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 TALK 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推出的創新演講,其宗旨是匯聚全球頂尖學者、企業家和行業領袖,傳播個人觀點與故事,演講內容涉及政治、經濟、人文等多領域。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歐思明(Stefan Oschmann)
默克執行委員會主席、CEO
發言要點
今年對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三個機遇,分別是:相互學習的機遇、在科技方面取得進展的機遇以及團結、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機遇。
任何一個全球重大挑戰最終都需要科技創新來解決,當今世界的希望寄託於科技,而我們的專長就是服務科技的整個過程,助力全球科技發展。
當今世界高度全球化、城市化的特徵助長了此類大流行,我們更需要對全球大流行的預備方案。
世衛組織不可或缺,我們都需要一個運轉良好、組織有力的全球性的衛生組織。不過這並不意味世衛組織沒有改進的空間。
默克執行委員會主席、CEO歐思明 @ CDF TALK
感謝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邀請我參加今天的對話,也很高興看到現在論壇以另一種方式展現活力。
我要對中國政府在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我也為默克在中國的四千多名員工深感自豪。中國團隊在疫情中所表現出的堅毅和責任為全球的默克同仁做出了表率。
特殊時期,讓我想起漢語「危機」二字,「危」字面上是危險,同時有意思的是,後面緊跟著的「機」字又代表著機遇。在不同尋常的2020年,這兩個字成為我的年度關鍵詞。
今年我看到三個機遇,分別是:相互學習的機遇,共同推動科技進步的機遇,以及團結、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的機遇。
■ 相互學習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默克上下都在向中國學習。中國同事反應敏捷,快速組建了跨部門的應急團隊,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危機處理工作中,確保業務正常運轉,服務於依賴我們產品的廣大患者、科學家和行業客戶。
早在二月初中國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我們設在上海的高性能材料生產基地就成為最早復產復工的外資企業之一。目前,默克在華各業務實體在各級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全面恢復了正常運營。
反過來,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和中國分享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默克源自德國,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至今已有352年的歷史,我們在華運營也已有87年之久。面向未來,我們需要加強的還有很多,包括更多的相互學習。
弗雷德裡奇·傑考伯·默克獲得藥房運營許可(1668)
現在,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網際網路人群的國家,中國對技術和創新的開放性值得學習,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能力令世人矚目。
中國在人工智慧、數位化平臺和電動汽車方面已經領先全球,從高性能計算到基因測序,中國在大規模研究項目方面的能力令人震驚。此外,中國在生物科技和未來技術方面都擁有領先優勢,比如基因編輯和CAR-T細胞治療等。
默克在上述領域都十分活躍,我們的產品不僅包括基本藥物和創新性專科治療解決方案,還是生物科技公司科研人員的重要夥伴,這其中就包括CAR-T細胞療法。我們還提供顯示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為數字革命賦能。簡言之,中國的創新生態給以創新為原動力的默克公司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 推動科技進步
第二個機遇,就是推動科學技術進程,並以此推動人類的全面進步的機遇。
任何一個全球重大挑戰最終都需要科技創新來解決,包括氣候變化、健康可及性以及糧食安全。默克公司的宗旨與之高度契合,也就是通過推動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改善人類福祉。
對默克而言,疫情帶來的危機讓我們對使命更加堅定。我們在多個領域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我們是診斷試劑、疫苗和藥物研發所需原材料和設備的重要供應商,我們提供很多基本藥物,我們的電子材料讓世界保持連接,我們是創新預防和治療領域全球合作的重要合作夥伴。
當今,全世界將希望寄託於科技,而我們的專長就是服務科技的整個過程,助力全球科技發展。
我們認為疫情也給全球共同推動創新帶來了許多機遇,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對數位化的加速。世界的數位化連接水平早已今非昔比。
對默克而言,我們將集中三個業務部門的力量服務與這一趨勢。在醫藥健康領域,我們有幸與很多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不斷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市場。在高性能材料領域,我們以多種方式助力數位化。去年我們在中國的上海和廣州設立了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踐行我們「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創新理念。
默克上海創新中心開幕
圖片來自新浪網
■ 深度合作:建立體系化的全球流行病預防機制
最後,我認為這次危機會帶來新的合作機遇,全球各地的各個行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以團結合作為基礎,建立成體系的基礎以防範未來類似的疾病大流行。
幾年前曾有專家預言過類似的全球性危機。健康、全球安全和世界格局的穩定緊密關聯,當今世界高度全球化、城市化的特徵助長了此類大流行,我們更需要對全球大流行的預備方案。未雨綢繆的回報不僅僅是經濟上的。
目前,國際社會已經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我要強調的一點是,籌劃和構建體系化的流行病預防機制,應當引入一些國防思維,這種思維體系同樣適用於醫療健康領域。其中,國際合作和協調是成功的關鍵。這項協作依賴於政府部門、醫療健康企業和科學界的共同努力。
疫情期間,我和不同國家的同事以及我們的合作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無論是在默克內部還是社會各個方面,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見的親密無間和守望相助,這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還是第一次。
在中國,默克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捐贈了價值300萬人民幣的現金和防護物資。全球範圍內,默克為不同國家提供了200萬隻口罩,我們還生產並捐贈消毒劑。我們也通過與蓋茨基金會和其他公司的合作,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和相關藥物的研發和生產。
翻閱默克352年的歷史長卷,有123年裡寫著中國,真正在華經營也有87年之久,我們經歷過許多困難也克服過許多挑戰。
無論是過去、現在抑或將來,我們都將繼續屹立於此,我們對中國和中國經濟的韌性充滿信心,也堅信默克能夠持續助力中國實現美好願景。通過相互學習、合作創新、建立牢固的合作夥伴關係,同舟共濟,一起發現機遇、抓住機遇,我們終將戰勝和化解危機。
圖片來自網絡
Q&A
主持人:楊銳
楊銳:在疫情和極端民族主義抬頭的負面影響下,您為何表現出審慎的樂觀態度,認為企業家、跨國公司可以繼續合作?有人在討論世衛組織是否應該進行改革,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歐思明:我的樂觀源於疫情期間我對人的觀察。我一直在和公司的同事進行交流,面對危機時,人們的關注點變得更集中,希望做出積極的貢獻。我感覺到,目前不同行業領域之間的合作空前密切,這給我希望。
世衛組織不可或缺,我們都需要一個運轉良好、組織有力的全球性的衛生組織。不過這並不意味世衛組織沒有改進的空間,其中一點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範圍和廣度。
世衛組織的任務清單十分龐大。把更多的關注投向當前我們正在面臨的挑戰很重要。其次,世衛組織所獲得的資金明顯不足。世衛組織有一個傳統強項就是「公私合作」,在應對包括瘧疾和愛滋病等病症時都有發揮作用,這樣的合作還需要加強。
對於如何改進世衛組織所開展的討論不代表否定這個組織的基本任務。
圖片來自網絡
楊銳:您覺得現在國際社會是否已經取得了——或者能夠建立共識——能夠共同努力對抗流行病威脅嗎?
