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西楚霸王項羽的最後一戰:這場仗,是天要亡我!

2020-12-18 騰訊網

夜中四面而起的楚歌,好似輓歌一般就深入項王的心。

諸王並稱,楚漢分界,已經要結束了。

這一晚,是最後的時間了。

這會是他的最後一場仗,也是史書上會記載的關於他的唯一一場敗仗。

……

喚醒沉睡戰士的楚歌,是項王心中的一塊軟肋,這江東剩下的各位兄弟,怕是再難回到故土了……

在他的心中,楚地怕是已經淪陷。

但,這場仗,哪怕是已經註定好的結局,就是失去一切,這都必須要打。

月下起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歌: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這月下悲歌,隔江猶唱楚聲。

歌盡,拔劍自刎。

悲聲已止,這悲涼未盡。

但人已死,只能入土為安。

僅剩下的就是那800多人的壯士。

夜中,急行的隊伍無視著夜晚的黑暗而行走,心中的希望,也在這路途中漸漸的磨滅,關於天命的想法一旦有了便已經深入。

天亮後的追兵,讓渡過淮河後就僅剩下100多位騎兵能夠跟上隊伍。

這位所向睥睨的霸王,在逃至東城的那一刻,開始了自己的決死之戰。

執著於自己最後的倔強的霸王仍是所向無敵,至於無人可當之境地,但仍是絕境。

「這場仗,是天要亡我,並非我的問題。」

說完,還向著部下證明了自己的說法。

這一路斬至烏江亭,而烏江亭的亭長早已經在此等他,等著接他回江東,至少還可以東山再起。

項羽心中已經沒了戰意,至少這一回去,他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送了座下的烏騅馬送那烏江亭亭長,死戰到底。

負傷數十處,卻遇見故人。

再戰,亦是死,不若成全故人的名利。

畢竟,就自己這顆項上人頭也值個黃金千兩,已經萬戶侯的爵位。

一代霸王,自刎烏江,成全的是幾個小輩。

劉邦,贏了這場仗,他是歷史的贏家,他贏得了一個時代。

項王輸了,部下,女人,甚至是自己,都搭了進去,但他贏得了一個精神印記。

從巨鹿之戰的以少勝多開始,他就從未敗過,一生只嘗一次敗果,亦是最後一次敗果。

項羽很驕傲,或許他的結果正是應了那句驕兵必敗吧。

他的亞父對他提的意見在鴻門宴上全部化作了泡影。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這句話應驗了。

其實環顧項羽的一生來看。

除了結果,他都是成功的。

也算得上的年輕有為,一個好的家庭,一個好的運氣,甚至說一群還算不錯的盟友,以及一個適合他的時代,他,真的,活在了一個真正屬於他能留下名號的時代裡。

他一生的過程都成功了,甚至已經到達了多少人不敢想的高峰。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司馬遷把他寫入了《本紀》,歷史更有不少人寫過關於他的作品。

