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藍鳥數碼通過:企業微信面對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西安藍鳥做為17年企業數位化服務商,在這個領域有豐富行業經驗,所以也對企業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有研究,今天分享一下。
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製造業無疑是一個引以為豪的行業。2010年,中國製造業佔世界總量的19.8%,高於美國的19.4%,成為世界第一。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30%以上,中國進一步穩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
然而,我們需要知道,這種榮耀是建立在中國人口紅利和閒置土地開發的基礎上的。現在,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退,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土地資源正在收緊,這使得「中國製造」變得更加昂貴。與此同時,印度、越南、印尼等廉價市場不斷上漲,這無疑加劇了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壓力。
如何在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競爭力,滿足日益挑剔的b端和C端客戶願景,是近年來各製造企業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其中一些率先從「數字」改革的角度出發,利用網際網路工具,為市場形勢構建更適合的企業價值鏈,提高效率,從而為以後的進一步轉型打下良好的基礎。
多「互聯」少「時間」生產
魏偉的職責是讓玉柴在網際網路時代變得更好。
魏偉說:「在過去,玉柴對IT系統或數位化的理解只是基礎設施的一個附屬部分,當然,這更好,沒有IT就可以正常生產。」現在,數位化已經成為玉柴的『大腦』。」
韋唯是廣西玉柴機械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的首席業務設計師(以下簡稱Yuchai)。在國外,玉柴是典型的傳統製造企業,主要產品為柴油機和發電機組,年產量60萬臺。
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數據是,在過去的5年裡,玉柴在「數位化」上投入了幾十億元——2013年,玉柴啟動了產品數位化和運營數位化改造,成立了子公司,負責產品數據的收集、存儲和模型建設;僅2015年,玉柴與企業軟體服務商SAP籤訂了1億多元的框架協議。
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必然會比零售業和金融業更加「繁瑣」。這是因為製造業的前線覆蓋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和技術工人,而改造必須成為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不能靈活的「試錯」。因此,玉柴的「未來規劃」取得了初步成效。
例如,在玉柴工廠,一臺設備從故障到維修,通常需要四五個環節,至少需要半個小時。現在,流水線上的工人只能用企業微信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來上報維修單,並實時發送到維修辦公室。維修人員可以像外賣人員一樣搶購,整個過程只需兩三分鐘。搶購的維修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快速查看設備位置和故障原因,提前備料,儘快到達設備進行維修工作。同時,維修人員的工資也與接待率掛鈎,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如何整合生產、交付、維護、研發等一系列數位化工具,玉柴選擇的平臺是微信。魏偉將企業微信與玉柴的「應用商店」進行了比較:當某個引擎的訂單將被交付時,訂單在生產線上的位置,下線前多少天,企業微信可以自動生成表格。
經過一系列的內部數位化梳理,Yuchai的整體運營效率提高了30%,為下一次的總體生產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第六次全國生產線升級、智能引擎和新能源動力產品開發等。
同樣的轉變也發生在煤礦、有色金屬和其他資源型行業。
比如神東煤礦下屬的大柳塔煤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礦,良好的設備運行是保持煤炭生產經營的關鍵。維修工利用基於企業微信的「故障二次放炮」應用,將井下200米維護畫面傳送給信息中心的集中控制人員、礦長,甚至神東煤礦的管理人員,使管理者能夠通過視頻實時了解維修情況,並在線給出維修建議。這種應用不僅有助於神東煤大大提高了維護礦工的維修效率,而且為其「無人安全」的智能礦山奠定了基礎。
在廈門鎢業寧化興洛坑鎢礦基地,粉磨車間棒磨崗位的工人可以利用企業微信輸入設備點檢數據,告別「現場紙質記錄、辦公室電腦記錄」的繁瑣低效過程。目前,該功能已擴展到廈門鎢業30多家企業、數萬臺設備、數萬名員工。
高效的「溝通」是加強管理的基礎
製造企業的發展往往是跨區域的,每個區域都延伸了相應的生產、銷售等環節。此時,地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尤為重要,否則,企業可能會成為反應遲緩的「巨無霸」。
