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她姐 她刊
前不久,她姐看到了一條新聞:
新冠疫情或讓性別平等工作倒退25年。
這份報告,來自聯合國的婦女署的全球最新數據。
報導指出,疫情之前,在全世界每天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約負擔了75%,是男性的3倍。
而疫情之後,這個比例又翻了一番。
@BBC
女性從事家務和家庭護理的工作大幅增加,更令人擔憂的事實是,許多女性在今年喪失了工作和繼續受教育的機會。
@nbu
這些女性,負擔著家庭的重擔,做著不容易被大家看到的工作,卻很大概率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婚姻故事》
除了她們,在就業系統裡的女性相較於男性也更容易被社會所忽略。
儘管,她們也同樣優秀,同樣努力。
今天,她姐想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群體,女性體育人,就是這樣一個群體。
今年,因為奧運會延期、多項賽事被迫推遲等原因的影響,她們正面臨著比其他行業更嚴峻的困境。
@澎湃體育
相較於男性體育人,女性體育人得到的關注更少,遇到的無關於體育本身的阻力也更多。
她們中的多數人也面臨著同為女性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對年齡焦慮,要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要打破身為女性在社會上遇到的偏見。
在一切似乎停滯的2020年,原本的焦慮和困境沒有因此而消失,新的問題也接踵出現。
今天,她姐想給大家講一講,關於五位優秀的女性體育人的故事。
我們也有幸,採訪了其中的幾位。
今天,我們就和她們一起,聊聊她們身上的女性力量。
王薔
不喜歡別人給我貼的標籤,是花瓶
就算不了解王薔的人,也會被她的笑容治癒。
《冠軍綻放》
在網絡上搜索王薔的名字時,高頻出現的,是媒體對於她「網壇美少女」、「網壇最美金花」的標籤。
在王薔本人的微博下,粉絲們對王薔也有一個愛稱:「美薔」。
顏值高、球技好的她,卻對她姐說,她最不喜歡別人貼給她的標籤,是「花瓶」。
王薔說:「競技體育,要把女的練成男的。」
她甚至調侃自己,「我覺得我都快沒有女性特徵了。」
美麗是一種稀缺資源嗎?
也許是。
但,大家過多關注於女性外表的聲音,也會掩蓋女性本身的優秀。
你可以關注她的美麗,但不要忽視她本身的強大。
王薔已連續三年成為WTA賽季中國網球運動員中年度排名最高的選手。
比起美麗的外表,她更想被人記住那些夜以繼日的訓練換來的功勳章。
2020年,對於王薔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今年年初,王薔擊敗了美國著名網球選手小威,還上了春晚的舞臺。
她用實際成績,證明了自己作為優秀運動員的能力和潛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她本打算在今年的賽事上向世界前十的排名衝刺。
然而疫情來了,一切計劃都被打亂了。
王薔的外籍教練無法入境,所以她無法正常訓練。
因為國際旅行限制和安全問題的考量,出國參加比賽變得特別不現實。
@王薔_小Q
今年9月,因為種種客觀原因,王薔宣告退出2020年所有賽事。
@weibo.com
在節目中,王薔坦言,自己會感到焦慮。
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比一般職業更短暫。畢竟,競技體育吃的就是青春飯。
而2020年,這一年事業的停滯,究竟是延長了一年職業生涯,還是浪費了一年,她心裡也很迷茫。
迷茫是會有的。
但,她不會選擇放棄。
王薔現在也在積極備戰明年的賽事。並且,在2020年,她難得的多出了一些空暇的時間。
她終於有機會,做一些之前沒有機會做的事兒。
她有去學車,也順利地拿到了駕照,還養了一條叫做「看山」的狗狗。
她姐問王薔:「你覺得屬於自己身上的女性力量是什麼?」
她說:「是堅持。任何一個東西都不會很輕易就能獲得成功,堅忍和堅定,是我覺得屬於我的女性力量。」
沒錯,別人為你設置的框架並不可怕,遇到困難感到迷茫也並不可怕,只要堅持,
王薔的目標,是大滿貫的冠軍,希望我們的中國金花,早日拿到那份榮耀。
劉虹
生育不是分水嶺
孩子不能阻擋熱愛
和20+的王薔相比,30+的劉虹身上多了一個身份——媽媽。
她是少有的,成為母親後還堅守在賽場上的「大齡女運動員」。
劉虹說,在自己還沒拿到奧運冠軍之前,身邊一起訓練過的姐妹就已經陸續離開。
她們選擇了結婚生子,去開啟新的人生。很多人也勸她,別再繼續了,這個程度就夠了,早點生個孩子......
當時,她堅持了自己的選擇,終於在裡約奧運會拿到了冠軍。
再之後,劉虹退役,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時候,她卻想念那個賽場,可勸她別再回到賽場上的聲音更多了。
甚至,自己的父母也在勸她,別再回去了。
是啊,已經站在巔峰了,已經有了家庭了,為何不好好在家撫養孩子,反而要冒著在巔峰上被跌落的風險繼續在賽場上拼搏?
可是她覺得,曾經的自己還站在那裡。
在賽場競走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份事業,是她熱愛的事業。
做了母親,難道一定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熱愛的一切麼?
