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北京援疆醫生半年做了30多臺動脈瘤手術

2020-12-2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葉迅

北京援疆醫生

地點:和田地區人民醫院

「5個動脈瘤!」

聽到這個數字,葉迅臉上看起來淡定,但心裡閃過一絲焦慮。他暗暗地想,必須儘快手術。

葉迅,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援疆醫生。

4月9日,葉迅來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本部神經外科報到。當天下午,病房組織了一次術前病人討論。「我印象很深,有5名近期破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正在等著手術,而且病情一個比一個兇險!」

北京天壇醫院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情誼說起來有20年了。20年間,全國最好的神經外科一直在支持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發展。今年,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根據當地的疾病譜,希望天壇醫院能派一名更擅長治療動脈瘤的醫生。於是,葉迅來了。

但葉迅沒想到,不僅有5名動脈瘤破裂的患者在等著他,還有10多名顱內複雜腫瘤的患者也已住院多日,就等他來。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如果不及時手術,二次破裂後患者死亡率倍增。必須馬上熟悉當地情況,儘快安排手術!

葉迅絲毫沒敢耽擱。

當天下午,做完病人的術前討論後,他匆匆到手術室核對清點器械,加上自己帶來的手術器械,重新做了分配,以保證能開展各種疑難手術。第二天一早,手術開始了。第一個推進手術室的是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到醫院時已經昏迷。為了保住患者的一頭長髮,葉迅採用了微創神經外科手術,在眼眶上外側開通一個拇指蓋大小的通道,將手術器械伸進顱內,夾閉破裂的動脈瘤。

一切順利。術後,患者很快甦醒,沒有留下後遺症。接下來的兩天內,所有危重患者全部「拆彈」成功。短短兩周內,其餘10多名等待的患者也全部接受了手術。之後半年間,葉迅先後完成了30多臺動脈瘤手術。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阿里木江見到葉迅格外親。此前,和田地區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都要到烏魯木齊進行手術。和田到烏魯木齊有多遠?1450公裡。「有的患者剛到庫爾勒,瘤子又破了,半路上人就沒了。今後鄉親們在當地就能手術了!」

神經外科手術,要在血管密布、神經密集的顱內展開。目前,顯微外科手術已經成為主流,但和田的年輕醫生這方面的技術比較生疏。「真正讓患者不再千裡奔波,還得靠當地的醫生。」葉迅在熟悉日常臨床工作後,籌備建立了和田地區首個神經外科顯微技術培訓中心。28歲的醫生西爾艾力一有時間就鑽進教室,在顯微鏡下用鑷子夾著比頭髮絲還細的縫合線練習打結。手術操作技巧,葉迅傾囊相授,現在西爾艾力和他的年輕同事們技術越來越嫻熟。

派遣最富經驗的醫療衛生專家,裝備最先進的醫療衛生設施設備,帶來國內外最新的診療技術……北京對口支援二十餘年,創造出一項項醫療衛生工作的「和田模式」,培養出一支支理論水平與技術能力俱佳的本地醫務人員隊伍。

