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戰神器」PPSh41衝鋒鎗為何二戰後不久就被淘汰?原因很現實

2021-01-11 歪史正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的主要國家陸軍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遠近結合的武器配備。德國主要使用的是毛瑟步槍+MP34/40衝鋒鎗,英國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司登衝鋒鎗,蘇聯用的是莫辛納甘步槍+PPSh41/43衝鋒鎗。

波波沙衝鋒鎗

其中,蘇聯的波波沙系列衝鋒鎗相比較而言更為成功,它結構簡單可靠,射速高達900發/分,配上71發大彈鼓,火力很猛,近戰時一頓狂掃,對面的德軍往往非死即傷,沒有被擊中的也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在史達林格勒巷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堪稱「巷戰神器」。

巷戰神器

波波沙系列衝鋒鎗性能優秀備受士兵喜愛,蘇聯共生產了600多萬支,可是二戰結束沒幾年,就被蘇聯淘汰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史達林格勒巷戰

首先,波波沙系列衝鋒鎗射速高火力猛,但是精度卻不高。我們都知道,衝鋒鎗是一種近戰自動武器,在近距離內有很強的優勢。但是,它射擊精度卻不是很高,或者說很差,一頓掃射子彈分布面積很大。所以,各國仍然保留了栓動步槍作為精確射擊武器。

到處都是波波沙

其次,波波沙衝鋒鎗,作為一種衝鋒鎗同樣發射的是手槍彈。雖然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脫胎於毛瑟手槍彈,威力和穿透力在手槍彈裡算是出色的,但是與步槍相比仍然要低很多。當然,栓動步槍的子彈威力又過大了。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一個原因,同時裝備栓動步槍和衝鋒鎗,由於彈藥不同,後勤壓力大,說白了就是太麻煩,太費錢了。

那麼,有沒有一種武器可以同時可以精確射擊,又有較高的射速,可以在近戰中發揮作用呢?德國人在二戰末就已經給出了答案:發射中間威力彈的STG44突擊步槍,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

AK47突擊步槍

二戰結束後,各國都在大力研發突擊步槍,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試製成功了AK47突擊步槍,從此近戰、中遠距離作戰都可以使用這把槍,波波沙衝鋒鎗也就沒什麼用了,淘汰也就很自然。

