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壽山鄉九峰村:留住鄉愁 締造幸福

2020-12-26 湘湘愛旅行

StartStop

StartStop

提到福州鄉村遊的網紅村——九峰村,你會想到什麼呢?是雙溪匯流的美景,還是農家美食、古樸民宿?

去年,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成為全市首個以村莊為單位的國家AA級景區。今年5月底,九峰村又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薦名單。

它憑什麼脫穎而出、屢獲殊榮?它憑什麼讓人心嚮往之、流連忘返?它有多少旖旎風光、歲月寶藏?近日,「晚報巡村」記者組深入遊客未至之境,尋找不一樣的九峰村。

千年古寺隱山林

九峰村由九峰、南洋、左嶺、賴婆裡4個自然村組成。清朝福州詩人魏傑編撰的《九峰志》記載「九峰山之半,有寺名『九峰鎮國禪寺』……唐大中二年剏,鹹通二年賜號,柳公權書。」

一千多年來,九峰寺幾度興廢。寺廟舊址未改,內有月桂飄香,外有古樹環抱。寺內外已難尋唐朝古蹟,但銀杏、紅豆杉、酸枝、羅漢松等名木比比皆是。

住持釋引漢說:「『九峰鎮國禪寺』是唐代6所皇家鎮國寺院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江南鎮國寺,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為寺題寫匾額。宋代著名理學家黃幹曾在寺內傳道授業。」

魏傑在《遊九峰寺》中寫道:「此境非人間,別有一天地。山居得幽趣,塵事絕無累。」目前,九峰寺正在修繕重建中,爭取今年底向遊客開放。釋引漢希望保護好寺廟周邊的自然資源和歷史遺蹟,重現九峰寺之美。

南洋溪的瀑布景觀。

深山石刻訴流年

駐足九峰寺前,可見環寺之峰,宛如九瓣青蓮。賴婆裡自然村的老人雷木俤告訴記者,在九峰村的深山裡,有許多摩崖石刻。

北峰山區的數條古驛道,曾在九峰村交匯。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且行且吟,流傳至今的詩篇逾百首。宋朝的黃榦寫道:「摩挲石刻元和體,矍鑠僧譚宣政間。」明朝的陳鳴鶴寫道:「雲邊坐看長流水,松下閒抄半折碑。」足見當時山中已有不少摩崖石刻,且品相上乘。

在距九峰寺數百米遠處,記者就看到了一塊露天呈現的石刻,上面記載著九峰寺修建時間等信息。

九峰村黨支部書記陳春林說:「我們希望有專業人士幫忙搜集整理這些摩崖石刻,找回一千多年來九峰寺、九峰村發生的故事,這是九峰人鄉愁的根。」

九峰村民在果園裡修剪枝葉。

九峰秘境多奇景

九峰村有南洋溪、釣月溪穿村而過,溪水匯流之處有兩座石拱橋,形成「雙溪匯流雙橋印水」的獨特景觀,是遊客的網紅打卡點。其實,九峰村的自然風光之美遠不止於此。

溯南洋溪而上,數公裡的沿溪棧道讓遊客一覽南洋溪大峽谷風光。溪水時急時緩,溪中奇石如列陣。更妙的是,每隔一段距離,總有瀑布躍入眼帘,有的縹渺靈動如仙女紗衣,有的氣勢磅礴如江翻海沸。陳春林自豪地說:「峽谷深處,還有一處瀑布,比遊客目前能看到的最大瀑布,還要大一倍。我們計劃在今年底,把沿溪棧道修到那裡。」

溯釣月溪而上可抵野人谷。谷中風景秀美奇絕,是不少戶外登山客的心頭好,但古驛道早已荒廢,尋常人很難進入野人谷。「我們計劃明年修建3公裡的野人谷步道,讓遊客可以欣賞谷中風景。」陳春林說。

九峰村這棟有著近400年歷史的古厝,將被改造成書院。

清初古厝修書院

九峰村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厝位於南洋自然村,建於清初,距今有近400年歷史。因古厝中出過一名文官,村民們都稱它為「陳氏文魁府」。去年12月,古厝被省住建廳選為整治修復項目。