在和田的半年裡,出院的患者會給葉迅送來親手烤的饢,好學的醫生會天天圍著他問個不停。穿梭在病房中的葉迅,臉上常掛著淡定的微笑。大愛無疆,葉迅在心裡提醒自己:前輩傳下來的「接力棒」,在自己這裡一定要跑好。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賈曉宏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高峰論壇變成援疆醫生的「雲聚會」
    昨天(1月6日),在2021年京和神經外科高峰論壇上,來自北京各大醫院神經外科的專家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同行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見面了。在發言的30位專家中,超過一半的專家都有著援疆經歷,讓這場學術會議的氣氛變得格外親切。北京對口援建新疆和田以來,已先後有十批援疆醫生為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作出貢獻。在神經外科界,北京天壇醫院更是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主動脈瘤患者的微創「拆彈」專家
    生死時速救回患者75歲的男性患者,因「發熱2天」入住肝病科治療,入院診斷為肝膿腫、膿毒血症、肝衰竭,入院第2周自感腰部劇烈疼痛,急診完善輔助檢查,提示「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並出血」。時間就是生命,腹主動脈瘤破裂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急診手術難度大。孫念峰會診後,第一時間和患者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及相關風險,家屬完全信任醫生,一致同意急診手術搶救患者生命。
  • 為這片疆土搭心橋 ——記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援疆專家宋民
    最近幾天,來自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的援疆專家、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掛職副主任宋民越發地感到時間緊迫,因為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即將結束,他希望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耽擱的時間搶回來,把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引入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把更多新的培訓項目實施到新疆的基層醫院,圓滿順利地傳好援疆工作的接力棒。
  • 北京市第十批第一期援疆地直醫生隊開展受援地骨科與神經外科專業...
    圖為蘭汀隆、吳文明和吳迪三位援疆醫生指導開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北京援疆指揮部供圖人民網和田4月18日電(許珠珠)「謝謝你們,我可以正常走路了!」61歲患者艾比布拉·乃木吐拉對著北京援疆醫生連連招手感謝。
  • 援疆醫生王志元:手術剪剪不斷的思鄉情
    這是我市援疆醫生王志元在援疆一年間真情揮灑的詩句。2017年春節剛過,在妻子做完手術的第三天,來自我市中醫院的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志元便匆匆踏上了援疆的班機。放下了病榻上需要照料的妻子,放下了即將中考需要鼓勵的兒子,面帶微笑揮揮手,轉身揮淚赴邊關。開設外科門診。三坪農場醫院是一甲醫院,主要承擔公共衛生及全民查體任務,職工不多,診室也少。
  • 北京援疆醫生李鑫:讓邊疆患者享受到亞洲高水平醫療服務
    3月4日,北京援疆醫生李鑫入職第一天為當地填補醫療空白。  入職第一天就站上手術臺  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入職的第一天,李鑫就匆忙站上了手術臺,在北京援疆醫療團隊的支援下,開展了一例高難度腦腫瘤切除手術,填補了當地一項醫療技術空白。
  • 山東援疆結核病防治工作紀實⑤半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他們作為山東省第八批醫療援疆隊伍的隊員,即將抵達新疆喀什地區結核病防治所暨肺科醫院開展為期半年的工作。第二天清晨,在簡短的座談會,曾經到山東省胸科醫院進修過的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醫生阿米娜說,科裡有幾位患者聽說近期山東的專家要到,翹首期盼了好幾天,一早就拿著片子和病歷在病房等著就診。
  • 完美「拆彈」!巨大假性動脈瘤完整清除
    入院診斷為:1、右股動脈假性動脈瘤2、高血壓病Ⅲ級 3、右腎結石。骨外科彭成忠主任醫師、血管外科王樂樂副主任醫師和科室醫生們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專科檢查及輔助檢查等,經過詳細周密的討論,商討最佳的治療方案,決定採用右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清除、補片修補手術。
  • 【一線】主動脈弓雜交手術助動脈瘤患者成功「拆彈」
    【一線】主動脈弓雜交手術助動脈瘤患者成功「拆彈」 2020-07-1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參與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療副總監、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朱剛教授作為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專業委員會(CACA-GU)微創學組組長和本共識編寫專家組主任委員組織了本指南的編寫。 北京和睦家醫院泌尿外科張凱副主任醫師和外科翟夢瑤醫生作為執筆專家參與了本共識的編寫。
