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小時4臺連軸手術 醫生累癱在椅子上

2021-01-19 河南人客戶端

映象網漯河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曹全嶺 張巖)漯河市中心醫院介入科主任宋太民,身著30多斤鉛衣連做4臺急診高危手術,耗時20個小時,下手術臺後累癱在椅子上,體重驟降8斤。這群與死神賽跑的人又一次拼盡了全力……

2019年12月26日晚,漯河市中心醫院介入手術室正要完成當天第31臺心內冠脈手術時,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平靜,「神經內科二病區患者突發腦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急需手術,請介入手術室做好準備!」介入科主任宋太民立即組織全科人員馬上投入到手術準備當中。

當晚22點,手術正式開始,宋太民及其團隊打起十二分精神,為患者實施了全麻下經導管顱內動脈瘤支架輔助栓塞術。4個小時後已是凌晨2點,手術順利完成。當大家都舒了口氣兒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才僅僅是個開始......

凌晨2點左右,神經內科一病區又有一名男性患者由於顱內動脈瘤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意識喪失,急需手術。患者家屬不同意開顱夾閉術,要求實施動脈瘤栓塞術,由於病情特殊,第一位患者剛送回病房,第二位患者就被推進了手術室。

宋太民和他的同事一絲也不敢怠慢,立即又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到手術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手術也接二連三的進行......16個小時後的第二天下午14點多,第三臺手術接近尾聲。

就在這時,又一位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急需手術,介入科醫師李博事後告訴記者:「當時患者的丈夫帶著2歲的孩子跟著來的,靠在牆邊泣不成聲,請求醫生全力救治他愛人的生命。」

此時,所有人都高強度連續手術16個小時,尤其是主刀的宋太民,鉛衣下的手術服早已溼透。「都打起精神,再做一臺。」宋太民當場拍板,繼續手術,為患者的生命全力以赴!

4個小時後,手術圓滿結束。由於長時間站立,加上飢餓和脫水,大家幾近虛脫,都癱坐在椅子上。「在20個小時的高強度連軸手術過程中,宋主任幾乎沒有離開過手術臺,極大的心理壓力加上不吃不睡,術中幾次都差點虛脫。」介入手術室護士長軒豔婷告訴記者,宋太民下手術臺後量體重,「足足少了8斤」。

「醫療工作的特殊性,在於面對緊急突發事件或者急診病人時,需要的不是理由,而是行動!特別是一線醫務人員,不管當時在什麼地方,是否在休息,一聲令下,我們都必須準時到達患者最需要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醫生的神聖職責!」 漯河市中心醫院院長王海蛟說。

(映象網漯河新聞熱線:166 5088 6886,投稿郵箱:luohe@hnr.cn。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相關焦點

