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到2020,23年的香港記憶!

2020-12-16 羅體快跑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地看你離去

一百年後我期待著你回到我這裡

滄海變桑田 抹不去我對你的思念

一次次呼喚你 我的1997年

——《公元1997》

今天是香港回歸23周年,新頒布的國安法也正式實施!

有評論說,這是香港的二次回歸,大家都希望那個繁榮穩定的香港早日歸來!

23年前的1997年,香港回歸是舉國關心的一件大事。

電影《夏洛特煩惱》中,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的夏洛做了一場夢,夢裡重新回到了他的青春時光,回到了1997,大街上的橫幅中全是「慶祝香港回歸」, 廣播裡放的歌是《公元1997》。

不久前看 五月散人的《亂翻書》,他說聽完《鹿港小鎮》後,因為"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這句歌詞,一個從來沒見過霓虹燈長什麼樣子的人,卻開始討厭起霓虹燈來,讓我忍俊不禁。

對於香港,那時的我們也有類似感覺,不過不是討厭,而是親近。

23年前,在信息閉塞的山區小城,我們完全不知道香港長什麼樣,但《我的1997》《公元1997》《東方之珠》《1997,永恆的愛》這些歌,讓我們莫名期盼香港的回歸。

我還記得香港回歸的前一天,當我們確定軍工廠廣播臺的男中音不會再傳來這樣的消息,「緊急通知:初三畢業班的學生請明天回學校上課」,不用再準備半個月裡的第三次中考,我們瘋玩了一整天。

到了傍晚七點,我們跟著一堆大人們在俱樂部的籃球場集合,拿著發來的小紅旗,沿著廠裡生活區的街道一路遊行,算是慶祝香港正式回歸。

軍工廠的街道長什麼樣,你可以在王小帥的電影《青紅》《我11》中看到。總之,遊行到一半我們就開溜了,留在一個同學家打撲克,玩遊戲,看鳳凰衛視和中央臺的香港回歸直播,直到午夜才又沿著釣魚臺的大公路走十幾分鐘各自回去。

香港回歸,留在記憶裡的是中國音樂電視裡的一首首歌。

「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

1997快些到吧讓我站在紅勘體育館

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場」

「香港香港那個香港,小候說應該出去闖一闖」,「讓我去花花世界吧 給我蓋上大紅章」,聽了艾敬的歌十幾年,2009年的夏天,我終於第一次去了香港。我和Kanry匆匆的購物一日遊,印象中只記得了尖沙咀和海港城,還有性價比很高的購物天堂。那時候買的兩件79元的優衣庫Polo, 我到現在還可以穿。

那之後我又先後幾次去香港,不是為了購物,就是為了馬拉松,每一次都是匆匆來回,和香港的節奏一樣。

關於香港速度,葛亮在關於香港故事的小說集《阿德與史蒂夫》中寫道:

「這城市是有速度的。初至銅鑼灣的鬧市,站在軒尼詩道的盡頭,道路修然出現分岔,記利佐街與怡和街各行其是。分岔點是巨型看板,與崇光百貨造成峽谷之勢,上有明星俯瞰眾生。紅綠燈的信號響起,人魚貫而行,如同一些在流水線傳送帶上疾速前行的玻璃瓶。人頭攢動間,那種密度,更多不是物理上的觀感,而是心理上的壓迫。」

2015年1月,我也曾經在號稱「亞洲魔鬼賽道」的香港渣打馬拉松,體驗過這速度。最後的兩公裡,我跑在軒尼詩道、怡和街,又經過經糖街,我一路腎上腺素飆升,在路旁熱情的打氣聲中左衝右突。

「摩擦摩擦,摩擦摩擦,一步兩步似爪牙 是魔鬼的步伐」,到底是徵服了惡魔,還是惡魔附體?

那一段路我不管不顧,吶喊著一直衝向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終點線,然後又尖叫著自己幸運地又跑進了4小時大關。

這是我頭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香港。

隨後的幾年,「香港不歡迎內地遊客」,「購物天堂風光不再」,「港獨鬧事「,......香港真的是惡魔附身了嗎?

「這城市的繁華,轉過身去,仍然有許多的故事,是在華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當然也有許多的溫暖,隱約其間,等你去觸摸。仍然是有關城市與人的溫度。我跟著社會學系的學長,穿梭於社區、屋村與街巷,記錄了不同的人生和過往。然後,便寫下了《阿德與史蒂夫》《殺魚》《退潮》。等等等等。都是真實的勾勒。這命運的輪廓,更多不是弧線,而是稜角。其間的快與痛,是鋒利的,卻也是入情入心。

不知哪一天,開始熱衷於對離島的探訪,猶如看望老友。看得多了,漸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寒暖。有關的種種,便也就寫進了小說中去。這島上的寂寞與煙火,說到底,也都是人的。

從廣西荔浦偷渡來的阿德一家,為了生計而詐騙的Vivian Chan,卡馬牛仔褲店的店員布德和女友寧夏,被動物園跑出來的猴子杜林嚇到的藝人Vivian Tse,雲澳島的殺魚佬阿金,娛樂城的保安丁小滿和電話接線員阿瓊,......

