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26 澎湃新聞

【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永昌縣融媒體中心 盛世永昌

為了摘掉貧困的「帽子」,她靠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杜絕等靠要,自強不息、勤勞肯幹,依託黨的政策支持,成為了村裡脫貧致富的典範。她就是紅山窯鎮馬家坪村王南莊六社脫貧戶——秦秀霞。

2013年,由於秦秀霞同時要照顧三個孩子讀書,夫妻倆又沒什麼技術,只能在附近打些零工,家裡收入入不敷出。村上了解到情況後,將她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這給秦秀霞一家人帶來了希望。

各種好政策接踵而來,有人幫扶、有人關心、有政策支持,但秦秀霞覺得,做貧困戶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人窮志不能短,國家政策這麼好,她還很年輕,總不能整天坐等國家的救濟。有了政府的幫助,還得靠自己的雙手和努力,才能叩開脫貧致富的大門,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秦秀霞思前想後,覺得只有發展產業,家裡才會有穩定的收入,於是她和丈夫經過商量,兩人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想法,毅然決定在家搞養殖。從那時起,她家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一家人的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

紅山窯鎮馬家坪村村民 秦秀霞:以前我養著3、4頭牛,後來又買了幾頭,現在發展到50頭,感覺已經好得很了,孩子們也已經出去了,我覺得負擔一下就輕了。去年到今年,在五小產業的帶動下,我養了100多隻雞,一隻雞給我補貼了50塊錢,日子就越輕鬆了。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秦秀霞夫妻倆決定趁著這個好時機,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去追求自己朝思暮想的富裕生活,於是他們流轉了300多畝土地種植小麥、大麥。現在,通過養殖和承包土地,秦秀霞一家每年都有9萬多元純收入,不僅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也讓家裡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記者:李雪陽

