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取消士紳當差?

2021-01-17 莫地方

雍正皇帝之所以會要求士紳繳納賦稅,根本原因在於國家賦稅減少,只能從百姓身上繳納費用,雍正為確保國家有足夠資金髮展,只能要求官員、地主為首士紳階級繳納賦稅,從而減輕百姓負擔,增加朝廷稅收,確保國家政權穩定。

康熙皇帝是位十分出色帝王,一生輝煌無比,建立過無數功勳,這讓榮獲千古一帝佳號,在完美皇帝中有其灰暗一面,康熙皇帝晚年期間犯下了不少過錯,奪嫡之爭讓兄弟殘殺,政治不穩定,縱容貪腐導致無官不貪,停止對外貿易,實行閉關鎖國。這一切鞏固自封表現,導致帝國表面上繁榮,實際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若不解決有可能影響帝國穩定性。

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足夠金錢才能促使國家順利發展,雍正帝登基後遇到一個大麻煩,官場貪腐嚴重、國庫空虛,這讓大清王朝當家雍正十分憂慮,想著法子要讓國庫充盈起來,先後推行清查虧空、攤丁入畝、火耗歸公、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相關政策,只為一舉扭轉國庫虧空一事。

這些政策中,最狠的一項政策應該是」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古時候,能做上士紳官差必然有一定勢力,皇帝為了籠絡這些人也給了他們不少優惠政策,只為讓他們能支持自己統治,這些人是國家統治中堅力量,想要確保國家穩定只能安撫他們,他們才會為皇帝管理百姓,宣傳國家政策,可以說,雍正敢讓他們繳納賦稅需要很大的勇氣。

雍正皇帝之所以要收取這部分人賦稅,很大原因在於國家財政到了即將揭不開鍋地步,他才會讓這些人繳納賦稅,不僅跟官員收取賦稅還向天下讀書人收取賦稅。他之所以要收取讀書人賦稅,根本原因在於天下讀書人本就多,這些人沒法全部都能考上功名,那些考不上功名人必須繳納賦稅,這樣才能確保國家賦稅不斷。

那些讀書人自然不願意繳納賦稅,他們認為自己勤勉讀書數十年,本該高人一等,不應該和升鬥小民那樣繳納賦稅,他們必須站出來反對這一項弊政,出現了河南生源罷考,大臣將這件事情鬧到大堂上,任他們如何鬧,雍正改革決心一直未變,只要我在位一天,我就必須將相關政策推行下去。

雍正皇帝也很無奈,他作為帝國當家人十分了解國家具體情況,深知若不改革國家必然完蛋,為此他只能只能舍小護大,方可確保國家穩定,也能延續大清王朝統治,畢竟人民壓力輕了,才不會揭竿起義。

他思來想去,那就讓有錢繳納賦稅,這些人反正也享受了這麼多年優待,這時候應該為國家做出一點貢獻,否則對不起這個國家。雍正皇帝一系列改革下,徹底扭轉了康熙年間不少弊政,讓國家財政逐步轉好,百姓生活安康,為乾隆帝登基承平局面打下一定基礎。

雍正皇帝去世後,乾隆皇帝成為大清王朝當家人,成為皇帝後必然要有新氣象,才能展現新氣象,為確保國家穩定,乾隆皇帝選擇放棄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也能理解,畢竟,他還需要這群人為自己守護天下。

乾隆皇帝之所以取消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根本原因在於他有這個勇氣,大清王朝國庫充盈,百姓有足夠糧食,全民安康,這讓乾隆皇帝看到了國家繁華一面,他必須革除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一些弊政,這其中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必然首當其衝。

在數十年賦稅改革下,國庫早已充盈,可官員和鄉紳因為該項政策,遭受到了莫大精神負擔,讓他們從骨子裡厭煩該項政策,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他們自然不敢多言,可雍正皇帝一走,反對苗頭自然會逐步升起,乾隆皇帝本就是一位出色政治家,深知其中弊端,他只能將該項政策廢除,以確保士紳階級繼續對自己支持。

從中能看出,雍正皇帝敢於得罪士紳階級本就要有莫大勇氣,寧願遭遇到罵名,也要將利國利民政策推行下去,從中能看出,雍正皇帝不重視自己名聲,在他眼中只有國家強大穩定才是王道,自己遭遇千古罵名又如何。

