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記得,遇見繡球時的一次次驚動。
最先是木繡球,學名「繡球莢蒾」,忍冬科莢蒾屬灌木。四月初,在湖師文學院的一側遇見一棵木繡球,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垂在小樹上的繡球,格外為其高仰團滿所驚。後來得知木繡球與繡球並不是同種植物,它們不同科不同屬,只是長得像。
彼時,淡綠的花團為暮晚時陰藍的氣氛所浸,幽幽綠綠,宛如繁複的顏料暈染在畫布上,開了一朵又一朵。
木繡球,學名「繡球莢蒾」
難以想像,那樣細瘦的枝條能噴薄出如此多的花來。明年一定要將它的開花過程細細觀察一番。知曉美從何而來,為之夢縈的心才有歸處。
一日,狂風勁吹,樹葉、樹枝、泡桐花落一地。在繡球樹下撿了一朵斷枝,開心地捧回家,插在桂花釀的酒瓶中,瓶肚圓鼓,花團圓滿,十分相宜。
四月中,去紫風公園探瓊花。那兒有100多株瓊花樹,也有木繡球。木繡球至極盛,花色由青轉白,團團累累,垂墜連綿,如暴雪壓枝,令人驚嘆。瓊花與木繡球同科同屬,但瓊花凝香,為昆蟲喜愛。木繡球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瓊花僅四周為不孕花,中心為可孕花。
木繡球,花色由青轉白
瓊花,中心為可孕花
我在園內轉了一圈又一圈,踟躕忘返。後來,下起急雨,沒有雨傘,於是一邊等雨停,一邊等心為美所盈溢。樹下偎花的人走了,兩對拍婚紗照的新人也走了,連蜜蜂也躲了起來,只剩雨線斷斷續續,在空氣中化霧。整座花園像是被遺忘了,陷入沉靜的夢柯。
瓊花
印象中與瓊花相似的還有蝶花莢蒾,這花是我在廣州所見。廣州甚少潔白花樹,因此,當我第一次在華南植物園見到它們時,整顆心為之久久地震顫。
蝶花莢蒾的不孕花非常像仙氣的蝴蝶棲止在中心的可孕花上,靈動翩然。這也是植物的繁衍技能,貌美的不孕花負責招蜂引蝶,樸素的可孕花負責結婚生子。去衡山時還見過一種蝴蝶戲珠花,這花與蝶花莢蒾極相似,區別主要看葉脈,蝶花莢蒾葉側脈5-9對,蝴蝶戲珠花葉側脈10-17對。
蝶花莢蒾
左:蝶花莢蒾,側脈5-9對;右:蝴蝶戲珠花,側脈10-17對
至五月,便是名副其實的繡球季了。繡球為虎耳草科繡球屬灌木,較矮小,屬於「俯看型」,而木繡球屬於「仰看型」。住處附近有戶人家,種了許多繡球,我常跑去看。
繡球的開花過程一直在變化,先是豆綠色的密集花序,隨後不孕花萼片漸漸長大,舒展開來,顏色轉淡,從豆綠、黃綠轉為淺綠,至此為蓬蓬花球。之後,不孕花萼片繼續變色,淡藍色從萼片邊緣漸漸暈染至中心,由淺藍、澄藍、鬱藍至深藍。繡球花的顏色會隨土壤的酸鹼變化,土壤的酸性越強,花色就越藍,反之則越紅。
繡球不孕花萼片變化
顯然,繡球最美的部分是花萼,真正的花十分微小。花萼中心非常小的一朵為不孕花,雖會開花但不會結果。可孕花藏於花萼下,不容易發覺。
左:不孕花開花,右:可孕花開花
那兒有許多繡球的園藝品種,素白的、淡粉的、深粉的、粉藍的、玫紅的、紫紅的、藍紫的、純藍的······花色之華美,令人嘖嘖稱奇。我最愛的還是藍色系,那樣幽邃深遠的藍,仿佛能洗去人心中的一切煩憂。
品種:爆米花
品種未知
品種:花手鞠
記得有一盆花在高處,我蹲在花下,團團花球垂在頭頂,如一個巨大的花冠。花球上四片連在一起的花萼被照地薄薄透透,忽忽閃閃,仿佛要與瞳仁中的映像融為一體。
除了繡球,那兒還有不少花,如三色堇、碧冬茄、美麗苘麻、虎耳草、朱頂紅、月季、吊蘭等。有地栽的,有養在花盆的,地面上擺一層,鐵門上再固定或垂吊幾層,不同的植物形態,不同的花色、花香,還有一旁晾曬的衣服以及屋內的動靜,構成了一小座沾染著人情味的家之花園。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天我在外拍花,聽到屋內媽媽在教育小孩。記憶最深的一句是:你現在應該緊張起來了,每一天該做什麼都需要有清晰地規劃,英語學多少小時,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上廁所,都要規劃好······後來,孩子到外面來,我一見,心中訝異極了,因為那不過只是一個才讀小學三四年級的小男孩。他見我在那拍花,顯得很雀躍,開心地喊著:媽媽,我們家的花好漂亮呀!
6月初,去了一趟湖南植物園,專門為繡球而去,那種盈溢的美終於攀升到了頂點。除了繡球,園內已沒什麼其他花開。櫻花樹下的繡球種的滿滿當當,數量之多,像潮水般泛漫,實在饜足人心。但這饜足感也攜來哀意,那樣的繁複與華美是為微小的心所不能負荷的。
山繡球
在《視覺014》中讀到一篇描寫雅庫特人的文章,那仍有不少人保持著極其簡樸的生活。「他們互相幫助,共同生存,和自然保持著真誠的關係。他們按照自然法則生活,不去輕易破壞既存的模式。他們不要求超出生存必需的東西,他們是世間的鹽。」
這不得不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及對美的理解。欲想越多,所承載的負累就越重。當然,簡樸也很難達成,這需要長久地訓練和克制。
「虛亭落清影,夜半月明時。」喜歡明代畫家陳淳的這兩句詩。我覺得這便是我心中最簡素的繡球之美了。
…… end ……
文字 / 玉子
圖片 / 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