相關焦點

  • 波波沙41衝鋒鎗遭淘汰原因
    「子彈噴射器」非常形象,相對於拉大栓的5發彈倉供彈步槍,火力不知道要猛烈多少,所以稱其為「子彈噴射器」也說得過去,這把槍並不是一開始就叫衝鋒鎗的,蘇軍在二戰時,成建制地整班、整排甚至整連地裝備波波沙41,在全球交戰國軍隊中獨一無二。當時,蘇軍稱波波沙41為「自動槍」,而非衝鋒鎗,拜閱過反映蘇聯衛國戰爭長篇小說的我等稍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年輕的軍迷們就不一定知道了。
  • PPSh-41、湯普森、斯登、MP40四大衝鋒鎗,彪悍勇猛,誰與爭鋒?
    「斯登」衝鋒鎗據統計,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鎗的產量達到140多萬支,「斯登」衝鋒鎗達到400多萬支,MP40衝鋒鎗約有100萬支,PPSh-41衝鋒鎗更是接近600萬支。不過限於當時的生產材料和加工工藝,這四種衝鋒鎗共同存在著長期使用後槍管膛線磨損嚴重、射程和精度嚴重下降的問題。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誕生於韓戰危機,新中國第一支國產衝鋒鎗,志願軍的最愛
    (原奉天兵工廠)開始對蘇聯ppsh41衝鋒鎗後期型逆向仿製,當時並未確定國內製式輕武器的發展路線,由於解放戰爭中大量美援卡賓槍被解放軍繳獲,該槍較小的尺寸和後坐力十分受解放軍戰士的喜愛,我國當時還對美國M1卡賓槍進行逆向仿製工程,由於M1卡賓槍對材料和機加工水平要求高,這項計劃也最終流產。
  • 蘇聯生產了600萬支波波衝鋒鎗,為什麼二戰後就被蘇聯淘汰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時期有一個武器可以說名聞天下,就是蘇聯的波波衝鋒鎗,他在作戰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輕易的制服對手。但是這個武器為什麼在二戰之後就在蘇軍中消失了呢?
  • -PPSh41衝鋒鎗射擊熔毀實驗丨火器
    PPSh-41衝鋒鎗(又譯為:波波沙衝鋒鎗,又名:人民衝鋒鎗、人民轉輪槍 ),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裡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鎗。由於PPSh-41採用了大量衝壓部件,所以十分便於大規模量產。
  • 一整個排的波波沙你慌不慌,二戰蘇聯衝鋒鎗排編制
    昨天我在寫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一文時(然而沒啥閱讀量),有小夥伴想讓我說一下衝蘇軍整個衝鋒鎗排的編制,所以這篇和大家聊聊這。首先,衝鋒鎗排率屬於蘇軍常規步兵連。而在二戰中前期,蘇軍的步兵連還是中規中矩的三步兵排+一重機槍排+一迫擊炮排。但隨著戰爭的推進,戰時工業的加持,從1943年起,不少步兵連裡頭開始出現衝鋒鎗排。到1944年2月,蘇軍則正式將衝鋒鎗排入編。早先的三步槍排變成了兩步槍+一衝鋒槍排。
  • 二戰日軍為何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用衝鋒鎗,日本人死得更快
    日本是二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不少國家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但是,日軍通常裝備單發栓動的三八式步槍,衝鋒鎗卻基本不用,特別是在近戰中,日軍寧願拼刺刀也不用衝鋒鎗,為什麼在二戰中,日本陸軍很少使用衝鋒鎗呢?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中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裝備除伏特加外,那就只剩下「波波沙」衝鋒鎗了。喝一口伏特加,拿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見過。「波波沙」衝鋒鎗其實除了在蘇聯軍隊內廣受好評外,還贏得了廣大德國士兵的喜愛。
  • M-1式湯姆遜和波波沙41這兩把衝鋒鎗性能各有千秋
    湯姆遜衝鋒鎗和波波沙41衝鋒鎗,都是二戰時期的兩把著名衝鋒鎗;前者裝備參戰的美軍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則是班長才有資格配發,可見此槍裝備數量一般,並未大規模成軍。後者則大量裝備蘇軍普遍士兵,整排整連整營地裝備,為二戰所特有的現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波波沙41衝鋒鎗一戰成名,火力徹底碾壓了德國國防軍引以為豪的MP-40衝鋒鎗。至於這兩把槍哪把更厲害,實際上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兩把槍械的口徑、射程、重量等指標,都是不一樣的;但作為衝鋒鎗,非要比出個高低的話,只能說這兩把衝鋒鎗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長處,同時也都各有自身的短板。