原標題:《【脫貧攻堅面對面】秦秀霞:不等不靠奔向脫貧致富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帶頭人沙萬富: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藉助政策實現蛻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0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的脫貧攻堅故事】黨瑞軍: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踏踏實實走向小康生活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黨瑞軍:脫貧路上不等不靠 踏踏實實走向小康生活 2020-12-02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面對面】從產業扶貧入手,金川寧遠堡鎮脫貧攻堅不畏難
    【脫貧攻堅面對面】從產業扶貧入手,金川寧遠堡鎮脫貧攻堅不畏難 2020-11-24 1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面對面】中共金川區寧遠堡鎮黨委書記潘從斌:以高質量...
    【脫貧攻堅面對面】中共金川區寧遠堡鎮黨委書記潘從斌:以高質量脫貧促鄉村振興 2020-12-09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海:綠水青山築起脫貧致富路
    原標題:[視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海:綠水青山築起脫貧致富路    青海依託當地獨特的資源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在旅遊、民族手工藝、特色農業等產業上做文章,助力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過去,村民大多居住在深山裡,放牧種地,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收入很不穩定。從2016年開始,青海省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將3萬多戶牧民從深山、高寒等地區搬出來,建設新村。正是受益於此,德吉村有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齊全的水電設施,藏族農牧民過上新生活。  靠山鄰水,海拔1900多米,氣候宜人。德吉村看準了綠水青山的自然優勢,村裡逐步打造旅遊村莊。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前些年為了給家裡老人看病,不僅花光了家裡全部的積蓄,還欠下了十多萬元的外債,加上吳金華身體不太好,不能幹重活兒,還要供孩子上學,日子過得很艱難。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入戶調查,了解到吳金華家致貧原因,2016年將他納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並根據他的意願,幫助協調了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吳金華高興地說到:「精準扶貧政策好啊!
  • 【她的脫貧故事】專心致志搞養殖 脫貧致富靠自己
    【她的脫貧故事】專心致志搞養殖 脫貧致富靠自己 2020-10-14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 老有所為」微視頻徵集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
    在這場攻堅戰中,湧現了許多老驥伏櫪、永不厭倦,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的老人,他們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並影響帶動身邊的人,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9月22日,由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指導,中國家庭報社主辦的「脫貧攻堅 老有所為」微視頻徵集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
  •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感恩戶陳九新:身殘志堅不畏難 苦幹實幹奔...
    脫貧攻堅大會戰|脫貧致富感恩戶陳九新:身殘志堅不畏難 苦幹實幹奔小康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11     來源:這裡仁和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省級光榮脫貧戶吉贊:拒絕等靠要
    四更鎮上榮村脫貧戶吉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一股子韌勁,積極發展種植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今天,《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專欄,我們一起來認識四更鎮上榮村這位省級光榮脫貧戶。幫扶責任人 賴義亮:2016年幫扶吉贊以來,政府在「兩不愁三保障」上給予他醫療幫扶和危房改造。同時為了順利脫貧,在產業上給予幫扶。省級光榮脫貧戶 吉贊:幫助了很多東西,醫療上有保障,比如說我花差不多2000元,報銷就剩下就100多,報銷91%,感謝政府對我們幫助這麼大。
  • 不等不靠不懈怠的「西疇精神」:引領文山殘疾群眾脫貧奔小康
    進入新時代,「西疇精神」被賦予了「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幹實幹創新幹」的新內涵,帶動了大批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眾多貧困殘疾群眾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主動脫貧,成為新時期「西疇精神」的參與者、見證者、踐行者。
  • 不等不靠早脫貧 自立自強奔小康——記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遊莊村...
    他不僅心懷感恩,更是處處自強,用辛勤的汗水、勤勞的雙手、務實的幹勁真正脫貧致富。遊坤勝,遊莊村二組村民,今年57歲,家中2口人,還有一個兒子,家中因妻子過世較早,生活的重任就壓倒他一個人身上,又因撫養年幼的兒子,不能外出務工,無穩定收入來源,且2014年兒子考入漯河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讓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打好脫貧「組合拳」 奔向美好新生活
    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毛南族是我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有毛南族6.45萬人,佔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的約70%。2019年底,環江縣貧困發生率降至1.48%。
  • 「弘揚蒙古馬精神身邊的榜樣」|堂吉思:迎難而上不等靠,脫貧路上不...
    自擔任村第一書記以來,他全力做好駐村幫扶工作,主動學習黨在現階段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把精準扶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認認真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工作業績得到了鎮黨委政府和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可和好評,2019年被評為全旗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做好調查,完善檔案。
  • 踏過萬水千山 牽上「脫貧羊」 奔向我的小康生活
    「去年,我們家賣出80多隻羊,淨賺了3萬多元,發展山羊養殖這條路可行。都說瑞雪兆豐年,我相信來年一定有更好的收成!」羅母指堅定地說。  蒿坪村的脫貧戶羅母指和他的100多隻羊就生活在這山水如畫的村裡。不論烈日炎炎還是風霜雨雪,羅母指在通往脫貧致富的路上,邁著大步朝前奔跑著。
  • 澄邁黃竹村脫貧攻堅中隊引進社會資本發展產業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黃竹村脫貧攻堅中隊副中隊長常彩紅介紹,黃竹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91人,為了幫助這些貧困戶脫貧「摘帽」,近些年,脫貧攻堅中隊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到黃竹村發展產業,帶動村民們脫貧致富。「在這打工一個月3000元,跟以往在外地打工收入差不多。」
  • 黃宏武:紮根脫貧攻堅一線 讓脫貧致富行穩致遠
    全家收入僅靠汪孝成在服務區打工,生活困難,工作隊幫助甘芬蘭到服務區加油站上班後,夫妻倆每月收入達到6000多元。夫妻倆人高興地說:「咱家2019年底能實現脫貧目標。」選準產業。「產業是脫貧的基石,但發展產業是一件費神費力的事。」黃宏武帶領隊員開始在村裡帶頭種了兩年的決明子等中藥材,結果以失敗告終。「種藥行不通,換路咱再衝。」工作隊員們沒有氣餒、不言放棄。
  •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白馬寺鎮: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白馬寺鎮: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2020-07-08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摘帽奔小康——看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致富路
    新春走基層 | 精準扶貧暖人心 脫貧摘帽奔小康——看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致富路 2020-01-15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 |阮洪流:化解「七大難」,窮村邁向奔富路
    走路難、吃水難、用電難、打電話難、看電視難、用網絡難、看病難這「七大難」一一化解了,下一個更大的課題是解決脫貧致富難的問題洪流在調查中發現,貧困地區有一個共同特點,除了自然條件較差以外,最大的問題是有些人「等靠要」思想嚴重,自力更生精神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