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趙雲的話讓劉備明白,最寵的趙子龍從來不是忠誠於他

2021-01-15 網易

2021-01-12 11:53:32 來源: 明星影視集成

舉報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吾乃常山趙子龍」;這句話是趙雲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趙雲也是三國時期最為亮眼的一個將領,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也一直把趙雲當作關羽、張飛之後的第三個拜把子兄弟,雖然趙雲並沒有和劉備拜把子;但這一定都不影響劉備對趙雲的信任。

  

  從單騎救劉備於江東,單騎救阿鬥,貌似單槍匹馬是趙雲最真實的寫照,而歷史上趙雲也一直擔任劉備的護衛隊長,因為趙雲的存在,劉備的安全才得到最高的保障,正是因為文中有諸葛亮,武中有趙雲,劉備才得以具備三分天下的實力。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趙雲以武藝高強,忠心護主而聞名,劉備認為趙雲忠誠於自己,但是趙雲真的就忠誠於劉備嗎?其實還並不是這樣。

  趙雲真正忠於的是漢室,而不是劉備

  雖然說《三國演義》裡趙雲的所有行為,例如新野一戰,長坂坡之戰,趙雲多次挽救劉備以及劉備的至親,這些都證明他十分忠誠於劉備,但在《三國志》真實歷史裡,趙雲其實忠誠的並不是劉備,而是漢家天下。

  

  而因為劉備是皇叔,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當中,劉備是代表漢家天下的,因為這層身份,所以趙雲願意跟著劉備南徵北戰,甚至劉備多次失敗,趙雲也捨命跟隨;當劉備因為痛失關羽和張飛,就下定決心帶領蜀漢全部的軍隊去攻打東吳。

  趙雲一句話讓劉備明白,到底忠於誰

  對於劉備為兄弟報仇置朝廷於不顧的衝動行為,而當時蜀漢朝廷一片反對之聲,但是劉備已經到了不敢不顧的地步,他認為如果連兄弟的仇恨都不能報,那麼自己統一天下又有什麼用,劉備整頓軍隊準備出發的時候,趙雲說了句話讓劉備明白,陪伴自己身邊最信任的男人其實並不是忠誠於自己。

  

  趙雲說:「主公三思,曹操是國賊,我們應該討伐國賊,而不是去討伐孫權。主公要以漢室江山社稷為重。」劉備是什麼人,他很快就搞懂了趙雲話裡的意思,而仔細一想心都涼了,這個跟了自己一輩子的男人,竟然不是忠誠於自己,如果自己不姓劉,身上沒有流著漢家皇族的血液,那麼趙雲或許是不會跟著自己的。

  從此之後,劉備就開始疏遠趙雲,而趙雲也被留在益州;吳蜀之戰在夷陵一場大火徹底滅掉了劉備的報仇夢,而這一戰之後,劉備也病重,最終在白帝城託孤,而劉備的最後遺言,對趙雲說「早晚看覷吾子,毋負朕言」,意思讓趙雲繼續保護劉禪,而劉備最後還是選擇信任趙雲,那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身邊的好兄弟都已經不在了。

  

  劉備打著光復漢室旗號,籠絡人心

  東漢末年,雖說劉氏江山搖搖欲墜,但許多的文人雅客心底裡都還是支持漢室,他們甚至以扶持漢室作為最驕傲的事情;不僅是諸葛亮、趙雲,就連諸葛亮身邊的大謀士荀彧,就是因為曹操要封王而選擇疏遠曹操,要知道荀彧和曹操那可是過命的交情,卻因為漢室問題而出現了分歧。

  同樣在蜀漢政權裡,劉備雖說流淌著漢室的血液,但他認為自己的蜀漢,其實並不是繼承東漢的旗幟,他的「漢」並非原本的「漢」;但是很多人還是因為原本的「漢」而選擇跟隨他建功立業。

  

