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兩大關鍵難點,中國芯再迎突破,國家制定的目標有希望了

2020-12-23 大榮講科技

國內的半導體行業對於華為而言,稱得上「又愛又恨」。在當下面臨的困境中,只有國家在政策層面給出了反響,設立學科和成立大學,為晶片行業儲備未來的人才基礎。而讓華為無奈的是,當下的困境用錢都解決不了,國內半導體沒有代工能力,有代工能力的企業都被美的技術所幹預。

很明顯,擺在華為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等待時機,等到美自己撤銷晶片禁令。因為對晶片供應各種阻撓,美半導體行業的損失達到了萬億。另一條路,華為走自研晶片的道路,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從短視的眼光看,第一種方式最為有效,代價是看人臉色,斷供還可能出現。從長遠的眼光看,第二種方式更徹底,解決短板後還能引導行業發展,代價是天文數字的投入。不過好在我們的優勢是集中力量幹大事,能實現「兩彈一星」就能實現晶片自給自足,所謂事在人為便是如此。

說來也巧,距離新年不足半月之時,國內晶片行業攻克了兩大關鍵難點,致使中國芯自研的步伐再進一步,迎來新的突破。這對深耕半導體行業的企業來說,既能對士氣進行提振,還能凸顯行業的不斷進步。

我們都知道,晶片生產涉及到三個環節,華為之所以沒辦法生產,是因為只有設計能力。但同時也說明,單獨一個設計能力就讓華為付出高昂的研發成本,可見半導體一般人無法涉獵。此外,最近中芯國際高層的人事變動,也是封測有關,蔣尚義空降中芯國際就是主要提升晶片的封裝業務。

也就是說,想要實現自研自造,封測技術是繞不開的。就在幾天前,國內的歐菲光集團就做出了成績,企業研發出半導體封裝用高端引線框架。而所謂的引線框架不僅是晶片所需的封裝載體,還是業內的基礎資料,還要承擔晶片信息和外界的連接通道,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這項技術的突破,對於封測技術的攻克是一種技術積累。

無獨有偶,封測技術攻克難點的同時,在光刻膠領域上,南大光電企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都說光刻機很重要,實際在光刻機周邊還有其他材料承擔重要角色,如果將光刻機比作機器,那麼光刻機就是機器的燃料。據悉南大光電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成功通過認證,可用於90nm-14nm甚至7nm技術節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標誌著ArF光刻膠產品開發和產業化項目取得關鍵性突破。隨著國內第一支光刻機通過認證,項目便有了堅實的基礎支撐,至少以後在光刻膠的選擇上,不需要再依賴進口。

說實在的,看到在晶片和半導體行業的這兩大關鍵性突破,最欣慰的應該是國家層面展開的扶持,這也預示著國家制定的目標有希望實現了。當初國家制定70%的晶片自給率,很多人都認為不現實,要知道當下的晶片自給率只有30%,用5年時間提升超過一倍的自給率,並且還沒有前人引路,難度可想而知。

