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莫笑白頭翁,不愁你也會白頭」,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人到晚年,最擔心的莫過於生病的時候無人照料,需要用錢的時候手頭拮据。
87歲的王華堯老人就遇到了這樣的人生窘境,她在本應該頤養天年的年齡,卻獨自蝸居在衡陽市的一家養老院裡,每天自己孤單地在走廊裡來回散步。
王華堯稱之前她是與老伴劉方華一起同住在養老院的,可是去年9月份老伴因病去世後,她就變成了孤單一人。
劉方華與王華堯同歲,兩個人都是再婚,已經在一起共同生活了28年,感情一直非常融洽,他的過世讓身為妻子的王華堯非常傷心,讓她覺得更傷心的是,自從老伴走後,她與繼子劉大海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王華堯說,她與丈夫劉方華有一套單位分的福利房,還有一些存款和債權,以及老伴過世後留下的撫恤金,可如今這些財產都被繼子劉大海霸佔著,不願意給她這個繼母一分一毫,她現在就想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賣掉變成錢,然後分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留著養老用。
王華堯領著尋情小組的記者來到她與老伴曾經共同的家,雖然房產證上仍然有她的名字,可是房子的鑰匙卻全部被繼子拿在手上,她現在連家門都進不去了。
記者撥通了劉大海的電話,他同意到養老院來見繼母。
劉大海和繼母一見面,兩個人之間的氣氛並沒有劍拔弩張,而是顯得很和諧。劉大海說自己結婚以後,繼母與妻子的關係就一直不太好,父親劉方華單位分了福利房後,大家都住在一起,矛盾就越來越激化,為此,他們兩口子與父母籤訂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父母補償兒子兒媳一筆錢,劉大海與妻子李玉林從老房子裡搬出去另過,從此兩家才相安無事了幾年。
劉大海拿出了這份籤訂於2001年的調解協議,協議的規定確實如他所說,但在最後協議書上附加了一條:劉大海、李玉林夫婦在盡到做子女的義務,並在劉方華、王華堯生病時盡到看望護理的責任,並料理兩位老人過世後事宜後,該住房的房產所有權由劉大海、李玉林繼承。
劉大海稱十幾年來,雙方都是按照這個協議來執行的,如今老父親過世,自己也盡到了對父親的責任和義務 ,可現在繼母卻要推翻協議,提出要拆分房產,這種要求自己和妻子當然不同意。
對此,王華堯講出了自己的理由,原來,當初老伴身體健康的時候,兩老雖然與兒子媳婦關係不好,但表面上還能過得去,自從老伴病重到去世這段時間裡,繼子與她的關係就急轉直下,尤其是老伴病危的那幾個月,只要自己一去繼子家裡探望老伴,兒媳李玉林就會對她罵個不停,兒媳更是直言,這個房子是屬於她的,讓王華堯趕緊走,這裡不歡迎她。
繼子和兒媳的態度讓王華堯老人很是不安,出於對自己養老問題的擔心,她覺得錢遠比繼子要可靠得多,於是才想到要賣房分房產。
在講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王華堯老人一度心酸得落下淚來。她的婚姻非常不幸,第一段婚姻因為丈夫做牢,她不得不離婚,因為一個弱女子帶著孩子生活十分困難,王華堯又開始了第二段婚姻,隨著第二任丈夫的去世,原本已經安定的生活又變得困頓起來。
由於生活所迫,王華堯決定把兒子交給第一任丈夫,把與第二任丈夫生的女兒送到一戶農家撫養。於是這兩個本是親生的孩子都一直在農村生活,兒子如今喪失了勞動能力,女兒從小眼瞎,兩個孩子到現在都不肯原諒母親當初的行為,幾十年來幾乎與王華堯沒有來往。
無奈之下,王華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與劉方華的第三段婚姻上,從結婚起,她就把劉大海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甚至連劉大海與李玉林的婚事也是通過她的牽線兩個人才走到一起的。
更讓王華堯老人心痛的是,她與老伴劉方華結婚28年,可是老伴去世後,繼子劉大海卻沒經過她直接把父親與他的生母合葬了,這讓兩個人的關係越發緊張。
