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來說清楚:美國比中國強在哪?強多少?

2020-12-16 新青年思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今年新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各國產業發展的真正含金量。

在今天中美關係日趨複雜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榜單,簡單分析下中美產業競爭力的優劣勢。

或者說,美國的產業競爭力究竟比中國強在哪?

文 | 寧南山

與美國相比

中國企業既不大也不強

2020年的世界500強公司數量,中國歷史性地第一次「超過」了美國。

除了臺灣地區以外,上榜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公司數量總數為124家,而美國為121家。

但實際上,我們的500強企業數量並沒有超過美國,例如友邦保險的總部在香港,因此《財富》雜誌把它算成了中國香港的企業,但它實際上是美資。

另外一些美國公司因為成本和避稅等原因,把總部註冊在了海外。例如江森自控、美敦力都註冊在愛爾蘭,但他們實際上還是美國公司。

我們再看營業收入。

世界500強企業的營收總和,美國第一,為9.8063萬億美元,佔全球500強企業總和的29.45%。

中國第二,為8.2949萬億美元,佔全球500強企業總和的24.91%。

由此可見,中國企業不僅在數量上還沒有真正地超過美國,而且營收總和距離美國企業也差了1.5萬億美元。

所以以後不要說中國的500強企業「大而不強」了,我們不是「大而不強」,而是「大和強」都沒有超過美國。

我們再進入真正有價值的比較,也就是500強企業的利潤比較,美國企業的能力在這個時候開始展現出來了。

2020年全球500強企業的利潤之和為20,613.17億美元,其中美國公司的利潤總額高達8447.71億美元,佔比為40.98%。

對比一下,美國只佔500強企業數量的24.2%,營收總和的29.45%,但是利潤佔比竟然達到了40.98%,可見美國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確實很強。

而我國500強企業利潤總和為4437.18億美元,佔全球500強企業的21.43%。其他國家的500強企業利潤總額最高的是日本,佔比也僅為4.29%。

再來看全球各國500強企業的利潤率對比,這個直接體現了各國的產業競爭優勢。

各國500強企業中平均利潤率最高的是沙特,高達26.75%。不過沙特就只有一家阿美石油入選了500強,因此其實就是阿美石油的利潤率。

靠賣資源,技術含量不高,我們除開沙特、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六個資源型國家,再去掉靠美國公司總部上榜的愛爾蘭,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有技術含量的利潤率排名:

比利時第一,為17.07%。不過該國其實也就一家公司入選了500強,那就是跨國啤酒集團百威英博。

美國第二,利潤率為8.61%,瑞典第三,奧地利第四,瑞士第五,中國第六,平均利潤率是5.33%,中國臺灣地區第七。

可見美國企業的利潤率是真正地獨步全球。

美國頭部企業

是全球利潤的收割機

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入選世界500強的124家企業裡面,利潤率超過5%的總共有31家。

我國500強企業利潤率排名前12位,有10家來自金融業,主要是銀行和保險,還有阿里和騰訊兩家ICT公司。

其中阿里的利潤率是29.32%,排在中國500強企業的第一位,工商銀行利潤率25.52%,排在第二位,騰訊的利潤率是24.73%,排在第三位。

在製造業中利潤率最高的是珠海格力,但它只能排在第14位。

如果把金融類的企業去掉得話,我國入選500強企業,利潤率一下子就從5.33%跌到了2.99%。

換句話說,中國的非金融類頭部企業的利潤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而美國入選的企業裡面,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數量竟然高達75家,比我國的31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更重要是,美帝企業利潤率的前16名,並沒有能源礦產類的資源型公司。

這16家公司裡面有5家是金融類公司,有4家是ICT軟體服務公司,分別是微軟、甲骨文、Facebook和Alphabet,也就是谷歌的母公司。

還有八家製造業企業,分別是英特爾、思科、蘋果、輝瑞製藥、菲利普莫裡斯、可口可樂、艾伯維製藥和默沙東。

值得一提的是,輝瑞製藥以31.45%的利潤率超過了谷歌、蘋果、微軟、Facebook等公司,是美國利潤率最高的非金融類企業。

排在美國所有500強企業的第二位,僅次於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薩維。

我們再來進行最終比較,那就是中美入選世界500強制造業企業的利潤比較。在我看來,這也是最有含量的基礎實力比較。

中美總共有74家製造業企業入選了世界500強,美國有36家,中國有38家。

36家美國製造業企業的利潤總額為2249.1億美元,而38家中國製造業企業利潤總額只有494.8億美元:

