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6月2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穿過海棠樹包圍的鄉間林蔭小路,再穿過僅容一輛車通行的狹窄隧道,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一座村落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仿若「世外桃源」。這座村落就是長樂區羅聯鄉馬臺村。
知青樓依山傍水。本報記者 餘少林攝
村莊不僅風景如畫,而且處處充滿故事。人工開鑿的馬臺隧道、歲月悠長的知青樓、「美麗長樂」大行動提升人居環境……昨日,記者走進馬臺村,聆聽這個「世外桃源」留住鄉愁的故事。
穿梭於幽深綿長的馬臺隧道,仿佛時光都靜了下來。隧道開鑿於上世紀70年代,牆體布滿不規則的稜角,人工的痕跡清晰可見。「原來,出村進村只能走路。」馬臺村村主任陳家耀回憶,在他小的時候,每次去鄉裡上學,都要翻山越嶺走上1個多小時的山路。後來,為大坪村馬厝村農田灌溉和方便村民出行,馬臺村村民自發投工投勞,歷時1年,開鑿出馬臺隧道。
隧道讓深山中的馬臺人走了出去,也將外面的人引進來。一出隧道口,青山腳下,一大片果林映入眼帘。「我們利用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大面積種植果樹,搞起採摘園,助力鄉村振興。」村支書陳家快說,每到三四月,採摘園的櫻花、桃花、油菜花綻放,花海漫山遍野,引得遊人前來拍照。下一步,馬臺村將藉助長樂正在開展的「美麗長樂」大行動的契機,擴大採摘園面積,推動產業興旺。
以綠為底色,馬臺村的顏值自然不必提。但講述知青故事,留住記憶鄉愁,也是村裡的一大亮點。深入村莊,只見清澈溪流蜿蜒穿村而過,溪流旁,一棟兩層石頭房述說著歲月滄桑。「這是村中的知青樓。」陳家快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村裡來了21名知青,開荒種田,為馬臺村的發展作出貢獻。石頭房是劉潤世領導的抗日遊擊總隊訓練基地舊址,後來重修成知青樓。
知青樓將在「美麗長樂」大行動中進一步「蝶變」,正在著手打造知青文化,周邊圍牆近期將塗上牆畫,知青樓也將展示知青的生活用品和老照片,並建設供村民休閒的閱覽室。
圍繞產業興旺的目標,馬臺村將續寫鄉村振興的故事。站在馬臺水庫眺望,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馬臺水庫水源來自長樂吳航十二景之一的七巖山,為一級水源。馬臺村將做足水庫「文章」,利用優質水源,引入礦泉水廠,壯大村財收入。
從水庫潺潺流下的馬臺溪也在加快提升改造。「馬臺溪提升改造工程投資600多萬元,預計11月底完成。」陳家快表示,作為「美麗長樂」大行動的一個提升工程,馬臺溪將修建供遊客遊覽觀光的步道,同時建設一座觀景樓,計劃辦起農家樂,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