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運動時到底該不該戴口罩?真人實驗:這種戴法會增加心肺負擔
伴隨著兩個多月「居家防疫」時光的結束,眼下,戶外和逐漸復工的健身房成了熱門場所。在揮汗如雨的同時,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運動時究竟要不要戴口罩?
最近發生的兩起「學生佩戴N95口罩運動猝死」事件,也讓大眾對運動安全的關注度持續走高。
4月24日下午,河南一名15歲初三男生戴口罩上體育課跑步時猝死
4月30日下午,湖南長沙湘郡未來實驗學校一名14歲中學生,在體考戴著N95口罩跑步時猝死
不戴擔心感染風險,戴了又特別憋悶——不少人陷入了兩難。
到底鍛鍊時該不該戴口罩?戴口罩運動為何會引發猝死?《生命時報》結合韓國真人實驗為你解讀,教你如何在防疫的同時安全健身。
運動時該不該戴口罩?
其實不僅是青少年,很多成年人戴口罩運動時也會覺得呼吸不暢,喘不上氣來。
我們運動時,特別是進行像跑步、打球這樣強度較大的劇烈運動,呼吸會顯著加快加強,通氣量明顯增加。而戴著口罩運動會導致通氣阻力明顯增加、通氣量下降,人自然會感覺呼吸不暢、喘不上氣來。
同時,由於氧氣攝入不足,心臟跳動也會明顯加快。心跳加快導致心臟負擔增加,形成口罩阻隔——呼吸不暢——攝氧不足——心跳加快——心肺負擔加重——心肺工作效率降低——呼吸更加不暢的惡性循環。
尤其是像N95這種專業高性能口罩,通氣性並不好,主要通過口罩外部的閥門與外界空氣實現交接。如果氧氣吸入不及時,那麼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會殘留在鼻腔內無法及時排出,從而反覆吸入二氧化碳,導致身體吸收不到氧氣,甚至造成缺氧症狀的發生。
假如在短時間內激烈運動,再加上身體可能長期處於體能鍛鍊不足的狀態,或存在某些基礎疾病,就極易發生危險,大大增加猝死的概率。
但引起猝死的原因很多,口罩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誘因。總體來說,戴口罩運動發生風險的機率遠遠大於不戴口罩。
業內相關專家表示,戴口罩運動作為疫情之下的一種「無奈之舉」,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論室內還是室外,若進行跑跳較多的劇烈運動項目時,最好不要戴口罩,因為這些運動需全身肌群參與,身體需氧量大,戴口罩易產生缺氧等風險;若是進行低強度運動,如健步走、瑜伽、太極拳等,可戴口罩進行。
戴這種口罩劇烈運動,很危險!
疫情期間為了防護病毒,我們基本上都會選擇佩戴N95這類高性能口罩。但如果在運動時佩戴這種口罩,反而會帶來健康隱患。
韓國延世大學進行的這項真人實驗發現,佩戴高性能口罩劇烈運動會增加身體心肺負擔。
研究人員讓一位20多歲的健康男子以每小時3公裡的速度在跑步機上慢慢行走,然後將時速加到6公裡。隨後對其心跳次數、血壓、血氧飽和度進行了測量。
接著,男子戴上能阻隔94%細顆粒物的高性能口罩,進行了同樣的運動後測量了數據。
實驗結果發現,慢慢行走時各種數據差異不大,但當步行加快以後,他的收縮壓從124升至141,動脈血氧飽和度從96%降至95%。
這主要是由於人體會出現保護性代償反應(機體在心力衰竭發生時,防止氧氣進一步減少的必要措施),所以日常生活中佩戴高性能口罩不會出現異常;但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即便是健康成年人群,也可能導致機體代償失調,增加肺部和心臟負擔。如果運動導致口罩被汗水浸溼,危險就會更大。
韓國延世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教授尹鎮河表示,口罩被浸溼後,人的呼吸能力會下降10%至20%,也就是心肺功能只能發揮60%至70%。也就是說,佩戴高性能口罩進行劇烈運動,再加上口罩被浸溼後沒有及時更換,會大大影響心肺正常功能。
特別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高性能口罩。因為這類口罩的通氣阻力通常都很高,雖然防護性好,卻不利於透氣。安靜時佩戴無妨,但劇烈運動時佩戴不但達不到健身效果,反而可能威脅到身體健康。
一套科學的「運動防護指南」
既然戴口罩運動有風險,是否可以直接摘掉口罩進行運動呢?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在戶外寬敞的地方,比如操場、公園、人員稀少的街道可以不戴口罩。
但鍛鍊時大家最好還是因地制宜、視具體情況而定。
戶外運動
長跑保持安全距離
如果想要進行長跑活動,可以選擇相對人少的地方,與他人保持2米以上距離,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
低強度運動可全程佩戴
如健步走、運動後的拉伸動作,以及太極拳、八段錦等中老年人群偏愛的鍛鍊項目,戴口罩進行完全沒有問題,且可以全程佩戴。
避免群體性體育項目
疫情期間,公眾應該單獨活動,最好避免進行群體性的體育項目,如廣場舞、打籃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場、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選擇人少開闊的鍛鍊場所
戶外運動時,一定要避免扎堆,儘量不要去公共運動場館內;可選擇人群較少的地方,比如江邊、海邊、森林公園等空氣流通的地方;最好避免小區遛彎,通常居民會比較多,街邊慢跑也不可取。
建議普通人群以有氧運動為主,可以適當進行一定強度的鍛鍊,比如慢跑、打太極、瑜伽、登山、騎自行車等。
降低跑步強度,以慢跑為主,同時控制運動時間,不要超過1個小時,稍稍出汗即可。
健身房
留意相關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比如是否限流、分時段開放,每天是否進行消殺工作,進入健身房前有無檢查體溫、查驗健康碼,訓練時學員是否被劃分在不同區域、保持較遠的間隔距離,教練是否全程佩戴口罩等。
如果以上條件都滿足,在健身房鍛鍊時可以不戴口罩;但健身房內沒有類似嚴格的防疫措施,或者同時運動的學員較密集,不建議大家去健身房鍛鍊。
選用帶通氣閥門的口罩
如果實在不放心安全問題,可以在健身過程中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通氣閥門口罩或運動防護口罩,以減少憋氣感。
同時要多準備幾個口罩,在口罩被汗水浸溼時及時更換,避免使用汗溼的口罩。
減少有氧活動
口罩造成的呼吸困難不僅會打亂有氧節奏,降低運動效率,嚴重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全。
建議可以考慮進行一些力量訓練。力量訓練本身屬於無氧運動,對氧氣需求量不是很大。但訓練時要注意,做完一組就休息一會,調整好呼吸再進行下一組。
及時補充水分
建議隨身攜帶水杯,不宜飲用過涼和過燙的水。回到家後,要及時脫去外套,清洗雙手。
參與體育鍛鍊一定要遵循科學適量的原則,如果運動後經常有頭暈、胸悶、喘不上氣的反應,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查。與事後救治相比,預防和及時幹預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來源:生命時報 編輯: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