乾隆皇帝繼承皇位,必然要調節和士紳階級矛盾,選擇取消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必然能深受士紳階級支持,他深知自己要推行各項政策,還是需要這些人支持,不能將關係弄錯,現今,國家財政充盈,沒必要再繼續推行該項政策,這樣反而不利於自己統治,乾隆為自己統治穩固,選擇取消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確保自己政權穩定。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士紳是古代社會的穩定器?它是怎麼形成的?又是如何消失的
    而今天作者要講的士紳,就和這4篇課文有關。古代有句名言叫做「皇權不下縣」,那麼縣以下的靠什麼來維持呢?那就是士紳。什麼是士紳?為何這個階級在歷史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又為何突然消失了呢?為了安撫這些落第的讀書人,就出現了所謂的士紳階層。其中,朱元璋是最聰明的一個。·朱元璋給士紳的特權在朱元璋之前,秀才和舉人是有保質期的。過了這個期限你再沒有上進,那就取消你所有的特權了。
  • 狂想:「孟子思想指導的士紳階級對華夏文明各朝代帝王的影響」
    這為孟子思想地位的提升和文化的興盛提供了動力,也為士紳階級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士紳的崛起為孟子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土壤,孟子思想的發展也為士紳的崛起提供了思想理論和道德方面的方面的自我諒解。可以說宋朝建立之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是士紳階級影響華夏文明的走向。
  • 為何說乾隆才是史上頭號罪人?看下他掌權時,到底都幹了什麼勾當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乾隆才是歷史上最大的罪人,正是因為他掌權期間留下了罪惡的種子,於是在晚清時期才會開花結果。有人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慈禧接管政權的時候,大清朝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了,慈禧也曾想法彌補,然而也是無力回天。那有人會說了,道光在位時期,洋人就開始對我們發動侵略並佔領我們的土地,為何不說道光是歷史頭號罪人呢?
  • 雍正帝寵臣,為何不被乾隆認可?並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麼簡單
    就實際歷史功績而言,大清王朝在乾隆皇帝治下出現了鼎盛景象,固然有著雍正皇帝打下的堅實基礎,但自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的30年間,國庫存銀能長期保持在六千萬兩以上,統治疆域遼闊,皇權高度集中,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也絕對離不開乾隆皇帝的「有為之治」。
  • 雍正對縉紳特權的打壓為何失敗
    巡撫田文鏡在河南試行「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鬧得當地生員罷考,李紱、謝濟世等清流聯名上疏,被雍正皇帝斥為朋黨之爭。在電視劇裡,「一體納糧,一體當差」被標榜為雍正皇帝三大新政之一,成為他招惹士紳仇恨的重要原因,但在真實歷史中,「一體納糧,一體當差」雖然激起風浪,卻是一個很短命的政策,它甚至沒有推行到全國,就偃旗息鼓了。
  • 為何明代士紳階層能興起?說一說讀書與種地的關係
    為何明代士紳階層能興起?說一說讀書與種地的關係。能讀多少書取決於能種多少地?說一說古代中國的耕讀傳家這是一個關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士紳階層是伴隨著農業技術進步,田畝單產量提升而出現的一個階層。士紳階層指的是古代中國在地方上享有政治特權的讀書人以及退休的官員,士紳階層就是文人加地主,或者說有文化的地主。士紳階層的興起,根本原因有兩個:糧食畝產量,土地制度。
  • 陝北「士紳頭子」
    直到明清時期由於血統世襲製成分日漸稀薄,「士紳」這個名字才真正叫響。再到清末民初,士紳包括的範圍那就越發鬆寬了,主要由當地退休返鄉的官僚或長期賦閒居鄉養老的中小官吏、落第士子、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宗族元老、富商等一批在鄉土社會有影響的人物構成。跟傳統的士紳有所不同,不再以「功名」身份獲取社會地位,已經成了沒落士族和閒散鄉紳的次主流社會結合體。
  • 閒談話史1||蕭一湘:從士紳看朝野分權 ——士紳史話
    嘗讀中國歷史,帝王將相、忠孝節義、儒林文苑、隱士方技、流賊宮人、都有記傳,獨地方士紳,竟付闕如/但在大量地方志和族譜中,卻佔了重要地位。族長是一族之長,士紳乃一方之雄。士紳既是一個地方諸姓的頭兒,又是本姓的族長。據《明史》記載:「裡設老人,選年高為眾所服者,導民善,平鄉裡爭訟。」
