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和健身教練轉做外賣小哥背後:行業新一輪大戰或開始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江瀚視野觀察

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當前,中國人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超長全民寒假,更有一次讓人記憶深刻的網際網路流量井噴,在這場網際網路的狂歡之中,估計外賣產業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產業,在的大家都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外賣幾乎成為了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最愛,但是也正是外賣產業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任何人都可成為外賣小哥,而萬物皆可外賣的巨大市場,這個市場之後到底會何去何從呢?

一、萬物皆可外賣的巨大市場

根據36氪最近的報導,2月下旬,根據BOSS直聘和店長直聘聯合發布的藍領復工進度觀察,生產製造、生活服務業、供應鏈物流三大最藍領最集中領域復工進度還不到往年的56%,安心記人事3月初的問卷調查則顯示,還剩」36%的藍領仍在老家沒找到工作」。但半個月過去,事情再起起變化——根據《財新》報導,疫情肆虐的歐洲影響了中國貿易的市場,很多工廠訂單「被要求晚交付或被取消」。

據美團統計,從疫情爆發至3月18日,美團外賣新增了約33.6萬騎手,其中超過37%來自生活服務業,這也是最大來源,包括餐飲、健身等等。在一條相關新聞的抖音短視頻下,不少評論者表示自己屬於7.5萬人中的一個,除了阿偉這樣的健身教練,還有暫時炒不了菜的大廚、不能上班的跆拳道館經理,以及不少代駕也表示要加入。

服務業招聘公司鬥米聯合創始人趙冰介紹,在2月17日復工之後,公司每天交付數百人,以運力相關行業為主,絕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近期零售類崗位慢慢放量,餐飲類用工需求依然進展緩慢。

鬥米在半個月時間裡已經為10餘家新零售公司輸送幾千名員工。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

在我們看到大多數人都幹起來外賣小哥的時候,而另一方面則是萬物皆可外賣的登場。近日,為了幫扶實體企業,北京市與美團達成「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的產業協同框架協議,這72家實體書店成為首批入駐美團的實體書店。

美團平臺為這些書店提供門店周圍3至10公裡範圍內的即時配送服務,消費者下單後,最快可30分鐘送達。這項業務由美團閃購團隊負責。除北京的72家實體書店外,在上海也已有三家書店上線美團平臺,其中包括有70年歷史,位於上海福州路上的外文書店。外文書店店內有六七萬種現貨,目前外賣平臺可以下單的圖書數量有限,首批上線了50本熱門暢銷書。

很多人都在說這樣的外賣幾乎成為了無所不能的巨無霸,這樣的外賣未來到底該怎麼看?

二、外賣的未來到底該怎麼看?

說起整個外賣產業,這個產業的發展幾乎就見證了中國O2O市場的興起,早期的外賣基本上就是起源於部分餐飲店的外送服務,一般情況下都是餐飲店自己做周邊一些居民或者寫字樓的外賣生意,大部分時候都是自營的模式,直到餓了麼的出現,才開始了由平臺服務提供外賣小哥和信息對接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出現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外賣時代。之後,外賣產業經歷了美團、餓了麼和百度外賣的三國殺,最終以百度外賣被收購落下帷幕,成為了當前的外賣市場中美團與餓了麼雙寡頭的外賣格局,直到今天。

如果沒有此次讓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黑天鵝事件的話,那麼外賣市場將會呈現出一個緩慢增長擴大的過程,品類從外賣到生鮮再到藥品,所送的東西開始逐漸變成以跑腿為核心的配送業務,但是這個速度並不會太快,但是當前的黑天鵝將外賣產業前所未有的加速了,原先只是年輕人群體和都市白領因為工作繁忙所使用的外賣,如今已經成為了被社會各界普遍採用的服務,一方面,在線下服務業無法完全恢復的時候,一切工種都可以變成外賣小哥,另一方面,任何產品只要允許都可外賣。這就是外賣當前的現狀,那麼外賣的未來會怎麼樣呢?

