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刺繡,壯錦,水竹花傘等非遺在用色彩與結構描摹彩雲之南的自然脈絡

2021-02-19 廣南分享

上方藍字關注最新廣南分享

廣南最新新聞資訊

10月20日,由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貧困地區文化旅遊資源直播推介活動,暨《火車火車哪裡開》系列直播在雲南壯族苗族文山州舉行。《火車火車哪裡開》系列直播互動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和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實現大小屏聯動,以國家級院團惠民演出結合嘉賓訪談的形式,通過融媒體直播推介雲南當地文化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助力決戰脫貧攻堅。 

此次直播活動以「漫步『雲』端 一路向『南』」為主題,分成「邂逅彩雲之南,奇妙民俗各不同」「舌尖上的雲南,開啟味蕾之旅」「七彩雲南出巧手,匠心永流傳」三大板塊進行直播推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章豔與施展、徐藝洋、陸思恆、何峰等文化志願者們與雲南當地民俗嘉賓一起深度體驗彩雲之南的民族風俗、美食風味、匠人風度。雲南文山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等11個世居民族,他們將共同發展的歲月羈絆,譜寫成多元文化融合的民族之歌,於直播現場傳唱經「滇」。

丘北縣被譽為「中國辣椒之鄉」,本地辣椒蘸水憑藉「上頭的魔力味道」,「隔屏收服」了八方食客的味蕾。此外,花糯米飯、米線、汽鍋雞、玫瑰米涼蝦、丘北荷花宴、大理砂鍋魚、西雙版納手抓飯、巍山粑肉餌絲等美食的推介品嘗,令不少網友直呼「想去!想吃!」民族文化,重在表達。富寧壯戲、坡芽情歌、彝族樂器弦子演奏在用聲音震動著七彩之滇的一呼一吸;廣南刺繡,壯錦,水竹花傘等非遺在用色彩與結構描摹彩雲之南的自然脈絡。這份經「滇」表達會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決戰脫貧攻堅的腳步,恆久流傳。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鄉村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開放的姿態成為文化旅遊發展和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重啟旅遊、再創繁榮,尤為重要。此次「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將沿著中國鐵路線行駛經過52個貧困縣,挖掘各地背後的文化價值、人文故事與地域風情,使屏幕前的觀眾可以近距離了解當地文化。同時,在從上海站發出的「央視頻號」高鐵上,乘客可在車廂裡收看52個貧困縣的資源推介宣傳片,用手機掃描座椅靠背上的海報二維碼,可查詢貧困縣豐富且富有民族特色的農產品、非遺產品信息並下單購買,有力推動旅遊減貧和振興鄉村經濟。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覺得好看,請點下面↓↓↓

