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擴大開放,廣州正朝著更高水平邁進。
10月16日,第128期廣交會首場「雙循環促進活動」上,超40家外貿參展企業,約100位大型商超等採購團體代表直接對接,企業深感收穫頗豐。
作為「中國第一展」,廣交會創辦60餘年來,一直是廣州促進國際國內資源整合和經貿合作的「窗口」。今年,廣交會直上「雲端」,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幫助供採雙方快速對接。
10月13日,滿載著82個標準貨櫃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廣州大朗車站開出。前三季度,廣州中歐班列共開行進出口班列79列,超過2019年全年發運數。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不僅成為來往中歐兩地的貨運大通道,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更是「廣貨廣出」的招牌。
開放共創繁榮。作為全球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開放,是廣州的基因,是廣州的特質。今年1—8月,廣州外貿進出口總值6077.7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644.7億元,增長11.5%,吸引來穗實際投資4.73億美元,同比增長70.9%。
面向未來,廣州將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勇挑大梁、勇當尖兵,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連結作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的城市地位。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勇向潮頭立
獅子洋通道籌建在即,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再添「新好友」。這座計劃2027年通車的大工程,將攜手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深中通道等,為粵港澳大灣區要素流通加足馬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州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廣州正對標對表「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要求,不斷提升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
連通內外,打開大灣區發展「骨架」。
廣州地鐵22號線將銜接深圳,廣深兩座超2萬億級體量的城市將在地鐵上實現「牽手」。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整合推動灣區市場積極對接融入「雙循環」。
「雙節」假期,白雲國際機場共接送旅客133.14萬人次。去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1位的白雲機場通航點增加至230多個。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開放合作,粵港澳科技發展更進一步。
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的高速光纖自番禺延伸至南沙霍英東研究院。截至目前,港澳團隊使用超算總機時超1億核時。
「這是研究院參與粵港科研協作的重要成果。」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表示,可以便捷利用廣州超算資源,對於缺乏大型基礎科研設備的香港科研界而言幫助很大。
高水平開放促產業提質增效,讓城市經濟更加繁榮。
10月1日起,以珠三角9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南沙保稅港區和前海保稅港區為離境港的水運貨物實行啟運港退稅政策,境內貨物啟運出口即可退稅。
「有了這項開放政策,將有更多的珠三角製造企業選擇在南沙港出口。」廣州港南沙港務海港公司業務拓展部經理洪藝彬介紹,這將有效提升廣州港南沙港區的集聚和輻射作用。
不久前,中新知識城迎來「10歲」生日。10年間,百濟神州、粵芯晶片等165個重點項目落戶,在建企業投資建設項目79個,總投資近1700億元。
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自貿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截至目前,南沙自貿區累計形成678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3項在全國複製推廣,112項在全省複製推廣,202項在全市推廣實施。
風勁好揚帆
8月19日,總投資超過4000萬美元的渣打銀行大灣區中心宣布落戶天河CBD超甲級寫字樓環貿中心。
「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希望在未來的3到5年,我們的業務發展到電子商務、理財服務,推動金融市場開放。」渣打環球中國執行長張挹凡說。
廣州天河CBD裡,高樓林立、寸土寸「金」,聚集了廣州70%的持牌金融機構和97%的外資銀行,「隱藏」著超過200個世界500強項目。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引進來」的金字招牌。在廣州,開辦企業最快0.5天辦結,「辦理破產」指標排名全國第一。
今年,廣州啟動營商環境3.0改革,以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效率吸引更多企業「走進來」。
「《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在立法體例上全國獨創開放創新一章,提出全國首創的『廣州方案』。」廣州市司法局副局長譚祥平說。
與全球做生意,廣州已持續千年。
黃埔古港南海神廟,黑皮膚高鼻梁的波羅國公使達奚司空雕像注視著千年的海波流轉。
高標準推進「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建設,如今,廣州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讓沿線國家和地區聯繫更加緊密,開啟合作共贏新時代。
「在2000年,我們就與印尼客戶籤訂了30MW柴油機發電廠項目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發電廠產能轉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項目。」廣東世能電力設備集團董事長侯建雄說。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各種商協會平臺隨之成立,為「走出去」的中小企業保駕護航。「廣東省融資租賃協會積極探索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為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中小企業解決資金困境。」侯建雄說。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正是通過打通國內外的商品、要素市場,為『雙循環』構建堅實的發展平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
暢通「雙循環」
將生意從「雲端」做到全球去。
在第128屆廣交會線上交易平臺,虎頭牌1.5伏可充鋰電池吸引不少客商關注。
「這款新品搭載了全球最先進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充電技術,可實現1.8小時快充,可充循環1000次以上。」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松毅介紹,將加大力度把產品推廣至非洲以及全球市場。
作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自誕生之日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從線下到雲端的廣交會更是廣州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決心和魄力的體現。
暢通「雙循環」,消費是重要一環。
廣州以專業批發市場整治提升為抓手,統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強化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線上線下結合等消費模式,不斷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
「喜歡的小夥伴趕緊下單了。」在白雲區的服裝批發市場,隨處可見主播對著手機鏡頭「賣貨」。廣州正用「直播帶貨」等方式激活消費市場,將新型業態打造為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雙節期間,廣州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表示,國慶7天,廣州餐飲營業額達50億元,重點商圈客流總數約為3400萬人次。
有著千年商業文化的廣州,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更是現代中外合作交流的大平臺。
