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1
兩大電網公司聯網的標誌性工程——閩粵電網聯網工程獲國家核准。
12月7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官網顯示,12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關於閩粵聯網工程核准的批覆》(發改能源〔2020〕1824號),核准建設閩粵聯網工程。
該工程由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共同投資,總投資32.2億元,容量200萬千瓦,計劃在福建境內新建一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交流500千伏線路,分別接入福建東林和廣東嘉應500千伏變電站。
該工程預計2022年投產,將成為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二條互聯通道。
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第一條互聯通道,為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工程,主要承擔三峽水電清潔電能直接輸送至南方電網的任務。
這一工程於2002年開工建造,2004年投運,2016年11月首次實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互聯消納,2018年4月完結雙極投運。
據《南方日報》報導,目前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僅通過三峽—廣東直流線路「點對網」聯繫,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網架基礎,為兩個省級電網乃至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的電力合作拓寬渠道。
福建和廣東電網互聯的設想始於西電東送戰略,也是解決「廣東供電問題」的備用方案。兩個省級電網實現互聯互通,也有利於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滿足能源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保障兩省供電安全。
《中國能源報》援引國網經濟研究院輸電網規劃中心主任工程師蔣維勇觀點稱,廣東和福建月內最大負荷日期差異較大,閩粵聯網後可實現廣東和福建錯峰,錯峰效益明顯,能減少廣東和福建裝機分別達180萬千瓦和110萬千瓦左右。
此外,閩粵聯網所在地區分別位於廣東電網和福建電網末端,電網薄弱,且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發生自然災害、交流電網供電能力不足時,閩粵聯網可以進行緊急功率支援,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
2016年11月,閩粵聯網工程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2018年9月列為國家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重點項目;2019年3月全面啟動項目可研及前期工作。
今年6月15日,閩粵聯網工程(福建段)正式取得《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標誌著該工程核准前所需的福建省內支持性文件已全部取得。
10月,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代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按55%和45%比例合資,成立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並進入運作階段。該公司註冊資本4.8億,註冊地為福建省漳州市。
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還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成立的首家合資運營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閩粵聯網工程換流站的建設、運維管理等相關工作。
在中國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於2002年同時成立。其中,國家電網經營區域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範圍佔國土面積88%;南方電網負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和港澳地區的供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