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人過年】「粿」貫穿了海豐人一年四季(視頻)

2021-02-27 海豐縣


海陸豐民間飲食習俗在漫長的歲月中,因其自然環境、氣候、物產與其它地方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地方特色濃厚且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習俗。尤其是「粿」,在海陸豐人的生活中更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海陸豐地區的「粿」會因為佳節吉旦的不同,其種類造型和製作技術也不盡相同,即有了「時節做時粿」之說。

一年之中,海陸豐人以春節的「甜粿」、「發粿」的製作最為隆重和繁雜。

製作甜粿,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傳統做法,製作「甜粿」需要一天兩夜的時間。


每到農曆十二月廿五、廿六,家家戶戶便開始做「甜粿」、「發粿」。而在這個時候,農村過年的氣氛也濃起來了。

在海陸地區豐流傳著「甜粿好食粉難舂」的俗語。舊時沒有現成的糯米粉,每一道工序都要依靠人工完成。人們在冬收後,須選出最好的糯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晾乾。然後放進石臼舂成糯米粉,舂糯米粉很費工夫,至少要過篩二三遍,粉末越精細,做出來的「甜粿」越細膩光滑。在和糯米粉過程中,還需要摻進適量的調和油,大約攪拌了30多分鐘。


和好的糯米粉漿需要放置一夜,海豐人俗稱「讓面走筋」,也有人叫「醒(餳)面」。目的是讓糯米粉中的蛋白質分子充分吸收水分擴張伸展,以達到更筋更彈的作用。


和好之後,便將糯米粉漿倒入專用的錫盆,再拿到爐灶上去蒸。

儘管現在天然氣和微波爐的使用都很便捷,但是灶火依舊是許多農村家庭製作甜果時的選擇。這不僅僅是因為省錢,更重要的是因為能使甜果維持原先的美味。


 「甜粿」是「開年粿」,一般在大年初二才能解開,寓意來年的日子「甜甜美美」。人們將「甜粿」做得是否成功與新一年的運氣好壞聯繫在一起,所以在製作「甜粿」的時候,便有了一些忌諱。例如不讓陌生人、近期參加過喪禮的人進來。從這些忌諱,我們不難想像,「甜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蒸甜粿需要一天的時間,爐灶要不能停柴火,蒸鍋不能斷水,就這樣重複著……

春節前除了做「甜粿」,還要做「發粿」。發粿又叫發糕。客家語稱之為缽粄、發粄或碗粄,它是以粘米粉加糖和酒餅並發酵而成。

做「發粿」比起製作「甜粿」來說,可就省時省力多了。特別是現在,可以買到現成的「發粿」粉,就是配好一定比例的發酵粉的麵粉,包裝上也有註明這包粉要配多少糖與水。蒸的時間比製作「甜粿」更少得多。攪拌好的「發粿」粉漿放入專門的「粿」缽,只需要蒸20分鐘左右便可以了。


過去,小孩是最喜歡圍在爐灶旁邊,等待著美味的糕點。「吃甜粿,看虎獅;吃發粿,看藤牌」,這句海豐俗語,描寫了春節期間,小孩一邊吃年糕一邊看獅舞的情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年糕是人們最主要的糕點和零食,也是充飢的替代品,小孩更是手不離年糕。

發粿會因為在蒸煮的過程中,受熱膨脹,使發粿高出碗面且上方表皮脹裂,呈十字或不規則型的裂痕,像一朵盛開的花。海豐人便用以寄託興旺發達的願望。如果發酵過程做得好,蒸熟之後,粿面凸起裂開後狀如花朵,海豐人稱之為「笑」。

時時花,節節粿。在海豐地區,清明節要做「鼠殼龜粿」,端午節做粽子,中元節做「重糕粿」,冬至做「冬節蛤」、「冬節丸」……





 「粿」,貫穿了海陸豐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圖景,傳遞著海陸豐人心中的鄉情、親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盼。海陸豐的粿,不但令人賞心悅目,胃口大開,還體現了海陸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和典型的節日飲食習慣。

