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場DJ 和你的健身教練,今天都在送外賣

2020-12-14 鞭牛士

過完「龍抬頭」,陝西周至,55座的大巴車坐了個半滿,23個工人戴著顏色不一的口罩,體溫槍一一掃過,車子發動,開往江蘇蘇州。 
比往年晚了快一個月,楊飛所負責的「陝西超越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算開張了。「超越人力」在陝西有5家分公司,往年春節後都是楊飛最忙的季節,一般從大年初五開始,他就要開始把人往安徽、上海、蘇州、浙江運送,一車大巴50餘人,起碼要運30車。
在疫情漫溢的2020,藍領市場經歷著劇烈的起伏。2月下旬,根據BOSS直聘和店長直聘聯合發布的藍領復工進度觀察,生產製造、生活服務業、供應鏈物流三大最藍領最集中領域復工進度還不到往年的56%,安心記人事3月初的問卷調查則顯示,還剩」36%的藍領仍在老家沒找到工作」。
但半個月過去,事情再起起變化——根據《財新》報導,疫情肆虐的歐洲影響了中國貿易的市場,很多工廠訂單「被要求晚交付或被取消」。
「早前就有消息稱蘋果縮減了AirPods和iPhone 11面板的訂單量」,一些義大利客戶則直接說之前訂的單子不要了。
自楊飛發出第一波員工一個月,工廠從「嗷嗷待哺缺工人」到「工人來了客戶跑了」。「富士康、昌碩這些大廠用工需求已經飽和,現在只剩下一些中小型企業還有部分用工缺口。」楊飛告訴36氪。
製造業浪裏白條。但藍領密集的另外兩大領域——服務業、物流業似乎依然緊鑼密鼓。每個人都關在家裡,每個人都要購買食材、生活物資和外賣——於是疫情爆發後不到一個月,美團新增了7.5萬名騎手,到3月18日新增騎手量則達到了33.6萬。
阿偉原來是一名健身教練,他的公司1月時興致勃勃地決定上線「春節健身不打烊」活動,鼓勵教練們不回家過年、留在北京拿3倍工資。
結果,「不但春節打烊了,這到了春分都還在打烊」。經同鄉介紹,閒著也是閒著的阿偉於情人節開始了自己的騎手生涯。再閒下去他對個人財務狀況有點焦慮,「反正家裡躺著也是掉肌肉」。
春節一向是藍領離職高峰期,有人返鄉後不再外出務工,大量勞務人員換新工作。而今年,面對大批藍領工人無法按時回到用工市場、此起彼伏和「缺人」「飽和」或「用工荒」,藍領招聘企業們推出了拆借、包車、線上招聘等種種組合拳。過程無疑艱難,但這也是一個不多得的洗牌和上位的短暫窗口——誰能把員工送到此刻最需要的地方,誰就能拿下市場。

千裡包車行

楊飛告訴36氪,過往業內春節後也有包車服務,不過今年包車金額大漲,從陝西到蘇州,一輛55座車大約花費1.5萬元,按照防疫要求,只能坐一半座位,合下來每個工人成本超過600元,「而往年人均成本只需200元」。
「如果工人幹了幾天就走,這筆錢就白出了。」楊飛不無擔心,因為按照業內通行做法,工人工作滿7天,勞務公司才可以拿到中介費。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除情況下,包車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中途感染的風險,讓員工、企業放心,同時也減輕了工人的經濟壓力。
「無非是我們掙的少一點了,但是總得動起來,不能讓工人一直在家裡待著。」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員工將直送工廠。根據安心記加班的調研,藍領集中的三大行業——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中,製造業對員工復工的時間最為緊迫,一方面,他們面臨著不可推阻的交付壓力,另一方面,製造業的招聘相對標準化、且大部分生產場所(工廠)不受疫情直接影響。
相比之下,更多發生在人與人的接觸鏈條上的服務業的復工更不明朗,安心記加班3月初時的問卷顯示,尚有76.36%的服務業從業者當是「還不清楚復工時間」。
藍領招聘平臺「我的打工網」聯合發起人奚軍告訴36氪,一個月前剛開始復工時,製造業用工價格水漲船高,均價從「每小時20塊漲到了30塊」,如饑似渴的用工方開出了前所未有的價碼。
BOSS直聘的調查顯示,開春後藍領工人的平均招聘月薪達到了7108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16.8%。盒馬鮮生向人力資源公司開出的中介費從疫情前的每招一個人800元增加到了1800元,鄭州富士康對復工員工的獎勵則從3000元提高到了5250元。 
但如今國外市場「淪陷」,訂單取消。工人們的薪酬又迅速落回原先水平。
以加班工具起家的安心記加班此前也啟動了公益包車服務,幫助藍領們返工。安心記最初是一款為工人加班提供時間記錄服務的工具平臺,CEO姚笛告訴36氪,「往年正月十五後,大部分藍領用戶基本都回到工作崗位上開始使用App,而今年同期的用戶活躍度只有20%-30%」,「這時我們就知道今年的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巨大。」 
由此,安心團隊在2月下旬啟動了「主要從中西部勞動力輸出地把工人運送到到華東、華南沿海用工地區」的藍領大搬運。伴隨全球疫情的進展,包車活動在3月初達到峰值,最多一次向崑山輸送了數百人。 
在姚笛看來,我國藍領有近4億規模——其中以製造業1.2億、服務業1.8億、建築業0.8億為主體的藍領人群的就業和招聘是一個超大市場,「藍領的跳槽率遠比白領高,服務業藍領一年平均換1-2次工作,製造業要換3-4次,所以藍領招聘的年度市場規模可以達到萬億」。
「在2016年以前,勞動力是供大於求,藍領工人甚至要花錢找工作;而隨著人口紅利結束、製造業加速向服務業轉型,在家附近就業代替外出打通,使得藍領變得稀缺,藍領工人在招聘過程中有了更強的話語權。」姚笛說。

