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UC青年團成員們備受鼓舞,感謝趙部長支持青年發聲。GAUC青年團團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全球環境國際班2016級本科生張佳萱向趙部長詳細匯報了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和GAUC-COP25青年團的情況。
趙部長結合每一位成員的專業背景一對一提出針對性建議,鼓勵成員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
趙英民部長強調:「GAUC青年團是一支專業過硬又朝氣蓬勃的青年隊伍,希望你們堅持不懈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新一代的貢獻!」
GAUC青年團為趙部長精心準備了首屆GAUC青年團典藏紀念——胸前刺繡著「氣候徵程,攜手共進」的定製款衛衣和回收四個塑料瓶做成的環保袋。
張佳萱特別強調:「環保袋的設計寓意是從186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到2020年由藍變紅的升溫曲線,這一點我們與美洲角的設計不謀而合,說明是大家都意識到了共同挑戰」,張佳萱將袋子翻轉過來接著說:「我們的設計亮點在於青年人代表著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通過共同的努力,讓這個曲線重回藍色!」
當天,青年團還與來自中國、韓國、義大利、瑞士的政府代表,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專家、企業代表、澳大利亞的學術機構代表等展開對話,共同探討青年氣候行動的發力點及有效途徑。
GAUC青年團成員、清華大學和霍普金斯大學全球政治與經濟聯合培養碩士柯卓爾擔任主持人,為與會嘉賓介紹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和GAUC-COP25青年代表團,並鼓勵各位成員踴躍發言、大膽提問。
韓國外交部副部長Yeonchul Yoo先生表示,我們所有人都共同承擔著創造一個可持續宜居環境的責任,青年人在這其中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目前許多跨國機構和組織為青年人提供了發揮作用的平臺。越來越多背景的專業人士加入到氣候變化這一議題的討論中,能夠更好地反映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觀點。而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平臺,是培育下一代不同領域思想家、行動、研究的良好創造場所。
亞洲銀行氣候專家呂學都先生1996年在中國代表團工作過,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實踐中,年輕一代更具有激情、創造性、活力。呂學都還介紹了亞洲開發銀行針對青年專業人員有一系列培養方案,並且主辦了亞洲青年論壇,致力於在實踐中賦能青年一代。他認為青年團來到這裡可以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讓成員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到真實的談判和熱點問題。同時他也呼籲,在氣候變化談判中,需要更加多元化背景的人物加入,比如職業經理人、業界領袖等。
義大利環保部高級顧問Roberto Ianna女士為介紹道,憑藉青年帶來的所有關注和力量,義大利將制定新的2020年氣候行動賦權議程,並召開青年峰會以吸納青年聲音。在談判進度方面,義大利方有機會在明年2月1日前提供提案。Roberto Ianna還提到私營部門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地參與和關注綠色技術,建議大家作為青年學者可以利用這些研究發揮更大的作用。
瑞士代表Marie-Claire Graf女士鼓勵青年團成員參與到談判跟進工作中,即使青年有些時候無法了解並知曉所有的談判內容,但通過深入參與到談判,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青年人的風採,這就是大會的魅力所在。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Frank Jotzo先生指出巴黎協定做出了基礎性的改變,對未來的排放軌跡產生了根本性影響,並對商界釋放出強烈信號,大大增加各國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透明度和具體承諾實施概率。年輕人應當參與到這些行動中,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匯聚於此,可以在不同領域下找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增強自己對於關鍵問題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培養未來的改革潛力。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高翔從自身經歷出發作分享,2009年他作為談判代表參加談判,當時缺乏經驗,他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逐漸有了自信。僅僅運用從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來進行協商和談判是不夠的,需要通過實踐並緊跟實際協商進程。青年尤其是青年學者需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商業機構和更多公眾。
青年團成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氣候政治和治理學博士Aaron Tang向嘉賓了解其所在的組織是否有青年談判專家或青年參與者。高翔表示,會給予青年Party Overflow的席位,也會為青年提供向政府建言的機會,目前尚未有正式的青年參與程序。
青年團成員、東京大學全球研究計劃研究生Emma請各位暢想一個「淨零排放」的世界會是怎樣的。義大利環保部高級顧問Roberto Ianna分享了她的構思:「行為的改變、教育、轉向碳中和模式、技術、政府管理者······(其實)一切都已經在那裡了,我們需要讓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崗位上為這些模式工作」。高翔則更加強調年輕人在其中的貢獻,以此鼓勵在座青年團所有成員共同加入到更加綠色可持續的世界建設中。
爭分奪秒!
腳步不停!
GAUC青年團
未來就看你們的了!
2019年5月,在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第一次全體工作會上決議開展一系列讓學生深度參與氣候治理進程的人才培養計劃。同年12月,GAUC攜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簡稱「CYCAN」)共同組建GAUC-COP25青年代表團,致力於促進全球青年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與多元利益相關方合作提升公眾意識以動員更多氣候行動。
2019年初,清華大學與8所世界著名大學聯合發起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以下簡稱「GAUC」)的倡議,同年五月,聯盟正式成立,成員包括12所世界著名高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東京大學、清華大學、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印度科技學院、巴黎政治大學和斯坦陵布希大學。GAUC主要圍繞聯合研究、人才培養、學生活動、綠色校園、公眾參與等主要方面開展工作,具體包括在氣候相關技術、經濟、政策等方面開展雙邊和多邊聯合研究,推動技術和政策解決方案的創新與實施,開展聯合教育項目和氣候相關課程系統建設等。
CYCAN是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的簡稱,由7個優秀的青年環境組織於2007年8月,結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發起成立,是中國第一個針對青年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非營利性組織。自CYCAN成立以來,超過500所高校曾參與CYCAN組織或發起的活動,直接參與學生人數上十萬人,間接影響人數超過百萬人次,有力地推動了青年人了解、認識並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的進程,並為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提供成長的平臺和機會。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創建於2017年12月,由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擔任創始院長。研究院致力於打造全球氣候網絡,開展高質量戰略研究,培養未來氣候領袖,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未來。2018年4月,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中心致力於為全體學生的全球勝任力發展提供支持與輔導,促進全球勝任力發展融入培養全過程。中心為學生走向世界作準備,並推動建設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中外師生共同發展的國際化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