看完記得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海豐人過春節
    下午全家人一定要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即使很窮的人家,起碼也要給小孩添上新衣服,故有【窮人囝弟等年節】〖窮人子女盼望過年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之嘆。到了十一點(子時開始),各家各戶就陸續放鞭炮了,叫【開門炮】(個別心急的人不知道子時才是新舊年交接,在十一時之前甚至九點多就放了鞭炮,「嚴格」來說是「無效」的),到這時候,過年高潮才算告一段落。
  • 舌尖上的海豐,過年了你確定不回海豐嗎!?
    薄餅,海豐人每到清明節必吃的東西!祭完祖,不少人都在山上吃祭完祖的祭品,如果祖山離家不遠的話,回家吃午餐,還會買點薄餅應應節,不過,時代變了,風俗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草粿豆花,汕頭人的「感情食品」介紹: 草粿是用一種叫草粿草的乾草熬汁,加入少許地瓜粉,使其凝結,裝在小缸中用蓋蓋好。挑賣時一頭是碗筷架和紅糖,架下放洗碗水;一頭是小缸。
  • 【啄木鳥小廚】| 《做粿過年囉》(文/林穎輝)
    做粿過年囉文/林穎輝春節合家團聚,「吃」是國人要提前擺上議事日程的要緊事兒呢。上酒樓團圓餐雖方便,但大節日的酒樓因客人多食材貴,服務和質量大打折扣,氣氛哄哄,寒風呼呼還是不如一大家子在家裡歡聚,再來個廚藝大比拼,每人一兩道拿手菜,你褒我貶,搶吃笑鬧,定大增喜慶呢。
  • 潮汕,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牛肉炒粿條粿條不分早中晚,尤其在福建,潮汕等吃粿大區,24小時都可能遇見賣粿條的檔口。    鹹水粿在上饒、潮汕,是孩子放學後校門口的零食扛把子、大叔們飲茶吹水時的好搭子。▲潮汕地區的「鹹水粿"    潮汕流行在夏天吃草粿,到了浙南、江西、寶島臺灣叫仙草凍或燒仙草,在客家人聚居區又叫仙人粄,在馬來西亞等海外華人叫仙草粿。草粿在製作中需要加入米漿,所以稱為「粿」並無毛病。
  • 南澳年味 | 鼠殼粿,有故事的粿,家的味道~
    每個人都有一個阿嬤,她守護著你的童年,她可能比你的父母還疼愛你;她懂得特別多,她會做各種家常菜和雜鹹、各種粿;她喜歡潮劇、總是很虔誠的拜神、喜歡嘮叨我們多穿件衣服;很多人小時候都是她帶著的,記得喜顛時甲阿嬤,甜甜坐在門腳口哦古,記得喜顛時細,阿嬤擔,食大著愛聽話莫除人;鼠殼粿是潮汕過年的獨特的年味,潮汕歸鄉遊子回家必吃的菜品
  • 美食探訪 鼠殼粿,鼠殼做的粿?!
    鼠殼粿,也叫茨殼粿。在潮汕地區,過年過節祭祖時都會用鼠殼粿。很多老人家也會自己動手做鼠殼粿。 聽到鼠殼粿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毛骨悚然?但鼠殼粿是個例外,因為所用的原料鼠殼草具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所以對於腸胃不好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食物。 那這樣的一種植物,到底是怎麼做成一個個的鼠殼粿呢?因為從小到大過年的時候經常跟著奶奶一起做鼠殼粿,所以我在這裡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鼠殼粿的流程
  • 南方,到底有多少粿粿粿粿粿粿?
    江西南部的客家地區,也有吃粿的習慣,當地人的早餐裡包含「茄子粿」「鹹菜粿」「南瓜粿」等等,其實原來是用蔬菜掛米漿,入油鍋炸制而成。 攝影/melomeloGao, 圖/圖蟲·創意 無米粿丨晶瑩剔透的美 無米粿,說的是一類不含米的「粿」,多用薯粉製作,屬於「粿」家族的新成員,可以加入韭菜、白菜、土豆、白糖等餡料,先蒸、後煎,比傳統的粿吃起來口感更糯。
  • 作家筆下的壽寧|李賢斌:漸行漸遠的舂粿聲