存量的流動

如果說製造業工人是在經歷大雁南飛的周章,服務業和物流業則在盤活池水。 
25歲的阿林原本是廈門一個夜場DJ,每月入帳一兩萬,春節沒回老家,準備多賺點錢。他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後,他快吃不上飯了。他沒有存錢習慣,沒了收入,一下子斷糧,經朋友介紹,只好去做外賣員,一天工作四五個小時,可以賺一百多。
「掙不了太多,主要是過渡,吃飯基本就花光了。賺了錢都用來點外賣了,還有買零食。」他說,「我認識的好多夜場DJ現在都在借錢吃飯。」
據美團統計,從疫情爆發至3月18日,美團外賣新增了約33.6萬騎手,其中超過37%來自生活服務業,這也是最大來源,包括餐飲、健身等等。在一條相關新聞的抖音短視頻下,不少評論者表示自己屬於7.5萬人中的一個,除了阿偉這樣的健身教練,還有暫時炒不了菜的大廚、不能上班的跆拳道館經理,以及不少代駕也表示要加入。 
服務業招聘公司鬥米聯合創始人趙冰介紹,在2月17日復工之後,公司每天交付數百人,以運力相關行業為主,絕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近期零售類崗位慢慢放量,餐飲類用工需求依然進展緩慢。 
隨著各地交通的暢通,返城人員也加入了找工作大軍中。小穎在深圳開店賣衣服,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徹底結束,回城後,索性放棄了押金,把門店退租。她沒有美團外賣要求的電動車,於是去應聘了盒馬鮮生的全職配送員。
鬥米在半個月時間裡已經為10餘家新零售公司輸送幾千名員工。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
共享員工,這是春節期間應市場需求新冒出來的模式。最著名的案例是盒馬鮮生。2月2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對外喊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內,公司將損失7~8億元收入,西貝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次日,盒馬鮮生宣布聯合雲海餚、青年餐廳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簡單說,春節期間未返鄉的餐飲從業者可到盒馬上班,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餐飲等工作,由盒馬鮮生支付薪資。在這之後,盒馬鮮生的合作名單中還增加了西貝、蜀大俠、望湘園等。
趙冰告訴36氪,理論上,借用方和出借方可直接籤署協議,實現租借;不過,因為涉及用工合規、保險繳納、薪資核算、工資發放、工傷意外等複雜問題,雙方還是需要中間方來承擔解釋成本以及分擔用工風險,可以用「B2B2C」來理解,鬥米是共享員工的用工主體,由鬥米發放工資和繳納保險。
藍領招聘企業藍領管家聯合創始人劉海波告訴36氪,春節期間諸如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新零售企業的用工需求暴漲,而城市裡的存量勞動力集中於快遞和餐飲。存量快遞員主屬於京東和順豐,但因為這兩家企業本身工資高,五險一金齊全,幾乎不可能被「挖牆腳」。而餐飲業從業者因持有健康證,「支援」新零售最為合適。
據了解,京東有一項名為「我在京東過大年」的專項福利,從2014年起已經投入超過5億元,實現近50000個員工留在城市、鼓勵家人來工作地實現春節團聚。疫情爆發前,京東也宣布了2020春節不打烊,全國近300個城市可照常下單和上門送貨服務 
除了鬥米,主打白領招聘的BOSS直聘也藉此機會,聯合同門的服務業招聘產品店長直聘以及藍鯨招工,共同發起公益項目,免費為特定行業中急需用工的企業和有閒置、待工人員的企業之間搭建互助通道,該項目上線三天為商超、物流、餐飲等多家企業進行對接,輸送人力逾千人。
當然,員工共享,並非完美無缺,出借方也面臨員工返崗難的潛在風險。為了平衡借用方的培訓成本以及出借方的支配需求,趙冰最近經手的共享合約一般以一個月為最小單位。
劉海波認為,雖然合同有一定約束作用,但是藍領工作普遍門檻偏低,易流動;一旦發生流失,當疫情緩解,用工高峰到來時,一個人的招聘成本可能高達2000~3000元。「我們這個行業最誇張的時候是,去年招一個通信公司的呼叫客服都要花兩三千。把人借出去短期看可能省錢了,長期看不一定划算。」

