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山西·最中國!
最特別的傳統新年體驗:
初春是山西民俗活動最豐富的時候,具有千年歷史的社火表演俗稱「鬧紅火」。
跟著貓耳朵逛廟會、觀花燈、看社火,體驗地道濃烈的傳統中國年!
最古老最精美的世遺線路:
不是所有始建於唐朝的建築都叫唐代建築!
中國古建築歷史悠久,經典如璀璨繁星數不勝數,很多建築雖始建於隋、建於唐、建於宋遼金..
在後朝歷代的大修過程中,漸漸改變了自身的建築語言,慢慢演變成了大修年代的建築風格。
在中國,能稱之為唐代木構建築的遺存僅餘三座,他們都在山西。
貓耳朵此行,會拜訪最古老的南禪寺與最宏偉精美的佛光寺,以及了解梁思成與林徽因八十年前考察山西發現佛光寺的艱辛又浪漫古建尋訪之旅。
還有這些熟悉的名字與詞彙: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雁門關、燕雲十六州、長城、塞外.
山西,最被低估的遊學目的地!是貓耳朵管家另一件「私人珍藏」。
在山西,遇見最古老的中國:撥開黃土就是老村古佛;峰迴路轉遇見千年古殿;輕輕一推即穿越千年.跟著貓耳朵愛上不一樣的山西,看見不一樣的中國!
1月28日
抵達太原
我從南方來,你從哪裡來?
自行抵達太原。是否相約同遊博物館?
1月29日
寫給古建的抒情詩:南禪寺、佛光寺
「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以最古老且最宏偉的木構建築之姿態
屹立時光之中,吟唱巍巍唐風
跟隨非遺傳人學習山西花饃製作
1月30日
中國古建的奇蹟:應縣木塔、懸空寺
聆聽青年學者講述木塔與懸空寺故事,
卯榫的千變萬化撐起千年歲月的滄海桑田
1月31日
最中國的年味兒:逛廟會、觀花燈
一張地圖、一冊任務
貓耳朵尋味兒小分隊邊走邊玩
穿越傳統廟會、體驗濃烈「年味」
夜幕降臨,雪打花燈,笑靨如花
2月1日
藝術的千年一嘆:大同博物館、雲岡石窟
讀懂千年故事
等待冬日金黃色的夕陽
鍍上眾佛之身的莊嚴一刻
2月2日
吟唱出塞曲:廣武長城,非遺醋文化園
長城長,都說長城兩邊是故鄉
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
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
2018年4月11日,以「終止忽視:林徽因與梁思成,中國建築的記錄者」為題,美國《紐約時報》在其訃告欄目中刊發了一則「舊」訃聞,紀念20世紀中國著名建築學者、作家,林徽因。
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是「中國最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知名的古建築保護者」。
這篇訃聞回溯了梁林二人在山西探訪、拯救中國古建築過程中曾面對的困難,及他們測定、歸類山西省五臺縣佛光寺的過程。
攜手【中國營造社】同人
前後四次前往山西進行古建築調查
走訪了137個縣市,共1823座古建築。
這群中國建築史學先驅們的調研為後人留下大量寶貴的建築實測和影像資料,在隨後的動蕩年月裡很多建築遭遇損毀,這些資料成為它們曾經存世的唯一記錄。
「居然到了山西,天是透明的藍,白雲更流動得使人可以忘記很多的事。
更不用說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壘,村落,反映著夕陽的一角廟,一座塔!景物是美得到使人心慌心痛。」
林徽因《山西通信》
1934年《大公報》文藝副刊
山西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有從唐代到清代各朝代的古建樣本。
在梁林二人完成山西古建考察八十年後的今天,許多曾經記錄的古建已經消失,被保留下來的古建有相當一部因為年久失修並不對外開放。
「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幾座殿塔,
幾乎全是國內建築的孤例:
佛殿建築物,本身己經是一座唐構,
乃更在殿內蘊藏著唐代原有的塑像、繪畫和墨跡,
四種藝術萃聚在一處,
在實物遺蹟中誠然是件奇珍。」
—— 梁思成
1937年的盛夏,梁、林與他們營造學社的同伴們,根據法國人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裡「大五臺山圖」中的「大佛光之寺」,跋涉來到了寂靜深山之中的佛光寺。
推開山門的這一天,他們不僅打破了日本建築史學者關野貞關於中國沒有千歲古建的斷言,也叩開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千年之大門。
「小殿向著東門,在田野中間鎮座,好像鄉間新娘,滿頭花鈿,正要回門的神氣。」這樣充滿詩意的句子出自梁思成與林徽因撰寫的《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
貓耳朵今年春節重走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八十年前山西古建考察之路。
帶著孩子們深入認識梁林兩位建築師對古建的愛與痴,去探索與發現最古老的、最宏偉的、最高且最精美的古建國寶。
「今天正式地去拜見佛宮寺塔,絕對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麼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裡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
應縣木塔,又名釋迦塔。建於遼代,高達67米多,木塔外觀是五層,內部加上暗層其實有九層。
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存最高且最精美的木結構建築,是現存古建築群裡的那座唯一。
這座世界僅存最巧奪天工的木結構高塔建築,全塔運用了五十四種鬥拱結構,將棟梁柱之間的拉扯、糾結、擠壓完美地分散、轉移與平衡。
梁思成先生說:應縣木塔,正在度過自己一千年的最後一個百年。
再沒有比這更貼切的描述了。
在民國時期拆掉二層牆體內的斜撐換上不需要的新窗戶後,她漸漸地傾斜了。
我們被梁林二人的家書牽引至此,替代他們繼續守望這座皇家高塔。
古建築、雕塑佛像、彩塑壁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
這些古建築和藝術品是歷史的延續,是漫漫歷史長河裡連接古今的紐帶,是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追溯本源的燈塔。
曾經的詩書禮樂和鬥栱飛簷已經距離我們的孩子太過遙遠,貓耳朵邀請青年學者寒鯤老師與我們同行,希望我們陪同孩子在精神上感知祖先的智慧與創造,實現一次穿越千年時空的溝通與交流。
雲岡石窟
開鑿歷經北魏、唐、遼金、元、明、清
是世界級石窟藝術的寶庫
是閱讀佛教藝術、雕刻藝術西風東漸的壁上史書
即便你在各種書中多次見過雲岡石窟,當你置身現場時,還是會感覺非常震撼。
每個石窟仿佛一個小宇宙,會令熱愛藝術的你欣喜若狂!
