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的粉絲們聽到了一個重大噩耗。
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官方聲明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由於阿里內部業務調整的緣故,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未來蝦米音樂將更多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獨立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消息傳出後,大量網友瞬間湧入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留言表達不舍,言語之中充斥著無限傷感。
- 蝦米要關了嗎???
- 再也不會有這麼漂亮的UI設計了。
- 能安安靜靜聽歌的地方也陣亡了。
- 爺青結!一個認真搞音樂的app就這麼沒了。
在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歷史中,蝦米音樂絕對不算是個無足輕重的名字,這款強調小而美、走差異化路線的音樂播放器,在不少音樂愛好者的心中都佔有一席之地。直到今天,蝦米音樂被關停的話題還高掛在知乎數碼榜榜首,很多音樂愛好者都在話題下述說著自己對蝦米音樂的不舍。
對於整個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來說,蝦米音樂的隕落,意味著很多東西。
「我想做個音樂平臺試試。」
當王皓在杭州的那家小咖啡屋說出這句話時,他一定很難想像自己一手創建的蝦米音樂會在今天落下帷幕。
2007年,曾任阿里巴巴系統分析工程師的王皓,和阿里巴巴中文站原運營經理王小瑋、原技術總監陳恩衛、原中文站開發工程師吳軼群等四人,一同創辦了蝦米網的前身「EMUMO」。2008年,「EMUMO」改名為蝦米網正式上線,這群愛音樂的人正式開始了他們的追夢旅程。
以文藝範而著稱的蝦米,用自己獨特的UI設計、純算法的音樂推薦機制、詳盡而準確的音樂分類,成功吸引了一波粘性強的用戶。2010年,蝦米音樂便已擁有200萬註冊用戶,每日擁有超過200萬的訪問量。2013年,蝦米音樂官方宣布註冊用戶超過2000萬名。
當時的報導內容
然而,在這輝煌數據的背後,隱藏著令人難以想像的痛苦。成立於2006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成立的數位音樂付費平臺之一。即便是在早期在線音樂市場的亂世中,蝦米音樂依然堅持購買版權音樂。音樂版權費用和用戶付費之間的落差,使得蝦米音樂很快陷入到財務危機中,蝦米音樂的收入僅僅能勉強覆蓋版權的支出。
不僅如此,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的音樂在線史上「最嚴版權令」更是成為了蝦米音樂的劊子手。在版權令影響下,我國在線音樂市場正式進入版權時代。早期蝦米音樂是通過吸引用戶上傳音樂自給自足的「社區」模式運營的,而絕大多數用戶上傳的資源都可謂是「盜版」資源。在數位音樂市場逐漸走向正規化的情況下,蝦米音樂明確表示要在平臺體系內獨立運營版權,隨即下架數百萬首無版權歌曲。
(圖源:iResearch)
「沒有音樂的在線音樂平臺,那還有什麼價值呢?」被捲入版權大戰的蝦米音樂顯然沒有做好準備。根據業內調查,2015年騰訊音樂集團的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佔比90%,網易雲音樂的版權音樂佔比70%,而阿里音樂的比例低於20%。以 2015年為例,僅QQ音樂的曲庫規模就達到1500萬首,而蝦米音樂只有400萬首,這直接造成了蝦米音樂用戶的大量流失。
更重要的是,隨著在線音樂市場不斷成熟,如今各大音樂平臺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聽歌軟體,社區運營、短視頻應用,音樂人培訓,這些基於音樂平臺為用戶打造的完整的音樂內容生態與服務同樣重要。蝦米音樂在曲庫方面沒有優勢,在其他功能上做得也比較簡陋,沒落也是理所當然。
小雷認為,蝦米音樂的關停確實算是國內音樂愛好者一大損失。那獨特的播放界面、簡潔的功能設計、優秀的推薦算法、沉浸式的音樂電臺以及長期以來各種小眾音樂愛好者日積月累補充完善的各種音樂分類和樂隊信息,都是音樂行業的財富。更重要的是,蝦米音樂的關停意味著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即將進入全新時代。
在版權大戰中,從來只有一個贏家。在蝦米音樂關停之後,在線音樂平臺的戰爭正式進入終盤,如今市面上的頭部音樂平臺只剩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酷狗音樂、酷我音樂、QQ音樂)以及網易雲音樂兩家巨頭。當前的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頭部平臺正快速搶食中小平臺的生存空間,其他平臺也將面臨著和蝦米音樂同樣的問題。
即便是網易雲音樂,近幾年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版權獲取困難成為了網易雲的一大難題。從2018年開始,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達成版權共享協議,雙方相互授權99%的版權。剩下的不足1%,這些具有巨大號召力的歌手的作品,成為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今年年中,丁磊曾經在網易業績電話說明會中表達了對唱片公司版權銷售模式的不滿。以索尼音樂旗下的GARNiDELiA為例,QQ音樂購買了GARNiDELiA部分曲目的獨家授權,這使得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出合理價錢數倍以上的成本。
進入2020年,網易雲音樂開始加大力度購買獨家音樂版權,不僅一舉拿下《歌手 當打之年》《中國新說唱2020》等綜藝的獨家版權,也在繼續推進和環球音樂、BMG集團等各大音樂廠商的版權合作。但是在國內市場,如何通過版權音樂盈利同樣是一大問題。最終收效如何,或許只有等到網易2020年度報表出來才能見分曉。
(付費音樂市場增長減緩)
根據Fastdata發布的《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目前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已經明顯形成了「一超一強」的格局。騰訊音樂集團坐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巨頭,牢牢佔據霸主地位。排名第三的網易雲音樂月活用戶數量遠不及前兩名,而排名第五的蝦米音樂已經正式宣布關停。如果網易雲音樂陷入危機的話,國內在線音樂市場隨時可能進入「寡頭」局面。
不管是版權方,還是我們這些用戶,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寡頭市場形成,行業內部競爭不足,很可能會導致娛樂成本全面上漲。不僅如此,原本處在上遊的音樂版權方也會失去議價的權利,最終形成頭部廠商低買高賣的局面。
還記得今年年中,有部分QQ音樂用戶表示,在聽歌中途聽到了一段15秒的語音廣告的事情嗎。如果真讓頭部廠商一家獨大,那QQ音樂在歌曲之間加廣告,可就不是嘗試一下這麼簡單了。到那時,你想聽一首歌,不僅需要購買昂貴的VIP會員、購買特定數字專輯,還要忍受歌曲之間隔三差五插播的音頻廣告。用戶體驗是什麼?愛聽不聽!
小雷認為,如今在線音樂品牌的版權戰爭早已發展得有些畸形了。獨家版權本應該是國內音樂市場重視知識版權的表現,但現在更像是商業競爭的武器。這種不良競爭帶來的弊端很明顯,各家廠商在互相限制音樂作品傳播的同時,給用戶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最終導致蝦米音樂這樣的優質應用受到波及,黯然落幕。到最後,音樂應用不再專注於功能的完善,而是專注於獨家版權的爭奪,這何嘗不是對音樂資源的一種浪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