首先,一切工種都成外賣小哥估計是暫時性現象。當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都加入了外賣配送員的行當,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線下服務的第三產業從業者,由於暫時無法開工為了生活會選擇加入外賣小哥的行業,再加上外賣的需求量井噴,大量的外賣訂單需求和外賣運力不足的矛盾,從而讓外賣成為了吸納當前勞動力最大的產業之一。

但是無論是井噴的外賣需求還是其他產業無法復工的事實,其實都只是當前的暫時性現象,隨著防控逐漸取得成效,我們看到湖北都已經有了令人可喜的消息傳來,只要我們能夠在防輸入層面堅守住並且取得成功的話,那麼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各行各業恢復正常經營狀態將會是大勢所趨,那麼這個時候外賣的需求也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外賣的從業人口也會一定程度降低,這都是很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所以一切工種都成外賣小哥將會是暫時性的。

其次,一切皆可外賣一旦形成將很難更改。原先我們預計的是,外賣產業不斷將傳統業態O2O化將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同大量的社區中的夫妻老婆店短時間內是難以被取代的一樣,一切皆可外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過程,估計會一點點一批批的完成,這個速度不會太慢也不會太快,畢竟之前的外賣市場發展已經呈現出逐漸降速的特徵了,所以之後循序漸進式的改變當前的零售業態才是可能的方向。然而,這一切都被突如其來的黑天鵝給徹底打破,原先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被外賣化的業態被快速外賣化,但是這種改變可能是不可逆的了,一旦大家習慣了外賣的好處之後,再想退回到之前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件了。正如同當所有人都習慣了行動支付之後,只要讓大家開始用現金,估摸著很多人都會覺得難受,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外賣市場的用戶粘性將會繼續下去。特殊的宅家態勢讓原先不太可能接受外賣的中老年人也逐漸熟悉了外賣的模式,並且在多次使用之後逐漸熟悉了這樣的方式,這對於外賣市場來說將會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用戶教育過程,而且很大程度上的用戶教育是幾乎免費的,由於大家都宅在家中,家裡的年輕人有充分的時間教會家裡的老人使用外賣,即使我們取得了勝利,一部分中老年人將會恢復到之前的線下消費狀態中去,但是還是會有一部分人逐漸熟悉使用外賣,形成了外賣產業的用戶留存,再加上一些外賣本身的折扣優勢,將會幫助老年人進一步使用,這樣的用戶粘性和用戶教育是難得並且成功的,外賣的確規模不會始終那麼大,但是其也不會回到春節之前那麼小了,一定程度的擴大將會是大勢所趨。