「希望能夠在技術制度模式創新、市場深度整合等方面形成全球貿易開放合作新格局。」莫三比克共和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期待著和廣州有更深層次的交往。
10月6日,首批21個來自中亞班列的貨櫃從廣州港南沙港區二期碼頭裝船出海,發往印度尼西亞。廣東中亞班列首次以「鐵路—駁船運輸—海運」的鐵水聯運方式走出國門。
「中非物流專項聯盟旨在幫助中非貿易企業降本提效,國內端我們全國12個口岸非洲船東專家聯盟有70家船東代理,非洲端有海外倉10個,清關配送到22個國家。」非洲信盟控股(廣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許賓說。
以開放促發展,向開放要活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州正積蓄新一輪發展高潮的澎湃動力。
數讀
外貿
2020年1—8月,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6077.7億元,同比下降4.2%,降幅比1—7月收窄1.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452.1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比1—7月提高4.3個百分點。
2019年,進出口總值1000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其中出口5265.8億元,進口4740.8億元。
2018年,進出口總值9810.15億元,增長1.0%,其中出口5607.58億元;進口4202.57億元。
一帶一路
2020年1至8月,廣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644.7億元,增長11.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4.73億美元,同比增長70.9%;廣州在沿線國家投資設立27家企業(機構),協議投資額1億美元,佔同期中方協議投資總額19.51%。
2019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穗實際投資3.27億美元、增長19.9%;廣州在沿線國家投資設立44家企業(機構),協議投資額4.51億美元,佔同期中方協議投資總額近1/4。
2018年,廣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新增34家企業(機構),中方協議投資額4.88億美元,佔全市同期中方協議投資額22.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2.73億美元,增長121.4%。
中歐班列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中歐班列共開行進出口班列79列,發運標箱7412個,貨重38557噸,提前3個月超過2019年全年發運列數、標箱數和貨重,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廣州中歐班列發運頻次已由原來的每周1—2列發展到每周4—5列,創下自2016年開行以來的新高。
展望
廣州出臺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66條」
探索金融開放 促進互聯互通
9月16日,《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下稱《方案》)發布,圍繞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等6個方面,共提出66條具體措施。
金融開放是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中,金融或可率先突破「藩籬」,66條措施的出臺正是廣州加大金融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具體行動。
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金融開放有著更多的意義,特別是涉及到跨境資本互聯互通的問題,要如何突破「藩籬」?《方案》提出要「金融業開放」,也要聚焦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
探索金融開放,廣州早有布局。
兩年前的9月5日,《關於廣州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的實施意見》發布,這也是國內一線城市中首個為金融領域出臺的專項對外開放實施意見。
與2年前相比,廣州金融開放脈絡更清晰。
探索研究在廣州試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業務、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廣州設立經營機構……《方案》提出,支持廣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境外投資。支持研究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試點工作,爭取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開展QDLP/QDIE試點。
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也將迎來進一步全方位的開放。
如在銀行方面,支持境外銀行在廣州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業銀行與外資機構合資在廣州發起設立不設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
在證券業開放方面,《方案》提出探索研究在廣州試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跨境業務。
在保險業方面,為進一步支持保險業開放,《方案》提出,支持在廣州設立外資控股的人身險公司,鼓勵保險機構基於粵港澳大灣區重疾發生率表以及區域健康醫療經驗數據,探索開發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在廣州設立區域總部或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到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10月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成立,開始廣州期貨交易所的籌建工作,這是我國期貨市場改革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作用。
案例
南沙項目「複製」到海南
在南沙進行模式創新和監管的項目——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將落戶海南洋浦,通過搭建開放性的數字服務貿易平臺,為跨境相關產業和服務商便利對接自貿港政策,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8月1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海口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南沙自貿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在此刻實現了時空交匯。
「全球優品分撥中心項目作為南沙自貿區模式創新和監管項目,在洋浦開發區將迎來更大的優化和升級,通過開放性的數字服務貿易平臺,可以為跨境相關產業和服務商便利對接自貿港政策,實現本地產業集聚和快速發展,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注入新動能。」卓志跨境供應鏈總裁李巖表示。
這正是廣州朝著更高水平繼續擴大開放的生動體現。
跨國企業買賣全球,分撥物流是降低成本的關鍵環節。如何提升分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全球優品分撥中心通過深化監管模式創新,為不同貿易方式貨物的快速調撥、靈活集拼以及多式聯運優選,構建國際貿易創新服務體系和場景。
目前,以數位化「生態在線、智能決策、全球履約」為特點的全球優品分撥中心,產業集聚效應已經顯現,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數字服務貿易平臺聚合了經分銷、採購、金融、物流和供應鏈、信息技術、通關等400多家合作夥伴,商品品類960多個,單品數超過5000個,已完成進出口貨值204億元,服務覆蓋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
讓貿易更自由、更便捷,除了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南沙創新探索全球溯源中心,為商品價值真實傳遞和國際貿易質量識別構建新型國際貿易質量溯源規則,並提供質量溯源認證工具。
全球溯源中心和全球優品分撥中心的聯動,正是貿易模式從傳統的供應鏈服務向全球貿易配給服務轉變的一種體現。
作為承載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通過業務創新推動制度創新,有機融合運用全球溯源中心、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全球報關服務系統三大創新項目,率先打造國際貿易數位化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