生長在南京,工作在香港大學的作家葛亮,在小說集《阿德與史蒂夫》中記錄著一個個平凡人物的故事,讓香港多了些溫度。

在《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回歸》篇,外交官、升旗手、女警察、鐘錶匠...... 大陸的官員和軍人,香港的警察和市民,大家一起分秒不差的交接,完成香港回歸的任務。

「0點0分,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它既是昨天的結束,也是今天的開始,象徵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1月,在朋友都擔心局勢不穩定的時候,為了香港Vibram香港100公裡越野賽,我又一次去到香港。

比賽前一日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我駐足於金庸館的武俠世界裡,"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的字畫映入眼帘。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觀獵》的最後兩句,全詩如下: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從風起雲湧到風定雲平,詩人在觀獵前後的感受對比很是鮮明;而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江湖起起落落,終究也變成過眼雲煙;

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隨風」,翻拍成電視劇的《倚天屠龍記》,《刀劍如夢》這樣的詞正合其意。

國安法不溯及既往,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介紹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有關情況時明確表示,香港國安法關於追溯力問題的規定與國際上刑事法律通常的規定是一致的。過往不咎,更重要的是未來!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說:有人把國安法的通過當做香港的「二次回歸」,但這種說法似乎有些不妥,個人覺得國安法的順利通過,應該是香港回歸的升級版,一國兩制的又一次質的飛躍,讓之前的「兩制一國」,真正變成「一國兩制」。

祝願香港展翅騰飛,未來,我們還要繼續自由奔跑在香港!