可以說,這次的黑天鵝成就了外賣產業,但是也讓更多人會願意入局,外賣新的一輪大戰可能就要開始了。

相關焦點

  • 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鬥米在半個月時間裡已經為10餘家新零售公司輸送幾千名員工。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在我們看到大多數人都幹起來外賣小哥的時候,而另一方面則是萬物皆可外賣的登場。
  • 江瀚: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服務業招聘公司鬥米聯合創始人趙冰介紹,在2月17日復工之後,公司每天交付數百人,以運力相關行業為主,絕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近期零售類崗位慢慢放量,餐飲類用工需求依然進展緩慢。 鬥米在半個月時間裡已經為10餘家新零售公司輸送幾千名員工。
  • 「失業」半年,健身教練想出一招留顧客:我和外賣小哥更像了
    如今,看似工作已重回正軌,但實際上,健身教練的生活卻依然因為疫情形成的時間空白而在改變著:像外賣小哥一樣轉場上課,從單純地增加新客,到渴望建立客戶口碑,增加客戶粘性。對他們來說,疫情既帶來了危機,也帶來了機遇。而當風雲過境後,留下的除了反思,更多的亦是對行業的熱愛與堅定。
  • 送外賣、賣保險、做微商,你的健身教練都轉型了
    開始拜託其他朋友幫忙介紹線上工作,最終選擇做保險員。線上學習、尋找客戶,一個月加上新人雙倍提成等各種獎勵機制,能賺將近 1 萬。這份 " 巨額 " 工資對我而言,就像天上掉餡餅。一開始做保險員沒幾個單子,銷售話術背的滾瓜爛熟,但是打電話就忘詞,沒頭沒腦上來第一句就問對方 " 你買保險嗎 ",我尷尬對方也尷尬。
  • 中國外賣小哥是神秘組織,各行業工作不順的人都可能從事外賣行業
    有人說中國的外賣小哥是一個神秘組織,因為能人很多,的確如此,外賣行業臥虎藏龍,各行業工作不順的人或者不想被別人約束的都可能來跑外賣,所以什麼技能的人都有,他們能快速找到客戶的地址,無論小區還是醫院,大街還是小巷,甚至荒山野嶺都能送達,所以中國外賣小哥不簡單。
  • 美國的外賣大戰是什麼樣子?
    相比之下,美國的外賣行業此前並不火爆,一來沒有太多的白人青年願意從事如此枯燥、單調的工作;二來美國人的用餐習慣和居住特點,也不利於外賣行業發展,但新冠病毒今年在美國肆無忌憚,整個國家都已失控,普通家庭的用餐習慣正在逐漸改變,美國外賣行業因此得以大跨步發展,消費者之於外賣的依賴正日益加深。
  • 夜場DJ 和你的健身教練,今天都在送外賣
    每個人都關在家裡,每個人都要購買食材、生活物資和外賣——於是疫情爆發後不到一個月,美團新增了7.5萬名騎手,到3月18日新增騎手量則達到了33.6萬。阿偉原來是一名健身教練,他的公司1月時興致勃勃地決定上線「春節健身不打烊」活動,鼓勵教練們不回家過年、留在北京拿3倍工資。
  • 外賣小哥的死亡,或迫使外賣企業重視這個高危職業
    某外賣平臺的外賣小哥在送餐過程猝死,一開始外賣企業只願支付2000元撫恤金,在媒體壓力下最終改口給予60萬撫恤金,或許這次事件會迫使外賣企業改變此前只看重資本市場、忽視外賣小哥這個群體的現象。中國的外賣行業可謂是網際網路行業當中的佼佼者,短短數年間就培育出了一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外賣企業,於是外賣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然而外賣行業的成功離不開外賣小哥的血汗,推動外賣行業發展至今的外賣小哥群體一直都被忽視,他們的辛苦工作很少得到外賣企業的重視,甚至外賣企業還在不斷的加強對外賣小哥的壓榨。
  • 15萬大廚、健身教練湧入商超和外賣,盒馬餓了麼還愁人不夠
    徐騰是非常時期中國商超和外賣「江湖兒女」中的一員。過去兩月,商超和外賣行業成了中國最臥虎藏龍、最跨界的地方。支付寶最新數據顯示,近15萬名餐館服務員、酒店大廚、健身教練、TONY老師、中介小哥、按摩師傅、電影院員工、景區檢票員……通過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湧進全國各地的超市、騎手大軍。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原標題: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一般來說,給予消費頻次更低的新用戶補貼優惠,讓新用戶形成在平臺購物的消費習慣和品牌忠誠度是電商行業非常慣常的做法。但在老用戶看來,這就成了一種「殺熟」。   部分老用戶認為,電商平臺可以給新用戶優惠,但平臺也有義務讓老用戶知悉新用戶有新人優惠,讓他們知道VIP用戶消費可能比新用戶高,最後再讓老用戶自己決定是否在平臺消費購物。
  • 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37個中國人,竟有外賣小哥!