疫情會改變什麼?

「通過這次疫情,整個服務業的老闆會更深入思考如何在用工方式上創新,過去用工成本太高,未來可以更好地利用靈活用工這一新型的用工形態。」趙冰表示。
在趙冰看來,在疫情之下,服務業重度人力成本對企業的掣肘被更加凸顯,鬥米所代表的靈活用工模式將被市場更廣泛地接納。在他看來,西貝是一個典型例子——2萬多名員工,人工佔總成本的30%,一個月就要支出1.5億元。
所謂靈活用工模式是相對於固定全職而言的概念,指用人單位和員工之間不建立正式的全職勞動關係,比如瑞幸就既有3000~5000/月的全職咖啡師,也有19~21元/小時的兼職咖啡師。 
當然不僅在服務業,趣勞務的創始人吳際也注意到,市場上,工廠直招的訂單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由勞務公司發出的小時工需求,因為隨著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出口訂單受到影響。「通過這次疫情,工廠發現直招風險太大,通過靈活用工可以控制成本,有單就幹。」
姚笛發現的則是周薪制甚至日薪制的機會——在經濟壓力下,藍領希望通過發日薪等方式解決入職後沒錢吃飯的問題。趁此機會,安心推出藍領人力服務系統-安心雲人事,並大力推廣「發日薪、工資天天領」的活動;比如,原本入職1個月之後才能領到的工資,現在打卡7天後每天發100元日薪,剩餘尾薪在發薪日結算,以補貼生活費用。
「傳統人力公司靠人工是無法解決的,只有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賦能才能更好的滿足藍領的需求。我們大膽預測,不久的將來,發日薪將會成為中國藍領發薪的趨勢。企業和人力公司只有更好的服務藍領,才能招聘到藍領,留住藍領。」
我國藍領招聘行業一直面臨著頻次較低和鏈條過長的問題,前者導致獲客成本高,品牌難以建立;後者有人力公司以及層層工頭加參與,信息不透明,體驗難以標準化。
針對這些痛點,網際網路帶來的規模化和在線化是一條出路。創業公司們期望能吃透這個萬億市場。
在疫情中,網際網路創業者們看到了在線化的突破。無論是我的打工網,還是安心記加班,亦或鬥米,為適應傳統的藍領招聘市場,都布有線下門店,但和傳統人力資源公司一樣一度無法開門營業,不過擁有線上公域和私慾流量的網際網路公司們則多了一個抓手。
持有類似看法的還有吳際。他做的平臺是用來對接工頭和一手勞務公司,解決藍領招聘行業從工廠到勞務公司,再到第一層工頭、第二層工頭這樣層層外包的信息不透明。1月底,趁著工頭們在老家,推出了類似招聘行業微店的藍鯨招工,「現在活躍度還不錯。」
劉海波透露,早在2月,很多還在老家的員工已經來諮詢招聘信息,京東等熱門公司崗位開始被預定。以北京為例,2月14日起,北京對所有返京人員實行居家或者集中隔離,沒有固定住所的藍領工人在各區指定地自費隔離14天,這種情況下藍領工人一般找到了工作才會返京。
「如果我們培養起來用戶習慣,以後線上直接就把流量從村裡截流了。」劉海波說,「不過,創業公司估計不容易抓得住,需要很大的投入。」
在疫情期間,藍領管家義務承擔了北京政府集中隔離點防疫消殺保潔等服務人員的招聘,已經完成招聘5批共40餘人。劉海波指出,因為招聘要求無離京史、40歲以下,北京存量本身就少,難度極高。「針對這樣的要求,傳統的網站無法精準覆蓋,我們加大社交裂變力度,通過社交網絡找人更快更準。」 
藍湖資本合伙人殷明長期關注藍領招聘行業,曾在2015年投資了鬥米。他認為,「在疫情期間,部分地方政府、工廠和招聘中介的能夠配合儘早『搶人』和快速復工,體現的是政策靈活度和災時跨區域調配的能力。在非常時期,企業能力所能及地幫助處理社會問題,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心的一種體現」,他說。
不過,殷明進一步指出,通過此次疫情,藍領招聘中長期存在的供需低效匹配問題更加凸顯出來。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 4 億藍領人群,在經濟和就業競爭形勢波動的情況下,不斷在城市和家鄉之間往返顛沛,無法成為穩定有效的勞動力供給,造成了中國的藍領招聘市場流動性極強,效率低的特點。
長期以來,在地方都存在的大量中介,他們通過人脈網絡或簡單的QQ群微信群等方式招募人員。這其實是比較低效的,也存在很多坑蒙拐騙的情況。「遇到疫情這樣的全國性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的突發事件,企業一下子是很難從原有渠道中招到員工的。」 
隨著網際網路應用,很多創業者看到了在藍領招聘市場中的機會。所以才會有類似於黃頁的招聘網站,以輕平臺、易規模化的廣告模式切入,發揮媒體的流量規模效應。這能初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但隨著勞動人口下降這樣長期不可逆的趨勢下,社會對通過加快人力資源的迅速流轉和最大程度利用有限勞動力資源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招聘公司理解僱主和求職者兩端價值需求,提供一種可持續的用工模式。 
「今天,因為疫情影響,招聘公司幫僱主招來一批員工,但這些員工並沒有經驗,怎麼辦?又或者等疫情結束後,老員工回來了,這些短期的員工又該如何處理?」殷明指出,這不僅僅需要招聘公司能快速、高質量地找到員工,幫助僱主提供跨區域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還需要解決諸如合規解僱、補缺、培訓、處理工傷、排班及薪酬計算信息化等複雜而立體的問題。「一家藍領招聘公司要做大需要的是全局的競爭優勢,而不僅僅是供需兩方的簡單調配。」