最終的項王,是活成了一個記憶一個精神印記。

相關焦點

  •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葬在山東?
    其中翹楚當屬劉邦、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漢民族與漢文化的發展基石。而項羽於烏江岸邊殊死血戰,最終自刎而亡。一代戰神項羽身首異處,他最終被埋在哪裡卻不得而知。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西楚霸王」死後,是被葬在山東了嗎?
  •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四面楚歌,項羽製造了多少成語?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有意思的是,和項羽有關的成語非常多。在楚漢相爭的風雲際會中,敢和項羽比成語數量的,估計就是置項羽於死地的韓信了。「取而代之」。秦始皇巡遊會稽郡,渡過浙江(上遊是新安江,中遊是富春江,下遊是錢塘江),來到了會稽郡治所吳縣(今江蘇蘇州)。天子出行,這輩子可能就只能見這一回,吳中的百姓紛紛圍觀。
  • 西楚霸王:大丈夫當如此也!
    虞姬:「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說罷,拔劍自刎!霸王看著死在懷裡的虞姬,歇斯底裡的痛哭。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那只是未到傷心處啊。哪個英雄寧願孤單,只是沒有了那個願意陪打江山的人!
  • 西楚霸王項羽——被歷史抹黑了兩千年的真英雄
    同年九月,會稽太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人全都造反,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我準備發兵,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項梁說:「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裡,只有項羽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殷通一起坐下,說:「把項羽召來,讓他奉命去找桓楚。」殷通同意後,項羽在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死。項梁手裡提著殷通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傑出的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且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李晚芳對其評價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一目兩眸,嗜殺成性,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西楚霸王——項羽
    如果他把書讀好,把劍學成然後把兵法啃完,那他豈不是比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還要逆天?記載中項羽有重瞳,即"一目兩眸",基本就是一隻眼睛有超過一個瞳孔,醫學上稱之為多瞳症,是一種病症。中國傳統文化及相術中認為重瞳是帝皇聖賢的象徵,歷史名人就有大舜、顏回、重耳、王莽等人,但考慮到舜帝死因可疑,顏回早亡,王莽不得善終,重瞳子好像也就戰國時的重耳結局稍微好點,不是什麼好象徵。這不,項羽的下場不也是四面楚歌了,被逼自殺了嗎。病症就病症,搞成高貴象徵也真是醉了,項羽的重瞳本質只是多瞳病症而已。
  • 河北邢臺市平鄉縣,西楚霸王項羽在這裡一戰成名
    這場決定我國歷史走向、轟轟烈烈的滅秦大戰,就發生在平鄉縣。你可能會拿出一張河北省地圖說:不對,巨鹿是發生過這場大戰,但巨鹿縣就在河北省邢臺市的地圖上,和平鄉有什麼關係?這個事比較簡單:現在的巨鹿縣在秦朝時還不存在,當時秦朝確實設有巨鹿縣,縣治卻在現在的平鄉縣城。從秦朝歷經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平鄉縣城一直是巨鹿縣治所。
  • 韓信60萬大軍對戰項羽十萬大軍,一代西楚霸王項羽就此落幕
    11月的一天,劉邦接見了韓信的使者,看了戰報,發現韓信要做假齊王,正要發怒,陳平踢了他一腳,他馬上變臉,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這時這對將帥開始貌合神離,此時韓信拒絕了項羽的建議,不想三分天下。便攻打彭城。
  • 項羽四面楚歌,在烏江自刎,和虞姬訣別
    項羽又一次從夢中驚醒,還是那個漫長的夢。雖然大魔神王已經被平息很久了,但他的陰影卻一直在人們心中。這個夢已經困擾項羽好長時間了,每次他都會在夢中夢到千軍萬馬對他圍困。他們中不乏絕頂的高手,聚集在一起布下聲勢浩大的埋伏。狂怒的夜風在呼號,燃燒的火把亮如白晝,奔馬嘶鳴。只為將他一個人置於死地。若要戰,那便戰吧!
  •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①平凡少年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在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項羽的父親是楚國的將軍項燕,可惜一次戰爭中被秦國的大將王翦殺害了,項羽小時候只得跟著他的叔父項梁一起生活。項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他的叔父項梁教導他:羽兒啊,你要努力學習,日後才能興旺楚國。項羽反駁道:學習只需要會寫名字就夠了,要學就學能領軍打仗的兵法,立足於萬人之上。
  • 西楚霸王項羽,因婦人之心失去天下,卻保留了最後的尊嚴