    ,到伊朗德黑蘭的陽臺,中國的街巷,不同的人物來展現危機時刻,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狀態,32歲的北京外賣小哥高志曉,有幸代表中國入選,理由是美國人從這名中國外賣騎手身上,看到了,非凡的使命。2020年一月底,隨著中國防控升級,各地的辦公室學校工廠都按下了暫停鍵,每一個中國人,都宅在家中為社會做貢獻,人們更加依賴網購來補充日常生活所需,外賣平臺,在一些城市的銷售額飆升了400%,在這期間啊,外賣小哥高志曉每天要跑一百多公裡,派送六七十單,在外送的過程當中,高志曉也在展現著自己的人格魅力,他曾經幫助一位患有糖尿病但是不能外出的老人送胰島素,看到孤獨的老人,已經完成送貨的小夥,拿出來開小飯館時練就的手藝
  • 面對外賣行業的「降維打擊」,統一和康師傅應該如何破局?
    不知道什麼時候,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麵已經被外賣代替,遊走於城市中的外賣小哥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選擇,方便麵的崛起和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市息息相關,但是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高,方便麵開始被逐漸替代。方便麵市場兩大巨頭「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品牌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並且這個兩個品牌長期進行價格大戰,不論物價怎麼長,貨膨脹怎麼增加,方便麵的售價始終雷打不動。
  • 電摩禁行,新國標電動車限速25公裡,外賣小哥:這速度怎麼送外賣
    電動車是現在國民交通工具之一,電動車已經成為很多人上班、接送孩子、買菜會用到的代步工具,但是,電動車其實已經不僅僅是普通人生活的代步工具,也成為部分群體的營生所需要的工具,比如外賣小哥通常用到的交通工具是兩輪電動車,快遞小哥經常用到的交通工具是電動車三輪車;
  • 指揮交通的外賣小哥找到了!你挺身而出,我們出來挺你!
    關鍵時刻,一位熱心的外賣小哥不顧個人安危,竟然衝進車流之中!你以為他是想不開?不,他是要充當「臨時交通指揮員」,幫助疏導車輛。不久之後,交警趕到現場,這位好心的外賣小哥轉身默默離開。隨後深圳交警發文,全網開始瘋狂尋找這位勇敢、暖心的外賣小哥。經過幾天的努力,大家終於在餓了麼逮到了這位無名英雄!
  • 福建風雲丨外賣小哥為何屢屢闖紅燈,平臺算法是他們背後「推手」
    據福建新聞網報導:近日,為了外賣小哥以及大家的安全,晉江交警嚴查了快遞以及外賣小哥的交通違法行為。交警通過調取監控設備,對違反交通規則的車輛進行跟蹤取證,並通知前來交警中隊配合調查。1月4號下午,在晉江某街口,僅僅一個小時,就有數名外賣小哥闖紅燈。1月5號下午,外賣小哥「小林」來到了交警大隊,接受了交警的教育與處罰。
  • 外賣小哥的顏值和衣品或許比王一博還高?
    點擊播放 GIF 0.5M最近外賣小哥的話題有點火,前有北京高級商場不允許騎手進入大廈,後有萌到翻天的袋鼠耳朵頭盔和野狼髒辮造型,羨煞了不少人的眼。根據餓了麼聯合新華網發布的《2020年00後藍騎士報告》,疫情以來有1.2萬名00後大學生決定不靠父母靠自己,兼職送起外賣。所以你現在不光能看到騎重型機車的外賣小哥,還能看到疊穿褲鏈,工裝褲,AJ,Yeezy隨便穿的潮流外賣小哥。或許是外賣小哥裡能人異士太多,又或許是帥哥風潮太容易讓人出圈。不少人心思一轉想要蹭熱度,於是有人自費腰包想要「黃袍加身」。
  • 美女健身教練回憶2020:騎單車送外賣,5000元收入猶如雪中送炭
    如果這一年能沿著2019年的方向筆直走下去,周靜的打算是再報一門孕產康復培訓課程,沿著健身教練的方向深度拓展下去,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為社會經濟按下「暫停鍵」,健身行業長時間停擺。 工作「速凍」,但生活卻要繼續。在急轉的彎道中,周靜從未想過,闖入生活空白點的工作,是一份熟悉又陌生的兼職——外賣小哥。
  • 動動省商學院:外賣小哥被偷走的時間和錢
    實際上,外賣小哥工資主要並不是由美團、餓了麼這些大公司直接發放,而是外包給了勞務派遣公司。 一般來說,勞務派遣公司的帳目都深不可測,幸運的是,最近有一家專門給外賣平臺做外包的公司,上市了。 這家公司叫趣活,今年6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 一個健身教練決定去送外賣
    疫情期間,各地人員隔離、道路封閉,省外老騎手返崗受阻,還在老家韶關的潘俊超在站長的連環CALL之下,提前回到廣州入職,開始了自己作為騎手的「實習期」。2月的廣州,氣溫在20攝氏度上下,潘俊超騎著新入手的小毛驢穿梭在大街小巷,進出各類小區,看到各種風景,途經珠江時,裹挾著水汽的溼潤微風拂面而來,讓他心情舒暢,「很快樂的,像在旅遊」。
  •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一般來說,給予消費頻次更低的新用戶補貼優惠,讓新用戶形成在平臺購物的消費習慣和品牌忠誠度是電商行業非常慣常的做法。但在老用戶看來,這就成了一種「殺熟」。部分老用戶認為,電商平臺可以給新用戶優惠,但平臺也有義務讓老用戶知悉新用戶有新人優惠,讓他們知道VIP用戶消費可能比新用戶高,最後再讓老用戶自己決定是否在平臺消費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