2018年4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在96家參評國有企業中排名第18位,建築行業排名第2位。其下一個目標是在5年後進入信息數位化水平的國有企業前10名。
從業務布局來看,中交集團業務規模不大。其業務涵蓋鐵路設計、車輛機械、房地產、金融等多個行業,擁有70多家子公司,其中半數以上擁有50多年的歷史。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數字需求。
為此,「堅強總部」成為中交改革的重點。2017年,中國交建開始嘗試將各條業務線的人、財、物等信息系統連接起來。為配合「雙百」央企改革計劃,中交集團於2018年成立中國通信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公司信息化建設職能。
然而,各子公司要放棄自己的信息系統並不容易,即使是對於同一種應用程式,在左鍵還是右鍵上都會有激烈的爭論。
出於平臺統一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以及成本的考慮,中交集團最終決定從構建統一的門戶系統入手,引入了與「微信」操作非常類似的企業微信。2018年底,「中交」實現激活率97%,日均生活率44%,超出預期。
目前,中交集團有31個統一的建設體系。每個系統都需要一個獨立的帳戶和密碼。具有不同子公司和權限的用戶可以看到其相應的功能。在騰訊的技術支持下,該系統很快覆蓋了16萬名員工,而中交集團只需要20多名員工來維護。未來,中交還計劃接入視頻識別等功能,優化安全生產模塊。
「共建精神」可以說貫穿了微信的產品設計。
企業微信除了與垂直行業一起挖掘行業痛點,定製個性化解決方案外,還與2萬多家第三方機構合作,實現470多萬個系統與企業微信的對接。這樣,就有了深刻而靈活的產品理念,使服務於微信的企業數量迅速超過250萬家,其中醫藥、保險、汽車、銀行、能源等行業前10家企業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
製造業也要為「人」服務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下,如果忽視與客戶的溝通,只專注於努力工作,企業很容易判斷錯誤的行業方向,半途而廢。但即使是容易使用的網際網路工具,也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環節。但數字工具可以使這一聯繫更加有效,更加「人性化」。
作為一家跨國石油巨頭,殼牌的潤滑油產品僅在中國就覆蓋了20多萬家商店,其中最大的一家是「夫妻店」,目前仍通過手工記帳和電話訂購的方式買賣潤滑油。這種非標準的銷售模式使得殼牌很難進一步統一管理,有時只需要3個多月的時間就可以「培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殼牌公司花了三年時間將銷售人員和商店的日常溝通、培訓、銷售管理和客戶服務功能轉移到微信上。」當時我被同行嘲笑,說像你這樣大的公司怎麼可能不自己開發應用,把所有東西都放到微信上呢?」但我不想把錢花錯了,」殼牌中國汽車潤滑油銷售總經理孫凱說,過去,新產品的培訓至少要3個月,溝通效果也不理想。每個商店和每個店員都有可能對新產品的性能進行不同的描述。如今,嫁接在企業微信上的培訓工作可以在一周內完成,也可以保證信息和材料的準確性。
在孫凱看來,銷售業務的數位化轉型應該著眼於成本和效率兩個要素,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提高效率。」企業微信能做的就是解決最基礎的工作。在剩下的時間裡,經銷商的銷售人員可以集中精力了解終端的實際需求,幫助他們找到提高業績的方法。它還可以與其他品牌競爭。」孫凱說。
有鑑於此,微信在殼商中的普及阻力較小。2018年底,殼牌公司直接面向消費者推出了一個在線購物中心小程序模板,商店可以在模板上銷售殼牌公司的潤滑油以及其他產品。通過微信的功能模塊,經銷商也可以認識到了解消費者的重要性,並嘗試進行數據分析。同時,這些信息將自下而上地傳遞給殼牌,以改進產品開發和銷售。
而殼牌也面臨著汽車行業的轉型機遇,以及汽車發動機廠的負責人安福德。
現在長安福特希望比以往更多地了解消費者的偏好、趨勢和一手銷售線索。雖然有覆蓋數百家4S店的DMS系統等一系列數位化工具,但無法直接解決主機廠與車主之間的信息壁壘問題。
經過一輪的嘗試,長安福特認為解決方案是將企業微信安裝到銷售部員工和4S店顧問身上——在4S店顧問用企業微信添加潛在買家微信後,他們可以在一個軟體中解決與客戶和汽車公司銷售部門的溝通。
此外,當員工離開時,前顧問的客戶可以與新顧問無縫連接。這樣,不僅有利於原始設備製造商的信息流通,也提高了4S店客戶的信任度,減少了一線人員變動給客戶帶來的損失。
騰訊微商集團副總裁黃鐵明說:「歸根結底,工業網際網路是C的。在他看來,企業經歷了一系列的數位化轉型,最終最需要觸控的是C端用戶,所以他們需要一款網際網路產品來提升這種觸控。
2019年12月,企業微信推出3.0版,進一步幫助企業對接11億微信用戶。更新後的企業微信不僅可以將客戶群容量擴大到100人,還可以幫助導購銷售人員在企業微信中建立自己的客戶群,提高服務質量和互動性。還可以通過企業微信與專業信息分享客戶的朋友圈,使C端用戶通過企業微信不受額外幹擾地獲得服務。
「我們不稱之為交通發展。我們相信,客戶不是用來交通,不是用來種植和修剪,而是為他們提供溫馨的服務。所以企業微信應該是「人」的窗口,而不是「機器」黃鐵明說。目前,已有100萬企業員工通過微信服務客戶超過6000萬。
毫無疑問,「數位化」將成為進一步拉開製造企業差距的因素。製造業的轉型解決方案可以說是與網際網路產業孵化的結果。善於運用「外腦」的製造企業,可能在下一波產業升級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