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超2.3億,新醫療經濟下藥企如何爭奪老齡用藥市場

2021-01-08 第一財經

老齡化人群在中國正迅猛增長,而對於製藥企業來說,這個群體帶來的慢病市場是他們布局中國下一個五年、十年所必須聚焦的領域。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新技術的蓬勃發展,也為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注入新的元素。如何爭取遠離「移動端」消費方式的老年人群,成為擺在各大製藥企業面前的難題。

用「移動端」來布局醫生,用傳統方式來觸及病人,基層醫療、家庭醫生會是布局這個新群體的「解藥」嗎?

老年群體醫療消費新樣本

67歲的陳美娟(化名)阿姨目前已經退休,每月可支配收入達3000元,平時相當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她透露,自己一般是從醫生、電視、報紙等渠道了解健康管理的一些信息。不過不太使用移動應用,鮮少使用的移動應用中也不包括健康應用。

因為幾年前被檢測出患有糖尿病,陳阿姨家中自備血糖儀,在過去的一年她一共去了12次醫院,其中8次前往的是社區醫院。

陳美娟是中國2.3億老年人在醫療健康生活消費方式上的縮影:相當一部分有慢病史,主要依靠「自我認知」輔助調節,慢病的就醫地點從三甲醫院改成了家附近的社區醫院。

「陳阿姨們」正成為多數醫藥企業最關心的消費者鏡像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億人,佔總人口的10.8%。老齡人口不斷增長,與之帶來的是慢病人群的迅猛增加,這是近幾年不斷變化的中國醫藥市場送給醫藥企業的一份紅利,而如何就此進行布局也成了包括企業、諮詢公司在內的業內玩家最關心的事情。

擺在藥企面前的市場現狀是,儘管移動應用迅猛發展,但前往公立醫院尋求治療仍是中國患者的主流,普華永道在今年的一份醫療報告中指出。在這其中,對於慢病患者而言,如果可以就診於同一位醫師,提升醫療的連貫性,對於患者和醫生而言都可以極大地提升醫療效率,而目前國內在這一方面,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普華永道認為,結合國家在近幾年積極推進的醫療資源下沉舉措,由社區醫療供應的「家庭醫生」成為了解決慢病問題的最佳方案。事實上,對於嗅覺靈敏的製藥企業而言,他們已早有布局。

包括諾華、輝瑞、賽諾菲等在內的跨國製藥巨頭已經搶先一步布局,近幾年多家製藥企業正在與中國的基層醫療市場發生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繫。

抓牢基層醫生

從布局「三甲群體」到布局基層的個體醫生,付出的精力顯然是成倍增加的,對於藥企而言究竟值不值得?

以慢病用藥的細分領域---心血管藥物市場為例,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在今年6月年發布的2016年統計數據,目前,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5.01%,城市為42.61%。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導致了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增加。今後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而根據中康CMH最新的統計數據,在2016年,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銷售量前十的藥物銷售總增長超過了30.2%,並且今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加。根據已有的統計數據,輝瑞、步長藥業和上海醫藥為該細分行業前三大銷售廠家。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慢病藥物企業時了解到,在十多年前,他們的焦點還聚集在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如今,陣地已轉移到了包括社區醫院、縣級醫院在內的基層醫療系統。

「對於諸如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科室的基層醫生來講,他們的需求更側重於如何能讓患者提前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正確選擇合適的就醫途徑,長期監測和管理疾病。從患者角度出發,多數患者希望能與醫生保持及時溝通,以便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進展及診療情況。」輝瑞中國區總裁吳曉濱就此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時表示,這家近幾年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藥物穩居中國市場第一的跨國公司如今正更加聚焦於基層醫生和患者。

三年前,輝瑞曾連同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展開了「縣在起航」的基層項目,包括針對醫院管理者做職業化管理培訓,針對基層醫師進行專業培訓、輸送縣醫生進「三甲」親歷高水平診療等。