一再地和老師調整線路和時間,就因為想在偏西的陽光下,捕捉佛陀暖暖的微笑。
當四點鐘的太陽把霞光灑向寶相莊嚴的大佛,高挺的鼻梁和微微上翹的嘴角之間,穿越千年時光,佛的祝福收到了麼?
懸空寺
這座建築奇觀足以令所有人震驚!
在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全球十大奇險建築」中
懸空寺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建築。
這座獨一無二的「天下奇觀」,仿佛是一座殿回樓轉的迷宮,將力學、美學、宗教完美地融為一體。
懸空的樓閣依靠卯榫結構的力量支撐在懸崖上,歷經千年任然牢固如初。
雁門外·廣武長城
中國有多少朝代修築長城?
戰國、東魏、北齊、北周、隋、宋、明、清
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几何?
歷代長城總長達6500公裡。
山西自古便是遊牧民族與中原文化相融合衝突的前沿。從戰國起,山西境內便開始修建長城,明代的邊陲烽火更是造就了山西境內延綿近千裡的內外邊牆和一座座軍事城堡。
山西長城保存了中國古長城最完整的範本。這些經過時間河流衝涮、歷史烽火考驗而殘存下來的邊牆古堡,好像有了性格一樣。
2014年我走在雁門關下的廣武舊城裡,遠處的古長城在冬日濾鏡之下魔幻得如穿越時空。
2019年的這個冬天我們將嘗試爬上一段雁門關外廣武長城,回望古時塞外邊疆.
賞北國風光、看古城花燈
逛傳統廟會、鬧新春社火
跟貓耳朵到大同鬧新春
歡歡樂樂過文化大年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山西民間麵塑是源於先秦、流傳於山西忻州的傳統藝術珍品,通稱之為「花饃」。它花樣繁多,造型生動,製作精巧。
中原文化看重春節的祭祀祈福,忻州一帶地域,春節期內會非常隆重地製作花饃,敬神蒸供!
春節前,各家各戶心靈手巧的女人們會歡聚一堂,把發好的麵團,捏製成佛手、石榴、蓮花、桃子、菊花、馬蹄等各種形狀的供物。
忻州麵塑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成為民間具有審美情趣的藝術作品。貓耳朵的孩子們將跟隨非遺傳人親手體驗花饃的製作!
每年從正月初一到元宵,大同傳統文化廟會演繹最濃烈「年味」。
在華嚴寺廣場、純陽宮廣場、關帝廟廣場、清遠街、教場街、鼓樓東西街.整座大同古都張燈結彩,鑼鼓震天、鼓樂鏗鏘。
社火是中國漢族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扭秧歌、唱大戲、演雜耍、舞龍舞獅、各種民俗手工藝表演……「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人山人海,氣氛熱烈。
一個個充滿濃鬱節慶味道的慶祝活動將給南方來的小客人們帶來無比新鮮的新年體驗!
貓耳朵管家特別為孩子們設計「年俗追尋,尋味大同」的春節習俗研學項目!
一張地圖、一冊任務,一天時間,你我一同扎進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的新年廟會中。邊玩、邊吃、邊發現。年俗追尋,人文體悟,逛民俗廟會,過文化大年,體驗最冬天最中國的傳統新年!
白天觀春節廟會社火表演,夜裡賞古城牆璀璨華燈。在大同過大年,一定要登城牆逛燈會!
古都新春燈會璀璨熱鬧,各色精美的彩燈裝點古樸雄偉的古城牆,點亮大同天際藍。
邊塞春來天欲雪,雪後的大同古城瞬間穿越千年,回到北魏都城。如果幸運,遇到白雪紛飛,這世上再沒有比「雪打燈」更美輪美奐的新年景致!
大同,這座有著「北魏帝都」、「遼金京華」、「明清重鎮」美譽的千年古都,打開她的最好方式——跟隨青年學者、研學老師一同走進大同博物館!
漫步大同博物館,聆聽老師將一件件國寶級別的文物故事娓娓道來。
琅琊王,琅琊國最高統治者,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與其妻姬辰合葬於大同。1965年發掘的司馬金龍墓隨葬品就足以讓我們停駐一個上午。
道不完的風雲變幻,看不夠的稀世珍品,都因為專業老師的講解更加引人入勝!
歷史向自由撰稿人,《北京晚報》特邀作家,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成員。
歷史專欄作家,知乎歷史話題活躍回答者,百度百科TA說特邀入駐歷史方向作者、今日頭條歷史問答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