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邙面洛,浮渭據涇:風水,其實是一門哲學

2021-02-19 鴞胖文史

(歡迎在喜馬拉雅平臺搜《鴞胖說千字文》,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搶先收聽~鴞胖微信:malei92126 ,歡迎做客)

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鴞胖說千字文》,我是鴞胖。如果你們對文史知識感興趣,可以加我個人微信號:小寫字母malei92126。再說一遍:小寫字母malei92126。如果您覺得我講的還不錯,歡迎您訂閱、關注一下我。您點開鴞胖文史的圖標,就能完成關注我的工作啦。

咱們閒言少敘,說一說本期內容。上一期鴞胖給您講了什麼叫都城,也跟您聊了聊京觀,是一種很血腥的場面,如果沒有印象的聽眾朋友,可以返回上一期再溫習一下。今天鴞胖接著給您往下講,講講「背邙面洛,浮渭據涇」。周興嗣提到了四處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分別是邙山、洛水、渭水和涇河。如果結合上一講的《都邑華夏,東西二京》來看,其實還是說的兩個重要的都城,洛陽和長安。背邙面洛,是說洛陽背靠北邙山,面臨洛水;浮渭據涇,是指長安左橫渭水,右據涇河。這都是關於都城選址的,所以鴞胖這一期就和您聊聊,有關於古代城市選址的學問——風水學。

在此之前,鴞胖想先和您聊一下地名中的陰陽。咱們其實看到許多城市都帶有「陰陽」二字,帶「陽」的,比如咱們這一講說的洛陽,比如秦朝的都城鹹陽等等,帶「陰」的,比如西漢開國功臣韓信的封地淮陰,《蘭亭集序》出品的地方會稽山陰等等。那地名中的陰、陽二字,是依據什麼叫起的呢?這是和這個城市所在的大山、大河有關。古語有云:「山南水北謂之陽。」就是說,山的南面,水的背面,是陽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和咱們處於北半球有關係。咱們先來說山南。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北回歸線以北,太陽活動範圍不會超過北回歸線,所以山的南面始終被太陽照射,山的北面多照不到,自然山的南面就是陽面了。再說說水北。其實和山南的原理一樣,只不過不同的是,山是凸起的,河水是下凹的,所以太陽照射的時候,水的北面獲得的陽光更多,就稱為陽面,而南面因為被河岸遮擋的緣故,所以處於陰面。如果您腦海中沒有印象,也沒關係,我會在文字稿中,貼上示意圖。

山南水北為陽示意圖

其實太陽不僅直接影響了城市的命名,還可能間接影響了古人的尊卑觀念。《易經》當中就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就是說聖賢君主坐北朝南,面向陽光治理天下。在古人眼中,面南背北的規格為最高。面向南方的人稱君,面向北方的人稱臣,所以咱們會看到一些電視劇中,遠離京城的臣子向北而拜的場景,就是忠君的一種表現。這種形式,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而在西周時期,這種形式更加完善,並形成一種制度,寫入《周禮》一書。

書中是這樣寫的:「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東上。」這其實是糾察百官的司士的職責之一。這就是說要歸正地位,辨明貴賤。周王面向南稱王,三公面向北,從東邊走覲見周王。西周初期,有人質疑周公旦會在武王死後篡奪年幼的成王的地位。周公旦攝政、成王聽政的時候,據說他確實是坐在天子的位置南面群臣。但他還政給成王之後,繼續北面侍君,表示自己的臣子身份。所以說周公有二心,確實有待商討。

說完了面南背北的事情,咱們就該聊聊開篇說的選址的問題了。如何選址,就涉及到中國獨有的一門學問,叫做風水學。您不要以為風水就是封建迷信,其實風水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哲學、美學等諸多方面,是古人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一種體現。如果追溯有關風水學源頭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際有關「卜宅」、「卜地」的記載。最為典型的,就屬於周公佔卜,並在洛陽建都了。《尚書》:「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大意是說,周公佔卜的結果發現,澗水的東邊,瀍水的西邊,地理位置最好。這裡的澗水,是指現在河南西北部的澗河一帶,瀍水是出自河南穀城縣的一條河流。其實通過佔卜的情況您可以看出來,洛陽這個地方是水源充沛的地方。

洛陽地形圖

經過千年的發展,古人選址建城,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西漢晁錯在漢文帝提出移民策略的時候,曾這樣說道:「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其草土之饒,然後營邑立城。」就是說古人會考察選址周圍的山川形勢,土地堅實程度,水質潔淨程度,這些標準其實還是直指一個方向,就是是否適宜農業發展。

風水學最開始和地理有關,所以也稱為相地之術。後來,相地之術的範圍有所拓展,拓展到對天地自然的觀察和理解,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堪輿」。堪,就是左邊一個提土旁,右邊一個甚至的甚,輿,就是輿論的輿。堪輿一詞,最早見於《史記》,裡面提到了堪輿家,說明當時,已經有專職人員從事此事了。許慎在為《淮南子》作注的時候,就說:「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所以堪輿,就是天地的總稱。