  • 湖北一醫生18小時做8臺手術勞累過度致耳聾
    杜志勇在病房一邊打針一邊查看患者病歷 楊添龍 攝  中新網宜昌5月7日電(劉晶晶 楊添龍)湖北宜昌一名醫生18個小時連續做了8臺手術後,因勞累過度,右耳突發神經性耳聾喪失聽力。5月7日,記者從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經治療該醫生右耳有所好轉,但還未恢復聽力。  5月3日上午,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小兒外科醫生杜志勇結束完兩臺手術後,覺得耳朵有點不舒服,「耳朵裡嗡嗡響,於是我準備休息一下。」杜志勇說,可剛一坐下來,就又接到了需要進行手術的電話。  等杜志勇再次從手術室出來時,已是5月4日凌晨。「那天杜醫生連續做了8臺手術。」
  • 連做4臺手術後,醫生癱坐在妻子病房門口:我的孩子正在搶救
    太累了,坐一會……」7月3日傍晚,常州二院產科護士郭豔的朋友圈裡出現了一張照片:胃腸外科醫生曹翔坐在產科病房的走廊上,口罩和鞋套都沒來得及脫,疲憊中帶著一絲微笑……曹翔說,「自己有點累了,看到孩子剛才呼吸都沒有了,嚇懵了,還好有驚無險!」7月2日,曹翔是24小時班,當晚他的愛人因為妊娠高血壓住進了醫院,也就在差不多的時間,曹翔收治了一位腸梗阻的患者。7月3日,曹翔原本安排了三臺手術,計劃著手術後可以去陪陪愛人。
  • 兒童醫院醫生12小時做19臺手術 其中5臺消化道異物急診 發朋友圈...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7月8日21點23分,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醫生楊洪彬的朋友圈裡,6張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幾名孩子接受手術治療時的影像資料,醫生緊握脫離危險轉入觀察室孩子雙手,她和多位同事在手術臺前忙碌的身影,記錄了她12小時內連做19臺手術的「戰果」……發朋友圈只為提醒家長 注意暑期安全
  • 尼泊爾:中國醫生跪地手術半小時修復斷裂肌腱
    從4月27日到達杜立克開始,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逐步將杜立克當地一座開放式露營公園改造成了一個臨時帳篷醫院。帳篷醫院依山勢而建,近20個醫用帳篷分布在上下三個平臺上,無論是剛剛離去的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的隊員還是剛剛到達的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的隊員,都已經習慣性地將三個平臺從下到上稱之為:一樓、二樓、三樓。
  • 醫生為手術連續6小時未休息 靠喝平衡液補充體能
    這幾天,一張「護士餵手術醫生喝平衡液」的照片,在泰興醫務人員微信朋友圈瘋傳。記者今日採訪獲悉,醫生當時已連續為病人做手術6個小時,餵平衡液是為補充體力。經了解,該照片拍攝於21日,泰興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汪灶昆,從早上開始連續手術6個小時又未吃午飯,因飢餓而突然感覺頭暈。於是,他求助一旁的護士餵他喝平衡液補充體內能量,以便繼續為患者完成手術。「那天,我早上5點多送孩子上學,8點開始沒有停歇接連做了兩臺手術,直到手術結束後才有時間吃飯,當時已是下午兩點左右。
  • ROSA手術機器人系統:幫醫生減少4小時的手術時間
    打開APP ROSA手術機器人系統:幫醫生減少4小時的手術時間 發表於 2018-03-27 16:09:00 隨著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 一年500多臺手術 溫州一醫生練成了世界冠軍
    比賽歷時3小時,各國選手經過腹腔鏡手眼協調操作比賽、腹腔鏡雙手協調操作比賽、腹腔鏡左右手縫合三輪比賽的層層淘汰後,趙宇最終順利進入最後一輪腹腔鏡縫合速度及精準度比賽。據介紹,第四輪難度係數最高,比賽需在10分鐘內用20釐米的縫線縫完5針。時間緊技術難度大,在雙重壓力下,他國醫生紛紛敗下陣來,但趙宇一鼓作氣順利完成了比賽項目,成為現場唯一一個完成任務的選手,一舉獲得了國際腹腔鏡縫合比賽冠軍。
  • 西安一醫生連做8小時手術,只因喝了一瓶葡萄糖被噴,質疑的人是魔鬼...
    據這位醫生自己描述,他在11月7號左右連續接到三名急診患者,其中兩名是腦出血,需要手術,從晚上8點鐘開始,進入手術室一直到午夜12點第一臺手術結束,用時5個小時,當他走出手術室時第二臺手術已經準備就緒
  • 醫生眼中最累的6大科室
    4 婦產科 入選理由:人累心更累,手術之外的事更繁雜。面對的不止是一條生命,而是一整個家庭。 婦產科也有一句俗語:女的當男的使,男的當畜生使。在婦產科通宵也是家常便飯,病床永遠少一張,醫生永遠缺幾個。
  • 《熱血街舞團》鹿晗北京癱是什麼梗
    不少鹿晗的粉絲都說,這椅子太小不舒服,換成床就好了……  這個北京癱,癱出了精髓,癱出了自信,癱出了一代大佬的霸氣!  話說椅子小根本就不是問題啊!鹿晗總能隨遇而安地戴上眼罩「北京癱」累的鹿晗頭髮都飛起來了,一結束鹿晗就北京癱了……  對此,網友們則表示:  1,四人裡坐姿最爺們是宋茜,茜姐一股東北大佬的感覺。。。  2,鹿晗是北京大爺,宋茜是山東大妞,都是接地氣兒接的足的人呢~  3,左邊那兩個衣服顏色還能再炸眼一點……哈哈哈哈  4,這不是熱血街舞團,而是熱血街舞癱了~  ?
