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來還當了皇帝

2020-12-23 騰訊網

明朝末年,東北部的女真崛起,清太祖努爾哈赤逐漸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公元1616年,在遼寧撫順建立後金政權並割據遼東,後經過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更是席捲整個遼東,攻下明朝七十多城,最後遷都於瀋陽,為後來的清朝打下基礎。

自從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後,清軍入關的阻礙就剩下吳三桂了。吳三桂祖籍南直隸高郵,出身於遼西的將門世家,父親吳襄是錦州總兵,他因父親的原因,很早就開始了軍旅生涯,在對清軍的戰鬥中也是屢立功勳。

隨著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祖大壽向清朝投降,鎮守遼東的吳三桂也有些動搖,雖然沒有降清,但也準備了降清的後路。清軍不能打下吳三桂駐守的寧遠,於是繞道直逼北京,公元1643年春天,吳三桂奉命馳援京師,但是行軍緩慢,等到達北京時,清軍已經退去,崇禎帝還是很高心,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九月,清軍繞過寧遠,攻下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前後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進逼北京,崇禎詔令天下兵馬進京勤王,更是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他火速進京。當吳三桂的隊伍到達玉田時,得知北京已被攻陷,崇禎帝也自縊身亡,明朝也已經滅亡了。無奈之下,吳三桂返回寧遠,在皇太極與李自成兩股勢力之間徘徊。

李自成三番五次勸降吳三桂,而吳三桂的家眷也都在李自成手中,吳三桂也一度打算投降李自成。後來聽說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擄走,一怒之下便放棄了向李自成投降的念頭,他一面答應李自成,一面又向清軍求援,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急速行軍抵達山海關外。李自成識破吳三桂假意投降後,殺掉了吳三桂父親,又率兵攻打吳三桂,多爾袞趁機聯合吳三桂一舉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又攻下了北京。

吳三桂在降清之初,仍與明朝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繫,與其他降清的官員不同,吳三桂還擁有自己的部隊,作為漢人,吳三桂始終都不認同清朝的統治。公元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為清朝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吳三桂也獲封平西王,鎮守雲南。之後清政府以雲南沒有軍事行動為由,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的印信,剝奪了吳三桂在雲南的司法特權,吳三桂也以苗蠻為由,擴軍並索要軍餉,他與清政府的矛盾更深了。

康熙帝對三藩很擔心,於公元1673年下令撤藩,於是吳三桂殺掉雲南巡撫,提出"興明討虜",起兵叛亂。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改衡州府為應天府,國號大周,此時他佔領了江南大部分地區。在做了五個多月皇帝後,吳三桂在衡州皇宮病死,時年六十七歲。

吳三桂戎馬一生,要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是一名良將,明朝滅亡時,他更傾向於歸附同為漢人的李自成,只是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政府,後來背叛了滿清,也許還是由於沒有歸屬感吧。