  • 當差造句和解釋_當差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當差(dāng chāi)。 [冰心《冬兒姑娘》:「她爸爸本來在內務府當差,什麼雜事都能做。」] 當僕人。也指僕人。 [曹禺《雷雨》:「我們兩間半破瓦房居然來了坐汽車的男朋友,找我這當差的女兒啦!」,茅盾《鍛鍊》:「開門的正是女僕阿金,老當差根寶卻躲躲閃閃縮在後邊。」]
  • 只需改一個名字,就能獲得狀元稱號,此人為何拒絕乾隆
    黃觀還是遇到政治立場上的問題,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被取消狀元名號,就顯得有些哭笑不得了。因為乾隆要他改個名字,可他不肯。其實只需改一個名字,就能獲得狀元稱號,此人為何要拒絕乾隆呢?此人名叫祝順昌,家境殷實,原本可以直接繼承家業的他,卻選擇要去參加科舉。由於家境好,所以祝順昌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加上他為人聰明,參加科舉是不成問題的。
  • 《延禧攻略》高貴妃原型並不跋扈 乾隆為她寫了16首詩
    她與乾隆皇帝相愛相戀11年,乾隆皇帝對她讚譽有加。當她死後,乾隆皇帝先後給她寫了16首感情豐沛的詩歌。他們之間如果沒有相當深厚的感情,是不可能做到這樣子的。讓我們忘記電視劇,點開這篇文章,回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春天,尋找真實的高貴妃吧。一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 大器晚成的田文鏡為何死後會在乾隆朝一落千丈備受批判?
    田文鏡自康熙朝步入仕途,到了雍正朝受到雍正寵信步步高升,他在雍正一朝並沒有失寵,但是在死後他卻在乾隆朝備受批評,而且後來還莫名其妙地被乾隆把墳推平了。下面就來說一說田文鏡是如何受雍正寵信,又是如何在乾隆朝飽受批判的。
  • 康熙、乾隆駐蹕平原
    在清代帝王中出巡次數最多的當屬康熙、乾隆兩帝。康熙皇帝在位時曾3次東巡、6次南巡,其中有4次途經並駐蹕平原。乾隆皇帝6次南巡,其中有4次途經並駐蹕平原。康熙皇帝駐蹕平原據乾隆十三年《平原縣誌》(後簡稱乾隆志)記載,康熙二十三年九月,康熙皇帝東巡。
  • 乾隆為何與緬甸開戰?清朝明明國力遠超緬甸,為何又鎩羽而歸?
    最終,這場戰爭於乾隆三十四年以議和藉口停戰,實力強盛的清軍竟然慘遭戰敗。其實在戰爭爆發之前,清朝廷與緬甸的邦交關係處於緩和狀態,那麼,乾隆為何會在1762年選擇對緬甸開戰?實力強大的清朝為何又在這場戰爭中落得一個鎩羽而歸的下場呢?
  • 康熙留給雍正800萬,雍正留給乾隆6000萬,乾隆留給嘉慶多少?
    前文已經提到過,康乾盛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那麼康乾盛世之前的時期指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前期。康熙是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父親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順治。第一、規定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從而廢除了官僚集團的特權;第二、通過制定攤丁入畝的政策,從而減輕窮人負擔;正是這兩項重大舉措,使得大清王朝再次的繁華起來。從他接手帝王到他將皇位傳給乾隆,雍正帝用了僅僅十三年的時間,就將國庫從八百萬兩白銀擴充到了六千萬兩白銀,不得不說雍正的治國之術非常厲害!
  • 為何說乾隆和慈禧都無比的聰明?縱看歷史,你能超越他們的智慧嗎
    有人喜歡很情緒化,並幼稚地謾罵乾隆和慈禧是敗家子,其實,他們能控制一個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帝國那麼多年,這本身已經超越了絕大多數網友的小智慧。乾隆之所以摒棄老爹雍正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起納糧一起當差」、「廢除賤籍」、「推行普通話和全民教育」這些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唯獨留下「改土歸流」和「文字獄」,就是因為乾隆比雍正更明智。
  • 乾隆沒錢了也玩
    中國古代有個招財神獸,朱元璋沒錢,在國庫放一對就有了,乾隆沒錢了也玩它,很是靈驗。什麼神獸呢?貔貅。貔貅又叫「闢邪」、「天祿」,很早就被視為招財神獸。上古時期,人們有佩戴貔貅闢邪的習俗。但闢邪只是貔貅的一個小功能,它的最大功能是招財。
  •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也就說,世宗這個廟號,絕非大臣們吹牛拍馬,也不是我這個新皇帝壓著你們給的……列位,看到此處,你們是不是也跟我一樣,覺得乾隆這是做啥?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不老實,不老實就是欠收拾啊!為何新皇帝顯得如此心虛?
  • 為何乾隆一死,嘉慶就急忙處死和珅,真的是另有隱情?
    ,可是為何在他剛去世了之後,他的兒子嘉慶就立馬將和珅處死,並且還說他貪汙公款,這又是因為什麼呢?,而且我們的乾隆皇帝更是一個治國的好手,當時的國家可是十分富足,所以說對於他的這些錢自然不會動心,因此並不是衝著他的錢來的,那又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