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東北部的女真崛起,清太祖努爾哈赤逐漸統一了女真族各部,公元1616年,在遼寧撫順建立後金政權並割據遼東,後經過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更是席捲整個遼東,攻下明朝七十多城,最後遷都於瀋陽,為後來的清朝打下基礎。
自從洪承疇、祖大壽等明朝將領投降清朝後,清軍入關的阻礙就剩下吳三桂了。吳三桂祖籍南直隸高郵,出身於遼西的將門世家,父親吳襄是錦州總兵,他因父親的原因,很早就開始了軍旅生涯,在對清軍的戰鬥中也是屢立功勳。
隨著崇禎帝處死袁崇煥,祖大壽向清朝投降,鎮守遼東的吳三桂也有些動搖,雖然沒有降清,但也準備了降清的後路。清軍不能打下吳三桂駐守的寧遠,於是繞道直逼北京,公元1643年春天,吳三桂奉命馳援京師,但是行軍緩慢,等到達北京時,清軍已經退去,崇禎帝還是很高心,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九月,清軍繞過寧遠,攻下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前後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進逼北京,崇禎詔令天下兵馬進京勤王,更是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令他火速進京。當吳三桂的隊伍到達玉田時,得知北京已被攻陷,崇禎帝也自縊身亡,明朝也已經滅亡了。無奈之下,吳三桂返回寧遠,在皇太極與李自成兩股勢力之間徘徊。
李自成三番五次勸降吳三桂,而吳三桂的家眷也都在李自成手中,吳三桂也一度打算投降李自成。後來聽說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擄走,一怒之下便放棄了向李自成投降的念頭,他一面答應李自成,一面又向清軍求援,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援信後,急速行軍抵達山海關外。李自成識破吳三桂假意投降後,殺掉了吳三桂父親,又率兵攻打吳三桂,多爾袞趁機聯合吳三桂一舉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又攻下了北京。
吳三桂在降清之初,仍與明朝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繫,與其他降清的官員不同,吳三桂還擁有自己的部隊,作為漢人,吳三桂始終都不認同清朝的統治。公元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為清朝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吳三桂也獲封平西王,鎮守雲南。之後清政府以雲南沒有軍事行動為由,收繳了吳三桂的平西大將軍的印信,剝奪了吳三桂在雲南的司法特權,吳三桂也以苗蠻為由,擴軍並索要軍餉,他與清政府的矛盾更深了。
康熙帝對三藩很擔心,於公元1673年下令撤藩,於是吳三桂殺掉雲南巡撫,提出"興明討虜",起兵叛亂。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改衡州府為應天府,國號大周,此時他佔領了江南大部分地區。在做了五個多月皇帝後,吳三桂在衡州皇宮病死,時年六十七歲。
吳三桂戎馬一生,要是在和平年代,他可能是一名良將,明朝滅亡時,他更傾向於歸附同為漢人的李自成,只是一怒為紅顏,投降了清政府,後來背叛了滿清,也許還是由於沒有歸屬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