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因婦人之心失去天下,卻保留了最後的尊嚴

2020-12-14 與非是是否

西楚霸王項羽與劉邦之間的鬥爭,從一開始就冥冥之中註定了結局,這個可以從謀士範增的評價中得出。範增是項羽的謀士,一路陪伴,為他出謀劃策。奈何,自大跋扈的項羽,根本不聽勸,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最後失去了天下,但也在烏江選擇自刎,保留了武者最後的尊嚴。

項羽畫像

鴻門宴上心慈手軟埋下禍患

《史記·項羽本紀》: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

在鴻門宴的時候,範增制定了完美的計劃,幫助項羽直接殺掉劉邦,以消除最大後患,這樣項羽就可以輕鬆奪得天下。可是,項羽卻在關鍵時候產生了仁慈之心,有了婦人之仁,不但沒有殺劉邦,甚至還讓他輕而易舉地逃掉,對於這件事,當時範增是怒不可言,直言,天下將來一定屬於沛公劉邦,項羽不可能作為帝王,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鴻門宴放走劉邦之後,項羽的軍事生涯開始慢慢下滑,他的噩夢也就開始了。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秦朝統治之後,天下雖然各自為政,但項羽跟劉邦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劉邦有強大的野心,想要一統天下,而且周圍有眾多的謀士,他們一眼就看出來問題,明白利益得失,對於劉邦來說,統一天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除掉項羽,而這一點項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即使範增反覆提醒也無濟於事。

項羽雕塑

項羽在烏江寧可自殺也不受辱

項羽之所以失敗,除了鴻門宴的婦人之仁,還因為他自己的心理所導致。在當時,項羽驍勇善戰,是出了名的戰神,幾十場戰爭從不失手,劉邦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這就導致了項羽,很在乎輸贏,絕對不允許自己失敗,看到集團的動蕩,和劉邦的種種崛起跡象,他很畏懼失敗,自稱天要亡我,當時他的心理狀態幾乎已經崩潰,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勇武,但內心卻極度敏感,極度不自信。項羽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其他方面均不如劉邦。想要得到天下,不僅要求要擅長作戰能力,更要善於獲得人才,以及有謀略。

項羽劇照

相比於劉邦,項羽只是自己厲害,但手下卻沒有可用之才,而劉邦可以說是人才濟濟,項羽的麾下大部分是武將,文臣比較少,即使有前來投靠的文成,項羽也並不重視,所以這也是項羽集團存在的一個詬病。這也導致了項羽的心態崩潰,連連失敗。最後,他不願意跟隨別人渡江逃離,而是選擇了自殺,以保住作為一個戰士最後的尊,這也符合項羽出身名門貴族的價值觀。

影視劇中的項羽

總結

雖然項羽戰敗了,但他生前的功績,確實展現出了他的天資卓越,最後也沒有貪生怕死,毅然選擇自刎,也是為了保留戰士的最後一絲驕傲,雖然沒有成為一個好君主,但他算是一個好將士。