相關焦點

  •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怎麼一回事?
    了解歷史,探索真相,揭秘歷史背後故事"紅顏"指的是陳圓圓。傳說中,她是吳三桂的愛妾。故事說:明李自成農民軍進攻北京,吳三桂奉旨帶兵入京勤王,途中傳來崇禎皇帝自縊而亡的消息。明朝官員紛紛投降闖王李自成,吳三桂也想投降。
  •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竟還是以翡翠定情!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曾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而後隨著清朝入關,在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放出「反清復明」的口號。 但就在這樣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軍身上,還發生一件與翡翠有關的愛恨糾葛。
  • 韓國發現寄吳三桂書,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到底是誰篡改了歷史?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是人們都耳熟能詳的名句,這講述的是明末清初影響天下走向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原本率領精銳部隊駐紮在山海關的吳三桂,突然就率領部隊投降了滿清,並且還引著清軍進入關內,讓滿清真正入主中原,坐了兩百多年的江山。
  • 都說「衝冠一怒為紅顏」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這才是真實吳三桂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被後人作為對愛情謳歌的範本,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重明鳥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位放清軍入關的漢賊將領吳三桂的故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是天啟四年的武進士,在明末動蕩的歲月裡,吳襄在遼西一帶操辦團練,抵抗後金的入侵,功勳顯赫,被明廷授予遼東團練總兵一職,在此期間,吳襄戰功赫赫,與一些抗金明將交情深厚,後與抗金名將祖大壽的妹妹成親,可以說吳三桂是將門虎子,從小受到軍事策略的薰陶,成人後在舅舅祖大壽與父親的幫助下,十六歲成為武舉人,並立下赫赫戰功,受封都指揮之職,可謂少年得志。
  •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是韜晦之計,還是天生反骨?
    談起「衝冠一怒為紅顏」,想必大家都會想到吳三桂和陳圓圓,吳三桂一生多次造反,有人說他是天生反骨,也有人說他是韜晦之計。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這幾件事來了解一下。吳三桂貢獻山海關降清為清進攻中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山海關之戰結束不久,攝政王多爾袞給吳三桂進爵為平西王。
  • 吳三桂降清,是一怒為紅顏還是為父報仇?有人給出了第三種答案
    面對李自成和清兵的南北夾擊,吳三桂的進退在當時的戰勢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最終,吳三桂投降清軍,並引清軍入關,在隨後的戰爭中,為清朝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那麼,是什麼讓吳三桂決定投降清朝的呢?是廣為流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是有人說的為父報仇?亦或是什麼別的原因呢?
  • 衝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是我國歷史上與宋朝與李師師齊名的歌伎,因為在明末清初有許多文人詩家為她寫了著,如《圓圓曲》《圓圓傳》,因此名聲大震。尤其是明清之際著名詩人吳梅村所述的一句 「衝冠一怒為紅顔」把吳三桂降清的原因全歸到她一個女子身上,這就使陳圓圓成為萬目所注的歷史關鍵人物了。
  •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推翻明朝百年公案,專家: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這是當時人為此下的註解是:「衝冠一怒為紅顏」。 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嗎? 韓國發現了一封書信,竟然推翻了明朝百年公案,對此專家稱: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引清軍入關成疑點,降闖記錄各不相同 吳三桂,於1612年生在一個武將世家。因此,他從小便擅長弓馬騎射,並且還曾中過武舉,又蒙蔭為都督指揮。
  • 千古絕唱——衝冠一怒為紅顏
    轟隆一聲,吳三桂翻身而起一把搶過傳令紙,兀的狂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哈,賊哈哈哈哈哈哈!好,很好,哈哈哈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 劉宗敏搶了陳圓圓,使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他的最終下場如何?
    令人詫異的是,王樸和吳三桂都是臨陣逃脫,明廷後來在追究責任時,王樸被冠以「首逃」之罪論斬,吳三桂則只受到了降職的輕微處分。到了1641年8月末,吳三桂又被朝廷提拔為遼東提督。為何同朝為官,兩人受到的處罰卻有天壤之別呢?要明白其中的緣由,首先要搞清吳三桂的家世。
  • 吳三桂降清:衝冠一怒真是為陳圓圓?其實根本原因並非如此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截取)……這首《圓圓曲》出自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全詩共549字,可能熟悉的朋友不是很多。但這首詩中那句「衝冠一怒為紅顏」相信聽過的朋友就很多了。崇禎末年,李自成帥軍攻破明朝京都,崇禎吊死煤山。據傳當時進京以後,李自成有個手下叫做劉宗敏,他擄走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 韓國發現寄吳三桂書,推翻明朝百年公案,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此後,吳三桂一度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卻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衝冠一怒」引清兵南下,成為清朝的平西王。康熙十二年,又再次起兵叛亂,甚至稱帝開國。正因為有著這些不光彩的投機履歷,就連朝鮮史官都毫不客氣的說他是「其罪有浮於自成,天下萬世之逆賊也」。
  • 一怒衝冠為紅顏吳三桂與陳圓圓的相知相愛相離
    吳三桂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明清宮史上永遠都能找到屬於他的事跡。吳三桂有人認為他是明末清初的戰場梟雄,明朝遺老,漢人子弟認為他是背國無恥反,滿清八旗子弟認為他是二姓家奴,反戶,男人認為他是個虛偽的偽君子,女人認為他衝冠一怒為紅顏,有血性,有氣概。
  • 陳二虎:寫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圓圓曲》的作者是個漢奸?
    二、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於是,隱居的吳偉業詩情勃然,於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奮筆寫下了洋洋灑灑的《圓圓曲》,其中最著名的兩句便是
  • 歷史上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衝冠一怒為紅顏
    如吳三桂,雖然被罵為滿清走狗,但是他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也經常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痴情人。首先說項羽,霸王別姬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兩人兩小無猜,而且兩家又都是楚國的名門望族,所以早早的定下了婚約。後來項羽舉兵起義,虞姬就一路相隨。每次項羽出去打仗的時候,虞姬就會在他的大營內等他。項羽一旦戰勝歸來,虞姬就會給他跳舞慶祝。
  • 秦淮八豔之陳圓圓—因色而興,因色而衰,讓人衝冠一怒為紅顏
    人們只知道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放清兵入關,才導致滿清政權的建立。卻不知道吳三桂正是因為一個女人,才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女人就是秦淮八豔之首陳圓圓。陳圓圓原姓邢,名沅, 字圓圓,又字畹芳。因為母親早亡,被姨夫養大,就改性姨夫的姓為陳。
  • 吳三桂因其衝冠一怒,終結大明。但她又有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陳圓圓本為吳中名優,後來又有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讓本已風靡秦淮的她更潤以傳奇色。隨著滿清入關至今的三百多年來,陳圓圓三字就沒被冷落過。 其實,陳圓圓出生在一個貨郎之家,幼年喪母被寄養在姨夫陳氏家裡,故改陳姓。好在姨夫家境殷實且不虧待她,才得以學習琴棋書畫,接觸梨園。
  • 吳偉業也曾在清朝為官,為什麼反而罵吳三桂投降清朝?
    在明末清初改朝換代之際,一大批前朝人慟哭故國罹難,這其中,就有像錢謙益、吳偉業這樣的文壇大佬,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部分人後來陸續做了「二朝臣子」,但是他們心中對前朝滅亡的恨依然彌留心間。
  • 大明、大清、大順三選一,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降清?
    此時不管清軍有沒有入關,他都很難在京師待下去,而貿然後撤的話又擔心被吳三桂追擊,所以只要吳三桂不投降大順,他就必須重創吳三桂才能安心。而站在清軍的角度來說,明朝已然壽終正寢,此刻揮師入關奪取天下的時機已經成熟,眼前的吳三桂恰是第一塊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