美國佔據了4倍以上的壓倒性優勢。

其中蘋果公司以552.6億美元的利潤排在第一位,比上榜的38家中國製造500強企業的利潤總和還要多。

在500家世界500強企業中,蘋果的利潤總額也僅次於沙特的阿美石油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而中國製造企業利潤第一的是華為,90.6億美元。

我們再來看看中美世界500強制造業企業的利潤分布,看看有什麼不同。

美國500強制造業的利潤,主要是來自於八個行業:

ICT製造業,包括蘋果、英特爾、微軟、思科、惠普、惠宇6家企業;

醫療器械和製藥業,包括輝瑞製藥、強生、默沙東、艾伯維等七家;

日用消費品包括耐克、寶潔兩家企業;

食品飲料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億滋國際三家;

軍工航空航天包括洛克西德馬丁、雷神技術、通用動力、波音、諾思羅普·格拉曼 五家企業;

機械包括卡特彼勒工程機械、迪爾農機兩家;

汽車包括通用、福特、帕卡三家,以及菸草業。

在美國這36家500強制造業公司創造的2249.1億美元的利潤裡面,蘋果和英特爾等六家ICT製造業合計利潤總額高達967.4億美元,佔比為43.01%。

輝瑞製藥、強生、默沙東等七家醫療器械和製藥業企業創造了599.4億美元的利潤,佔比為26.65%。

ICT製造業和醫療器械製藥業合計佔了利潤總額的69.66%。

中國500強制造的利潤主要是來自於五大產業:

ICT製造業,包括華為、聯想、小米三家;

汽車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吉利、北汽、廣汽六家;

軍工航空航天包括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兵器工業、兵器裝備、中航工業、中國電子七家;

日用消費品,包括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家電企業;

鋼鐵和金屬加工,包括寶武鋼鐵、江蘇沙鋼在內的十家企業。

和美國相比,中國也是來自ICT製造業的利潤總額最高。

華為、小米、聯想三家公司的利潤總額達到了111.9億美元,在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利潤總額佔比為22.62%。當然華為一家利潤就有90.6億美元。

另外,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利潤總額排在第二位,六家汽車公司,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吉利、北汽、廣汽,利潤總額是104.3億美元,佔比為21.08%。

兩個國家製造業對比,排除掉產業戰略性不夠的食品飲料業和菸草,那麼可以說,ICT製造業、醫療器械製藥業、軍工航空航天、機械以及汽車,是五個美國最為核心的優勢產業。

在以上五個領域,中國公司在其中四個都有種子選手。

比如ICT製造的華為,軍工航空航天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業,還有目前還沒有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商飛;

汽車業的吉利、上汽以及還沒有進入世界500強的蔚來,比亞迪、長城;

機械領域的國機集團,以及還沒有進入500強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

唯獨在醫療器械和製藥業領域,中國還缺乏重量級的選手。

ICT製造和醫療器械製藥這兩個領域的利潤總額最高,但現在在ICT製造業領域,美國在瘋狂地打壓華為。

而在醫療器械和製藥業,美國又把我們甩開地看不見車尾燈。可見美國靠這兩個優勢產業還能夠長期地賺取相當高的利潤。

美國雖有弱點

但中國趕超不易

美國有沒有弱點?當然有。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製造業在外遷,雖然美國本土仍然保留了龐大的製造業規模,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仍然獨步全球,美國本土的工業產值目前也仍然是世界第二位。

但是美國如果只做偏中高端的製造業,那就無法很好地解決中下層民眾的就業問題。

而現在由於美國人口種族和年齡結構變化,服務業佔比偏高,使得製造業回流美國,依然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另外美國還有兩個弱點,一個是基建能力大大削弱了。

美國竟然沒有基建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而中國有七家,涉及到電力、鐵路、公路、隧道等。

基建是一個髒活累活,而且利潤率很低,上榜的中國基建公司的利潤率普遍在1%到2%之間。

但是基礎設施對一個國家非常重要,即使利潤率低,也必須要維持一個龐大的基建隊伍,這是保持國家戰略競爭力,立於不敗之地非常重要的要素。

這個道理對於低端製造業也是同理,這些行業確實不賺錢,但一旦全部轉移出去了,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好事。

