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屬火,脾屬土,屬五行相生,火生土。草木燃燒之後得到的灰燼便變成土,古代的「刀耕火種」之所以燃燒山林,也是為了得到肥沃的土壤。這兩髒在生理、病理上的聯繫,主要體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兩個方面。血液的生成要以水谷精微為物質基礎,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化水谷精微,所以說脾是氣血化生之源。但水谷精微在化生血液的過程中,還要通過心的化赤作用,所以又有「心生血」的說法。因此,在生理上,血的生成要依靠心、脾兩髒的協調配合。
脾胃傷則百病生,在病理上,如脾失健運,不能充分地把水谷精微輸送到心以化赤生血,就會導致心血不足;反之,思慮過度,耗傷心血時,就會導致心功能不足從而由心氣虛影響到脾氣也虛。以上兩種途徑最終都會形成「心脾兩虛」的證候,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心血虛)、食少、腹脹、倦怠無力、水腫(脾氣虛)等症狀。再就血液的運行來說,血液的正常運行雖然要靠多個臟腑的共同維持,而心脾兩髒的配合尤為重要。因為,心氣雖能推動血液循環,但脾氣能統攝血液在脈管中運行,使之不會溢出脈外。所以,「心行血、脾統血」,是維持血行正常的兩個重要因素。如果心脾發生病變,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左室肥大等要養心健脾,心脾同調。
常用的補脾方劑有六首,即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小建中湯、理中湯、歸脾湯等。要想準確使用這些方劑,需知各方劑之間的共性與差別。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脫胎於《傷寒論》中的「理中丸」,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乾薑去掉,換成了性質平和的茯苓,由驅除大寒變成溫補中氣。雖然方中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但君臣佐使搭配令人拍案叫絕,而且四味藥材均屬於平、溫藥材,不燥熱,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正應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名為「四君子湯」。同樣的,四君子湯不僅可以水煎服用,也可以煲湯食療。
方義精要:人參,大補元氣、健脾養胃,為君藥;白朮,健脾燥溼,以助運化,和人參,以增強人參的益氣健脾之功,為臣藥;茯苓滲溼健脾,苓術合用,促進健脾除溼和運化之力的增強,為佐藥;甘草甘溫,能調諸藥,為使藥。
功用:益氣健脾、補益脾胃之氣。
主治疾病:脾胃氣虛之症。面色白,不愛動也不愛說話,說話聲小,氣短,疲勞乏力,沒精神,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舌邊有齒痕,脈虛弱。以及體質虛弱、低血壓、貧血、慢性胃炎等。
四君子湯是補氣基礎方,補益劑第一方,歷代補氣多以四君子湯為底方。
1、男人飲用——女人重補血,男人則重補氣。男同胞是家裡的頂梁柱,在外奔波勞碌,工作壓力大,很容易氣虛,導致精力不足、體力不佳、工作效率也會打折扣。所以男人最適合飲用此湯,能抗疲勞,精力充沛。
2、女人飲用——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此湯能使脾氣足而氣血生化有源,氣血足了,則面色紅潤、體力充沛,對女人易得的低血壓、貧血也有很好的功效。
3、老人飲用--老年人身體的各個零部件都不靈光了,五臟都易虛。老人經常飲用能益氣健脾,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