因為堪輿術在秦漢以前歸於術數一類,而當時的人們用青囊袋盛裝術數之書,所以之後堪輿術也被稱為青囊術。到後來,堪輿術就演化成了現在咱們經常聽說的,比較接地氣的名字,那就是風水。最早對風水進行定義的,首推郭璞。他在《葬書》一書中,這樣寫道:「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大意是說氣會乘風消散,但如果用水阻隔就能讓它停止。古人聚攏氣讓它不消散,讓它在規定的界限中流動,這就是風水。

其實在郭璞《葬書》,以及在郭璞之前的三國時期管輅的《管氏地理指蒙》等書中,對於風水學的理論框架進行了構建,確立了風與水之間的關係,提出風水的五大基本要素,就是龍、砂、水、穴,向,圍繞這五大要素,生發出五個方面,就是尋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郭璞

所謂尋龍,就是觀察山的形勢。龍,就是指山脈。山脈形勢有好有壞,尋龍,就是找到最好,最能聚氣的山脈。咱們熟知的成語來龍去脈,其實就是跟尋龍有關係。

所謂察砂,是龍的餘氣,就是主要山脈周圍的小山。這些小山在風水中被稱為砂,就是砂鍋的砂。砂在風水學中是護衛的作用,保護龍脈更加聚氣。

觀水,就不必說了,就是看水的形勢。觀水在風水學中地位非常重,有的時候,在地形複雜或者平原地區,水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山。

所謂點穴,就是要找到山脈中生氣凝聚的地方,讓生氣勃發。所以點穴貴在精準,固有「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之稱。

最後一步,就是立向。立向,就是確定朝向。不同的朝向,山水展現出來的形態和格局是不同的。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這個道理。

