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你可能錯了!

2021-01-13 海峽導報社

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性疾病,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往往學習不好,紀律差,還經常惹麻煩,老師管不了,家長也難管。但怎麼分辨孩子是好動活潑還是多動症?廈門市兒童醫院康復科主任梁樹藝為讀者做出了具體的分析。

梁樹藝主任介紹,「多動症」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病 ,對孩子的危害是長期甚至終身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損害。多動症不僅損害兒童的學業,造成學習困難、成績差、厭學和輟學,也嚴重損害了他們的社會功能、人際交往、情緒及自信心的發展,對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危害。

需要強調的是,「多動症」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不能對孩子非打即罵,實施所謂的「棍棒」式教育,「棍棒」式教育不僅不能醫治多動症,還會使孩子的行為更加紊亂,讓孩子的病雪上加霜。再者,「棍棒」式教育直接破壞了親子關係,也破壞了家庭和諧氛圍,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並非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

哪類的「好動」是疾病的表現?梁樹藝主任表示,多動症孩子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注意缺陷:即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若孩子在學校上課專心,回家坐不住,愛分心,家長就不用太擔心,而如果孩子常常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易發呆,做事有始無終,虎頭蛇尾,做作業不能全神貫注,學習成績不穩定,需及時就診。

活動過度:即過度活動不能自控,包括大動作多、小動作多、話多且不分場合、不能控制,影響孩子生活學習和社交,是同學和老師眼裡的「麻煩孩子」。如果老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就診,家長應該坦然接受,及時就醫。

容易衝動:魯莽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易犯錯,常行動快於思維,常搶答,不能等待,愛插嘴或幹擾別人,情緒控制能力差,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矛盾,亂發脾氣、扔東西、打人,情緒爆發時不能控制,易發生意外傷害。這類孩子往往很難管教,易做違紀違法事情。

其他:多伴有學習困難和一些異常行為。多動症孩子多數智力正常,少數超常。但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往往學習困難。低年級尚不明顯,三年級以後多出現學習退步,上初中以後多成績跟不上,造成厭學甚至輟學。有些孩子咬指甲、擠眉眨眼、口吃、愛說謊等。

孩子得了多動症要給父母上一課

醫生提醒,家長需要認識到,多動症不是靠打罵就能解決的問題,積極就醫是解決多動症的理性選擇。孩子的心理髮育尚不完全、較為敏感,對外界的刺激易產生多種行為問題。此時,無論孩子是否生病,都應該注意其心理保護。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即使症狀較輕、不能明確診斷,家長也應學習改善親子關係,關心和體諒孩子,保持良好的耐心,對孩子學習任務不應當過於苛求。注意保證孩子的合理作息,適當鼓勵孩子,參與到孩子的康復訓練中。維持良好的家庭環境,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特質的形成,還會對其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的塑造產生正面作用。

在飲食上,應當合理膳食,不能讓孩子有飲食偏好,不過分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林偉澤

