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厲害的人從來不離開自己的舒適圈

2020-12-23 呂姑娘說職場

文|呂姑娘

內容付費時代,催生了無數的知識IP,如寫作大咖spenser,文案高手李叫獸,經濟學大薛兆豐等,這些人把知識經濟運營得紅紅火火,賺得滿地金缽。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這一步呢?

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從不跳出自己的能力圈。

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什麼是能力圈?

能力圈是指由你真正擅長並懂得的知識組成的,而且在這些領域裡,你要比90%的人做得好。

比如,你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屬於你的能力圈,但當你把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其他人一比就立馬遜色了,那寫作能力就不屬於你的能力圈。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領域都是二八法則,比如,20%的人擁有80%的錢,20%的客戶帶來80%的利潤,20%的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

這個世界不是五五分,而是二八分,甚至一個池塘裡面,即使剛開始你投入大小差不多的魚苗,最後也會出現大魚佔20%,小魚佔80%的結果。

所以,一定要認真評估自己的能力圈是什麼。

我知道秋葉大叔,比大部分人都早。

在十多年前,我就曾經給他寫郵件請教過關於PPT的問題,還去上海參加過他徒弟的培訓,那時候秋葉大叔還不怎麼出名,大多時候他都是在更新他的博客,還在推銷他的書《超越對手:大項目售前售後的30種實戰技巧》。

因為秋葉在進入大學當老師前,曾在軟體行業做過幾年的項目經理,他自認為他在項目管理這一領域有價真貨實的乾貨,這本書肯定能賣得很好。

結果大跌眼鏡,書的銷售慘澹無比,因為對於他而言,即使他做過很多大型的項目管理,但是他在銷售領域的擅長程度難以排到前10%,而同樣是講大項目銷售,IBM的《新解決方案銷售》就賣得很好。

為什麼?因為IBM做到了比其它90%要好。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因為PPT做得好,秋葉大叔成名了,後來他又成立團隊和公司聚焦在職場技能上,在網易雲課程上的課都賣得非常好。

其實同時期講PPT的人很多,為什麼秋葉能成功呢?

這是因為秋葉找對了用戶。秋葉作為大學老師,每天和學生接觸,最了解用戶的需求,所以他的解決方案最接地氣,最適合學生。

很多人講PPT關注的是軟體技巧,而秋葉最先察覺到學生做PPT缺的不是技巧而是邏輯不清,因為秋葉有軟體公司項目管理的從業經驗,他的邏輯性很強,所以,秋葉大叔在PPT上著重講邏輯梳理,講歸納、演繹、金字塔原理等分析方法,這樣他就與其它講PPT的人拉開了差距,產生了分異性,他的PPT系列書籍大賣。

從秋葉的實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因為他聚焦在了自己的能力圈內,所以才得以成功。

為什麼最開始投入幾乎大小相同的魚苗,最後沒有形成平均大小的分布,而是二八分布呢?

那是因為,剛開始投入的魚苗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有一些體形稍微大一點、有力一點的魚苗,因為擁有更多的推進力和大一些的嘴,便形成了小小的優勢。而這樣的優勢產生的效果會疊加,最終導致魚塘的二八分布。

所以,只有能力圈才能幫助你突圍,讓你成為二八定律中的那個「二」。

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欲望

曾經有段時間,我想好好學習怎麼寫文案,所以關注了某個寫文案高手的微信公眾號。這位大牛在廣告行業從事多年,對寫文案、講品牌和營銷都非常擅長,成立公眾號時間不到半年,他的粉絲就遠超了十萬。

他分享過這個公號的成功並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在早期時他壓根沒想到要在公號上講文案、講品牌,他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做這些,再在公號上寫這些太沒意思了。所以他在公號上寫過電影評論,寫過有趣小段子,寫過其它雜七雜八的內容,毫無例外,粉絲和閱讀量一直沒有起色。

直至偶然的一天,他寫了自己當天本職工作遇到的一些事情,講了如何寫廣告和文案方面的內容,突然就火了,各個微信公號轉載此篇文章,粉絲一夜間漲了好幾萬。

於是,從此以後,他在公號上開始寫起了他的本職工作內容,進入了屬於他的能力圈。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這位大牛在公號上寫影評寫不過專業的,寫小段子自己也沒這天賦,只有寫自己能力圈內的內容,才能進入前10%,從此公號的價值一飛沖天,僅公號收益就超過了他的本職工資收入。

查理.芒格說「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讓能力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最近幾年不是一直在提倡要跳出舒適圈,去往學習圈嗎?怎麼又讓人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呆著。