另外一個,是美國的醫療產業雖然賺取了高額的利潤,這實際上也在傷害美國。

500強中的美國醫療行業公司竟然有如此之多,做醫藥分銷和零售的,做醫療保險的,做醫療機構的,做健康管理諮詢的……

營收在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竟然就有七家,足見海量的美國國民財富流向了這個領域。

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到2020年9月,美國已經死去了超過20萬人,多少也暴露了美國醫療體系的頑疾。

但是拋開以上的弱點不講,我們要徹底超越美國,就必須要在高利潤產業的競爭上獲得勝利。

需要在ICT服務業、ICT製造業、醫療器械製藥業、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包括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汽車六個核心產業實現對美國的趕超。

毫無疑問,其中包括製造和軟體服務在內的ICT產業,是美國賺取超額利潤的命門產業。

這也是為什麼其對中國ICT硬體國際化的老大——華為和ICT軟體國際化的老大TikTok的崛起非常敏感,不斷打壓他們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跟美國消費,差距在哪裡,哪個更強
    美國的生活必需品比較便宜,以消費居中的城市為例:鮮牛奶(折合人民幣)只需每升3.7元、礦泉水1元一瓶、漢堡10元一個、92#汽油每升5元……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美國物價「真低」,但從這點來說,一千美元的購買力似乎強於一千人民幣。 但這僅僅是部分生活必需消費品的價格。當你看到涉及人力方面的消費,你就不會覺得美國物價低了。
  • 世界500強名單,美國121家,日本52家,中國有多少家
    每年公布的500強企業名單總能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一是因為這能很大程度地反映一個國家的水準,而是因為大家找工作自然都是奔著這些好企業去的。所以說500強不但是我們國家的外在名片,也是我們內部的風向標。我國當年就只有中國銀行,中國中化等3個這種國家級巨頭公司才能躋身其中。而如今我國發展了這麼多年,肯動不止三個了。世界500強名單,美國121家,日本52家,中國有多少家。科技大國美國在這榜單上一直都很強勁,佔據科技話語權的他們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科技公司。
  • 世界新500強出爐:美國121家,日本52家,中國有多少家?
    推薦語:如今要評價一家實力是否強大,最核心的指標應該就是能否進入世界500強了。在全球範圍內,這500家企業不管是品牌知名度還是自身實力,都領先競爭對手不少,也獲得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前不久500強榜單正式更新,印度共有7家入圍,而美國有121家,那麼中國有多少企業呢?
  • 總攬4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杭州,到底「強」在哪?
    文/中工招商網前幾天,《財富》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榜單,中國以133家(包括港澳臺)的數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在國內的區域分布如下圖所示,北京以55家的數量仍舊佔據第一。名單如下圖所示:01杭州到底「強」在哪?在地級市的榜單排名中,深圳擁有8家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就是杭州了。
  • 世界500強數量比拼:日本53家,美國121家,中國上榜多少家?
    227家,其次於233家的美國。如今,中國經濟、科技快速增長,正逐漸縮短與美國的距離。而在近日,《財富》公布一份世界500強榜單,其中,共有121家美國企業上榜。位於榜單首位的沃爾瑪便是一家來自美國的企業,營收高達5239.6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6470億元,數字十分驚人。
  • 2020世界品牌100強:美國51個,日本3個,中國多少個
    近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了2020世界品牌500強榜單,我們今天不看500強,只看前100強,看看這全球最頂尖的品牌都是哪個國家哪個公司的!根據數據可知,2020年《世界品牌500強》共有30個國家上榜;在這全球頂尖的500個品牌中,美國單獨佔據了五分之二,而法國、日本、中國、英國、德國、瑞士、義大利的全球品牌數量也比較多,而世界知名度屬於頭部的俄羅斯與印度,上榜的品牌很少。
  • 郎平主教練和朱婷需要考慮清楚:打歐美強隊上張常寧還是李盈瑩?
    中國女排的靈魂和隊長肯定是朱婷,朱婷牢牢佔據一個首發主攻名額剩下一個名額一般在張常寧或者李盈瑩中產生。現在郎平主教練最為鬱悶的是不知道誰該首發?很多人都出主意:常規操作一定是張常寧首發,遇到意、塞、美強隊最後還是要小盈瑩解決問題,也就是、朱李配,雖然小李不是朱婷的對角,但是這時效果是最好的,這是經過對美國義大利檢驗過的。
  • 相比亞洲強隊,中國足球差在哪?
    中國足球在年初以希望開始,如今卻以失利結束這一年,這讓人無比遺憾,甚至又重新讓人質疑中國足球的路到底在哪?北京的一場大雪,似乎宣示著2019年的結束,也預示著2020年的豐收,總之我們相信潤雪兆豐年!真心的希望明年,中國足球能給人們欣欣向榮的回春感覺。
  • 世界500強第一次超越美國,中國領先優勢在哪裡?
    中國世界500強超越美國,領先優勢在哪裡?《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500強企業入圍數量實現歷史突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公司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如果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佔據領先優勢。
