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往往學習不好,紀律差,還經常惹麻煩,老師管不了,家長也難管。但怎麼分辨孩子是好動活潑還是多動症?廈門市兒童醫院康復科主任梁樹藝為讀者做出了具體的分析。
梁樹藝主任介紹,「多動症」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病 ,對孩子的危害是長期甚至終身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損害。多動症不僅損害兒童的學業,造成學習困難、成績差、厭學和輟學,也嚴重損害了他們的社會功能、人際交往、情緒及自信心的發展,對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危害。
需要強調的是,「多動症」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不能對孩子非打即罵,實施所謂的「棍棒」式教育,「棍棒」式教育不僅不能醫治多動症,還會使孩子的行為更加紊亂,讓孩子的病雪上加霜。再者,「棍棒」式教育直接破壞了親子關係,也破壞了家庭和諧氛圍,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並非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
哪類的「好動」是疾病的表現?梁樹藝主任表示,多動症孩子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注意缺陷:即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若孩子在學校上課專心,回家坐不住,愛分心,家長就不用太擔心,而如果孩子常常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易發呆,做事有始無終,虎頭蛇尾,做作業不能全神貫注,學習成績不穩定,需及時就診。
活動過度:即過度活動不能自控,包括大動作多、小動作多、話多且不分場合、不能控制,影響孩子生活學習和社交,是同學和老師眼裡的「麻煩孩子」。如果老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就診,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及時就醫。
容易衝動:魯莽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易犯錯,常行動快於思維,常搶答,不能等待,愛插嘴或幹擾別人,情緒控制能力差,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矛盾,亂發脾氣、扔東西、打人,情緒爆發時不能控制,易發生意外傷害。這類孩子往往很難管教,易做違紀違法事情。
其他:多伴有學習困難和一些異常行為。多動症孩子多數智力正常,少數超常。但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往往學習困難。低年級尚不明顯,三年級以後多出現學習退步,上初中以後多成績跟不上,造成厭學甚至輟學。有些孩子咬指甲、擠眉眨眼、口吃、愛說謊等。
孩子得了多動症要給父母上一課
醫生提醒,家長需要認識到,多動症不是靠打罵就能解決的問題,積極就醫是解決多動症的理性選擇。孩子的心理髮育尚不完全、較為敏感,對外界的刺激易產生多種行為問題。此時,無論孩子是否生病,都應該注意其心理保護。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即使症狀較輕、不能明確診斷,家長也應學習改善親子關係,關心和體諒孩子,保持良好的耐心,對孩子學習任務不應當過於苛求。注意保證孩子的合理作息,適當鼓勵孩子,參與到孩子的康復訓練中。維持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特質的形成,還會對其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的塑造產生正面作用。
在飲食上,應當合理膳食,不能讓孩子有飲食偏好,不過分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林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