    做粿是老家的習俗,家家戶戶過年必吃粿,無粿不過年。也因此,過去做粿是過年的標誌,家家戶戶傳出舂粿聲,這年味也就傳到鼻尖了。「粿馬上就舂得了!」臘月廿九午後,母親在灶間大聲喚父親,催促他去叫翻粿的人。翻粿是個技術活,舂粿中最重要的角色。父親出去轉了一圈,折回來,朝母親喊了聲:「裡厝找不到人,我再到洋壋去看看。」
  • 潮州粿之紅桃粿
    潮汕有句老話叫「時節做時粿」,在潮汕地區,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產戶都要做粿吃粿。不一樣的節日,會吃不一樣的粿,長短不一,形狀各異。
  • 閩南龜粿,貫穿了家家戶戶一整個年節.
    經餅友們投食後發現各家的龜粿皮有所不同▲綠色鼠粬草 X 米漿例:安溪鼠粬粿、洪瀨黑龜粿舊時幾乎家家戶戶在過節時做粿粿印多為自制不論稱之「龜粿」還是「龜仔」最大的特色在於這米食的造型龜粿是流散在各地的閩南人共有的文化遺產,閩南人對於龜粿,可以說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在很多閩南人的童年記憶裡,節日前搶著幫阿母印製龜紋,是最美好的時光。在龜粿印上抹一層油,再把包好餡料的糰子往印上一摁。待糯米糰子從龜印上剝離下來,烏龜被生動地烙在了龜粿背上了……這時好厝邊也來搭把手,阿姨阿婆你一言我一語說說笑笑,半晌幾籠龜粿也就完成了。
  • 「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魚粿牛肉粿」——潮汕粿大全
    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有一首潮汕歌謠這麼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
  • 十五鄉美味小吃 青葉粿
    青葉粿 是一種潮汕人喜好的藥膳小吃,十五鄉人也不例外。也是本土的一種時節性食物。
  • 【鄉愁】年味•烏粿
    在我們潮州這裡,烏粿是過年祭祖拜神必備的粿品。做烏粿,在過去是每個傳統的潮汕女人的必備技能。    在我家,由於店裡生意忙,母親拜神用的粿品都是買現成的。只有烏粿,不管有多忙,母親都要親自做。她常感嘆道:「現在賣的烏粿,都沒放鼠殼草,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烏粿了。」每每跟鄰居聊起烏粿,母親總是一臉自豪:「我做的烏粿不僅印花清晰,還皮薄餡厚,而且耐存放。」
  • 只有在鉛山,才能吃到的——肉丸粿!
    馬上就要放寒假回家了,這天晚上,同寢室的幾個小姐妹聊到過年吃什麼東西的話題,大家都搶著說各自家鄉過年有哪些吃食。我聽了,不由地想起了家鄉的「肉丸粿」。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上饒市的鉛山縣。那裡的人們,每年到了臘月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吃食,像醃製鹹魚鹹肉啦,像打年糕釀米酒啦等等。
  • 過年米粿
    看到電視上的北方人過年煮水餃,村人是不屑一顧的:那東西,好小啊!一點過年的氣派都沒有呢,不如俺村的米粿大。
  • 粿飄香 年味濃
    來買鼠曲粿,還有些紅桃粿,過年大家都需要,要回去老家,買了一部分帶回老家,一部分自己吃。買紅桃粿,過年可以用。一天四五人差不多做5000個,鼠麴草自己去拔,芋泥自己做,人家吃了覺得好吃,總是來排隊,老傳統的。
  • 一口粿,一絲鄉愁,米粿是橫峰人刻在骨子裡的味蕾記憶~
    米粿,是每個橫峰人不可抹去的記憶。都說四川人好辣,上海人喜甜,而我們橫峰人就是戒不掉這味道豐富多樣的米粿。(點擊觀看視頻 時長3:24)咬一口粿,腦海浮起的是小時候外婆站在柴火灶前奮力「捺粿」還有一家人圍在八仙桌前包粿的情景。米粿可以是夾子粿、燈盞粿、圓粿,每種粿的味道大有不同,但是都離不開磨漿、熬漿這些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