  • 敵人都愛不釋手,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為何被德軍所鍾愛?
    尤其是蘇聯步兵在雪地上端著步槍準備和芬蘭人拼刺刀時,被滑著雪橇的芬蘭軍隊用索米衝鋒鎗暴打。因此最高蘇維埃在蘇芬戰爭結束後決定研發一款自己的衝鋒鎗,這就是流傳後世的衛國戰爭功臣PPH-41波波沙衝鋒鎗。這款槍的設計就是為了大量裝備數量龐大的蘇聯紅軍,因此就如同英國的司登衝鋒鎗。大量使用的衝壓部件極大地降低了波波沙的生產工藝難度和開銷。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二戰日軍對三八大蓋這種單發步槍信仰堅定,三八式步槍和刺刀一直用到最後投降,其實裡面有歷史原因。在日軍的發展過程中,日俄戰爭的地位非常重要。此戰中,日本陸軍在中國東北打敗了俄國,在各種硬仗裡表現非常優異,他們手上的"30式步槍"射擊精準,給俄軍造成很大殺傷。
  • 二戰時期,蘇德兩軍抵抗,為何都「喜歡」用敵國的衝鋒鎗?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攻擊,由此拉開了歐洲戰場的序幕,到了1941年6月,憑藉著閃電戰戰術迅速橫掃大半個歐洲的法西斯德軍,根據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紅軍發動了進攻,這場慘烈的蘇德戰爭,構成了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二戰最差衝鋒鎗是誰?其實是日本百式衝鋒鎗,堪稱最落後衝鋒鎗
    二戰歷史中形形色色的衝鋒鎗,是二戰中的一大看點。無論是美國的湯姆遜衝鋒鎗,或是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英國的司登衝鋒鎗,都是二戰中的經典。
  • 二戰蘇聯士兵老照片,手裡「真傢伙」格外亮眼,波波沙成為經典!
    【蘇聯二戰老照片】這是一組蘇聯二戰時期的老照片(後期上色),如今蘇聯已經不服存在,但這些照片作為二戰的見證依然留存了下來。誰能知道圖中士兵手裡扛得「真傢伙」是什麼型號的武器呢?這名士兵手裡的「傢伙」可能是坦克狙擊槍,用來遠距離射擊坦克的。這樣的真傢伙威武霸氣,格外亮眼。
  • 二戰後期,美軍為何大量換裝了M3衝鋒鎗,而放棄了湯姆遜衝鋒鎗?
    二戰美軍採購湯姆遜芝加哥打字機,是209美元一支,現在聽慣大數目的年輕人對此可能沒什麼概念,那麼我告訴你,當時的美國,工人平均周薪是七美元,500美元可以買一輛汽車,這個還不直觀的話,那麼我告訴你當時到任何一家銀行,你都可以用35美元換出一兩黃金,也就是說每一支芝加哥打字機都值五、六兩金子!
  • 刨除技術原因,賽場神器UZI為何在路人局中黯然失色?
    ,賽場神器UZI為何在路人局中黯然失色?衝鋒鎗為何兩極分化嚴重衝鋒鎗在職業玩家和路人玩家中出現的兩極分化情況,枝椏覺得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應該是職業玩家的個人素質和路人玩家的個人素質存在差異。
  • 來自土耳其的巷戰神器,無託結構的UTS-15霰彈槍
    霰彈槍作為近戰神器,從問世之初就被廣泛的運用於家庭自衛、狩獵或者警用,一戰時期的塹壕戰讓大量的霰彈槍走上戰場,二戰時德軍空降克裡特島,傘兵們落地前遭到裝備霰彈槍的守軍大量射殺,二戰後反恐戰爭成為新的作戰模式,霰彈槍這種近距離作戰大殺器越來越受到重視。
  • 衝鋒鎗版的撕布機,二戰德國科恩茲衝鋒鎗,射速太快難以駕馭
    二戰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一系列簡易武器,用來武裝人民衝鋒隊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在眾多的設計競標中,科恩滋衝鋒鎗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而且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它在戰後很久才為外界所熟知。科恩茲衝鋒鎗由設計師August Coenders獨自研發設計,這位設計師在二戰期間服役於德國軍械公司,一位名叫Heinz-Kurt Schmidt的人曾擔任他的助手,也正是這位助手在戰後向公眾講述了這位幾乎沒有什麼名氣的設計師的一些故事。
  • 二戰蘇聯波波莎衝鋒鎗PK德軍MP40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擇哪個?
    1941年,PPSh衝鋒鎗誕生了,命名為PPSh41,在整個二戰期間,PPSh41不停地被製造,直到戰爭結束時,約有五百萬支PPSh41裝備蘇聯紅軍。 由於PPSh41擁有如此優良的性能,德國方面也把繳獲的PPSh改裝成發射德軍制式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但是彈藥量僅為32發(MP38/40彈匣)的MP41。 二戰結束後,PPSh41的生命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它和PPSh43一起成為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標準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