    西楚霸王項羽與劉邦之間的鬥爭,從一開始就冥冥之中註定了結局,這個可以從謀士範增的評價中得出。範增是項羽的謀士,一路陪伴,為他出謀劃策。奈何,自大跋扈的項羽,根本不聽勸,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最後失去了天下,但也在烏江選擇自刎,保留了武者最後的尊嚴。
  • 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從起義開始,就註定走向衰敗的?
    在兵戈擾攘的戰爭時期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楚漢之爭中,一代梟雄的西楚霸王項羽和前期一直被挨打的劉邦。這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和身份差異,註定擁有天差地別的人生經歷。項羽和劉邦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帝位之爭後,終於劉邦在經歷長時間的被動挨打,茅塞頓開、深刻明白到如何利用計謀取勝,巧妙地抓住項羽的弱點。終於在垓下之戰中大勝項羽的軍隊,最後關頭贏得了勝利。
  • 楚霸王項羽和美人虞姬的故事
    項羽少年時,叔叔項梁教他讀書,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叔叔非常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開始非常高興喜歡,但是只學個大概,就又不肯深加研究。有一年,秦始皇到會稽遊玩,駕大船渡浙江,百姓都在岸上觀看,項羽和叔叔也在,項羽對叔叔說:「彼可取而代也。」
  • 出生顯貴的項羽逞匹夫之勇,最終被四面楚歌
    每一個朝代的開闢,總是要經歷太多太多風雨。漢高祖的創漢也是如此,他一生最大的對手則是比他年輕的霸王項羽。這個人的出身,經歷或者說勇猛都比高祖要強得多,可他卻在這場鬥爭中失敗了,究其原由有很多方面,這還要從他的一生經歷說起。
  • 西楚霸王項羽只留下一首詩,弦外之音有人知,英雄美人成千古絕唱
    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一輩子就留下了一首詩,這首《垓下歌》是項羽敗亡之前隨口吟唱的,項羽不是詩人,但是,不是詩人的項羽面對前有烏江後有追兵滿腹悲愴唱出的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卻流傳了兩千多年。《垓下歌》作者: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今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功成身就後,項羽為何只願意當「西楚霸王」,而不想學秦始皇?
    而楚軍陣營中,最為亮眼的莫過於「西楚霸王」項羽,其次就是劉邦了。雖然劉邦一路小跑,一直跑進了鹹陽成功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但是其實一直將秦王朝軍隊打的節節敗退的,是霸王項羽,而當時最為強大的也是霸王項羽。可以說坐擁20萬精兵的項羽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格和實力,但是為什麼,最後項羽只願意做一個「西楚霸王」?而不是秦始皇一樣的皇帝?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作為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能力毋庸置疑,只不過最終的項羽仍然是失敗的,天下最終被劉邦奪得。秦末時期,天下大亂,項羽異軍突起。作為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霸主之一,項羽受到了後人的敬仰。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花時間最少但成就最高的霸主。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23歲那一年,他跟著叔父項梁起義反秦。年紀輕輕的項羽就開始起義,從此之後,項羽走向了巔峰。
  • 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項羽是秦朝末年的豪傑人物,被稱為西楚霸王。在秦朝的暴政統治下,百姓怨聲載道,自陳勝、吳廣開始,各地起義軍不斷,項羽就是其中最具實力的一方,大有成為新統治者的勢頭。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 「神勇霸王,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一生
    而項羽以個人武力令天下人折服,尊其為"西楚霸王"。後人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從年少義憤填膺到青年時的衝鋒陷陣再到兵敗被圍。下面請讓我為大家講訴西楚霸王的坎坷。一:少年得志,胸懷天下項羽是泗水下相人,他的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自幼便繼承了爺爺的那種英雄氣概,從小無父無母的他由項梁培養長大,教他知識與武術。
  • 西楚霸王項羽:一世繁華,末路悲涼,一生傳奇,一曲絕唱
    西楚霸王項羽作者: 張佳 來源:tsgsc8我既歸鄉,那麼大封天下吧!年輕的項羽自負而驕縱,沒有深謀遠慮,只有率性而為。獨夫項羽自恃武力之強,遷舊主於蠻荒,王佞臣於故都。當年那些作壁上觀的諸侯將軍們,不配得到榮耀,領了一點封地,各自回家吧。而那些有恩於我的功勳楚將、項氏族人,才應該得到豐厚的獎賞。然而,天真的項羽又怎麼鬥得過老謀深算的人精們呢。所以當漢王封壇拜將,舉義旗出陳倉討伐項羽之時,諸侯雲集景從,也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