  劉備是一個籠絡人心的高手,他雖然得到許多人的效忠,但是劉備真正可以託底的兄弟也就是關羽和張飛,這兩人是一門心思衝著劉備而來,不管劉備建不建立漢朝,他們都不會在意漢室,他們在意的就是劉備。

  而趙雲就不一樣了,他最初跟隨和公孫瓚,趙雲對公孫瓚為何如此忠誠,其實公孫瓚是最支持漢室的軍閥,趙雲也因為這個原因跟隨著公孫瓚建功立業;而當公孫瓚覆滅之後,趙雲當然需要尋找另一個主公,而漢室後裔的劉備就成為了他的首選。

  

  劉備最初的做法也是牢固的踐行著推翻曹操、扶持漢帝的路線方針,劉備這些做法都讓趙雲非常的讚賞,他認為劉備一定可以成為扶持漢室江山的人物,也因此,趙雲一直追隨劉備,忠心耿耿,甚至為了救劉備的兒子阿鬥性命,而七進七出,在所不辭,其實,就是希望劉備能光復漢室。

  趙雲其實從跟隨劉備開始就一直沒有得到很大的重用,一直就是身邊的類似於護衛長的小官職,主要負責劉備安全;反倒是關羽、張飛,關羽早已成為將軍,掌控了荊州所有的軍政大權,而張飛也掌握了軍隊的權力,能夠獨自帶兵出徵打仗。

  

  反觀,趙雲,除了平定桂陽是派的他出馬,桂陽當時差點都沒有拿下來,而趙雲自己也差點送命;除此之外,趙雲的職責就是保護劉備,他的權力範圍也只是劉備護衛隊,而他所得到的職位雖然看著高,卻沒有實權。