參考文獻:《史記·項羽本紀》、《元和姓纂》、《大宋重修廣韻》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葬在山東?
    其中翹楚當屬劉邦、項羽。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漢民族與漢文化的發展基石。而項羽於烏江岸邊殊死血戰,最終自刎而亡。一代戰神項羽身首異處,他最終被埋在哪裡卻不得而知。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西楚霸王」死後,是被葬在山東了嗎?
  • 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從起義開始,就註定走向衰敗的?
    在兵戈擾攘的戰爭時期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楚漢之爭中,一代梟雄的西楚霸王項羽和前期一直被挨打的劉邦。這兩人的不同性格特點和身份差異,註定擁有天差地別的人生經歷。項羽和劉邦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帝位之爭後,終於劉邦在經歷長時間的被動挨打,茅塞頓開、深刻明白到如何利用計謀取勝,巧妙地抓住項羽的弱點。終於在垓下之戰中大勝項羽的軍隊,最後關頭贏得了勝利。
  • 楚霸王項羽失去「五虎上將」,也就失去了天下
    他們雖然都是楚霸王項羽的左膀右臂,但「人生際遇各有不同」,而項羽失去了這五位虎將,也就失去了整個天下。英布:天下猛將,善用兵,名列「漢初三大名將」追隨項羽南徵北戰,英布屢次充當「先鋒官」身先士卒、斬將奪旗,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成為項羽最為信賴和倚重的大將,也因此躋身於項羽分封的十八家諸侯王之列,封號「九江王」。
  • 「神勇霸王,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的傳奇一生
    而項羽以個人武力令天下人折服,尊其為"西楚霸王"。後人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從年少義憤填膺到青年時的衝鋒陷陣再到兵敗被圍。下面請讓我為大家講訴西楚霸王的坎坷。一:少年得志,胸懷天下項羽是泗水下相人,他的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自幼便繼承了爺爺的那種英雄氣概,從小無父無母的他由項梁培養長大,教他知識與武術。
  • 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在哪裡?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這首緬懷西楚霸王項羽的詞《烏江》,將項羽的驕傲和悲壯以及其對項羽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秦末亂世的戰神級霸王,垓下之戰的失敗,讓英雄落幕。為了尊嚴寧死不降,又不願回江東,走投無路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時年三十一歲。有不少人替項羽惋惜,認為項羽若回江東,以他的強大能力,未嘗不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 西楚霸王項羽,實力碾壓劉邦,為何最終一敗塗地?
    楚漢之爭人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在歷史上,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這一時期的秦朝已經走向滅亡。在歷史上,項羽是唯一一位以王侯身份被寫入帝王史記的。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傑出的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且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李晚芳對其評價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功成身就後,項羽為何只願意當「西楚霸王」,而不想學秦始皇?
    而楚軍陣營中,最為亮眼的莫過於「西楚霸王」項羽,其次就是劉邦了。雖然劉邦一路小跑,一直跑進了鹹陽成功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但是其實一直將秦王朝軍隊打的節節敗退的,是霸王項羽,而當時最為強大的也是霸王項羽。可以說坐擁20萬精兵的項羽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格和實力,但是為什麼,最後項羽只願意做一個「西楚霸王」?而不是秦始皇一樣的皇帝?
  • 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項羽是秦朝末年的豪傑人物,被稱為西楚霸王。在秦朝的暴政統治下,百姓怨聲載道,自陳勝、吳廣開始,各地起義軍不斷,項羽就是其中最具實力的一方,大有成為新統治者的勢頭。秦國滅亡以後,項羽為何寧願做西楚霸王,也不願當皇帝?
  • 西楚霸王項羽的兵器之謎
    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是時,仗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 項羽統一天下後,他自稱西楚霸王,他的頂頭上司楚懷王結局如何?
    楚懷王就項羽的頂頭上司,項羽在平定天下之後,就把他封為了義帝。若是想要知道項羽當了西楚霸王之後,如何處理義帝的,還要從項羽平定天下後說起,那時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當時項羽是分封的這十八個諸侯王中,他是最大的那一個,領導全國的諸侯共商天下事。楚國為天下的盟主,其它國家必須向楚國稱臣。這就是其它諸侯王必須遵守的盟約。
  • 人傑鬼雄的西楚霸王,應跌落神壇
