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君子攸躋。」
《詩經·小雅》中的這句話,是對中國古建築最古老、最華美的禮讚之一,讓人忍不住想像周王宮室的屋頂,「宏大莊嚴如人端正站立,規制嚴整如急矢向上直衝,飛簷造型如大鳥振翅翱翔,色彩斑斕遠看如錦雞飛騰。」
▲春山明月二期實景圖
除功能性和美感外,古建屋頂還蘊藏了社會等級、歷史變遷、民族文化等內容,無論從形制、色彩、規模還是結構、部件等各方面,均嚴格遵照傳統等級禮法,匠心營造。
古建築中,屋頂的形式尤為繁多,歸結起來有五種基本形式:硬山、懸山、歇山、廡殿和攢尖。在這五種基本形式中又有細分,還有其他特殊形式的建築屋頂。接下來將一一說明。
▲春山明月二期實景圖
廡殿頂是古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只有皇家或寺觀的主殿可以使用。特點是屋面有四面斜坡,前後坡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側山面與前後坡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因此廡殿又頂稱為四阿頂或五脊殿。
▲圖片源於網絡
重簷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簷,重簷屋頂的等級要高於單簷屋頂。因此,重簷廡殿頂是古建築中等級最高的,比如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用的就是重簷廡殿頂。
▲圖片源於網絡
歇山頂的等級僅低於廡殿頂,特點是屋脊數量多,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為便於記憶,可以理解為屋脊走到中途「歇了一歇」,分為了垂脊和戧脊。
▲圖片源於網絡
歇山頂從外部形象看,是廡殿頂與懸山頂的結合,坡面層次分明,四角輕盈翹起,兼有氣勢非凡與玲瓏精緻之感。
▲圖片源於網絡
懸山頂等級低於歇山頂,位列第三。懸山頂的屋面有前後兩個坡面,且坡面懸出山牆之外。
▲圖片源於網絡
懸山頂在廟宇、宮殿建築群中用於附屬建築,更多的是用於民間建築。因其有利於防雨,所以在南方民居更為普遍。
▲圖片源於網絡
硬山頂等級低於懸山頂,屋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兩面屋坡,坡面在山牆之內。和懸山頂相比,硬山頂有利於防風火,而懸山頂有利於防雨,因此北方和南方沿海民居多硬山,南方內陸的土木結構建築則多用懸山。
▲圖片源於網絡
清代隨著硬山頂技術的成熟,山牆的造型開始多樣化,稱為封火牆。南方各地都出現了帶有明顯地方特徵的山牆,譬如徽派建築中的馬頭牆、福州地區的馬鞍牆、嶺南民居的鑊耳牆、潮汕地區的五行山牆等等。
▲馬頭牆,圖片源於網絡
攢尖頂,顧名思義,將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在一點,形成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等。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
▲圖片源於網絡
攢尖頂多用於景觀建築,如園林中的亭子等。但也有例外,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使用的就是攢尖頂。
▲祈年殿,圖片源於網絡
卷棚頂的特徵是兩面坡屋頂在頂部相交處形成弧面,沒有明顯正脊。其他部分因屋頂樣式不同,可以是卷棚歇山頂、卷棚硬山頂、卷棚懸山頂等,因此整體可看作是歇山、懸山、硬山的變形。
▲圖片源於網絡
因其風格平緩,線條流暢,多用於園林和風景建築。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區建築都採用了卷棚頂,以表現此為離宮,和正式宮廷相區分。
▲圖片源於網絡
盔頂因為形似頭盔,所以名為盔頂。它的特點是沒有正脊,頂部集中一點,垂脊上凸下凹。
▲圖片源於網絡
盔頂多用於碑、亭等禮儀性建築。現存最出名的盔頂建築就是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嶽陽樓。
▲圖片源於網絡
上述幾種屋頂形式皆可有單簷、重簷之分,此外還有較為少見的扇面頂、盝[lù]頂等。各種屋頂形式還可相互結合,生出無限變化,如故宮角樓,便是是公認的屋頂最為精美的建築之一。
▲圖片源於網絡
古建築中的屋頂樣式繁多、富於變化,無論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或是清淡雅致、布滿青苔,都充滿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春山明月二期實景圖
大華·春山明月屋面採用了傳統的中式交接方式,根據建築特點將硬山、歇山、懸山等形式相結合,使建築的形體和輪廓線愈加豐富,飛簷翹角,形成頗具魅力的「第五立面」。
▲春山明月二期實景圖
大華·春山明月二期精裝中式院墅,歡迎蒞臨!VIP LINE:0571-8880 6866
本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相關規劃、規定及開發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發生變化,本公司保留對宣傳資料修改的權利,敬請留意最新資料。對項目周邊環境、交通、教育、商業及其他配套設施的介紹,皆在提供相關信息,不意味著本公司對此作出了承諾,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合同約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