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AI、5G等創新技術和物聯網的發展,各行各業的運營模式都發生著顯著變化,一些傳統企業不得不進行數位化轉型,以尋找全新的增長高點。眼鏡零售直營連鎖品牌寶島眼鏡就是藉助數位化手段進行運營體系改造的實踐者,近年來通過建立以會員運營為中心(MOC)的全新組織架構,培養大眾點評、小紅書等平臺「聲量達人」等系列舉措,寶島眼鏡快速進行數位化轉型,徹底顛覆了從前的零售組織邏輯,已經實現網際網路用戶數的大幅攀升。
寶島眼鏡是星創視界集團旗下的眼鏡零售直營連鎖品牌,於1972年在臺灣成立,經過近50年的發展,目前在大陸已經擁有1100多家門店,遍布200個城市,會員總量超過3000萬。從2018年到2019年,伴隨全國網際網路用戶的大幅增長,寶島眼鏡發現消費者深井化、泡沫化愈發嚴重,難以沉澱和留存。
為解決這些痛點問題,寶島眼鏡從0到1進行了巨大的變革,對內成立了MCN部門,將員工內化在不同的平臺、不同的公域流量APP做達人,對外建立包含?眾點評、?紅書等多平臺媒體矩陣,不同平臺用戶瀏覽量超11000萬。與此同時,其基於淘寶等平臺開啟公益直播,基於微信生態進行私域直播,在一次會員日開啟的直播中,成功觸達約15萬人。
私域流量的構建讓寶島眼鏡網際網路用戶大幅增長,從最近官方公布的一組雙十一數據看,從2020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寶島眼鏡線上電商成交額1.2億,其中D2C業務成長50%,O2O業務同比成長20%,網際網路模式下的訂單量顯著提升。
另外在今年疫情期間,基於私域流量部署,寶島眼鏡通過開啟「企業微信在線服務」,在微信公號為每個城市的顧客提供在線溝通配鏡信息、挑選商品、諮詢護眼知識等服務,有效鞏固了訂單量,抵禦住了疫情對於傳統銷售方式的衝擊。
該案例是網易智企聯合羅蘭貝格發布的《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中的一例,寶島眼鏡構建私域流量也只是國內眾多企業進行數位化實踐的一種。
信息化2.0時代 更多企業加入數位化大軍
實際上,不只是傳統零售商與製造商,也不只是構建私域流量,各行各業的企業均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數位化轉型。而從概念的火爆到正式落地生根,數位化轉型也正在一磚一瓦地重構著我國數以千萬計的企業以及由之構成的行業生態。
這場以大規模企業級應用為核心的信息化2.0運動大致可以追溯到2015年國務院正式提出「網際網路+」計劃。彼時我國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已趨於飽和,信息化1.0應用對消費市場和企業外部電子商務領域的信息化改造已相當成熟,但與企業內部管理運營、生產製造、營銷和服務相關的企業級信息化應用尚處於初級階段。只有少數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才有意願為企業內部的資料庫、財務管理、辦公自動化等管理工具支付高額的費用。
雲計算技術的出現降低了企業的信息化成本,企業無需再購買一整套包含硬體和軟體在內的本地化計算設施來獲取信息服務,只需購買相應的雲端服務即可。這為中小企業廣泛應用新技術並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統開創了新局面。與之同步的是,上遊技術企業能夠提供的已不再是一套刻板的標準化解決方案,而是針對各個產業和單一企業進行特定應用場景下的深度定製。比如使用IM即時通訊和音視頻等技術定製企業專屬融合通信工具。
在同一時期,大數據概念的形成讓「數據資產」成為了與實物資產、品牌資產同等重要的企業資產形式,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各模塊數據資源都可以經由企業級信息化應用進行處理分析,從而為企業的日常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甚至為更高階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搭好階梯。網際網路用戶們耳熟能詳的「算法推薦」就是信息數位化成果最直觀例證。對於製造業內的傳統企業,效仿「算法推薦」模式將賦能生產線實現對單個消費者的定製化「智」造。
網易智企發布《報告》 以真實案例為企業提供參考
從信息化1.0到信息化2.0時代,企業的數位化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下文簡稱「報告」)中,這一過程被定義為「數位化成長」,即企業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為根本目標,以數位化技術為基礎、數據為核心、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為保障而推動的業務模式、運營流程、管理體系等方面的戰略舉措。《報告》認為,數據是數位化成長的基本要素,並且已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的質量直接決定企業數位化成長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廣度。
這份《報告》共計回收274份有效問卷,被調查企業廣泛分布於各行各業,其中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的企業數量居多。
《報告》根據數位化轉型程度將企業分為三類,即已嘗試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尚未嘗試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和天生數位化企業(以IBM、亞馬遜、BAT、網易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這三類企業分別佔樣本總量的61%、31%和8%。調查結果顯示,在數位化成長方面有所嘗試的企業,其近三年的發展趨勢顯著優於尚未進行數位化嘗試的企業。對於尚未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其主要制約因素在於缺乏充足的資源、缺乏清晰的方向、缺乏過硬的技術、看不到轉型的價值等。
在這類數位化滯後企業之中,大部分只專注於短期目標的實現,它們對數位化轉型的期望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局部優化和降本增效。在應用層面,這些企業希望在管理體系和運作流程方面加強應用部署,其中,需求較為迫切的三項應用為視頻會議、協同辦公、ERP系統。
而在數位化「優等生」行列中,製造業的智慧工廠、金融業的視頻銀行、教育業的直播課程等已經助力各大領跑行業在各自的核心價值領域作出了數位化轉型的有益嘗試。
與其他側重理論論述或為自家產品「帶貨」的行業性質數位化分析報告不同的是,網易智企這份《報告》更宏觀、更客觀地梳理了我國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動因、發展層次和未來展望,並且涵蓋了如戴森中國、寶島眼鏡、小罐茶、三?集團等上百個來自各行各業的真實案例,可以幫助企業管理人員更清晰地判斷自家企業在數位化轉型坐標系中的位置,從而不盲從也不掉隊,更好的把握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路徑規劃和發展節奏。
欲了解更多《企業數位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的乾貨,請關注「網易智企」公眾號,回復「白皮書」免費下載。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