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雕塑家 Ron Mueck

2021-02-19 雕像

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

請訂閱 「雕像」 公眾號

原文來自網絡,雕像迷翻譯整理。

Ron Mueck

1958年生於澳大利亞墨爾,Ron Mueck並非藝術專業畢業,早期他是一位兒童電視、電影木偶劇的表演者也身兼模型製作的職位,在1986年電影《魔幻迷宮》中Ron Mueck甚至還擔任了劇中角色的配音。可能Ron Mueck本人骨子裡埋了太多打破常規的氣質,1996年他離開了經營十幾年的兒童節目圈(那時正值道具兒童節目需求減緩,芝麻街這樣人偶形象開啟跨國引出的時代),他與嶽母合作,開始轉行為工業廣告製作模型和攝影,他痴迷於使用道具來產生獨特的混淆視聽的作品,而不久之後他又站在對立面認為「攝影幾乎摧毀了原始物體的本來面貌」,Ron Mueck決定走向藝術家的道路。


1997年Ron Mueck引起英國收藏家查爾斯.薩奇(CharlesSaatchi)的興趣,邀請他以《長眠的父親》(DeadDad)參加名噪一時的「聳動」(Sensation)巡迴展。 Mueck的雕塑作品忠實地再現了人體的微小細節,活用規模比例將觀看者帶入不安及不和諧的視覺感官。他的五米高的雕塑——男孩,1999年在千禧巨蛋展出後又在進入威尼斯雙年展。現在則坐落在丹麥當代藝術博物館。

1999年Ron Mueck在倫敦被任命為國家美術館 Associate Artist ,之後他創造作品母親和孩子,懷孕的女人,人在船上,襁褓中的寶寶。2002年他的雕塑懷孕的女人被澳大利亞國家畫廊出資八十萬美元購買。

Ron Mueck用驚人的現實主義,結合玻璃纖維和樹脂材料做成的人體個個纖毫畢現,皮膚上毛髮、皺紋、疤痕、青春痘作為實現超現實的效果的手段,皮下青筋若隱若現,栩栩如生,這讓觀眾幾乎令人聽見呼吸,但同時,觀看者也是雕塑的一部分,當你駐足觀看,你或者第三人,都會進入雕塑藝術與人的探討之中。