是的,你應該跳出舒適區,但重要的決策仍然是圍繞著自己的能力圈。

跳出舒適圈,是拓展我們能力的過程。

但我們要讓自己的能力比90%的人都好,才能納入自己的能力圈中。

就像愛迪生所說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的重要。

沒有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你很難做到比90%的人要好,所以能力圈的拓展其實非常困難,有時候甚至不可能。

如果你沒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在進行重大決策的過程中輕易脫離自己的能力圈行動,那麼就很有可能會被非常擅長些領域的人打得一敗塗地,容易會付出極大的代價,造成以難以彌補的損失。

這就像當年紅軍離開自己的能力圈,去攻打大城市,結果可想而知。

韓寒在20歲時曾經和某足球兒童預備隊打比賽,本來以為自己肯定能夠打得過這些五年級的小學生,結果被虐的不行,簡直是「被小學生們當狗遛」,最終以0:20的成績慘敗。

在這之前,韓寒以為踢足球是他的能力圈,可在一群小學生們面前,他才意識到了踢足球進入不了他的能力圈。

無一例外,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都仰慕那些厲害的人,會不自禁的思考「他怎麼那麼厲害」?

諸不知,厲害的人只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舒適地行走。

相關焦點

  • 人,永遠無法離開自己的舒適圈
    很多人聲稱:要上進,要改變,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不再能混日子玩遊戲刷娛樂,不能再重複勞動、日復一日了。但如果你問他,你努力之後是為了什麼呢?這樣的人,永遠無法改變。因為他們從根子上還是認為:追求快樂、安逸是天經地義的,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目標。談起玩樂就發自內心地露出笑意,那你怎麼可能願意離開「舒適圈」呢?怎麼可能離開舒舒服服的安樂窩,離開這個讓你如此熟悉又如此痴迷的環境呢?
  • 離開舒適圈,做自己就好
    但由於我本身就沒有管理班級和毛遂自薦的那個天賦,所以,意料之中的,我並沒有成為那些重要的班幹部,而是成為了一名划水的班委。其實我當時明明不喜歡卻還要去參加競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當時經常會聽到一個聲音叫「離開舒適圈」,我的姐姐,我身邊的一些人還有我看到的一些文章,都在鼓勵我們要離開「舒適圈」,讓自己踏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 離開舒適圈
    在北上廣這樣的地方要廢掉一個人其實是很簡單的,你只要能夠給他一個安靜的小空間,比如說一套農民房,只要能夠上網,然後還有一個行動電話,這個人可以在這個空間當中待好幾個月,他完全可以宅在裡面,然後他就在自己的舒適圈當中報廢了。
  • 「離開舒適圈,是我做的最好的決定」
    經常聽到一句話,說要逃離自己的舒適圈,才能變得更強大,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是當你真正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又開始質疑是不是只是給自己自找麻煩的事情你真的願意走出舒適圈嗎?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人、事。我們習慣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已經會做的事,所以你會感覺到輕鬆、自在。
  • 《超人總動員》當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應該如何自處?超人也是人
    完全陷入了家庭危機的鮑勃卻無心關注這些,因為鮑勃自己也在經歷一場只屬於自己的危機那就是中年危機,對於鮑勃來說超人特工的生涯就是自己的舒適圈,離開那個舒適圈太久的鮑勃,已經被普通的生活完全消磨乾淨了耐心。對於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工作天天被苛刻的上司辱罵,明明應該理賠給客戶的項目,公司的主旨卻是要想盡辦法不賠出去一分錢,這讓本來就是正義感爆棚的超能先生鮑勃完全無法忍受。
  • 離開舒適圈有多難呢?
    一直處於舒適圈的原因有很多,因為既不是高中,也沒有過於大的壓力,生活也挺富足,不用擔心吃穿,即使自己一直發胖,但是也沒有動力去減肥。偶爾也追個星,也僅限於看他的電視劇,看他的演唱會(從手機上看的)關注微博。既然說到這裡,我就說一下昨天看了王一博演的陪你到世界之巔,激動的我,和激動的雙腿一直跳,感覺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帥氣的男孩子。
  • 走出舒適圈,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那些總以為自己很優秀的人,如果不跳出舒適圈,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別人比你更優秀。小艾今天去面試郵儲銀行失利了,沒去面試之前,總是很自信的覺得自己一定可以被錄取,萬萬沒想到的事,崗位與她擦肩而過。大家都是很優秀的人,只是我們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就覺得自己應該比別人更厲害吧,殊不知,一旦跳出舒適圈了,就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優秀。別人比你更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應該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斷地挑戰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做到不與外面脫離。
  • 那些勸你走出舒適圈的人,在用友善的謊言,欺騙著無知的你
    也有一群人,他們天天看微博,刷抖音,逛商場,追綜藝,我勸他們努力,得到的答案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去「荒廢」自己的大好時光?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 不願意離開舒適圈的四大星座!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舒適圈,在這個舒適圈內,所有人都會活得非常自在,自己可以控制所有,並且非常的輕鬆。但是有一些人,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星座不願意離開舒適的生活呢?