  • 今天終於說清楚了
    今天終於說清楚了 2020-09-09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布斯2000強半導體上榜企業:美國16家,日本12家,那中國呢?
    前段時間,美國雜誌《福布斯》發布了2020年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這份榜單是以上市公司為入圍門檻,統計的是企業的營收、淨利潤、總資產、市值四個方面的表現,最終形成榜單。而《財富》世界500強,是以營收高低來排序。因此,2000強第一名是中國工商銀行,而500強第一名是沃爾瑪。
  • 張汝京: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麼強
    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麼強,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第三代半導體有一個特點,它不是摩爾定律,是後摩爾定律,它的線寬都不是很小的,設備也不是特別的貴,但是它的材料不容易做,設計上要有優勢。」對話部分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麼強碳化矽生產的三個階段都可能遇到瓶頸問:從2018年中興,包括2019年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名單以來,半導體產業最熱的兩個概念就是國產替代和彎道超車。
  • 世界500強中國第一強,美學者:中國經過奮鬥後實現了偉大復興
    在今年世界500強的企業榜單中,入圍500強的中國企業數量超過了美國,從而成為擁有世界500強最多的國家,這是中國首次超過美國。在今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的企業數達到了124家,而美國的企業為121家,中國以微弱的優勢成為第一。
  • 世界500強,有多少位女性CEO?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的公司榜單上,有33家公司由女性任職CEO的位置,這創造了史上的記錄。這個數字在50年前曾經是0。第一位世界500強的CEO是來自美國的凱薩琳·格雷厄姆 (Katharine Graham)。1972年,她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財富500強的女性CEO,而她所掌舵的是大名鼎鼎的《華盛頓郵報》。
  • 全球100強大學排名,美國上榜41所,英國上榜14所,那中國呢?
    無論是在中國哪個角落,每個孩子都可以免費上學,接受學校的教育。 對於學生來說,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寒窗苦讀十二年就是為了這一刻,為了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
  • 我們中國人的創造力到底強不強?如果不強是什麼原因?
    中國人的創造力到底強不強,我想大家心中都很清楚。雖然我們培養了很多人才,但創造力方面我們還是比不上一些發達國家,不說別的,看看諾貝爾獎就清楚了,美國的一所大學可以有幾十個獲得者,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卻沒有幾個。這不是創造力的缺失是什麼?那是什麼毀掉了我們中國人的創造力呢?
  • 全球城市500強,美國上榜66城,印度也有24城入選,中國呢?
    中國現在雖然是國際上很有實力的國家了,但是在很多老外的心中我們依舊是一個落後國家,因為中國目前還是沒有多少城市能夠在世界層面擁有足夠的名氣,這其中有老外對我們了解不足的原因,也有一些是我們的一線城市數量不夠多的原因。
  • 世界500強的中國面孔
    作者:沈奇 安然1、新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財富》雜誌8月10日發布2020年全球500強,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124家,首次超過美國(121家)。2、世界500強,新增的與消失的中國面孔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誕生的1995年,中國僅有3家企業上榜,日本有149家,美國有151家。20多年發展,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是中國整體經濟規模發展壯大的結果。
  • 深度:球路相剋,中國女排對義大利弱在哪?對塞爾維亞又強在哪裡
    在桌球這個項目中,有「球路相剋」一說,即使你實力再強,因為某一環節技術相剋,你也很難在遇到這個對手時佔到優勢,甚至是反敗為勝。目前,在排球領域,球迷中公認的第一集團強隊為:中、意、塞、美4支球。中國對塞爾維亞、美國都是上風球,唯獨對義大利一直是比較吃力,而塞爾維亞又幾乎可以橫掃義大利。
  • 最新世界500強榜單:美國121家,日本52家,中國有多少?
    隨著中國各個企業在在世界中的不斷突破,許多人也因此受益,國民經濟水平也隨之有著顯著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保障,中國的就業人口也因為這些企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而突顯企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這個企業的產值與經濟,人們會根據這個指標來評選世界財富500強的企業。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