  • 腦出血手術等4個多小時?家屬質疑醫院:算不算變相的見死不救?
    家人萬萬沒想到,老鄒一進醫院就再也沒出來,幾天後竟成永別……   根據病程記錄顯示,4月1日老鄒先是被發現「房顫」,被建議做造影手術;造影不久發現血栓脫落,形成腦血栓;而在取栓手術後,又被發現大腦出血。   醫院記錄顯示,從發現腦出血,到主刀醫生做搶救手術,家屬共等待4個小時12分鐘。
  • 椅子也能爆炸?醫生從女子腸道裡取出十幾塊椅子碎片
    突然,「嘭」的一聲巨響——坐的椅子爆炸了!劉女士當下就摔在地上,屁股被炸傷,流血嚴重。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醫生從劉女士的腸道裡取出了十幾塊椅子的碎片。更可怕的是,這種高危易爆炸的椅子,不是什麼高科技椅子。就是普普通通的辦公椅,你家裡、公司,最常見的那種!這種電腦椅,具體來說,叫「氣壓升降椅」,上班坐的椅子、家裡的電腦椅、甚至理髮店的椅子……都有它的身影。
  • 醫生連做4小時手術後喝葡萄糖補充水分遭質疑:誰付錢?
    近日,一位陝西西安某醫院醫生做完手術後「豪飲」葡萄糖的視頻在網絡上瞬間走紅,可讓人沒想到視頻意外走紅的同時卻引發了巨大爭議。有部分網友質疑「這瓶葡萄糖誰付錢?不會是又加到患者身上了吧!」小小的一瓶葡萄糖怎麼就引來網友的如此熱議,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呢?網友:這瓶葡萄糖誰付錢?
  • 經過9個小時的手術終於接上了
    27歲的雲南小夥在車間作業時,被工作檯上方砸下的一塊鋼板切斷8根手指……11月9日,溫醫大附二院透露,經過10天的術後觀察和治療,醫院首例8指完全斷離再植術成功實施。8根切斷的指頭被一一接活「當時麗水的醫生說治不了,我覺得這輩子手就廢了,沒想到溫州的醫生救了我。」
  • 誤吞了一根魚刺 他花5個小時3臺手術才死裡逃生
    輾轉送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後,立即進行開胸手術,置換人工血管,切除一段食管,又進行胃造瘻……在ICU觀察幾天後,老尹順利轉到了心胸外科普通病房。4月1日一早在病房中見到了老尹,病情穩定,「命是保住了,接下去還得手術,醫生說是將胃往上拎,接到頭頸位置,這次真是苦頭吃足!」
  • 兩臺先心病患兒手術間隙 海南這名醫生累得「靠牆睡著了」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日消息(記者王洪旭 實習生陳逸航)「起床了,艾力醫生!第二臺手術準備好可以開始啦。」12月1日中午,一張醫生依靠在手術室角落裡睡覺的照片在海口市民的朋友圈流傳,引來網友紛紛點讚,稱該醫生是可敬可愛的人。
  • 微創手術機器人先要理解醫生「語言」
    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思」)創始人李耀,談及做微創手術機器人的初衷時說。公司總部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及生物城,同時在美國矽谷設立了研發中心。前不久,博恩思完成1億元A輪融資。李耀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研究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頻繁接觸醫生群體。「醫生是很辛苦的職業,尤其是腔鏡外科醫生做手術難度相當大。」
  • 一張照片感動網友醫生為啥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
    近日,一張醫生正在穿兩件鉛衣準備去手術室的照片感動了不少人。鉛衣是幹嗎用的?這位醫生為何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昨天,記者前往醫院進行採訪。感 動醫生穿兩件鉛衣上手術臺「辛苦的是主任,穿了兩件鉛衣,為該患者手術,腦力與體力的消耗,為主任點讚。」這段文字連同那張穿鉛衣的照片,均出自揚州市中醫院手術室護師劉璇之手。
  • 女子意外受傷食指缺損,醫生12小時手術成功再造
    近日,我院手指再造中心黃威教授及其專業團隊又完成了一例3D全形手指再造手術,這次的手術做得特別「漂亮」。在醫術上,精益求精,再次突破。用專業的技術讓患者重拾自信家住河南的陳女士,因為20年前的一場意外,失去了右手食指。一直以來,陳女士也是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度過的,但是她沒有放棄右手,多年來也一直在尋求右手食指的再造。
  • ...聆聽醫者心聲」寧波這場座談會上「四代」醫生說說自己心裡話
    今天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8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舉行了慶祝醫師節座談會,邀請10餘位分別從醫10年、20年、30年、40年的醫生代表回顧自己的從醫經歷,迎接屬於自己的節日。醫生們的成長故事,有笑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