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人髖關節置換術後仍行走困難,康復科為其量身打造康復訓練...
一、患者基本情況 患者王女士,88歲,在外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靜養一個月後,髖關節仍有疼痛,且活動受限,造成站立、行走困難,於是來到我院康復科尋求系統治療。
-
微創髖關節置換幫助72歲股骨頸骨折老人術後次日下床行走
微創髖關節置換幫助72歲股骨頸骨折老人術後次日下床行走 2020-10-07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髖關節置換術後第二天,106歲老人能走了
骨科二十三病室主任陳松經過仔細檢查後,向李婆婆的家人分析,如果選擇保守治療,老人因骨折不能行走且需長期臥床,還容易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壓瘡等,不僅會極大地降低老人家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家人們經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接受醫生的建議,為李婆婆行左側人工半髖關節置換術。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手術獲得理想療效的保證,除了手術醫師精湛的手術技巧,還離不開患者術後的積極配合,因此,每一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要懂得正確去使用自己體內全新組裝的關節,在這裡幫助大家匯總一下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鍛鍊及注意事項!
臨床上,對於嚴重的膝關節疾病的病人,為了解除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糾正關節畸形,會選擇膝關節置換!但是膝關節置換後的康復治療您了解嗎?術後康復治療主要是為了患者能更好的恢復膝關節行走功能,減輕腫脹疼痛等症狀,所以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及康復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
畫說髖關節置換術後老年患者早期居家康復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906篇文章 大周醫:今天讓我來回答一下「髖關節置換術後老年患者回家如何與新上任的人工關節友好相處 所以,居家康復早期(術後6-12周)重點防止髖關節脫位 進入正題前 大家先向醫生了解一下
-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損傷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患者髖關節損傷比較嚴重,經過治療不能恢復其該有功能的損傷的情況,常見的有股骨頭骨折或壞死,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患者到下肢的行走。
-
醫生分享:髖關節置換術後這樣做,康復速度特別快!
好多患者都有抱怨,為什麼術後這麼長時間了,我還是感覺它不是我的腿?為什麼我的腿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用力活動?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依靠術後正確的康復和功能鍛鍊!一個成功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只有結合良好的術後康復鍛鍊,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今天,小編將和大家聊聊髖關節術後該如何進行早期康復。
-
深度融合 惠及百姓|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首例骨折術後康復治療
2020年12月11日,在北大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謝斌、主管技師魏星的指導下,密雲院區康復科開展了首例骨折及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治療。患者為右肱骨幹骨折術後四個月、左髖關節置換術後兩個月,右肩關節活動受限,步行能力差。
-
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_髖關節置換術後功能鍛鍊注意事項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作為一種髖關節疾病治療的有效手段,在緩解疼痛、重建髖關節功能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其主要適用於老年人股頭頸骨折、股骨頭壞死和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具有住院時間短,早期就可以下床活動,如果手術成功,可以解決髖關節壞死出現的髖關節疼痛、跛行以及功能障礙等症狀,不僅可以縮短病程,也可使病人快速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極大改善了病患的生活質量。
-
百歲老人摔至骨折還能治癒嗎?微創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助老人康復下床
老人右股骨頸骨折老年人髖部骨折是極其危險的事。因為損傷後修復能力差,出現骨頭壞死以及其他併發症的機率高。數據顯示,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僅1/4能完全康復,50%需拄杖或助行器,兩成多大於50歲的患者會在一年內死亡;非手術治療的老年髖部骨折的5年生存率僅30%左右。傷後1年內的平均死亡率為12%-37%。老年人髖部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另一方面,股骨頸骨折保守治療需要長期臥床。患者不能進行足夠的肌肉力量訓練和運動,會加快骨質疏鬆進程,導致心肺功能適應性降低。
-
96歲老人置換髖關節,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
近日,96歲高齡的鄭女士在思南縣人民醫院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第2天便可下床站立行走。此前,鄭女士在家不慎摔倒受傷,無法站立行走,被家人送往思南縣人民醫院治療,通過系列檢查後診斷為股骨頸骨折。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張波帶領團隊組織全科室醫生,並邀請麻醉科等相關科室對病例進行討論,最終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計劃。隨後,醫生為老人實施髖關節置換術,手術不到半小時便圓滿完成。
-
做完髖關節置換術,多久才能走路?醫生:術後做好這點,幫助恢復
做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在正常情況下術後兩天後就可以藉助拐杖進行走路,三個月恢復以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行走,只有少部分肌肉力量比較弱的患者需要恢復的時間比較長。在手術後一定要注意在術後,只有做好術後護理才能保證髖關節得到最好的恢復,而且醫院裡面會有專門幫助康復的醫生,只要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就可以趁早的恢復,如果不能做好康復訓練,就會給髖關節造成影響。
-
術後3天下床!惠州百歲老人成功換上人工髖關節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術式不同,陳奶奶此次接受的人工髖關節手術採取了前方直接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下稱DAA)的入路,實現了損傷最小化的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術後第三天,陳奶奶已經可以下地走路和自由屈伸腿部,並於不久後的5月2日康復出院。
-
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膝關節置換術後2至3天後行膝關節X線檢查無異常時,大多數即可下地活動。這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可以隨意走動了,甚至想要更好的恢復增加很多運動。適當運動是可以的,但是康復訓練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顧連專家會分享一些關節置換術後可以做的康復訓練,幫助有需要的人更快康復。
-
高齡老人可以做髖關節置換手術嗎?
高齡老人可以做髖關節置換手術嗎? 什麼是人工髖關節置換?通俗講就是在髖關節部位做手術,用人工髖關節假體替代原來有病變(或損傷)的髖關節,恢復病人髖關節功能。這類手術稱之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
名醫訪談 | 人工髖關節置換常見問題
專家解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就是通過開放手術的方式,使用人工的髖關節材料替換不堪使用的人體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對於人的站立、行走、蹲坐等日常活動都很重要,因而髖關節疾病常常明顯影響日常生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利用人工髖關節替代病變的髖關節,幫助病人解除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極大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質量。
-
【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的重要性】關節置換,千萬不要重手術而輕康復
術後康復治療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臨床效果至關重要,是術後膝關節功能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措施。 研究發現,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功能順利恢復正常的因素中,後期康復鍛鍊佔到70%,而成功的手術僅佔到30%,可見術後康復鍛鍊的重要性。
-
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行走困難;5)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6)關節成形術失敗病例,包括截骨術後、頭頸切除術、人工股骨頭或雙杯關節置換術後病例;7)骨腫瘤位於股骨頭頸部或髖臼的低度惡性腫瘤;8)股骨頸骨折:年齡大於65歲,骨折移位明顯;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及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成形術是治療晚期髖關節炎最常見的手術操作之一。全髖關節成形術主要用於緩解退變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改善功能。康復階段及注意事項術後第一階段:急性治療期(第1-4天)目的:獨立的轉移訓練及安全地上下床/坐椅/馬桶使用手杖或腋杖在平地及臺階上獨立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