相關焦點

  • 夜場DJ和你的健身教練,今天都在送外賣|深氪lite
    每個人都關在家裡,每個人都要購買食材、生活物資和外賣——於是疫情爆發後不到一個月,美團新增了7.5萬名騎手,到3月18日新增騎手量則達到了33.6萬。阿偉原來是一名健身教練,他的公司1月時興致勃勃地決定上線「春節健身不打烊」活動,鼓勵教練們不回家過年、留在北京拿3倍工資。結果,「不但春節打烊了,這到了春分都還在打烊」。
  • 送外賣、賣保險、做微商,你的健身教練都轉型了
    有一天,我送了 26 單,那天我的微信步數是 1 萬 6000 步,騎行加跑步有 90 公裡。你看到很多外賣小哥都是跑著的,因為他很害怕超時,而每一單都存在超時的可能性,我有一次因為一單超時,後面大部分單子都受了影響。
  • 一個健身教練決定去送外賣
    我和女朋友都覺得,開工好像有點遙遙無期,不如先找點賺錢的兼職吧。上崗第一天,送的第一單,接的是披薩店的外賣。我騎著車,背上以前軍隊發的迷彩雙肩包就去了。披薩店老闆看我這一身裝備,直接傻眼了,說披薩不能豎著放,然後手忙腳亂給我整了一個外賣箱。這一天,我載著這個披薩店老闆手做的外賣箱送了5單。送完最後一單,下雨了,我是淋著雨回去披薩店還了外賣箱,然後再蹬車回了宿舍。
  • DJ和健身教練轉做外賣小哥背後:行業新一輪大戰或開始
    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在我們看到大多數人都幹起來外賣小哥的時候,而另一方面則是萬物皆可外賣的登場。
  • 美女健身教練回憶2020:騎單車送外賣,5000元收入猶如雪中送炭
    一個偶然的情況下,周靜從親戚處獲悉,美團騎手需要兼職,能即刻上崗——小區封閉的情況下,外賣需求暴增,騎手成了日常生活的「擺渡人」,在這個「速凍」的社會中,成為串起小餐館、小超市、小菜場與千家萬戶的無形紐帶。 春歸:單車送外賣,靠雙手掙錢,每份職業都足以被尊重 職業的轉變,有時候就在倏然之間。
  • 影視寒冬期香港藝人被迫轉行:發傳單送外賣,還兼職做健身教練
    「影視寒冬期」可能大家都不算是很熟悉,它主要的意思就是由於某些原因,影視行業變得不景氣,很多影視演員都沒有戲可拍,那些影視公司也是面臨著破產的風險。今年的「影視寒冬期」的主要原因就是特殊時期,使得很多影視人紛紛轉行。有的影視人轉行綜藝節目,有的影視人轉行做直播賣貨。有的影視人還創辦自己的其他事業。但是他們轉行的職位門檻一般都不會太低。
  • 上海灘美女健身教練,送了13天外賣還被保安刁難,只賺到980塊錢
    三月初,上海的健身房主管戴戴決定去送外賣。她很早就動了念頭,卻遲遲無法踐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她的健身房帶去了不小的衝擊,也讓她有機會,名正言順地送起了外賣。和許多為生計所迫而轉行的健身教練不同,她並不缺錢,不在乎七塊錢一單的外賣。運動員出身,做過七年雜技演員,健身行業又幹了足足十年,戴戴是上海精緻女人的代表。