相關焦點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
  • 線韻悠悠繡人生 武山刺繡非遺傳承人王雲霞的刺繡人生
    在千千萬萬條絢麗多彩的人生道路中,王雲霞選擇了刺繡,用彩線編織人生的夢想,用小針洞開人生的大門,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武山刺繡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成為用彩線繡出精彩人生和美好生活的領路人。王雲霞拜劉雲帆為師後,更加勤奮努力,一方面在網上大量學習借鑑湘繡、蘇繡、隴繡的優秀成果,一方面加強刺繡的實踐操作。把別人跳舞、遊玩等娛樂的所有時間都用在刺繡學練上,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她熟練掌握了平針繡、盤金繡、亂針繡、纏針繡、打籽繡、編織繡、法式繡等各種針法,能夠根據所繡作品靈活運用、自如組合,藝術表現形式從小香包到人物、動物、花卉、山水等,藝術水平、藝術風格和獨創特色初步顯現。
  • 非遺博覽會上有群「小老虎」?澄城刺繡傳承人談針線活兒裡的寄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虎頭帽、虎頭鞋、荷包、筆筒、捶背虎……在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上,來自陝西省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澄城刺繡」帶來了多種的「虎文化」元素展品。這些充滿東方韻美的「小老虎」們色彩明快、活靈活現,不時吸引著來看展的兒童和家長。今年41歲的王春莉是「澄城刺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據她介紹,陝西刺繡淵源深厚,周秦漢唐都有記載,作為四大繡品的母體藝術,在西北大地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 貴州旅途,邂逅苗族非遺刺繡,可能我也會有一件刺繡裝點的大衣
    ,貴州堪稱是非遺博物館,在接觸的過程中,自己有不少感觸,前幾天6月13日,正好是世界文化遺產日(每一年六月第二個星期六),所以也想說一個跟非遺——刺繡有關的旅行故事。1次, 在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閒逛,一女孩在我不遠處站著張望,我被她身上的衣服——帶著恰到好處的刺繡點綴的衣服觸動到了,它簡約,低調而奢華,卻顯得儒雅和文氣,在絢爛色彩瀰漫的景區顯得非常特別。
  • 民間工藝|刺繡篇——看從江少數民族婦女傳統手工技藝吧
    不同的民族刺繡,富有的想像力和藝術魅力也自然不同。貴州從江縣境內就有苗、侗、壯、瑤、水等五大民族,而這些少數民族婦女們均工於刺繡,從側面記錄著少數民族的歷史,閃爍著少數民族婦女的智慧之光。在少數民族地區,姑娘們還把刺繡當作出嫁前的必修課.最原始的刺繡圖案和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的結合,便成就獨樹一幟刺繡絕門技藝。
  • 巧手織壯錦,花米飯生財富!雲南省師宗縣小小特產蘊涵大寶藏→
    餘晶鳳是五龍壯族鄉水寨村人,從小就跟家人學習了壯錦壯繡的手藝。如今,這個家傳的手藝已經成為了大家脫貧致富的好方法。壯錦採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圖案生動、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壯錦織造的手法和工序也非常講究。
  • 五龍有「兩寶」:花米飯和壯錦
    而這裡最讓我難忘的則是花米飯和壯錦。五龍說的是位於師宗縣的五龍鄉,因五條河流匯聚於此,因而得名。距離縣城約60公裡,地處滇、黔、桂三省交界處,居住著壯、苗、瑤、彝等6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數量較多。一次採訪,途經五龍,地熱河谷氣候下環山草長鶯飛滿目翠,心情突然就變得離奇的好。
  • 人物剪影丨安鎖香: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走進董炳小學的刺繡教室,桌子上放滿了色彩繁多、圖案娟秀的彝族刺繡作品和半成品,這些豔麗精緻的彝繡作品,都出自學校彝族學生之手,一色一紋裡繡出的是年輕一代的傳承之力。教授他們彝繡的老師名叫安鎖香,是玉溪市級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2010年獲「玉溪市民族民間工藝師」稱號。
  • 帶你認識全新的廣南!!
    2018年,縣委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打造「天之廣·雲之南——原生態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理念,將原來的「又廣又南」定位為「天之廣·雲之南」,「廣」,體現廣南人的格局、氣度、胸懷和包容;「南」,體現廣南所處的具體方位,位於彩雲之南的東南方,即:美麗的世外桃源。
  • 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飛針...
    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12月18日至20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屆時,小龍茵刺繡傳習館將帶著原汁原味的民族服裝,和融入設計師理念的時尚與傳統相結合的新繡品亮相時裝周。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
  • 彝族刺繡|遊走在手中的文化脈絡
    彝族服飾多以刺繡為主,輔以銀飾配之。一針一線織就一世錦衣,讓彝族的血脈遊走無量哀牢,在溫潤中回歸本真。一塊繡布,一根繡針,千迴百轉間,留住了時間,留住了歲月。彝族刺繡種類繁多、製作精美,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儋州非遺系列活動豐富多彩(配組圖)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儋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那大鎮名都天街舉辦。        本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豐富多彩,有歷史悠久、深受當地民眾喜愛的民間藝術——儋州山歌、儋州調聲、儋州排子鼓表演;有獨具特色的傳統苗族刺繡蠟染技藝展示;有百年傳承、風味獨特的儋州傳統小吃(儋州粽子、儋州米爛、中和香糕)展示與銷售。特別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非遺文化展演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
  • 你沒見過的神秘剪紙刺繡與傳家寶嫁衣 | 我身邊的非遺
    許多設計師(非遺人)攜作品亮相時裝周,給觀眾帶來了美的享受,也將傳承民族經典技藝和傳統文化的理論、理念、思路傳遞給了更多人。騰訊新聞作為特別支持單位,報導了本屆民族時裝周的4位非遺傳承人。這是她們的故事,也是我們身邊的非遺。點擊觀看視頻:94歲老人巧手剪紙刺繡,讓彝族刺繡放光彩
  • 【傳承】中國的「四大名錦」——雲錦、蜀錦、宋錦、壯錦
    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貝是一種錦的名稱,用預先染好的絲,按貝的色彩花紋織成的。說明在商周時代就有錦的絲織物。在唐宋時代織錦工藝技術發展很快,花色品種很多。到了元代,則是織錦技術的鼎盛時期,用金銀線作緯線,織成富麗堂皇的織金錦。
  • 非遺X文博旅遊季,體驗一場國潮之旅!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將今年「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題確定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華韻文創 硯山縣華韻手工刺繡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民族服飾、旅遊文化產品、手工刺繡製品及銷售的民族刺繡企業,旗下有硯山縣紙藝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硯山縣白沙坡刺繡協會
  • 刺繡大師繡出「活貓」古老非遺蘇繡萌翻網友
    在@刺繡技藝大師的抖音帳號上,我們看到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甘願清貧,忍受孤獨,堅守內心,只做一件事:將中國的傳統刺繡藝術傳承下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遺刺繡技藝傳承人。陳水琴就是其中一位非遺刺繡技藝傳承人。她發布在抖音上的一幅《遠眺》繡品,瞬間吸引了大批年輕吸貓族的關注。
  • 大姚縣組團參加「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活動
    本報訊(趙海霞 民族時報記者 陳明海)6月13日至16日,雲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暨「非遺購物節」在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舉辦,大姚縣文化和旅遊局「組團」由縣文化館牽頭組隊參加展示展演活動。
  • 滿族刺繡:千絲萬縷盤金龍,一針一線繡春秋
    不僅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強烈明快的色彩,其圖案造型也尤其創新與大膽。 李玉蘭展示傳統滿繡香囊(襟掛) 滿繡的風格與漢族刺繡派系不同,其工藝主要集中在小物品方面,比如:菸袋、香包、刀鞘、箭袋、弓袋、髮帶、帽頂、圍巾、鞋面、枕頭頂、幔帳套、馬鞍墊、薩滿裙帶等。
  • 刺繡之美,簡單的圖案,也會因為色彩和針法,變得複雜好看
    嗨,大家好,我是小愛同學,本期和大家分享作品賞析,來自國外刺繡達人Kelly Ryan。刺繡,小愛自發布以來,有過很多刺繡方面的分享和學習,最後還特意編寫一個刺繡專欄供大家系統性地對針法幫助學習。還是有很多夥伴們不知道繡啥,本期分享作者的作品,就是一些簡練的圖案,通過繡線色彩的豐富與針法的飽滿而變得複雜,無論怎樣,好看就行!這些小清新雅致的刺繡圖案一直是非常受人喜歡,以充滿生機的花朵為中心,圍繞植物、花朵展開故事想像。也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顏色,或是挑戰單色系哦。刺繡達人Kelly Ryan。她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而且多才多藝,尤其喜歡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