相關焦點

  • 孩子好動調皮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小學生比較常見的困擾,那麼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如果不是有如何鑑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先來看兩個案例:陽陽,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讀幼兒園中班。所以不是那種一個也不停歇的孩子就是多動,安靜不惹事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多動。不過很多人會有疑惑了: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特別愛動,不會也是多動症吧?這個需要注意鑑別的,否則會出現亂貼標籤的現象。
  • 怎麼區分好動與多動症?
    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們,疫情期間宅在家是一種很難熬的日子,每天太無聊了,只好在家上躥下跳地討人嫌,但這並不一定就是多動症。 那麼,家長們怎麼區分孩子是好動還是多動症呢?
  • 孩子好動≠多動症,這些表現才是多動症的表現,家長看好別忽視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多動症不是感冒發燒,不是醫生量個體溫,做個檢查就可以看出孩子有沒有,而是需要家長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來推斷猜測。因此,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坐不住,喜歡到處亂跑的孩子時,都忍不住懷疑自己家的孩子患有多動症。但是,有這樣的表現就一定是多動症嗎?家長一定要把活潑好動跟多動症區別開來!
  • 家長注意:孩子調皮好動?不要給孩子亂貼多動症標籤
    據有關數據報導:3%~10%的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約有70%的學齡孩子有注意力缺失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班有50個學生,那麼有5個可能就是典型的多動。相比以前,為什麼我國的多動症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 孩子過於好動究竟是不是多動症惹的禍?5大方法幫你判斷
    於是我寬慰姐姐不必太過著急,可以先用以下方法,先自己判斷一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多動症多動症大部分是由神經系統的缺陷引起的,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多動症的因素有許多,父母遺傳、環境因素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多動症的情況。此類孩子通常會表現出無法專注、情緒不穩定、極度好動、難以靜坐、學習成績不佳等。
  • 好動就是多動症嗎?走出多動症誤區,看這裡
    我們常常能聽到一些家長說自己孩子有多動症,但其實孩子只是好動,孩子活潑好動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有多動症,那將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也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多動症,對多動症有誤區,最後導致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那麼多動症都有哪些誤區呢?
  • 寶寶好動是多動症嗎 可能是小小探索家
    其實,好動是不少寶寶的天性,新手寶爸寶媽們難免會有誤會,直接將好動與多動症或者注意力差劃等號。它們還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一、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一個誤區!家長們要知道,所謂的「多動症」其實是「兒童注意力缺陷以及多動障礙」的簡稱,經常會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以注意力缺陷為主的,多動缺陷為主的以及二者混合型的。
  • 調皮好動是多動症嗎?
    調皮好動≠多動症簡單來說,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多動症則是到達了疾病狀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02在行為活動方面多動症孩子行動往往較衝動,缺乏目的性。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可能帶有目的性,可以找到原因。03在自控力方面調皮的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在家長管教下能適當約束自己。多動症孩子基本坐不住、靜不下來。
  • 孩子好動究竟是不是多動症?育兒專家:首先要滿足這5點!
    朋友家孩子今年剛滿4歲,跟同齡孩子相比他顯得異常活躍,在家的時候,只要稍微一放鬆,不是把杯子打碎了,就是把飯菜往垃圾桶裡倒,稍不留神還會偷偷溜出家門。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媽媽們別弄錯了
    多多是個好動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還影響其他小朋友,告訴後很快就犯。幼兒園老師N次投訴後,告訴家長最好領孩子去看看。「你的孩子有輕度多動症,建議服用藥物治療,服用一個月後來複查」,醫生嚴肅又面無表情地說道。
  • 婦幼健康科普 | 寶寶好動,當心是多動症!
    豆你開心 豆你開心 很多寶寶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紀小的緣故,長大了就會好一些的,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長大就越聰明,殊不知調皮好動有可能是一種病
  • 兒童好動很正常!不是什麼多動症!好動的兒童學習能力更強!
    許多的老師以及家長,特別是老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動作不斷,就以為孩子有了多動症,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看法。甚至一些父母以為孩子就是多動症,不惜一切代價去給孩子治病。其實,不妨多學習一些兒童心理以及發展方面的知識。
  • 你以為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你真是想太多了!
    許多父母憂心地看著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說:「你怎麼不知道累啊,你是不是有多動症?」殊不知,「多動」和多動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多動」只是性格,而多動症是一種病,兩者也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也就是說,「多動」的孩子並不會變成多動症。
  • 孩子好動是不是多動症?這4點區別很直接,別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好動其實好動和多動症是可以分辨出來的,想要分辨是不是多動症,要注意這4種狀況。孩子動作過多3、情緒波動大喜歡亂招惹別人,經常打斷別人說話,常與小夥伴們打鬥,不會耐心等待排隊,情緒不穩定,很容易亢奮,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鬧,還會對你反抗和攻擊。
  • 孩子多動=多動症?兩者區別很大,你真的了解什麼是多動症嗎?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以上的同感,感到心累的同時可能會默默的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我們誤會孩子了,好動、多動不等於多動症,他們注意力沒法一直集中只是因為年紀還小的緣故。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講講多動症到底是怎麼回事?多動症和普通好動的孩子有哪些區別?多動症又有哪些表現?什麼是多動症?
  • 好動是多動症?多動症兒童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面對多動症,我們該怎麼辦? 多動症,輕則影響孩子學業,重則形成性格缺陷,品行不端,甚至違法犯罪。 如果您的孩子有多動症,建議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及時給孩子康復幹預。 不要因為糾結錯過黃金幹預期。 治療要取得良好的療效,要雙管齊下。
  • 「不好動」可能也是多動症 最容易被忽視
    多動症已成兒科常見病 就診率卻不足20%「不好動」可能也是多動症 最容易被忽視孩子上課坐不住、愛走神兒、小動作多、寫作業困難……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因孩子過於「好動」而困擾不已。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怎麼回事?兒科專家:可能是多動症惹的禍!
    「醫生,老師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說話、玩筆、撕紙,學習成績差。還出現厭學的現象,在家做作業時也不安穩,吼也吼了,打也打了,就是不管用。孩子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還是什麼問題?」
  • 孩子坐不住?是調皮還是多動症,看看醫生怎麼說!
    ,家長們先別著急,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動作多就覺得是多動症了,其實多動症的症狀表現不僅僅是動作多而已。,在公共場合也沒辦法控制自己,排隊的時候無法耐心等待,而且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發展情況,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就出現餵食困難,睡眠時間差,出現興奮的現象時可能就是患上多動症了。
  • 總是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其實真正的多動症是這樣的……
    的確,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並不低(有報導稱大概在5%左右,即每20個孩子就有1個是多動症),它也確實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這個詞很多時候是被濫用了。為啥這麼說呢?給大家講個搞笑的事情就明白了:曾有調查表明,在被確診為「多動症」的孩子中,8月出生的娃比9月出生的娃患病率高了60%。這是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