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極致的內卷!
極致的可恥!
對網際網路巨頭的最後尊重,在他們火速搶攻傳統菜市場時,已經全部化為了烏有。
這幾天,一二線城市的菜市場,明顯比往常蕭條了許多。部分扛過了疫情的商販,卻倒在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強大攻勢下。
國內網際網路叫得上號的,包括騰訊、美團、阿里、京東、滴滴等,現在已全部集中在菜市場門口,裝滿彈藥,扣上板機,準備向小商小販射擊。
9毛9一斤的土豆,3毛一隻的雞蛋,一元一包的粉絲……一切都打到成本價以下。
這是多麼殘忍的行動!
在動輒10億元起步的菜價補貼之下,小商小販毫無還手之力,只能束手待斃。
當然,對於搶攻傳統菜市場的行動,網際網路巨頭自詡的是「社區團購」,終級的博弈,最後也將在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產生。
但是,在所謂社區團購的網際網路+之下,無數小商小販將註定成為炮灰,原本較為多元的生鮮蔬菜消費生態,也終將被碾壓成單一的網上買菜。
這是進步嗎?
這是退步!大大的退步!
有些事情,不能僅算經濟帳,要算,也不能僅算單一或少數公司的帳。
在網際網路巨頭進軍傳統菜市場之前,生鮮蔬菜的產與銷,原本是由N個鬆散的微小單元構成的,彼此之間的力量是均衡的,是可以相互制約的。
雖然,這其間,存在一定的信息耗損,但是,市場整體是自由的,是健康的——沒有單一力量主導。
但是,一旦網際網路巨頭完全攻擊了菜市場,那麼,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因為,銷售被單一的資本力量控制了。
在走完「補貼-壟斷」前兩步之後,第三步,網際網路巨頭肯定會大幅提價,畢竟,之前的出行市場之戰和外賣市場之戰,網際網路巨頭玩的都是同一個套路。
單一的資本力量,控制了生鮮蔬菜的銷售,這會導致消費者不可避免的最終受傷害,這還僅僅是網際網路巨頭搶攻菜市場的負作用之一。
負作用之二:
當單一資本力量控制了生鮮蔬菜的銷售,那麼,下一步,就要控制整個產業鏈條,至少要控制整個產業鏈條的定價權。
那麼,種植的小農,養殖的小農,肯定要被無情淘汰了。小農生產,無法做到規模化生產,並且,與單一資本控制的銷售端溝通成本高。
小農生產將被無情淘汰,確切地說,這一負作用,要遠遠超過上一個負作用。
所以,是該給網際網路巨頭豎中指了!
網際網路巨頭如此搶攻傳統菜市場,照目前的節奏下去,用不了多久,擁有龐大資本實力的巨頭,就可以大獲全勝了,然後,在他們內部該協調的協調,該合併的合併。
勝利者,註定只屬於一兩個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極少量的農業龍頭企業。
而失敗者,卻是數以百萬計的小商小販、以及數以千萬計的種養植小農。
所以,必須給網際網路巨頭釐清邊界了!
既有法律的邊界,這個就不用強調了。
或有金融風險的邊界,這個郭主席近期強調得比較多,也不多說了。
現在有必要增補的是,對於毫無科技含量的,對於牽涉眾多民生的,對整個社會毫無助益、只見其損的,有必要進一步釐清邊界。
不能讓網際網路巨頭贏了,整個社會卻輸了。
屠龍之後,變成惡龍——網際網路巨頭,你們可以沒有情懷,可以不去追求硬核科技創新,但是,請不要緊盯著小商小販、種養殖小農手裡的一點點自留地。
人間事,萬萬事,都該留點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