  • 【砥礪奮進的五年】滬援疆醫生開門診,17對不孕患者當父母
    當專家將「已可見胎兒心管搏動」的化驗單交到李娜手上時,婚後3年不孕的她熱淚盈眶。李娜曾在多家醫院就診,花費不少卻無果。正當她準備放棄時,聽說市中心來了一位上海醫生,李娜求診後,根據醫生建議的同房時間並服用了促排卵藥物後,一次試孕成功。上述醫生即上海援助克拉瑪依醫院專家張平。
  • 20個小時4臺連軸手術 醫生累癱在椅子上
    映象網漯河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曹全嶺 張巖)漯河市中心醫院介入科主任宋太民,身著30多斤鉛衣連做4臺急診高危手術,耗時20個小時,下手術臺後累癱在椅子上,體重驟降8斤。這群與死神賽跑的人又一次拼盡了全力……2019年12月26日晚,漯河市中心醫院介入手術室正要完成當天第31臺心內冠脈手術時,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平靜,「神經內科二病區患者突發腦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急需手術,請介入手術室做好準備!」介入科主任宋太民立即組織全科人員馬上投入到手術準備當中。
  • 帶翻譯出診的援疆醫生
    5名東莞援疆醫生。從左至右鄧靄輝、鄧鎮威、許衍碩、何強成、張志強  前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內,張志強為一例險些漏診的肱骨內上髁骨折的小女孩做了手術。這名從東莞市兒童醫院跨越近6000公裡到第三師醫院支援的骨科醫生很開心自己「或許挽救了一個女孩的未來」。  而同一天晚上11點10分,剛準備洗澡的鄧鎮威接到了電話,他匆匆忙忙地趕去醫院,需馬上為一個患者進行手術。鄧鎮威是東莞市人民醫院普外科的醫生,援疆到第三師醫院後,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學點維吾爾語,這樣診療會更便利。  55歲的何強成可不敢有這樣的奢望。
  • 男子被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腦袋 醫生化身「拆彈專家」
    快速鎖定目標、準確鉗斷線路、成功解綁炸彈……這是日前熱映電影《拆彈專家2》中的驚險鏡頭。近日,類似的場景也在第900醫院手術室「上映」——一根60釐米長的鋼筋刺穿安全帽,插入一位建築工人腦內約10cm!情況危急!
  • 援疆醫者的堅守——記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
    入疆第一天就站上手術臺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入職的第一天,李鑫就匆忙站上了手術臺,在北京援疆醫療團隊的支援下,開展了一例高難度腦腫瘤切除手術,填補了當地一項醫療技術空白。李鑫告訴記者,患者是一位38歲維吾爾族男性,主訴頭痛嗅覺減退入院,病人前顱窩底偏左側有巨大腦膜瘤,左側伴有大面積水腫,急需手術治療。
  • 55歲援疆醫生:帶著翻譯出診也不錯
    前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內,張志強為一例險些漏診的肱骨內上髁骨折的小女孩做了手術。這名從東莞市兒童醫院跨越近6000公裡到第三師醫院支援的骨科醫生很開心自己「或許挽救了一個女孩的未來」。何強成帶著徒弟言傳身教。5名東莞援疆醫生。
  • 醫療| 健康扶貧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主持一例特殊類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
    醫療 | 健康扶貧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主持一例特殊類型脊柱側彎矯形手術 2020-06-12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旬女子打麻將胡牌後不省人事,「拆彈」專家助其轉危為安
    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顱內雙側動脈瘤,病情危重,隨時可能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湖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為其手術「拆彈」,令患者轉危為安……2020年6月11日,60歲的熊女士在家打麻將,胡了一把牌後,突然出現意識障礙,呼之不應。家人趕緊採用掐人中、搓手腳等土辦法試圖喚醒她,卻不見效,趕緊把她送往就近的醫院。
  • 健康中國天醫之路丨韓金棟醫生與眼科醫院的組團式援疆
    韓金棟   男   眼科醫院玻璃體重視網膜與外傷科 副主任醫師2017.11.30---今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    第九批援疆醫生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援藏工作是黨中央關心新疆、西藏改革發展、造福人民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新疆、西藏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舉措之一。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動脈瘤如同長在「雷區」裡 手術風險是術者必須跨越的難題 ○風險重重: 患者的動脈瘤位於頸內後交通動脈上,且瘤體僅有5mm大小 在眾多動脈瘤治療中,越小的動脈瘤術中出血的風險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