    然而,在西楚霸王項羽身上,卻看不到。歷來文人騷客卻總青睞此人,作詩作詞大書特書。譬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易安居士這首詩,怕是流傳千古。尤其前兩句,起調之高,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人中之傑,鬼中之雄,何等的褒揚。
  • 韓信60萬大軍對戰項羽十萬大軍,一代西楚霸王項羽就此落幕
    公元前203年下半年,項羽的得力戰將龍且戰死,使得楚漢戰爭發生了決定性的轉折,劉邦拿下了齊國廣闊的領土,而項羽失去了一半的兵力。佔據著有利的地形,劉邦依然選擇有利的地形,不肯迎戰。這時這對將帥開始貌合神離,此時韓信拒絕了項羽的建議,不想三分天下。便攻打彭城。而劉邦卻和項羽要合談,他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劉邦,鴻溝以東歸項羽,此時無奈的項羽也想早早的結束這場對峙,於是答應了這個要求。
  • 西楚霸王:大丈夫當如此也!
    項氏家族因世代為楚將,眾人歸附,此時有六七萬人,駐紮下邳!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開始起兵時,二十四歲!英雄大出,氣質非凡!西楚霸王自刎烏江後世評價在中國人的思想裡, 「勝者為王敗者寇」似乎根深蒂固,但項羽例外。
  • 力拔山兮氣蓋世,西楚霸王項羽為何兵敗劉邦?
    熟知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項羽,這個昔日的西楚霸王,對於他的一生十分的不忿,本該為人中豪傑,最後卻落得自刎於烏江的悲涼下場。這也讓許多人對他十分的惋惜!是啊,怎麼會被惋惜呢?  看完這些,很多人都會覺得劉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是手底下能人志士特別多而已,要是沒有這些有才之士這天下還不一定會是誰的呢?只是,我想說一句,性格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一個人以後的行事風格和成功率。項羽恰巧性格就不太適合為帝,只能作為一個大將軍去戰場上衝鋒陷陣。
  • 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卻敗給區區泗水亭長,細說項羽失敗的原因
    楚漢之爭的結局世人都已經明了,在這場對抗中,「力拔山兮氣蓋世 」的西楚霸王卻敗給了劉邦這一個區區的泗水亭長。要知道,不管是論軍事實力還是自身的影響力,項羽都遠遠勝過劉邦,但奈何項羽卻最終落得兵敗而拔劍自刎的結局。
  • 西楚霸王項羽只留下一首詩,弦外之音有人知,英雄美人成千古絕唱
    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一輩子就留下了一首詩,這首《垓下歌》是項羽敗亡之前隨口吟唱的,項羽不是詩人,但是,不是詩人的項羽面對前有烏江後有追兵滿腹悲愴唱出的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壯歌,卻流傳了兩千多年。《垓下歌》作者: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今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②起兵反秦項羽漸漸成長,身高近兩米,勇力過人,能夠舉起千斤重的鼎,吳中地區的年輕人對他甚是敬佩。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胡亥繼承皇位。公元前209年七月,陳涉、吳廣在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發動農民起義。這年九月,秦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反抗秦的統治,有人向項梁進言道:天下大亂,這是反抗秦國復興楚國的機會,可以趁機起勢,請帶領我們推翻秦王朝的暴政。
  • 西楚霸王項羽分封天下十八位諸侯,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事實上已經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項羽決定拋開毫無戰功的楚王,重新劃定天下格局,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自行分封天下,共計封了十八位王。在此後的楚漢爭雄中,他們又有怎樣的經歷、結局呢?之後起兵與項羽爭奪天下,最終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  雍王章邯  秦時任九卿之一的少府(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之職。後率領秦軍擊潰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擊殺項羽的叔父項梁,四處平定義軍,成為秦國第一戰將。
  • 一目兩眸,嗜殺成性,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西楚霸王——項羽
    如果他把書讀好,把劍學成然後把兵法啃完,那他豈不是比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還要逆天?記載中項羽有重瞳,即"一目兩眸",基本就是一隻眼睛有超過一個瞳孔,醫學上稱之為多瞳症,是一種病症。說起項羽的事業還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從項梁招募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公元前209年),到項羽滅秦(公元前206年),項羽僅花了三年,第一年還在為項梁打下手。項梁陣亡後,項羽在鉅鹿以五萬人打敗四十萬秦軍,奠定秦朝的滅亡,而後分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這一年項羽年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