可事實證明,沒有什麼事能阻擋勤勞的中國人民,我們有向權威和實力挑戰的決心,我們也有向世界一流學習的毅力,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低頭刻苦鑽研的精神,相信有了這三方面的特質,沒有什麼難關是攻克不了的。最後我們應該向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ICspec半導體芯聞」高端晶片製造的兩大難點被突破!
    但是現在,有好消息來自中國的歐飛光集團,該集團已經成功開發了用於半導體封裝的高端引線框架。終於有了突破。好消息來自中國芯,高端晶片製造兩大難點解決!截至2019年,中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這意味著中國70%以上的晶片是通過進口渠道獲得的,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70%的晶片需要進口,暴露出兩個無奈的事實。
  • 攻克技術難點 增強爭金實力 國家體操隊嘗試高原訓練
    攻克技術難點 增強爭金實力 國家體操隊嘗試高原訓練
  • 失之千裡差之毫厘,突破光刻機技術有多難?「中國芯」已經強勢崛起
    今年最讓國人為之牽動的就是「中國芯」的問題,由於美國對於華為不友好的新聞佔據了各大頭條,所以也讓眾多老百姓都關注到了晶片的這一問題,就在大家對晶片的問題感到擔心之際,中國的晶片行業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 中國喜迎「芯」突破!又一知名企業發力,成功掌握關鍵技術
    國產晶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難以攻克的一大難題,本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僥倖心理,一直以來我們在晶片上也是沒有投入太多。在晶片製造的領域,全世界多年來其實都在沿著同樣的道路前進,因為美國掌握著相關的技術,但現在中國成功利用新的工藝製作了新的晶片,加工工藝另闢蹊徑,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未來的技術達到了可以生產更高製程晶片的程度。
  • 黃榮定要求:咬緊目標 抓住關鍵 突破難點 努力交...
    他強調,全縣上下要明確任務、咬緊目標,攻堅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交出一份高分報表,確保今年完美收官。縣長張本鋒、縣政協主席林森森、縣委副書記楊德聽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參加會議。   據了解,今年以來,面對重重挑戰,蒼南上下以「重整行裝再出發」為主題主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到「兩手硬、兩戰贏」,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發展動能不斷積蓄,攻堅氛圍更加濃厚,前三季度GDP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
  • 兩大強者聯手,迎來高光時刻,中芯國際穩了
    眾所周知,晶片產業是我國的薄弱環節,因為無法突破關鍵的晶片技術,我國在晶片方面一直受制於人,尤其是我國華為、中芯國際等受到來自美國的不公正的制裁後,我國的晶片產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芯國際是我國當前來說最為先進的晶片生產製造商,雖然規模和晶片製程技術還無法達到臺積電7納米以上的精度,但在14納米晶片方面已經發展成為成熟的技術產業。雖然無法獲得AMSL的EMUV光刻機,但中芯國際還是在梁孟松的帶領下,正在一步步突破7納米技術。而中芯國際的突破和發展,也成為我國目前最快突破晶片先進位程技術限制的希望。
  • 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
    (經濟觀察)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進入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可謂「冰火兩重天」。為「芯」所困近期,德國車企大眾集團以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大陸集團、博世集團相繼發出預警,全球範圍汽車晶片短缺會影響汽車生產,已經威脅到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安全。傳統汽車對晶片的需求主要在發動機控制、車身、電池管理、車載娛樂控制等局部。但隨著智能化程度提高,汽車對晶片的需求越來越大。
  • 烽火通信攻克超強抗彎光纖關鍵技術
    烽火通信秉承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三十餘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澱,歷經十年之功,在國家「973」、「863」和「科技支撐」等計劃支持下,實現了「超強抗彎光纖關鍵技術、製造工藝及成套裝備」的創新和產業化突破,連續攻克了「設計、工藝、裝備」三大核心光纖技術體系,突破了美日歐技術封鎖與專利壁壘,掌握了超強抗彎光纖從關鍵技術到製造工藝再到成套裝備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研製成功最小彎曲半徑可達2mm的超強抗彎光纖
  • 中芯國際大跨步,無需EUV光刻機突破7nm晶片指日可待?
    文|夢未來如果說,2018年中興晶片被美國制裁是一起教訓的話,那麼2019年乃至2020年美國加大對華為晶片的制裁,就徹底吹響了發展「中國芯」的集結號。中興和華為這兩起事件讓我國科技企業明白了,在核心半導體業務上自主研發的重要性。
  • 華為:披荊斬棘,迎刃而上,還我中國芯
    排名緊隨其後的是國內的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雖然也能夠生產出來光刻機,但目前只能夠生產出來90nm的光刻機,上周有媒體報導上海微電子將交付首臺國產28nm光刻機。中國能否靠自己的能力製作代替品我國目前有兩大晶片生產廠家,也是光刻機的目標用戶。
  • 落後就要挨打,中國半導體希望之星中芯國際的未來在哪裡?
    網下申購倍數達到了驚人的165倍,足可見資本對這家公司有多興奮。但是在狂歡的時候,我們必須冷靜一下。中芯國際是中國晶片製造的希望,但也必須看到差距,距離真正的巨頭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半導體行業的競爭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殘酷和血腥。
  • 中山大學:攻克關鍵技術,勇攀科技高峰!
    習近平強調,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近日,央視新聞兩會特別節目《晚八點 雲上會》邀請到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羅俊院士,對引力波和天琴計劃進行解讀。
  • 金價攻克關鍵目標、後市有望再大漲 歐元、英鎊、日元和黃金最新...
    根據Economies.com,金價已經成功攻克關鍵目標價位1850.00美元/盎司,後市有望進一步大漲。  以下是Economies.com所撰文章的主要內容:  歐元/美元  歐元/美元目前重新顯現升勢,並接近1.2177水平。從4小時圖來看,EMA 50指標繼續對匯價構成支撐,從而支持我們繼續看漲觀點。
  • 鄧中翰:我的「中國芯」
    身為中國晶片先行者,21年來,鄧中翰帶領團隊堅持自主創新,實施「星光中國芯工程」,實現15大核心技術突破,擁有3000多項國內外專利,開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數字多媒體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鑄就了第一個在國際市場具有領先地位的「中國芯」……  ■夢想成為科學家  出生於江蘇南京的鄧中翰,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
  •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只差EUV光刻機?
    中芯國際3nm晶片取得突破自從臺積電無法向華為供貨之後,國內大陸的中芯國際就被很多國人視為了華為最大的希望,因為中芯同樣是一家出色的晶片代工廠。雖然就整體實力而言,中芯國際離臺積電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難能可貴的是,中芯一直在向前進步。
  • 英諾賽科:創新驅動發展助力中國「芯」突破
    2015年底,作為駱薇薇創辦的第三家公司,英諾賽科選擇在珠海國家高新區落戶,這是一家典型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目前公司有26項科技成果獲得國際專利,並有其他40多項成果正在申請國際專利。「難,真難,太難了。」談起自己的創業之路,駱薇薇連用了三個「難」字。駱薇薇在國外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此次下定決心回國創業,其難度可想而知。有人說回國創業是火坑,勸她不要往裡跳。
  • 走近高新技術企業 芯派科技:打造自主創新的「中國芯」
    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器件雖然起步較晚,但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現已成為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最大的市場之一。MOSFET作為目前最常用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之一,在2003年前完全靠國外進口,這樣的市場空白給了西安芯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派科技)董事長羅義發揮的空間。
  • 攻克核心關鍵技術難關 氫燃料電池「即將騰飛」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近兩年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取得了巨大進步,和五年前相比各種性能指標都出現了大幅的提高,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的產業鏈已經建立起來,國家的示範推廣項目一旦開始,「估計明年會騰飛」。歐陽明高所言不假。就在近期,燃料電池推廣就出現了不少好消息。
  •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而此次新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於2009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覆立項,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
  • 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芯」 撥動國產「芯」旋律
    由人民網湖南頻道發起的「中國智造 看湖南——中國優秀品牌湖南建設案例」徵集報導活動正式啟動,記者通過視頻、圖片、文字記錄湖南一批優秀企業,通過他們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傳承工匠精神、傳遞中國自信,與人民群眾形成緊密情感連接和價值認同,展現國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圖景,在生動的歷史變遷中感受湖南企業奮進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