不得刪減。這是你們的記憶,也是我們嘴角的微笑。
  • 在家帶孩子還想賺錢?看看這3個職業,不耽誤時間還能高收入
    在家帶孩子還想賺錢?看看這3個職業,不耽誤時間還能高收入現在大家生孩子的年紀也越來越早,很多女性還未過二十五就生了孩子。每天在家帶孩子,但還是會很焦慮,不想在家做伸手黨問丈夫要錢。特別是現在社會的女性往往思想都很獨立,認為自己賺錢花才會有底氣,不想要靠家裡養著。但是卻有心而無力,出去工作,孩子又沒人帶。要是在家帶孩子就得麻煩自己的父母。
  • 世界冠軍也有家庭困擾,李娜瘋狂吐槽老公不幹活:像養了仨孩子
    前不久,綜藝節目《女人30+》的官方號在某社交平臺上放出了一段網球世界冠軍李娜的採訪視頻。並配文道:世界冠軍也有家庭分工困擾,李娜吐槽老公在家當甩手掌柜,自己仿佛養了三個孩子。有一次,李娜正在廚房裡做著飯,而孩子卻是不停地在外面喊著媽媽,無奈之下,李娜只能放下切菜刀,出去陪孩子們玩。但當她出去的時候,卻是看到丈夫姜山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在玩手機,頓時覺得一股怒火湧上心頭,她認為單方面的付出在一個家庭中是不可取的。
  • 媽媽帶孩子很累,爸爸為什麼不幫忙?
    男人只有有了孩子後,才會真正意義上長大、成熟。即便是結婚,不論早晚,都有很多在家的巨嬰一樣的存在,忙著享受、玩樂。忙、累、懶已經成為當今爸爸的一個永恆的標籤。但是這些接口不能成為他們偷懶不陪孩子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