#香港回歸二十三周年#

相關焦點

  • 1997年的這些絕版記憶,看懂說明你已經老了
    月1日,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一天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日成立之日這一天也是全國兒女熱淚回憶的一天23年前的這一天——香港回歸1997年6月30號午夜>那一年,流行一種叫BB機的通訊工具那一年炫富很酷、也很懷舊那時,有一種情懷叫「港式情懷」1997年,哥哥張國榮舉辦「跨越97演唱會」從1996年12月到1997年6月連續60
  • 香港回歸20年 | 重溫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屈辱殖民史,東方之珠正式完璧歸趙,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天,註定將是被中華名族記載史冊的日子。20年後,四季更迭,時光荏苒,在你心中,對於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香港回歸20周年,微微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香港的那些事兒。
  • 記憶香港|原來,1997年才是香港電影的佳片年!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就聊聊香港電影吧。1997年,是香港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港片集中爆發,湧現了不少佳作。今天,回顧一下97年的經典香港電影,選取十部印象特別深刻的一起看看。陳果:《香港製造》這應該是當年最有時代特色的一部港片,港人的迷茫在電影中成為了一首青春輓歌。
  • 1997年成龍登頂香港電影票房冠軍之作,屬於我們的光碟記憶
    1997年,香港回歸成為當年最大的熱點新聞。只是此時的香港電影開始沒落,整體電影市場縮水了不少。這一年的票房冠軍屬于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又名《義膽廚星》。由洪金寶執導,全片在澳大利亞拍攝。票房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周星馳的《家有喜事1997》和李連杰的《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當時成龍在內地的票房號召力極強,主演上映的作品幾乎都能取得高票房。
  • 1997 中英街與香港回歸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最高峰的時候,在0.17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一天內湧入的遊客超過10萬人次,「不到中英街,沒到過深圳」,到後來哪管你假貨泛濫,遊客們仍然熱情高漲。  1982年,鄧小平向來訪的柴契爾夫人提出「一國兩制」,收回香港主權構想後,中英街進入了新的等待,和勒緊褲帶過來的勞動人民一道,盼望著一個日子的來臨。
  • 80後的成長記憶之回望1997年——心太軟,從頭再來,鐵達尼號
    二、1997年的音樂記憶1997年的香港音樂,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和大陸的音樂市場還是降維打擊的。這一年,郭富城第一次拿到了最受歡迎男歌手,四大天王終於都封神了,而不再是三家pk。這一年香港音樂下滑到什麼程度?看看十大金曲名單就知道了。
  • 1997年的世紀大戰:中國香港金融保衛戰
    他們把下一個目標投向了更大的金融市場,那就是中國香港。香港當時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在1997年8月14日,一路衝高到16497點。索羅斯舊技重施,想要做空港幣,但是沒有想到港幣竟然是個硬骨頭。
  • 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柴契爾夫人一言不發
    1997年的6月30日,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在香港飄揚了150多年的英國的米字旗在這裡降下。中國五星紅旗莊嚴升起,從此標誌著香港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此時的柴契爾夫人坐在一邊的觀眾席裡,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 1997年香港回歸場景如何?彭定康無法言喻,港督女兒哭到難以平復
    說起香港,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這個城市的繁華。其實,香港一直就是我國難以分割的一部分,卻因清政府的無能腐敗,中國一再忍讓,一再割出了我們的領土給其它國家,而香港就在其中。而後來,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與強大,我們也開始努力讓我們的國土回歸祖國。歷經了一次次的談判,一次次的失敗後,我們的香港終於要回到我們祖國的懷抱了。
  • 請回答,我的1997!
    1997年7月1日0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 最高院司法解釋大全(1997年-2020年)
    2020文號 司法解釋名稱 發布時間法釋〔2020〕12號 2020年11月16日法釋〔2020〕11號 2020年9月28日法釋〔2020〕10號 2020年9月12日
  •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
    記憶香港,百部不得不看的香港電影(企劃:煎釀三嬸)特別鳴謝:文白 :周刊編輯,資深影評人內陸飛魚: 知名影評人/樂評人/自由撰稿人陸支羽:知名影評人,鯨魚放映室負責人張勞動:導演 / 演員 / 編劇安宕宕:影評人,資深香港電影研究者水野津波:電影學碩士,迷影分子
  • 1997香港音樂青年,劉德華張學友王菲稱雄各大獎項,謝霆鋒剛出道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受疫情影響,這個五一假期許多人選擇呆在家裡,不過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人們幾乎都學會了在家自娛自樂的辦法,比如對面八樓的大哥,每天晚飯後準時卡拉它三首OK,反正是休閒時間,不會打擾到誰,呆在各自家裡的許多爺們也就扯個凳子到陽臺坐著聽,大多時候還跟著哼哼,所以小區晚飯後大概就是這個情形
  • 艾敬《我的1997》賞析
    1992年發行的這張《我的1997》專輯時,艾敬23歲,這首歌迅速紅遍大江南北,再加上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這首歌在電視上輪播,艾敬長相甜美,歌聲純潔,唱歌獨具特色,讓人印象深刻,後期又出專輯,一時風靡亞洲,再後來,寫書,從事雕塑等藝術創作,艾敬被譽為「中國最具才華的民謠女詩人」這首歌甚至翻譯成了日文
  • 1997年7月1日:大雨轉晴
    年過九旬、住在香港新界的蔡松英在同一時刻發出同樣的感慨,「就差那麼一點兒時間,他竟不能來。」作者 | 楊傑編輯 | 從玉華最後一個英屬香港人1997年6月30日23時56分在聯合醫院出世。那一刻到來時,數以萬計的街頭的士、遊艇汽笛在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一齊鳴響10秒鐘;蘭桂坊一家取名「1997」的酒吧門前時鐘下,人群擠成石榴籽,此前這裡是聖誕節倒計時的主場;在港督府前執勤的警員迅速從衣兜裡取出新警徽,用了5秒,將制帽上綴有英國女王皇冠的舊警徽換下,新警徽上標有紫荊花圖案和中文「香港警察」。
  • 1997年火災殺母兒 黃霑胞弟索償千萬港幣
    1997年火災殺母兒 黃霑胞弟索償千萬港幣 2015-07-14 10:04: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 追兇23年!上饒玉山「1997.8.14」持槍故意殺人案破了
    公安部「雲劍2020」行動期間,上饒玉山公安清理命案積案,在上饒市公安局刑偵、技術部門以及廣東深圳警方等大力支持幫助下,2020年4月21日,刑警大隊成功擒獲涉嫌故意殺人罪的姜某;2020年7月17日,又抓獲同案的趙某。至此,沉積了23年,玉山縣「1997.8.14」持槍故意殺人案成功告破,真相大白於天下。
  • 1997年香港回歸,溫兆倫大喊「我終於有國家了」,現在怎麼樣了?
    除了在影視劇中亦正亦邪的角色之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大喊自己終於有國家了。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現在發展如何呢?雖然溫兆倫在香港土生土長長大,但是他的祖籍上海。從小他就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可是有次出國的時候寫入境表格的時候,面對國家這一欄,他陷入沉思。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因此不能寫中國。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後,他才寫下香港。
  • 1997年,張學友被20位美女包圍親吻,香港樂壇走向衰落
    音樂劇要有音樂、故事、人物、舞臺布景等等...有的故事可能不適合作為音樂劇來演,缺乏戲劇張力,再加上人物比較單調,或者舞臺的設置缺乏特色 等,都會影響到音樂劇的質量。 張學友的《雪狼湖》第一次公演是1997年,40餘場,是粵語版,女主的參演有林憶蓮等。
  • 中國香港,2020中國香港馬拉松報名來了!
    中國香港馬拉松,創辦於1997年,當初創辦的意義是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而現如今,中國香港馬拉松已是一場參賽規模高達7萬餘人的賽事,並被列為國際金標賽事,因坡道多,途經三條隧道三條大橋,堪稱「亞洲第一魔鬼賽道」,2020年2月9日,農曆正月十六,中國香港馬拉松,一起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