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迅
北京援疆醫生
地點:和田地區人民醫院
「5個動脈瘤!」
聽到這個數字,葉迅臉上看起來淡定,但心裡閃過一絲焦慮。他暗暗地想,必須儘快手術。
葉迅,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援疆醫生。
4月9日,葉迅來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本部神經外科報到。當天下午,病房組織了一次術前病人討論。「我印象很深,有5名近期破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正在等著手術,而且病情一個比一個兇險!」
北京天壇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情誼說起來有20年了。20年間,全國最好的神經外科一直在支持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發展。今年,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根據當地的疾病譜,希望天壇醫院能派一名更擅長治療動脈瘤的醫生。於是,葉迅來了。
但葉迅沒想到,不僅有5名動脈瘤破裂的患者在等著他,還有10多名顱內複雜腫瘤的患者也已住院多日,就等他來。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如果不及時手術,二次破裂後患者死亡率倍增。必須馬上熟悉當地情況,儘快安排手術!
葉迅絲毫沒敢耽擱。
當天下午,做完病人的術前討論後,他匆匆到手術室核對清點器械,加上自己帶來的手術器械,重新做了分配,以保證能開展各種疑難手術。第二天一早,手術開始了。第一個推進手術室的是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到醫院時已經昏迷。為了保住患者的一頭長髮,葉迅採用了微創神經外科手術,在眼眶上外側開通一個拇指蓋大小的通道,將手術器械伸進顱內,夾閉破裂的動脈瘤。
一切順利。術後,患者很快甦醒,沒有留下後遺症。接下來的兩天內,所有危重患者全部「拆彈」成功。短短兩周內,其餘10多名等待的患者也全部接受了手術。之後半年間,葉迅先後完成了30多臺動脈瘤手術。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阿里木江見到葉迅格外親。此前,和田地區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都要到烏魯木齊進行手術。和田到烏魯木齊有多遠?1450公裡。「有的患者剛到庫爾勒,瘤子又破了,半路上人就沒了。今後鄉親們在當地就能手術了!」
神經外科手術,要在血管密布、神經密集的顱內展開。目前,顯微外科手術已經成為主流,但和田的年輕醫生這方面的技術比較生疏。「真正讓患者不再千裡奔波,還得靠當地的醫生。」葉迅在熟悉日常臨床工作後,籌備建立了和田地區首個神經外科顯微技術培訓中心。28歲的醫生西爾艾力一有時間就鑽進教室,在顯微鏡下用鑷子夾著比頭髮絲還細的縫合線練習打結。手術操作技巧,葉迅傾囊相授,現在西爾艾力和他的年輕同事們技術越來越嫻熟。
派遣最富經驗的醫療衛生專家,裝備最先進的醫療衛生設施設備,帶來國內外最新的診療技術……北京對口支援二十餘年,創造出一項項醫療衛生工作的「和田模式」,培養出一支支理論水平與技術能力俱佳的本地醫務人員隊伍。
在和田的半年裡,出院的患者會給葉迅送來親手烤的饢,好學的醫生會天天圍著他問個不停。穿梭在病房中的葉迅,臉上常掛著淡定的微笑。大愛無疆,葉迅在心裡提醒自己:前輩傳下來的「接力棒」,在自己這裡一定要跑好。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賈曉宏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