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著,天空中落下片片雪花,剛剛開業的農行赫章野馬川支行內,周邊群眾紛至沓來,智能服務區、現金櫃檯、諮詢處都排起了長龍,工作人員耐心地為大家解答疑惑、辦理業務,縱使天氣寒冷也抵擋不住當地百姓的熱情。
工作人員向群眾介紹農行產品和服務
農行赫章野馬川支行位於赫章縣野馬川鎮,面積230平方米,按照城區網點要求統一建設,設有現金櫃檯區、智能服務區、自助服務區以及營銷服務區等功能分區,可為周邊4個鄉鎮、10餘萬群眾提供存取款、支付、理財、貸款和諮詢等全面服務,是一家全功能二級支行。
看著敞亮的廳堂環境、全功能的智能設備、全方位的貼心服務,家住野馬川鎮大田社區居民鄧義與大家一樣眼中湧出喜悅之情。
「農行網點開業對我們來說是一大喜訊,銀行開到了家門口,以後還貸款就不用再往縣城跑了。」鄧義高興地說。
今年初,鄧義在農行赫章支行申請到15萬元「惠農e貸」,利用這筆錢在自家地裡搭建了13個大棚種植草莓和葡萄。現在,草莓即將成熟,葡萄也種植完畢,搭上農行金融扶貧的快車,有了穩定的收入,鄧義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當地群眾諮詢業務
鄧義坦言,過去坐班車到赫章縣城農行營業廳需要1個多小時,而現在走路10分鐘左右就能抵達野馬川支行,路上耗費的時間大大縮短,辦業務也方便多了。
「由於之前的機構改革我們撤銷了鄉鎮機構,這次重新設立鄉鎮級營業廳是我們重返農村金融市場的新契機,打通鄉鎮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讓金融服務普惠千家萬戶。」農行貴州省分行運營管理部總經理陳其俊說。
新起點擔當新重任,新發展帶來新活力。農行赫章野馬川支行負責人劉璐表示,今後,野馬川支行將紮根鄉土,以「惠農e貸」為基礎積極發展「三農」業務,為基層農業產業、工商戶、小微企業等提供金融服務,讓父老鄉親滿意而歸。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三農」金融服務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農行貴州省分行聚焦貧困鄉鎮,深耕金融服務渠道建設,選擇金融服務薄弱、輻射人口較多的鄉鎮,以延伸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再造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的方式,下沉和優化貧困地區服務網絡、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能力,再次拓寬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半徑。
網點開到家門口,群眾辦理銀行業務更方便了
如今,星羅棋布在貴州山區裡的一個個農行網點,構築起一張牢固的金融服務網絡,為各地百姓脫貧奔小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農行貴州省分行在全省377個營業網點中有213個布局於脫貧攻堅主戰區,網點佔比56%。其中,在赫章、雷山等縣新建人工網點6個,在紫雲、荔波等縣新建自助銀行8個,貧困鄉鎮建立惠農通服務點1.7萬個。
將網點開到百姓家門口只是第一步,為解決貧困地區百姓辦理業務時的籤字難問題,農行貴州省分行以科技創新提升服務水平,率先在66個貧困縣支行試點運行超櫃電子指紋籤名功能,成為省內同業第一家將電子指紋籤名功能運用於櫃面業務的大型商業銀行。同時在ATM業務上大作文章,增加「一鍵+刷臉繳費」、智能帳戶管理、貸款及理財等多項功能,為廣大客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搶抓科技創新的機遇,農行貴州省分行圍繞「智能+」做好業務流程再造的新篇章,將以客戶為本的現代金融服務帶到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邊。該行自主研發超級櫃檯「刷臉繳費」、統一視圖查詢列印、社保IC卡激活等功能;上線超級櫃檯業務「去審核化」;以「BoEing+」為基礎優化流程,自主研發櫃面智能掃碼收付體系、社保IC卡智能開卡系統;投產移動授權系統、櫃面個人掛失業務授權優化等多個智慧運營項目;圍繞「系統+」研發上線雲端報表、單位結算帳戶自動報備、電子營業執照「速通開戶」等多個智慧項目,為網點轉型「賦能」,將服務網點延伸到貧困地區最後一公裡,讓智能服務惠及貧困群眾。
脫貧攻堅顯擔當,服務「三農」無止境。今後,農行貴州省分行將以匠心服務客戶,發揮大行擔當,履行責任與義務,持續提升縣域和鄉鎮金融服務水平,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到優質金融服務,為全力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農行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鄭芹
編輯周曉玲
編審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