山中多風雨,古厝常需修繕,能夠屹立至今,離不開陳氏後人的悉心呵護。陳春林說:「雖然古厝內的住戶早已搬離,但是大家都放不下這份鄉愁。」去年,鄉賢陳忠華捐資80多萬元,整修了古厝。今年,陳氏族人迅速達成共識,將它無償捐出,進行保護性開發。

陳春林說,「村裡計劃把古厝建成『南陽書院』,作為九峰村民俗、文化的展示體驗載體。今年底有望對遊客開放。」

遊客行走在南洋溪沿溪棧道上。

九峰模式留鄉愁

九峰村「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曾大量外出謀生。「5年前,遊客在九峰村連一碗拌麵都吃不到。」村民陳建林感嘆道。他是九峰村首個返鄉創業者,開辦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樂。

2018年10月,九峰村被列為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試點,喚醒了村民的鄉愁,掀起了返鄉創業潮。目前,九峰村常住村民400多人,其中半數是返鄉創業者。村中已有17家農家樂和民宿,許多精品民宿正在裝修,許多村民自費改建家中外牆,確保鄉村風貌的統一。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九峰模式做到了微整治、微投入,少拆舊房、少建新房,留住鄉土風貌、留住鄉愁,可以推廣複製。」壽山鄉黨委書記張曉銘說,「九峰村和其他村級景區不一樣,不收門票,不聘導遊,整合民宿、農家樂,發展旅遊周邊經濟,在振興鄉村的同時,希望給全福州人提供能找回鄉愁的地方。」

去年,九峰村在福州率先完成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包括陳建林在內的260戶村民,成為九峰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股權戶。

九峰股份經濟合作社已籌集到600多萬元的村民投資。「有的村民把種田攢下的三五萬元,都投到合作社,我們不能辜負他們。」陳春林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合作社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村民們成為鄉村振興的受益人。」

今年,村民們把上百畝曾經拋荒的邊角地塊,都種上了蔬果糧食,讓九峰村不見荒地,滿眼蓬勃生機。 記者告別時看到,路邊田地裡的牛卵坨已經掛果。陳春林說:「等果子熟了,歡迎市民來觀光採摘。」