在西方人眼中,風水理論,被視為「宇宙生態學」。因為它講求藏風納水,恪守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生剋三大的原則。這其中反應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不僅是古人追求的理念,更是現代和未來人類所追求的目標。所以風水學,其實就是中國古人哲學觀念的一種折射。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歡迎您的收聽,也希望您能幫忙轉發、分享一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心善比任何風水都歷害
    背邙面洛,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畫彩仙靈。 丙舍旁啟,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盤溪伊尹,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說感武丁。
  • 鄧軍強:善良是最好的風水
    真誠是一個最大的能量,善良是一個人的風水。風水是漢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位風水大師走了很多很多路,十分乾渴,終於看見一家莊園,他急忙討碗水喝。裡面走出一位僕人,讓他在門外等著,去拿水。大師等了很久很久,不禁心生抱怨。
  • 如何認識風水,你身邊的那些感受與風水直接相關?
    大家好,本人從事風水行業十餘載,都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過程中,昨晚和朋友小聚,勸我到自媒體發表一些個人看法,以便讓更多有識之士共同傳承國學,讓國學得以更好的延續和發揚,遂註冊百家號。今天我們來談談如何認識身邊的風水,對你身邊的風水有什麼明顯的感受。
  • 蔡元定自卜壽墳出一門九儒
    由於蔡西山是一個用風水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實踐者,又在儒學、道學、經學、易學、天文與地理各領域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所以,後世許多風水專家都來實地考察過蔡氏所卜父母墳和自己的壽墳,但看似平淡,多無功而返。其實,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從來就不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是需要易學、道學、推步等諸多學科支撐的,平淡能否出奇就是高手與俗手的最大區別。
  • 從風水的角度快速判斷房屋風水吉兇(買房必備)
    那麼在買房之前就應自己先查看一下樓層的風水。一、你所不知道的樓房風水問題 當今城市的商品房通常從低的幾層到高的幾十層不等。面對高聳入雲的樓房,很多人不知道哪一層最適合自己。畢竟,風水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古老科學,有些東西以今天的科學水平是無法解釋的,已經知道它具有準確性性,又何必冒險逆向而行呢?三、如何解決樓層五行相剋的問題?有人問,之前不知道樓層風水五行相衝,已經入住了怎麼辦?北冥木木認為,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 風水的概念如何理解和闡述
    在風水學中,「風」、「水」並非實指,而是強調人所處環境中的高處、地處,這正如與風水一詞相對應的堪輿一詞所指之意,在古代文義中,「堪」指天道、高處;「輿」指地道、地處。由上可見,風水的核心主體為一山一水,即一山一水謂之風水。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風水學中的山、水並非對應不動之山、流動之水,而是泛指「高一寸則為山,低一寸則為水」。即以自身為參照,高者即為山、低者則為水。
  • 蓬萊風水最好的房子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風水,尤其是成功人士,像生意人,從政的領導,越是高位的人越是講究風水,在普通人看來,也許有點迷信的色彩,但是,我們中國人還是很相信風水的,不論婚嫁,入宅,開業,等等一切人生大事都要擇吉日,從這一方面來講,我們骨子裡都是相信風水的。
  • 初學風水基礎入門知識,這些風水知識錯過悔恨一生
    風水一學脫胎於五行八卦的理論當中,是一門對環境進行設計和規劃的學問,一個環境當中任何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整體系統的變化,這與現代科學的混沌系統理論所契合,而風水的設計也同樣遵守這個原則,那麼初學風水基礎入門知識都有哪些?
  • 不可錯過的中國著名風水鬥法事件,十分精彩!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被叫作堪輿。它是自然界的力量,宇宙的大磁場能量,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但是很多人把風水看做是迷信,其實,人們只是不了解風水。俗話說「成大事者,必懂易經」,自古以來各種名人志士、帝王將相,哪一個不講究風水,現代更是有很多著名風水鬥法事件,只是普通人看不明白罷了。
  • 被稱為高冷其實是很慢熱的星座
    些人被人人們認為是高冷,其實有些只是慢熱,內心並不想冷,只是無法那麼快開口,比如這些星座,一旦了解你就會發現他們是真的慢熱。
  • 風水:切記開門見廁
    風水命相師、民間法師、高級中醫康復理療師,心理諮詢師,樂幫志願者協會會長,高州市武術協會名譽會長,龍騰武術館名譽館長。一提起「風水」,我們就感覺具有極強的神秘性。總會聯想起陰陽先生拿著一個羅盤到處轉悠,嘴裡念著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詞。那麼,風水究竟是幹什麼的,到底可信不可信呢?「風水」,也叫青烏術、青囊術,具有學術性的叫法則為「堪輿術」。它究竟是幹什麼的呢?
  • 此人堪稱風水宗師,其理論沿用至今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誕生了一門叫「風水」的玄術,又叫青烏術、青囊術。比較學術性的叫法,稱之為堪輿。風是元氣和場能,水是流動和變化,它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也是自然界的力量。風水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 陳慕霑:馬雲其實不是很懂風水,網友:顛覆認知
    阿里巴巴董事局前主席,中國首富馬雲先生在許多不同場合都大談特談風水,還在某個論壇上聯合企業家史玉柱,與幾個年輕的創業者開展是否相信風水的大辯論;他在CCTV2《嬴在中國》節目中有一段著名的發言,他說:「你們相信做生意是有風水的嗎?我蠻相信風水的,人家跟我講科學,我講風水;我相信風水,但是我不迷信風水。」
  • 風水理論與景觀設計
    風水一詞最早出於晉代郭璞的《葬經》:「氣乘風則散,屆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根據風水理論,出於「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目標,我們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追求優美的、賞心悅目的自然和人為環境。
  • 淺談風水的釋義與淵源
    即所謂「風水之始,避風及水而已」。一、「風水」出處及古人對「風水」的釋義中國古代風水術歷經數千年,經口傳手抄,加上流派繁多、古籍真稿失傳,以及偽造迷信等充斥,使其魚龍混雜,因此梳理起來頗為不便。但從縱向來看,「風水」 一詞的書面文字首先起源於陰陽五行說,始見於晉代郭璞的《葬書》,這便是人們將郭璞奉為風水鼻祖的原因。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哲學,是一門深入思考的學科,他不僅僅限定在人生哲學裡,還有很多職場、社交、宇宙等等方面的哲學。但一般情況下我們大多數一說到的哲學,便讓人想到的是有關人生哲理方面的。哲學為什麼會讓人覺得厲害?那是因為哲學無所不包,它包括了人們是怎麼來的?要去往哪裡?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究竟還有沒有下一世?是否有靈魂和記憶?
  • 風水的源流(一/二);洛書緣
    什麼是風水,風水是人類環境的客觀存在,周公全書上所指大地、山川、土木等自然景觀。選擇風水的學問就是風水術,風水術是亡觀對客觀的認識和實踐,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門方術。中國的老白姓習慣上把「風水」與「風水術」混稱為一,約定為俗成。中國是個多神論的國家,亢民崇拜白然,崇拜龍,崇拜靈魂,認為山脈、河流、地質對人的生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萌發了風水觀念。先秦是風水術的孕育時期。盤庚、公劉、古公、周公、槽裡子都精通相地。
  • 風水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
    事物都是具有普遍聯繫的,即使我們肉眼無法觀測,人在陽宅中活動,就一定會受到陽宅的影響,也就是所說的風水。風水學實際上就是地理學、地質學、星象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陽宅風水中「三要六事」是對宅內布局而言。
  • 風水追本溯源才是王道
    基礎知識:風水上講「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謂之風水」。也就是說風水實質是氣,遇風則散,遇水則聚。散而不聚不是好風水,是散氣;聚而不動也不是好風水,是死氣。所以好的風水是聚且流動,一定程度有聚有散,散而有聚才是好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