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日 , 四 時 之 始 也 。
真正的新年在立春這天,這天是十二地支生肖的分界線。立春節氣到的時辰,意味著此後出生的嬰兒屬新一年的生肖屬相,而非以大年初一計算,也就是說,在這一天,真正的新年到來了,氣數轉換又一輪。
立者,始也。自周朝起,已有記載從宮廷開始舉行隆重的慶典,上行下效,及至民間,立春舉行「 打春 」與祭 「 芒神 」,一片喜慶氣氛。
《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人們在宮廷或寺廟前設彩繪的春牛和芒神祭壇,在慶典結束後把春牛打碎,各人紛紛搶上一片彩牛碎片,是為吉祥的象徵。後來,發展至請 「春 牛 圖」 回家張貼,代表勤勉與豐收的好兆頭。到明代時,「打春」活動由官府組織,更見規模與制度,也是一年中,與民同樂的一件大事。
人們重視立春,更深層的含義應該是「與春共榮」。經過秋收冬藏,萬物開始復蘇,雖然冰水未化,凍土未開,但人們感受到大自然氣機轉變——「鬥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
也就是說,人與一切生命,感受到自然界的轉變,身心的蘇醒萌芽出發展的生機,並開始迎接太陽,準備新一輪的生命洗禮。
與其說立春是氣數的輪轉,耕作的生發,不如說是希望的迸發,生命的讚歌,理想的延續,自強不息的拼搏奮發。立春,只是有自然四時引領下,人生信念的堅守與天時合一。
養 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立春要注重扶植人體的生機——陽 氣。人體靠精微物質與自然滋養,並轉化為營養身心的能量,故立春應早睡早起,貼合自然。閑時踏春,站樁,打太極,甚至做自己喜歡的運動,「動」起來,陽氣得以抒發,昇華。
立春傳統吃「春餅」,是由一張餅皮包裹多種植物而來,如豆芽,青瓜絲,木耳,胡蘿蔔絲等卷在一起,或烤或烘,或煎或炸,人們也稱「咬春」,顧名思義,這些蔬菜都是春天應節時蔬,對人體生髮陽氣有一定幫助。
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是充滿歡迎與期待的時節,古代的智人們說「陽氣生」,它既是陰陽二氣對生機的描述,更是剛性力量生長的比喻。
所謂陽
天清為陽
心光明是陽
健康生活
恬淡愉悅也可謂陽
道德經雲:「萬物負陰而抱陽」,其奧義幽深,但對於凡人的我們,這句可理解為——經過寒冬困境,挫折考驗,我們必然能擁抱春光,迎陽生長。
春乃一年之始,要以開闊心胸,迎接朝陽洗禮。
立春更應立精神,節氣是人心中氣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若初心是靈魂中最質樸的美德,那在又一個新的節氣起點時,以善本為,立德,立品,立身,成仁。
過往第1期封面
立達族人
訂閱號
徵稿郵箱:eshanbao@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