歐思明:2016年,比爾·蓋茨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文章裡,基於伊波拉危機的教訓,他提出了全球大流行威脅的概念,認為人類對此類危機的重視程度應該和應對軍事衝突或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視程度畫等號。
顯然我們對於疾病大流行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過去我們經歷SARS、MERS和其他危機時有一個怪圈,就是人們往往是初時恐慌,進而忽視。
我們想要打破這種怪圈,所以我們給了政府一系列建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疫苗的研發上,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我們希望這個話題引起主要政府首腦和安全專家們的重視。
我認為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是完全做好準備的,但許多國家在這場危機中表現得非常負責任,我們都應當積極地從中學習。
楊銳:中國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人口老齡化。那麼,您認為默克公司在振興健康產業的前景上會有什麼貢獻?
歐思明:近年來,中國的醫療健康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許多的初創公司和企業都在為上述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而默克為這些公司和企業提供了我們的支持。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危機的應對中。
我們的生命科學業務在支持全球45個不同疫苗項目的開發,包括一些在中國的項目。在這樣的環境下和情景下,一個多元創新的生態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圖片來自網絡
楊銳:科學家和普通百姓都懼怕病毒本身正在快速的變異。您為什麼相信這次病毒是可以克服的,人們會最終對這種病毒免疫?
歐思明:有一點我必須得強調,沒人敢打保票我們一定會獲得疫苗,這可能需要一點運氣。多年來,人們試圖開發冠狀病毒的疫苗,但尚未取得成功。
然而,目前人們所付出的努力是空前的,而且有許多重量級的參與者投入了相當的資源,所以我認為取得成功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不過說到突變,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有明顯的變異,這個刺突蛋白決定病毒的屬性,也是大多數疫苗項目直接瞄準的靶點。
除此之外,帶給我信心的還有信使RNA這樣的新技術,包括美國的Moderna,德國的CureVac、Biontech公司等都是信使RNA技術的領軍者。這項技術的先進之處在於,通過賦予患者一個基因信使,就可以使這些患者無須病毒暴露就可以產生抗體了。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創新。
我們也要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即便我們有了疫苗,也不是立刻就能為廣大民眾所用的,還要解決生產能力問題。要從風險收益管理的角度看,疫苗應該首先用於高危人群,之後才是對更多更龐大的健康人群的接種。
疫苗加上藥物和中和抗體,可以讓我們在一個可預期的時間內把疾病的負擔降到一個程度,就像控制流感一樣,讓我們不必完全停擺。
ABOUT THE SPEAKER
關於講者
歐思明
默克執行委員會主席、CEO
歐思明先生自2016年5月起擔任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在此之前,歐思明先生擔任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兼副執行長,負責整個默克集團的發展戰略。
歐思明於2011年加入默克,擔任執行董事會成員和生物製藥業務執行長。任職期間,歐思明先生通過優化成本結構和提高研發效率,包括確立清晰的產品組合優先戰略,引領生物製藥業務成功轉型。同時他也在促進默克集團的轉型以及業務增長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加入默克公司之前,歐思明供職於美國製藥公司默沙東,擔任了一系列高管職務。歐思明的職業生涯始於聯合國相關機構,隨後他供職於德國化學工業學會(VCI)。
歐思明在1957年7月25日出生於德國維爾茨堡,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博士學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敬請按照轉載規範轉載
整理、排版 - 俐俐
製作 - 雅帆
編輯 - 夏天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自2000年舉辦首屆論壇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20屆。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堅持「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的宗旨,形成了專業化、高層次的鮮明特色,是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
關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中國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長期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對重大政策的獨立評估和客觀解讀,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意見。
自1980年成立以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事關中國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方向、目標及戰略舉措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價值和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為中國經濟社會的歷史性發展作出了貢獻。
關於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宗旨為「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
自1997年成立以來,基金會已成為集交流、培訓、研究和社會試驗於一體的高端智庫型基金會。基金會承辦年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組織「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等培訓班,撰寫「中國發展報告」,開展「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社會試驗,都取得豐碩成果,成為連接民間與政府、國內與國外的一個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