  趙雲雖然武藝高強,但他不是一個帥才,他僅僅只是一個將才;而關羽是一個帥才,張飛也算半個帥才;五虎將中,就只有趙雲和黃忠對於打仗和謀略並不在行,而其他的三個對打仗是極為在行。趙雲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奉獻給了劉備的事業,而並不是劉備這個人,而劉備卻認為趙雲忠誠於自己,而當劉備為兄弟復仇的時候,就算手下都反對,他也堅信趙雲支持自己,但是趙雲的做法也讓劉備感到心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趙子龍》上映,劉備是亮點,趙雲血戰長坂坡,魔改是最大敗筆
    文/馬慶雲11月29日,電影《趙子龍》上映。該片由賀軍翔飾演趙雲,楊舒楓飾演劉備,李田野飾演關羽。演員方面,都屬於正在成長的新人,知名度相對不高。不過,這部電影的開局氣勢不錯,只是最後的趙雲突然魔改開掛,讓人大跌眼鏡。
  • 劉備生前並沒有冊封趙雲,趙雲又是怎麼被封為「五虎上將」的?
    劉備密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部曲,袁紹並不知道此事。趙雲從此便追隨劉備,後來隨他至荊州。常山趙子龍趙雲早年追隨劉備,戰功赫赫,比如劉備去東吳當上門女婿,全憑趙雲一己之力將其救回,又比如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阿鬥,後來又是他截住孫尚香救回阿鬥
  • 《三國演義》說趙雲73歲還在作戰,是真是假?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趙雲趙子龍在《三國演義》中就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文武雙全,一生是膽。他一出場第一句話就是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讓多少敵軍聞風喪膽,死在他的槍下的英雄好漢不可勝數。這一句話也讓常山出盡了風頭。古常山就在現在的河北真定一帶。
  • 為什麼在長坂坡,劉備派趙雲去救兒子老婆,而不是結拜兄弟關羽!
    到劉備身邊,而張飛性子莽撞,但是對於兩個哥哥的話卻是言聽計從,而劉備也是對關張二人關愛倍護,由此可見他們的感情之深。而三國亂世,殺人死人那是經常的事,很多時候就是出去一趟就回不來了,當時可以說是命如草芥。而在長坂坡之時,為何劉備派遣趙雲去接自己的老婆孩子,而不是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呢?
  •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那關羽的自稱是什麼?
    而在演義中趙雲曾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按照這種取名號的方法,關羽豈不是可以叫河東關雲長?但是這個名號我們似乎沒怎麼聽過啊!那麼在演義中,關羽對陣一般是自稱什麼的呢?
  • 三國演義:劉備陣營五虎上將實力如何劃分?馬超第四,趙雲輸給他
    縱觀整個三國演義,雖然說曹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讀者對於他並不是十分認可。相反最先被滅掉的蜀國則是大家最喜歡的一個陣營,雖然說蜀國最先被滅,但它的整體實力之強卻也讓曹操為之震撼,而劉備之所以能夠從一介白丁成長為一國之君,他手下的大將可謂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淺析一下劉備陣營中五虎上將的實力劃分。
  • 他是《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多年後和林更新搭戲,看對方成了子龍
    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令人喜愛的人物形象,比如諸葛亮、劉備和曹操等。作為一部演義小說,大將之間的武鬥絕對是關注的重點,而在諸多的將軍之中,趙雲是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武藝絕倫,而且品德高尚、個性沉穩,直到現在,其藝術形象仍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輝。
  • 趙雲武功高強,公孫瓚為什麼將他借給劉備?這三個原因可以解釋
    趙雲,字子龍,常山人,是三國演義中少有的猛將,在三國24名將之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天下第一的溫侯呂布。他救了被文丑追得上滿世界跑的公孫瓚,從此成為「白馬義從」公孫瓚手下的一員虎將。公孫瓚也是趙雲正式投奔的第一個主公。 在界橋之戰中,趙雲斬殺袁紹手下大將麴義,這才反敗為勝。
  •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文臣武將都得到封賞,為何趙雲只是雜號將軍?
    而趙雲則是不滿袁紹的統治,帶領義從軍投奔公孫瓚。公孫瓚賞識趙雲的遠大志向,命他帶領了一隻最精銳的騎兵部隊,這就是著名的白馬義從。但趙雲很快就意識到,劉備才是中興漢室之主。,兩人的關係迅速升溫。到了公孫瓚委任劉備為別部司馬去打青州時,劉備就順理成章地把趙雲要到了手下。要知道,不是只有趙雲自己過去的,他還帶著精銳的騎兵,白馬義從啊。
  • 長坂坡趙雲大殺四方時,若徐晃和許褚聯手迎戰,能否降住趙子龍?
    論實力和表現,張飛與趙雲不相上下。張飛自不必說,四次大戰巔峰呂布而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是【三國演義】中唯一令呂溫侯畏懼之人。相比張飛四戰呂布揚名天下,趙雲的崛起要晚許多。儘管初出茅廬便取得六十回合戰平河北名將文丑這這般戰績,但因此戰只是遭遇戰而未能廣為流傳。投入劉備麾下後,雖然也有相當亮眼的表現如一槍刺死與張郃齊名的高覽,但也未能掀起任何波瀾。不過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
  • 《三國演義》武將排行並不真實,趙雲排不上第二,能排第幾?