當然,在退役、生育後,又一次復出,站回一線運動員的隊伍,並努力盡好做母親的責任,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劉虹卻選擇從最小的比賽開始復出,甚至以個人身份參加比賽。
劉虹本人提供
為了儘可能陪伴孩子,她和愛人帶著孩子,一家三口「漂泊」到世界各地去參加比賽。
很多事情,不得不自己做。她和愛人兩個人,分擔了訓練和生活的工作。
復出15個月之後,劉虹再一次拿到金牌,站回了巔峰之位。並打破了50公裡競走的世界紀錄。
在她之前,誰又能想到,退役生育後,還能重回運動場,還能打破世界紀錄?
可是劉虹做到了。
她說:「生育不是分水嶺,年齡和擁有家庭、孩子都不能阻擋我們的熱愛,選擇你想要的,努力活出自己。」
如今的她,也卸下了原本賽場上的那種求勝心切,不再讓自己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享受體育賽事真正的魅力。
@劉虹競走
母職,不該成為女性事業的絆腳石。正相反,有了孩子的愛,她才能夠更好的站上賽場,綻放自己的光彩。
大楊揚
舒適反而焦慮,我喜歡挑戰性
冰雪女王大楊揚的運動生涯,稱得上傳奇。
她是我國第一個冬奧會金牌的獲得者。
23年運動生涯中,共斬獲59個世界級冠軍, 是我國運動員中收穫世界級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退役後,她的履歷反而更加漂亮。
不了解她的人會以為,楊揚拿了什麼大女主劇本。
殊不知,做大女主,哪有想像般那麼容易。
楊揚的冬奧會首金,拿的格外艱險。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決賽現場
1500米的短道速滑,是楊揚的優勢項目。沒想到,那次比賽。她只獲得了第四名。
然而,冬奧會的首塊金牌,總要有人代表國家捧回這榮譽。
為了戒掉自己的僥倖心理,她把之前代表好運的事情都打破了——剪去長發、絞短指甲,換下代表運氣的背心……
「現在沒有運氣可言了,
那麼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拼。」
懷著背水一戰的心情,楊揚終於在競爭激烈的500米短道速滑項目上贏回了中國冬奧會的第一塊金牌。
作為59塊金牌的獲得者,楊揚另一塊對她非常重要的獎牌,反而是第二次退役時,最後獲得的那一塊銅牌。
那是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已選擇退役的楊揚本可功成身退,為了國家,她毅然決然選擇重回賽場。
以31歲「高齡」重返賽場,最終收穫了寶貴的1000米銅牌。
但許多朋友都在替她惋惜,說:「你應該以勝利的姿態離開這個賽場,永遠是冠軍」
在當時,本應該有落差的那瞬間,楊揚的心裡卻充滿了平靜。
她對她姐說:「那塊獎牌是我非常得意的一塊獎牌。那場比賽對我來說是很好的紀念」
退役後,楊揚先是進入了離開20年的學堂求學,學習英語,攻讀學位。
後來,又進入國際奧委會工作。
剛開始,進入國際組織的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現在的冰雪女王,面對未知的領域也有些青澀。
但,憑著在體育中學到的精神,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她不斷切換著不同的身份,每一項,都做到了極致。
如今,她也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積極投身體育管理和公益事業。不僅開辦了冰上運動中心,還成為了體育公益機構的發起人。
除了上面的這些身份,楊揚說,她現在生活中佔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身份,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大楊揚的微博頭像是兩個孩子的背影
兼顧孩子和事業,當然並不容易。
楊揚懷著女兒七個月時,楊揚還代表中國做2022年的申冬奧闡述。
在楊揚的第一個孩子四個月時,楊揚帶他去了倫敦奧運會。
女兒兩個月時,楊揚帶著她去了短道滑冰世錦賽,又先後去了花樣滑冰世錦賽以及挪威的青奧會,全世界繞了一圈。
@大楊揚
帶著孩子奔赴職場,楊揚感覺到的,並不是累,而是一種安心和安全感。
在楊揚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
女人,不應該只有一種身份,也不應該被世俗的定義去束縛。
是領導者,也是執行者、是母親、也是妻子、女兒......這樣的身份,也能在同一個人身上完美的成立。
《冠軍綻放》中,還有兩個不走尋常路的體育人。
職業電競俱樂部eStar經理人掰掰,是電競圈少有的女性主理人。
在男人堆裡工作,她反而能讓他們在她面前乖巧認錯。
因為工作太忙,她出月子三天回崗位工作。
比起相夫教子,她更願意去掙得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上的價值。
她呼籲女生不要做家庭主婦,把錢掌握在自己手裡。
九球天后潘曉婷,在疫情期間開始做直播。
這不是她第一次跨界。此前,賽車、電競......她也在不同領域裡嘗試著新的可能。
受過萬眾矚目的人,難免對自己不再是舞臺最亮的那盞光底下的那個人感到沮喪。
但現在,她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差異。
被質疑不打撞球不務正業,她坦言冠軍工資給不了她一個特別好的生活,迎合時代趨勢並沒有什麼不好。
鼓勵大家做職場女性的掰掰,或者人間清醒的潘曉婷,雖然不是我們心中「傳統體育人」的樣子,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新世代的女性之光。
她們都是優秀的女性,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亮。
在生活中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是整個女性群體的驕傲。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總會遇到自己的困境。
我們總會聽到別人在我們的耳邊說 :「你不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
就像這五位女體育人一樣。
但她們用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困境,實現了自己的冠軍綻放。
原標題:《都世界冠軍了,為什麼不在家好好帶孩子?」「因為我能再當一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