  •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而走出舒適圈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雞湯,說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要是常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人會廢掉之類的,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告訴我們要離開舒適圈,說不離開舒適圈就會如何如何,但很少有人說,離開舒適圈後,我們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 每個人都讓你「離開舒適圈」,這是毒雞湯嗎?
    圖片來源:Pexels.com有人說,真正成功的人生,是從你開始邁出舒適圈開始的。如果你聽到這樣的說法,並且打心裡覺得非常反感的話,請點讚。至少,我是非常反感這種說法的人。社交媒體有許多影響人物。其中,大多數人都認為,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走安全路線是一種自我破壞的選擇。
  • 《肖申克的救贖》老布的自殺讓人深思,你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嗎
    《肖申克的救贖》老布的自殺讓人深思,你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嗎文/花花講影視 圖/網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們,估計都被主人公二十年的越獄計劃驚呆了。老布是監獄裡的圖書管理員,他兢兢業業做著自己的工作,日復一日。突然有一天,他被通知刑滿釋放了,可這時他已經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年人,整整五十年的時間,他都是在監獄裡度過的。終於能離開監獄重見天日,我們都替他高興。可他不一樣,他拿起刀想要殺人,這樣做竟然是為了能繼續在監獄留著。不過最後還是在主人公安迪的勸說下,他同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打破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辛苦並愜意!
    要想成長,人就要學會讓自己離開舒適圈。離開舒適圈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走出舒適圈,去看更大的世界 。 圈內圈外,兩個世界。
  • 「我身邊離開體制內的人,都挺後悔的」:逃離舒適圈,是我喝過最毒的...
    作者:國館 來源:國館文化(ID:guoguanwenhua) 近幾年非常流行一個詞,叫「跳出舒適圈」。 很多人認為,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人會變得頹廢,不知上進,最終被社會和時代所拋棄。
  • 突破自我,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都說要想要進步,一定要邁出自己的舒適圈。導師是一位很優秀的教授,不但在學問上出類拔萃,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一年他帶我們八個研究生,第二天我們就要各奔東西,走向工作崗位。教授請我們這些學生聚餐吃飯話別。吃完飯後,我們請教授贈言。
  • 離開舒適圈後,有多悔就有多爽!
    當然,僅剩的一個缺點,也讓我在抗住了所有福利的誘惑下,毅然決然的決定離開。我這一代人,先是被父母灌輸工作一定要穩定的思想,然後在長到十幾歲的時候,被網際網路時代猛的一擊,自我意識的崛起註定我們不會在所謂的鐵飯碗面前做過多停留,最後在幾篇心靈雞湯的荼毒下,開始自命不凡,開始把我命由我不由天做為QQ個性籤名,開始想去這個世界看看,也開始對那些經過包裝的成功夢想入非非。
  • 每個人都讓你「離開舒適圈」,這是毒雞湯嗎?
    為了實現自我成長,我們總是被建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給自己一定的壓力和恐懼感,從而才能逼迫自己成長。然而,職業教練Melody Wilding卻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在這篇Melody原創的題為Please Stop Telling Me To Leave My Comfort Zone的文章中,她卻給出了全然相反的建議,並認為留在自己的舒適圈內才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方式。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人往往習慣很安逸的呆在自己熟悉的圈子裡面,生活、工作、感情亦然,因為熟悉的感覺滿含著濃濃的安全感。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李敏本是做著小買賣,每個月收入頗為穩定,但也是只能穩定,俗話說: 不進則退!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
  • 職場上,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要走出去? 我們來看下「舒適圈」的名詞解釋:「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那麼說到這,我想肯定會有朋友要問道,既然這個圈子讓我們輕鬆,自在。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離開呢?
  • 那些所謂逃離舒適圈的人,不是敗在了路上,就是輸在了起點
    今天在逛某乎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提到了「舒適圈」這個詞語,前幾年這個詞語在職場圈子很火,同時另一個詞語「跳出舒適圈」也跟著火了起來,這兩個詞導向的是兩個對立面,大家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大概就是,人一旦在一個相對安逸,輕鬆,壓力不是那麼大的環境中待久了,就很容易失去鬥志和上進心,最終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在社會這個大篩子之下,一層一層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