□小貼士

九峰村距福州市區18公裡,可跟團乘旅遊巴士直達村內。自駕經福飛北路、新東線、新霍線、前九線至村內。晉安區北峰綜合運輸服務站有通往九峰村的客運班線。

【來源:福州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福州機車騎士helloxiaofang之福州壽山鄉九峰村騎行遊記
    helloxiaofang 的愛車貝納利幼獅500 helloxiaofang 駕馭貝納利幼獅500 騎行遊記高清視頻 福州晉安壽山鄉九峰村
  • 晉安區九峰村:從偏遠空心村到「網紅村」
    九峰村座落於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中北部,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批村民下山謀生,800多人的村莊僅剩幾十名老弱婦孺留守,是城市化中產生的典型「空心村」;如今的九峰村,卻成了城裡人熱衷打卡的「網紅村」,每到周末日訪客量上千人次,民宿、農家樂如火如荼,不僅吸引市民自發上山,還開發出多條旅遊線路,成為帶動北峰山區全域旅遊的「領頭羊」。
  • 晉安九峰村「直通車」今年首次參加春運
    福州新聞網1月1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趙錚豔 通訊員 陳晶晶)晉安區北峰綜合運輸服務站至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的客運班線今年首次參加春運。嶄新的客運大巴直達九峰村,不僅讓村民回家更便捷,也為遊客出行提供便利。
  • 晉安,登場!
    李煒 攝晉安夜景。壽山鄉九峰村先後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國家級生態村、國家森林村莊、福建省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福建省傳統村落等榮譽稱號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
  •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祺率隊調研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美麗鄉村...
    8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關瑞祺帶領市美麗鄉村辦、市建設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前往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開展調研工作,現場察看了上幫下農業採摘園、名特優水果種植園,詳細了解九峰村發展現狀,並組織召開座談會。
  • 「科技特派員•春耕在北峰」科技興農活動在九峰村舉行
    「科技特派員•春耕在北峰」科技興農活動在壽山鄉九峰村啟動。  福州新聞網4月9日訊(記者 原浩 文/圖)9日,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科技特派員•春耕在北峰」科技興農活動,在壽山鄉九峰村啟動,拉開了晉安區科技惠「三農」的帷幕。  為了激活鄉村振興動能,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晉安區近年來持續將人、財、物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
  • 九峰村:家門口的「桃花源」,年輕人回鄉創業的「聚寶盆」
    這兩年來,福州市民發現,壽山鄉的九峰村就是家門口避暑的「桃花源」,紛紛驅車前往。而這名氣越來越大的九峰村,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從前的窮山溝現如今成了年輕人回鄉創業的「聚寶盆」。
  • 清代內閣學士謝道承讚美的九峰村
    九峰村民風淳樸自然,民俗文化多樣,農業發展條件良好,自然、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福州歷史文化名人清代「田園詩人」魏傑曾歷遊九峰村山水撰著《九峰志》,村內九峰鎮國禪寺始建於唐大中二年(84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舊從畫裡看青山,好似神交未識顏,今日山頭看真畫,煙寰九點出雲間」,是福州的清代內閣學士謝道承讚美九峰村美景的詩詞。
  • 村民「共同締造」,古村復興「留住鄉愁」
    村民參與、共同締造的鄉村治理模式,則讓陳俊雄看到了使村子重現生機的希望。他當即打電話給村裡一起長大的「發小」,「我們一定要爭取成為『共同締造』的試點。」村民參與是「共同締造」的核心理念。青礁村的積極性最終打動了區政府,主管試點工作的領導同意來村裡實地考察。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福州九峰村:用「一筆一畫」勾勒...
    從前名不見經傳的「九峰村」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引得福州市民紛紛驅車。每到周末,才走到九峰村路口,遊客們就被眼前紅紅火火的「排面」震撼了:私家車和旅遊大巴從村頭排到村尾,一眼望不到頭,溪邊、林下、小橋上,隨處可見拍照的遊客。要說九峰村如何從閉塞的小山村晉升成「網紅村」,還要從一條路說起。
  • 晉安一批集體和個人,獲評市、區兩級青年榮譽!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晉安廣大優秀青年們迎來了驕傲時刻。共青團福州市晉安區委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團委福州市晉安區城市管理局團委福州市第七中學團委2019年度福州市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獲獎名單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團支部
  • 「鄉音」記錄者: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大槐樹是炎黃子孫的根,鄉音則是牽動海外遊子鄉愁的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句鄉音,牽動遊子心。出生於山西太原的李翠文,旅居俄羅斯近三十年,在她看來,鄉音是遊子與故鄉之間聯繫的紐帶。「雖在他鄉生活多年,但始終能說一口原汁原味的家鄉話,這使我感到很幸福。」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莆田九峰村第一大厝!有錢都買不到呀!
    莆田民間第一大厝,位於在梧塘方向九峰村。該民居房佔地面積近八畝,有近一百個房間。民居從1940年開始動工,據資料記載,工匠日均出工60人以上,歷時3年建成,工程費用折合大米1.6萬餘擔,計800噸。視頻內容 九峰村最有代表性的是「方家民居」。大厝外側是紅磚砌成的「龍虎樓」,樓底是莆仙民居少見的「裙裾狀基牆」。穿過偏門,氣勢恢宏的二層半古厝映入眼帘。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開心農場」留住田園鄉愁
    敬老院的院長王玉煥說,當時在建設敬老院時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在院內集中規劃了一片菜地讓想種地的老人種菜,通過集中規劃菜地維護好院裡環境、留住田園鄉愁。如今的敬老院裡庭院整潔,「開心農場」裡瓜果飄香,老人們喜笑開顏,「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讓老人們邁向田園美、生態美和生活美的幸福生活。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2021-01-0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忠誠保平安 利劍除黑惡」平安建設宣傳,晉安在行動!
    為進一步營造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晉安」和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濃厚氛圍,根據全市平安建設宣傳月活動部署,晉安區立即行動、強力推進,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長樂羅聯馬臺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人工開鑿的馬臺隧道、歲月悠長的知青樓、「美麗長樂」大行動提升人居環境……昨日,記者走進馬臺村,聆聽這個「世外桃源」留住鄉愁的故事。  穿梭於幽深綿長的馬臺隧道,仿佛時光都靜了下來。隧道開鑿於上世紀70年代,牆體布滿不規則的稜角,人工的痕跡清晰可見。「原來,出村進村只能走路。」馬臺村村主任陳家耀回憶,在他小的時候,每次去鄉裡上學,都要翻山越嶺走上1個多小時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