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羅聯馬臺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20-12-26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6月2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穿過海棠樹包圍的鄉間林蔭小路,再穿過僅容一輛車通行的狹窄隧道,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一座村落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仿若「世外桃源」。這座村落就是長樂區羅聯鄉馬臺村。

  知青樓依山傍水。本報記者 餘少林攝

  村莊不僅風景如畫,而且處處充滿故事。人工開鑿的馬臺隧道、歲月悠長的知青樓、「美麗長樂」大行動提升人居環境……昨日,記者走進馬臺村,聆聽這個「世外桃源」留住鄉愁的故事。

  穿梭於幽深綿長的馬臺隧道,仿佛時光都靜了下來。隧道開鑿於上世紀70年代,牆體布滿不規則的稜角,人工的痕跡清晰可見。「原來,出村進村只能走路。」馬臺村村主任陳家耀回憶,在他小的時候,每次去鄉裡上學,都要翻山越嶺走上1個多小時的山路。後來,為大坪村馬厝村農田灌溉和方便村民出行,馬臺村村民自發投工投勞,歷時1年,開鑿出馬臺隧道。

  隧道讓深山中的馬臺人走了出去,也將外面的人引進來。一出隧道口,青山腳下,一大片果林映入眼帘。「我們利用青山綠水的生態優勢,大面積種植果樹,搞起採摘園,助力鄉村振興。」村支書陳家快說,每到三四月,採摘園的櫻花、桃花、油菜花綻放,花海漫山遍野,引得遊人前來拍照。下一步,馬臺村將藉助長樂正在開展的「美麗長樂」大行動的契機,擴大採摘園面積,推動產業興旺。

  以綠為底色,馬臺村的顏值自然不必提。但講述知青故事,留住記憶鄉愁,也是村裡的一大亮點。深入村莊,只見清澈溪流蜿蜒穿村而過,溪流旁,一棟兩層石頭房述說著歲月滄桑。「這是村中的知青樓。」陳家快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村裡來了21名知青,開荒種田,為馬臺村的發展作出貢獻。石頭房是劉潤世領導的抗日遊擊總隊訓練基地舊址,後來重修成知青樓。

  知青樓將在「美麗長樂」大行動中進一步「蝶變」,正在著手打造知青文化,周邊圍牆近期將塗上牆畫,知青樓也將展示知青的生活用品和老照片,並建設供村民休閒的閱覽室。

  圍繞產業興旺的目標,馬臺村將續寫鄉村振興的故事。站在馬臺水庫眺望,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馬臺水庫水源來自長樂吳航十二景之一的七巖山,為一級水源。馬臺村將做足水庫「文章」,利用優質水源,引入礦泉水廠,壯大村財收入。