「雕像」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

相關焦點

  • 史金淞:獨立個性的雕塑藝術家
    史金淞,1969年出生,湖北當陽人,中國雕塑藝術家。1994年 畢業於中國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
  • 寫實主義雕塑大師——斯泰恩(Barry Stein) | 阿斯蒙迪籤約藝術家
    美國雕塑大師Barry Stein出生於1956年,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寫實主義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無可復加的華麗和細節再現而被收藏家所鍾愛。斯泰恩的作品極其注重細節和精緻,從中能夠流露出自然紋理、動態、個性和藝術家對自然世界獨有的敏銳的觀察力。
  • 《雕塑》雜誌【封面藝術家】雕塑怪才——談羅澤仁的雕塑藝術
    記得他參加的那一屆是「第六屆全國抽象雕塑高級研修班」。那一屆是第一次啟用德國雕塑家約克·皮裡卡特先生作為主要教頭。我是這一班的中方教師之一,給他們做了幾個講座。△《虛空》雕塑家繪畫同樣是雕塑史有意思的議題。不同雕塑家的繪畫作品一定與他的雕塑認知緊密關聯。
  • 義大利雕塑家Maurizio Cattelan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新人推介、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 「倒下的維納斯」 ——青年雕塑藝術家 王韋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新人推介、新作發布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潘鶴《艱苦歲月》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巧蓉 通訊員江粵軍)昨日10時45分,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享年96歲。在七八十載的藝術生涯中,潘鶴雕塑了大量經典作品,抗戰題材有《大刀進行曲》《怒吼吧!藝評家譚天曾評價潘鶴的雕塑作品說,「如果把他的雕塑作品按主題排列,可以說是一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縮影。」也誠如著名雕塑家梁明誠所評價的:「我們找不到另一個雕塑家,在他一生的作品中,像潘鶴教授那樣對20世紀的中國歷史作了如此真誠而強烈、全面而深刻的表現。」
  • 於世宏丨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雕塑家
    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湖環湖景觀帶內,由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實施建設,於2020
  • 德國雕塑家 Georg Kolbe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
  • 3D列印歷史雕塑人物,土耳其藝術家的傑作
    自古希臘希臘化時期以來,雕刻家就將一些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半身像擺在半身,通常是用石頭和青銅雕刻而成。雕塑是最古老的藝術之一,並且繼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特別是隨著3D列印技術的最新發展使藝術家能夠擴展可能的界限,從而帶來更身臨其境的創造力體驗。土耳其藝術家YamurUyank使用技術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手段來產生新的空間感,並創造了3D列印的混合角色砂巖雕塑。
  • 李守仁丨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雕塑家
    雕塑園以此為主題,經項目藝術委員會遴選,在眾多雕塑家、家屬和有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捐贈性收藏,陳列展示了100件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主題鮮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其中既有中國近現代雕塑史中老一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也有當代雕塑界代表性藝術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還包括一批青年藝術家近年來的優秀創作。
  • 雕塑家 | 丁浩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
  • 雕塑家系列之亨利摩爾
    亨利·斯賓賽·摩爾 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1898-1986),英國雕塑家。 1898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卡素福特圓山道30號,礦工之子。小時候,亨利·摩爾在翻看一本少年百科全書時,見到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作品的圖片,便向家人說想當雕塑家。大家非常驚奇,因為英國從薩克遜時代便不再有雕塑家出現,他的夢想就像一個生長在阿拉斯加的少女想成為瑪芳婷(英國古典舞星)一樣不著邊際。
  • 當代最偉大的雕塑家——被強拆了!
    1985 年,就該雕塑的命運,舉行了一次公開審理。法庭上,藝術家的證詞是:傾斜的弧專為該地點設計,無法存在於其他地方。儘管有122 人作證支持該雕塑,只有58 人反對,但法官仍舊裁定要除掉它。 這件被拆掉的作品的名字叫《傾斜的弧》,作者是美國著名雕塑家理察·塞拉(1939- )。
  • Collect+藝術周 | 新雕塑-年輕一代雕塑家
    」是玉蘭堂最具特色的專題學術項目之一,秉承「當代眼光,中國視角」的畫廊理念,持續關注「新」雕塑藝術家們的新動態。作為一種展覽形式的全新嘗試,以「年輕一代雕塑家」為副標題,玉蘭堂攜「新雕塑」參展「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展覽選擇了11位藝術家的29件作品,其中既有韻味悠長的經典之作,又有概念新穎的耀眼新作,藉助在藝平臺以新形式呈現新動態,為觀眾提供「雲端觀展」及「雲端收藏」等線上服務,足不出戶,漫步展覽。春暖花開,藝術先行,無論您處在何時何地,都願美好的展覽可以讓您心靈無比充盈。
  • 《女雕塑家何鄂的雕塑人生》
    by:李仲如diaosunet.com 著名女雕塑家何鄂年逾古稀,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女雕塑家之一。
  • 韓美林: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麼做了雕塑?
    作為中國在世最重要的藝術大師之一,韓美林以旺盛的創造力、孜孜不倦的藝術探索和勤奮的工作態度為藝術界稱道。提起他的藝術,你很難用一種明確的藝術風格或理念加以描述。他的藝術不拘泥於一種形式,更不局限在某個領域。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他在多種視覺藝術門類中穿梭自如,融匯貫通,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美學、民間藝術精髓的現代性演繹,涵透了他極高的對中國古代文字、圖像、造物的研究與修養。
  • 著名雕塑家潘鶴去世 代表作深圳地標性雕塑《開荒牛》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11月22日上午,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潘鶴在廣醫二院離世,享年95歲。潘鶴之子潘奮22日下午在朋友圈公布了這個消息。潘鶴1925年生於廣州,籍貫廣東南海,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嶺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潘鶴致力於雕塑藝術創作近70年,從事美術教育40餘年,創作的100多座大型戶外雕塑分布在國內外68個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被國家級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屢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 驚絕:《安娜·高美雕塑藝術作品賞》唯一一位獲得「米開朗基羅雕塑終身獎」的女性藝術家!目前在全球安裝雕塑作品最多的在世藝術家!
    「心靈的外衣」原作是一座高5米,重50噸,內部和外面都有雕刻,人們可以走進雕塑內部欣賞的大理石雕塑,這在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安娜說:希望通過這件作品告訴人們,人的一生是空蕩蕩的,需要愛、需要情感去填滿,需要我們不斷追求美好的事物。
  • Jessica Sallay-Carrington | 陶瓷雕塑藝術家
    Jessica Sallay-Carrington是一位陶瓷雕塑藝術家,她創作了人類行為的具象作品,主要關注現代西方社會中女性主義、性和性別是如何呈現和表達的。Jessica通過陶瓷雕塑,打破了關於性別和性的各種表達的禁忌和恥辱,同時提升了自信和身體的積極性。
  • 德國藝術家A·R·彭克繪畫和雕塑作品
    A·R·彭克(A.R.Penck),德國藝術家,1939-2017。與西格馬爾·波爾克(Sigmar Polke)和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藝術家一起被認為是新表現主義者的A·R·彭克(A.R.Penck)最出名的是他的繪畫和雕塑,其特點是簡化的人物和形式,以及新原始的符號和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