    提起《三國演義》中的武將排行,大多數人了解的都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要知道,《三國演義》終歸是傳奇故事,膾炙人口的排名當然也就並不真實了。那《三國演義》與真實歷史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呂布位居三國之首,這一點是各位毋庸置疑的,不過要細究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武神趙子龍,恐怕就要讓各位失望了。在眾多《三國》系列的資料當中,我們所熟知的趙雲,絕對算得上才貌雙全,文武俱佳,是三國之中為數不多的厲害人物。
  • 三國演義: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疼不疼?
    趙子龍七進七出,曹操疼不疼?如果我是曹操,我會覺得非常痛,痛到鑽心那種,本來順利收編荊州的計劃即將完成,而劉備也要快被抓到,誰知道中間出來個趙雲,殺了自己的營寨七出七入,不但讓自己的損失大增,還丟了一把尚好的大寶劍,換你是曹操,你痛不痛。
  • 三國演義中趙雲實力頂尖!那真實的趙雲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寫這一本書的時候其實抱有很大的感情傾向,例如,他很喜歡諸葛亮,就把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驚世的鬼才,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卻只是一個賢能的丞相,他其實並不擅長打仗,作者不喜歡曹操,就把曹操寫成了一個狡詐多疑的梟雄。
  • 劉備一生為何不用趙雲?看看他幹的事,劉備沒殺他算幸運!
    趙雲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與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都是親如手足的兄弟。當初趙雲在公孫瓚手下效力,劉備帶著關張去投奔公孫瓚,這時候四人就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劉備離開公孫瓚,帶走了趙雲。趙雲在劉備帳下立下大功,兩次挽救了劉備的兒子劉禪。但是劉備一直都將趙雲留在身邊,卻未曾重用他。劉備一生為什麼不用趙雲?
  • 三國演義中,為啥許多敵將碰到趙雲都不戰而逃?原因很簡單
    要說三國演義中最低調而且實力又名震天下的武將,那當屬常山趙子龍是也。論長相,忠義,膽大,武藝,個個都是讓人們十分欽佩的。為什麼在那個人才雲集的三國中,劉備手下的趙雲能如此的出類拔萃,為什麼很多敵將碰到趙雲之後都不戰而逃了呢?
  • 劉備死前給趙雲一個特權,趙雲聽了一臉懵逼,諸葛亮聽了大驚失色
    魏蜀吳,曹操,劉備,孫權。三國演義,雖是曹魏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很顯然,它主要是在褒揚蜀漢的,讚頌劉皇叔的品性,是一代賢人君主。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戰亂紛爭,也就避免不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抗曹,這是對外;對內,其實也有一些小小的算計。蜀漢,自從關羽大意失了荊州後,節節衰退,張飛被小人算計,蜀國大將等接連隕落,國力極為空虛。這對劉備來講,是十分痛惜的。
  • 劉備臨死前給予趙雲一特權,趙雲卻沒聽懂,諸葛亮聽懂了也不敢說
    雖然趙雲不能再重用,但有一點堪比諸葛亮,就是他也做到了極致,比如兩救幼主,比如慷慨勸諫勸諫劉備徵伐東吳,比如在《三國演義》中,天神一般地在長坂坡上七進七出……歷史給了趙雲一次機會,卻在《三國演義》的傳奇世界裡,幾乎得到了一切的榮耀與榮耀!再者,趙雲其實在劉備的心目中,一直都佔有重要地位,即使是臨終前,也只有他這句遺言。
  • 日本版的三國演義,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豐臣秀吉綁定了劉備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在中國火到不行,在日本也是被奉為經典,甚至日本人會將他們戰國時期的人物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湊成隊,那麼我們先看三國裡文治武功的第一人曹孟德,日本人將自己戰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織田信長和曹操做了綁定。
  • 當歷史走進文學:趙雲的形象為何是最成功的一個?
    一部《三國演義》,捧紅了整個三國,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一陣經久不衰的「三國熱」。劉備、曹操、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人,也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口耳相傳的人物。當然,相較於在歷史上本就佔有很高分量的曹操、劉備、諸葛亮來說,趙雲形象的蛻變,無疑是最亮眼的。史學家忽略了他,但民間百姓卻永遠記住了他。
  • 劉備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諸葛亮一臉懵圈,趙雲眼角帶淚
    理論上來說,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諸葛亮身上,但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樣子,當時諸葛亮只是文臣。換句話來說,劉備把軍權和文官的統治權力分開了,這樣的話可以讓阿鬥兩方面權衡,就不會讓一家獨大。因為當我們仔細研究趙雲的時候,就不難發現:趙雲其實他的影響力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大,而所謂的五虎上將也只是大家對於趙雲的尊稱。在民間的說書人或者三國演義當中,把趙雲歸為五虎上將,只是把趙雲美化了而已,在真正的三國志當中,趙雲並不是五虎上將,換句話來說,趙雲的身份地位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