  從水庫潺潺流下的馬臺溪也在加快提升改造。「馬臺溪提升改造工程投資600多萬元,預計11月底完成。」陳家快表示,作為「美麗長樂」大行動的一個提升工程,馬臺溪將修建供遊客遊覽觀光的步道,同時建設一座觀景樓,計劃辦起農家樂,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2021-01-0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音」記錄者: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大槐樹是炎黃子孫的根,鄉音則是牽動海外遊子鄉愁的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句鄉音,牽動遊子心。出生於山西太原的李翠文,旅居俄羅斯近三十年,在她看來,鄉音是遊子與故鄉之間聯繫的紐帶。「雖在他鄉生活多年,但始終能說一口原汁原味的家鄉話,這使我感到很幸福。」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傳承民俗文化 留住鄉愁記憶 --肅北縣石包城鄉村記憶館開館
  • 村民「共同締造」,古村復興「留住鄉愁」
    從「留住鄉愁」到「地方創生」經過幾年的整治,青礁村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泥濘狹窄的村中小路變得寬敞整潔,廢棄坍塌的民宅被整飭一新;村民們房前屋後繁花送香、翠林掩映,鄰裡之間親善友睦、和諧共處。「一塊兒把村子建好」成了青礁村鄉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近年,青礁村先後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併入選住建部「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精選試點村。
  • 晉安壽山鄉九峰村:留住鄉愁 締造幸福
    陳春林說:「雖然古厝內的住戶早已搬離,但是大家都放不下這份鄉愁。」去年,鄉賢陳忠華捐資80多萬元,整修了古厝。今年,陳氏族人迅速達成共識,將它無償捐出,進行保護性開發。陳春林說,「村裡計劃把古厝建成『南陽書院』,作為九峰村民俗、文化的展示體驗載體。今年底有望對遊客開放。」遊客行走在南洋溪沿溪棧道上。
  • 留住鄉愁記憶!老屋堂前的全家福
    拆遷的順利推進是鏡湖首位度中心城區建設的基礎,是鏡湖新區「中心崛起」的第一步,鏡湖鄉村即將成為過去,本著依法拆遷、以情拆遷、和諧拆遷的精神,靈芝街道在大力推進拆遷工作的同時計劃推出「鄉愁」系列活動,留住鏡湖鄉村記憶。
  • 留住青山綠水 承載悠悠鄉愁
    一曲《鄉愁》觸動了多少遊子的內心,為留住青山綠水,石首市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讓故土載得住悠悠鄉愁。以購代扶種出了最優家鄉糧
  • 【留住鄉愁】海蠣餅蠣仔煎傻傻分不清
    參考資料:《福建美食與小吃》 張建華《福州民間故事》 方炳桂1036動新聞鄉愁商城濃情上線100%正宗農家散養土蜂蜜, 讓夢想甜蜜!詳情點擊下圖1036動新聞攜手全省68家市縣臺,暖心策劃——年度專題《留住鄉愁》從眼睛到味蕾從耳畔到心靈尋找記憶中的家園發現八閩深處的美麗
  • 揚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留住「美麗鄉愁」
    留住鄉愁  實現社區共同體的重構   邗江區蔣王街道何橋社區在村莊轉型過程中,針對當地村民的種地習慣,在鄉鄰中心專門打造了開心菜園站,並設立農具共享室;為了留住"鄉愁",保留傳統歷史文化和記憶,還設置了"鄉愁記憶館",向村民展示徵集來的煤油燈、農具、收音機、家譜、軍用水壺等傳統老物件;針對村民一直沿襲的串門、拉家常等喜好,在鄉鄰中心設立了鄉情交流室,為村民提供交流溝通的場所;甚至還將揚劇票友團排練活動點搬到鄉鄰中心……通過一系列特色公共空間的打造,新型農村社區的過去和當下被串聯到一起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開心農場」留住田園鄉愁
    敬老院的院長王玉煥說,當時在建設敬老院時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在院內集中規劃了一片菜地讓想種地的老人種菜,通過集中規劃菜地維護好院裡環境、留住田園鄉愁。如今的敬老院裡庭院整潔,「開心農場」裡瓜果飄香,老人們喜笑開顏,「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讓老人們邁向田園美、生態美和生活美的幸福生活。
  • 英山油麵,傳承了傳統,留住了鄉愁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碗獨屬於自己的面,這碗面是鄉愁、是文化、是氣質的折射,重慶的麻辣小面吃得爽快、利落。
  • 安徽為千餘個傳統村落建檔 用數位技術「留住鄉愁」
    來源標題:安徽為千餘個傳統村落建檔 用數位技術「留住鄉愁」 中新社合肥5月18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18日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安徽已建立省級傳統村落管理信息平臺,1131個村落檔案錄入省級傳統村落數字信息管理平臺,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變化: 村民重建古戲臺留住鄉愁記憶
    村民們用這種方式,留住鄉愁記憶。  古戲臺是村民集體的鄉愁  近年來,城鎮化的浪潮也席捲到農村,記者的家鄉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新村居住,因為這裡有一條馬路直通縣城。  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老村子很多房子空了起來,在風雨的侵蝕下顯得破敗不堪,尤其是老村莊裡的一座古戲臺僅剩「殘垣斷壁」。
  • 寧夏原州區田堡村:留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張易鎮副鎮長王志懷介紹,田堡村美麗村莊建設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遵循「彰顯鄉村本色、留住鄉土韻味」的理念,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田堡村在保留古樹、古井、老屋等鄉愁元素基礎上,結合村莊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建築風貌、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通過創意組合、就地取材,用舊磚瓦做成了菜園的圍欄,把舊木料變成了錯落有致的籬笆,讓庭院、圍牆、道路、邊角變成獨具匠心的鄉村景點,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
  • 美麗鄉村徐趙寨村,留住鄉愁富了百姓
    美麗鄉村徐趙寨村,留住鄉愁富了百姓 2021-01-11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建設美麗鄉村 留住最美鄉愁
    重慶市渝北區大盛鎮:建設美麗鄉村 留住最美鄉愁 2020年01月16日 17:17  來源:重慶市渝北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