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松,是畢節市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3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織金縣雙堰街道幹河居任準村第一書記。回顧駐村工作的日夜,許多故事像一張張舊相片,翻起時心裡總會悸動。
2019年的5月12日,是母親節、國際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原本打算按時下班陪陪家人。但我接到緊急工作安排,立即開展「百企幫百村」遍訪活動,並完善相關資料迎檢。 時間緊、任務急,我放棄休息,繼續在村裡做迎檢工作。與包村幹部楊春科、村支書吳朝敏、村副主任付學文、村主任助理吳坤在村開展遍訪。中午妻子打來電話,問我忙好了沒有,正忙的我「不太耐煩」地說了句「現在忙得很」便把電話掛斷了。 直到下午,我才給妻子回了電話,我感受到了電話那頭充滿悲傷和抱怨的情緒。原來,就在妻子給打電話之時,嶽母得急性腦梗塞住在醫院,我卻沒在妻子身邊,得知此事之後,我也只能通過微信簡短的發了幾句愧疚的話給妻子,又繼續投入工作中去。
2019年5月26日,織金縣貧困村「一村一畝」竹蓀項目現場觀摩會在幹河居召開,我們提前做了準備。但偏偏觀摩會前一天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夜的雨,醒來時雨滴仍然不斷。早上7點左右,我和支書吳超敏都有些不太放心,便跑到竹蓀大棚所在地看看一切是否正常。 原本很有底的到現場後兩個都傻了眼,有一個大棚塌了,明明昨天還是好好的,一夜之間就變了個樣。原來,搭建大棚的茅草,遮陰的材料用得夠足,一夜的雨,增加了不少重量,更是讓泥土變得鬆軟,棚子根基不穩,梁承受不住這壓力,導致坍塌。 我們簡短商議後立即通知人,對大棚進行拯救,爭取在觀摩人員進場前扶正。大家好似在比力氣,七手八腳的於時間賽跑。好在如期如願,此次觀摩會取得了應有的成功。 如今,在幹河居,每天都有一些小故事在發生,看著我們的群眾生活在不斷變化,我對這方土地的感情也在不斷的加深……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