劉大海的妻子李玉林一見到記者,就迫不及待地表達對婆婆的不滿,她說與婆婆的矛盾是生活在一起時日積月累下來的,畢竟王華堯只是繼母,而發生婆媳矛盾時,一般人往往會指責媳婦,可是她這個婆婆可不是一般人,反而是一個經歷比較多的女人,自己與公婆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家裡每天就像上演宮鬥劇,而王華堯儼然就像家裡的皇太后,這讓自己也無法接受。
50多歲的李玉林與劉大海至今也沒有孩子,李玉林曾經流產過兩次,她說或多或少都與家庭矛盾有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她與王華堯的婆媳矛盾愈演愈烈,以至於達到無法化解的地步。
劉大海這時道出了一個隱情,他說父親去世後,他與繼母原本相處得很好,可是自從今年年初開始,繼母就突然之間提出要分割房產,甚至揚言要把自己告上法院,他覺得這一切都是表姐和表姐夫在背後鼓動的結果。
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記者找到劉大海表姐夫的家,表姐夫說根本沒有這回事,曾經劉大海與他們家關係非常親密,連他的婚事都是自己幫忙操辦的,兩家以前之所以走得近是因為自己妻子當年參加工作時,得到了劉方華老人的鼎力相助,出於對兩位老人的感激,才與老倆口非常親近,而相比之下,劉大海與妻子則對老人比較疏遠,現在遭到劉大海的猜疑,表姐夫也感到十分委屈 。
劉大海約繼母來到老房子見面,這裡曾經是一家人共同生活居住的地方,如今卻已對沒有了當年的痕跡。王華堯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想賣房換錢,是因為前幾年和老伴一起投資失敗,手裡沒有錢了,現在她最怕生病住院時,自己連護工都請不起。
在尋情小組的勸說下,王華堯與繼子兒媳同意進行司法調解。調解律師解釋說,雙方於2001年籤訂的這份協議至今依然生效,沒有正當理由,不可以隨意更改。
但隨後,律師強調這份協議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求劉大海夫婦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孝敬老人並且為兩老養老送終,這套房子才能由他們繼承,現在爭論的焦點是劉大海和妻子有沒有盡到協議書上規定的贍養責任。
聽到律師這樣說,兒媳李玉林馬上指著王華堯強調,她住了三次院都是我們送去的。看到李玉林如此不尊重繼母,調解律師馬上批評她,不要總是她、她、她的,要喊媽媽,將來有一天你也會老的。
經過協商,雙方同意都給彼此半年的考驗期,半年內如果雙方關係能夠改善,王華堯則放棄爭房產,如果關係惡化,老人則有權利向法院提起民訴訟,要求重新分割財產。
最終,繼母與繼子握手言和,雙方在一起吃了一頓團圓飯。其實,王華堯老人也說了,她已經87歲了,爭那麼多財產有什麼用?她只是因為日漸老去,身邊又無子女可依靠,加上繼子和兒媳的行為讓她失去了信任,心裡著急,才想著要錢來防老。這場財產之爭,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場親情的博弈。
老年人的不安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身體不好,二是經濟困難,三是精神孤獨。顯然王華堯老人隨著老伴的去世,這三方面的因素她都有擔憂。
所以,為了避免晚年過得悽涼,作為老人,一定要學會提前給自己打理好這三個「軟肋」,平時注意鍛鍊身體,定時檢查,錢財上給自己留一些後手,儘量做到在住院繳費時口袋裡能拿出錢來;至於無人陪伴的寂寞與孤獨,一方面要學著與晚輩處理好關係,另一方面更要學會自我化解。
當然了,作為子女,讓父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自己應盡到的責任。人人都會老,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對老人多些忍讓與包容,學會換位思考,生活自然就會融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