移動技術難以觸及老年人,但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利用移動技術卻可以更高效更經濟地對醫生進行藥物的學術推廣。事實上包括春雨醫生、丁香園在內的不少移動端的覆蓋群體正是來自基層以及二級醫院的醫生。

不過在吳曉濱看來,雖然目前市面上的移動醫療產品有一些正在探索家庭醫生的解決方案,但是依然無法充分滿足醫生希望持續跟蹤自己診治的病人、病人希望了解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生和醫院等方面的問題。而對於製藥企業而言,他們更多的是配合國家的衛生部門來探索一些方案,如何應用一些新的網際網路技術為醫療的各個環節增添「潤滑劑」,最終目標是使得整個醫療體系能夠高效運行。

事實上,衛生部門也並不排除製藥企業對於基層布局的加入,對藥物進行有效的分級管理有助於國家層面醫保以及醫療資源的合理調控和分配。以上提及的心血管慢病管理為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就曾指出,通過使用他汀類的降脂藥物,能夠顯著降低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遺憾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他汀的使用率很低,僅有1.7%。對於基層醫生而言,如何正確地選擇和使用藥物就更是一道難題。」王擁軍說。

學會像大城市的三甲醫生的「對症下藥」正是基層醫生目前所需的最重要的課程,在過去長久的時間裡,醫藥學術推廣對於基層的忽視,讓這些基層醫生甚至不了解如今的一些好藥、新藥,而伴隨著新一批老年慢病人口的轉移,醫藥企業希望通過布局這一賽道來找到新市場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本土企業在面對慢病市場這一競爭時,在相當多的細分領域目前仍處落後狀態。以糖尿病藥物為例,中投顧問諮詢公司研究員許玲妮指出,目前國內暢銷的50種糖尿病藥品中,有40種為外資企業生產,「面對慢病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企業應有所準備。首先要加大研發力度,取得市場必須贏得消費者認可,有實際的效果,而不能僅僅靠廣告宣傳。」

