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姑娘
內容付費時代,催生了無數的知識IP,如寫作大咖spenser,文案高手李叫獸,經濟學大薛兆豐等,這些人把知識經濟運營得紅紅火火,賺得滿地金缽。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這一步呢?
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從不跳出自己的能力圈。
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什麼是能力圈?
能力圈是指由你真正擅長並懂得的知識組成的,而且在這些領域裡,你要比90%的人做得好。
比如,你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屬於你的能力圈,但當你把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其他人一比就立馬遜色了,那寫作能力就不屬於你的能力圈。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領域都是二八法則,比如,20%的人擁有80%的錢,20%的客戶帶來80%的利潤,20%的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
這個世界不是五五分,而是二八分,甚至一個池塘裡面,即使剛開始你投入大小差不多的魚苗,最後也會出現大魚佔20%,小魚佔80%的結果。
所以,一定要認真評估自己的能力圈是什麼。
我知道秋葉大叔,比大部分人都早。
在十多年前,我就曾經給他寫郵件請教過關於PPT的問題,還去上海參加過他徒弟的培訓,那時候秋葉大叔還不怎麼出名,大多時候他都是在更新他的博客,還在推銷他的書《超越對手:大項目售前售後的30種實戰技巧》。
因為秋葉在進入大學當老師前,曾在軟體行業做過幾年的項目經理,他自認為他在項目管理這一領域有價真貨實的乾貨,這本書肯定能賣得很好。
結果大跌眼鏡,書的銷售慘澹無比,因為對於他而言,即使他做過很多大型的項目管理,但是他在銷售領域的擅長程度難以排到前10%,而同樣是講大項目銷售,IBM的《新解決方案銷售》就賣得很好。
為什麼?因為IBM做到了比其它90%要好。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因為PPT做得好,秋葉大叔成名了,後來他又成立團隊和公司聚焦在職場技能上,在網易雲課程上的課都賣得非常好。
其實同時期講PPT的人很多,為什麼秋葉能成功呢?
這是因為秋葉找對了用戶。秋葉作為大學老師,每天和學生接觸,最了解用戶的需求,所以他的解決方案最接地氣,最適合學生。
很多人講PPT關注的是軟體技巧,而秋葉最先察覺到學生做PPT缺的不是技巧而是邏輯不清,因為秋葉有軟體公司項目管理的從業經驗,他的邏輯性很強,所以,秋葉大叔在PPT上著重講邏輯梳理,講歸納、演繹、金字塔原理等分析方法,這樣他就與其它講PPT的人拉開了差距,產生了分異性,他的PPT系列書籍大賣。
從秋葉的實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他聚焦在了自己的能力圈內,所以才得以成功。
為什麼最開始投入幾乎大小相同的魚苗,最後沒有形成平均大小的分布,而是二八分布呢?
那是因為,剛開始投入的魚苗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有一些體形稍微大一點、有力一點的魚苗,因為擁有更多的推進力和大一些的嘴,便形成了小小的優勢。而這樣的優勢產生的效果會疊加,最終導致魚塘的二八分布。
所以,只有能力圈才能幫助你突圍,讓你成為二八定律中的那個「二」。
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欲望
曾經有段時間,我想好好學習怎麼寫文案,所以關注了某個寫文案高手的微信公眾號。這位大牛在廣告行業從事多年,對寫文案、講品牌和營銷都非常擅長,成立公眾號時間不到半年,他的粉絲就遠超了十萬。
他分享過這個公號的成功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在早期時他壓根沒想到要在公號上講文案、講品牌,他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做這些,再在公號上寫這些太沒意思了。所以他在公號上寫過電影評論,寫過有趣小段子,寫過其它雜七雜八的內容,毫無例外,粉絲和閱讀量一直沒有起色。
直至偶然的一天,他寫了自己當天本職工作遇到的一些事情,講了如何寫廣告和文案方面的內容,突然就火了,各個微信公號轉載此篇文章,粉絲一夜間漲了好幾萬。
於是,從此以後,他在公號上開始寫起了他的本職工作內容,進入了屬於他的能力圈。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這位大牛在公號上寫影評寫不過專業的,寫小段子自己也沒這天賦,只有寫自己能力圈內的內容,才能進入前10%,從此公號的價值一飛沖天,僅公號收益就超過了他的本職工資收入。
查理.芒格說「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讓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最近幾年不是一直在提倡要跳出舒適圈,去往學習圈嗎?怎麼又讓人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呆著。
是的,你應該跳出舒適區,但重要的決策仍然是圍繞著自己的能力圈。
跳出舒適圈,是拓展我們能力的過程。
但我們要讓自己的能力比90%的人都好,才能納入自己的能力圈中。
就像愛迪生所說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的重要。」
沒有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你很難做到比90%的人要好,所以能力圈的拓展其實非常困難,有時候甚至不可能。
如果你沒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在進行重大決策的過程中輕易脫離自己的能力圈行動,那麼就很有可能會被非常擅長些領域的人打得一敗塗地,容易會付出極大的代價,造成以難以彌補的損失。
這就像當年紅軍離開自己的能力圈,去攻打大城市,結果可想而知。
韓寒在20歲時曾經和某足球兒童預備隊打比賽,本來以為自己肯定能夠打得過這些五年級的小學生,結果被虐的不行,簡直是「被小學生們當狗遛」,最終以0:20的成績慘敗。
在這之前,韓寒以為踢足球是他的能力圈,可在一群小學生們面前,他才意識到了踢足球進入不了他的能力圈。
無一例外,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都仰慕那些厲害的人,會不自禁的思考「他怎麼那麼厲害」?
諸不知,厲害的人只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舒適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