相關焦點

  • 老齡社會時代,如何把握長壽經濟
    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公布,2019年年末,我國現有65周歲以上老人已達1.76億人,佔比總人口的12.6%,按照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個標準。在未來的數10年裡,我國每年會新增老齡人口在1500-2000萬之間。
  •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夏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 我國60歲以上人口約2.54億,老齡服務事業還有很長路要走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侯雪靜) 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和億萬百姓福祉。我國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中國老齡服務市場規模理應全球之最
    巨大的需求市場,政策的全面支持,一個具有巨大潛在成長性的新興的朝陽產業——老齡產業將引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國際認可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是當一國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所佔比例達到或超過總人口數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達到或超過總人口數的7%,這樣的社會即稱之為「老齡社會」。
  • 「老齡時代·中國探索」 首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分論壇總結
    峰會邀請了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媒體及相關企業,聚焦「老齡時代·中國探索」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共同發掘中國老齡社會的市場創新、社會創新和政務創新,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老齡社會認知體系和行動方略,為世界輸入老齡社會的中國探索。閉幕論壇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2020年度輪值主席、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對七個分論壇進行了精彩總結。
  • 山東老齡人口總量居全國首位
    國際上一般把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稱為「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稱為「超老齡化社會」。  根據這一標準,當前四個經濟大省中,山東、江蘇和浙江三個已經進入到深度老齡化階段。其中,山東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最高,達到15.84%,相當於有1595萬人,也是全國老齡人口總量最大的省份。
  • 加碼養老金融 中信銀行全力護航老齡事業發展
    中信銀行2019年年報披露,中信銀行零售個人客戶總量邁入「億級」時代,零售管理資產突破2萬億。出國、老年、女性三大客群價值貢獻表現突出,其中,老年客戶1376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8%。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目前在經營老年客群上的服務品質位於同行第一梯隊。抓住老齡事業發展機遇做大養老金融平臺中國在2000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 預計到2035年,山東省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0%
    10月23日下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指出山東省是全國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程度較高、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較重的省份。2019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325.21萬、佔總人口的23.09%,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58807萬、佔15.77%。預計到2035年,全省老年人口佔比將達3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閻青春:重視...
    根據公報,「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公報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
  • 【德瀾觀點】宅經濟在醫養市場的廣闊天地
    被疫情影響的2020年,時光仿佛被按下暫停鍵,在「宅著就是做貢獻」的日子裡,生鮮配送、在線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遊戲娛樂等各類線上的「宅經濟」蓬勃發展。「宅經濟」是指以電子商務、在線娛樂、在線教育、網絡辦公等為代表的網上經濟及產業鏈上的關聯行業,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是基於網際網路發展的新經濟形態。
  • 我國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前景廣闊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侯雪靜)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和億萬百姓福祉。我國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北京老年人口已達329.2萬 過去五年每天淨增450人
    北京老年人口已達329.2萬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上午,市民政局發布《北京市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報告(2016年-2017年)》。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29.2萬,佔戶籍總人口的24.1%,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與之相對應的是,本市養老領域工作也走在前列,目前全市養老機構醫療覆蓋率已達90%以上,吃飯有老年餐桌,出門持養老助殘卡可免費乘車逛公園……老年人獲得感正越來越強。
  • 我國老年旅遊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
    按照國內外相關經驗和預測,我國在2040年左右將進入老年旅遊穩定發展期,老年旅遊將佔到全國旅遊市場的50%左右。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8億人,佔總人口比重達到36.5%,在旅遊意願與人均消費額不變的前提下,老年人口旅遊消費總額將達2.4萬億元以上。
  • 2022年之後,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會大幅加快?
    近日,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窗口期」。「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新增老年人口將是「十三五」時期的1.5倍,2025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信任問題是老年人數字鴻溝的瓶頸
    黨俊武:老年人數字鴻溝,其實就是社會數位化和人口老齡化這兩大趨勢相遭遇,出現的一個新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將老齡化將其孤立看待,視作數位化進程的絆腳石。我們需要換個眼光來看人口老齡化。數位化和老齡化交織下,可以產生出的巨大的紅利。2019年末,我國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54億,「十四五」期間,將突破3億人。
  • 460億用藥市場僅3種藥品過評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慢病」之一,我國呼吸系統用藥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米內網數據,2013-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呼吸系統用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五年時間增長超過20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77.96%。近日,全身用抗組胺藥迎來了首個過評藥品,而460億的呼吸系統用藥市場暫時僅有3種藥品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 低速電動車急需整頓,3億老年人剛需如何滿足?自動駕駛才是未來
    最近出了一個特例,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4個月,單日銷量最高超2000輛,11月銷售33094輛,當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身上的時候,五菱宏光向下拓展,找到了一個最大的切入點,剛需帶來的巨大市場。但是你以為五菱宏光佔有了這個市場了?
  • 《重返20歲》票房超3.5億
    原標題:《重返20歲》票房超3.5億老年題材不再是「票房毒藥」  老年題材如何不成為「票房毒藥」?截至1月31日,講述老年人代際關係與內心世界的電影《重返20歲》獲得3.5億人民幣的內地票房,在體現人文關懷的同時,試圖探索更有盈利能力的商業路線。
  • 歐洲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努力挖掘「銀髮經濟」商機
    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歐洲多國著手推動延遲退休等計劃,積極探索居家養老、定製公寓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方式,同時努力挖掘「銀髮經濟」蘊含的不少商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歐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歐盟27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9050萬,佔總人口的20.3%,已整體步入「超高齡社會」。
  •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召開
    光明網訊 11月28日,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經濟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學術論壇「醫養結合老齡事業與產業發展」在京召開。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健康中國 康壽之鄉 實踐探索 理論創新 知行合一 共促康養」為主題,聚焦醫養結合模式、老齡健康理論、康養理論與實踐創新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