  • 學DJ必備 - 心理素養
    做DJ是需要很強大的心理素質的,自尊心特別強的人,在任何面前都會永遠的抬著頭去面對任何人和事,學DJ是非常簡單的,但如果做個合格的DJ,需要的元素就特別的多,想要在這個圈子上立足,並非是你會打碟就可以了,現在是個DJ都會,剩下的就是在其他方面佔據優勢,也就是今天的主題
  • 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在我們看到大多數人都幹起來外賣小哥的時候,而另一方面則是萬物皆可外賣的登場。
  • 在夜場上班的女人,最後都嫁給什麼人?這些過來人告訴你答案
    導語:在夜場上班的女人,最後都嫁給什麼人?這些過來人告訴你答案情感的傾訴者,吐述世間人情冷暖。(原創文章,弘揚社會正能量,抄襲必究。圖片源於網絡)昕昕/文每一種職業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人也應該得到尊重。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如意,也不是人人都能夠得到一份安穩體面的工作,在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相應的工作產生,不論是為人治病的醫生,還是送外賣的小哥,亦或者是在夜場上班的女人,他們都應該得到尊重。
  • 健身教練轉行送外賣:我是一個父親,困難時要站出來
    圖中是一位皮膚黝黑,剃著寸頭的男人,穿著外賣小哥的工服,雄壯的肌肉把T恤撐得滿滿當當。他是行業裡無人不知的大咖。他們曾經是高收入群體,是都市精緻生活的象徵。為了維持身體和生活的精緻,負債成為他們中一部分人的特徵。但現在,健身教練們不得不謹小慎微,尋找新的生存方式。送外賣,開直播。經歷過寒冬和看得見的頹喪之後,新的肌肉逐漸生長出來。
  • 教練差點轉行送外賣,囤一身肥肉的我曾擔心老闆跑路
    真的有健身教練要轉行送外賣嗎?很多人私信CBD君問是不是假的。一位湖南籍的健身教練Peter告訴CBD君,他真的是有想過轉行去送外賣。 請排隊,請消毒,請測量體溫,請掃碼登記,請保持距離……做這麼一套複雜流程,都是為了進入健身房「擼鐵」!
  • 江瀚: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復工後,一家大型新零售公司發來需求,鬥米動用了數千萬人才庫,通過簡訊、App push和電話機器人聯繫C端用戶,匹配附近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鬥米還積極聯繫零售餐飲類的客戶,問詢是否有就近共享員工的意願。 在我們看到大多數人都幹起來外賣小哥的時候,而另一方面則是萬物皆可外賣的登場。
  • 周末去蹦迪~169元嗨玩三亞·亞特蘭蒂斯水世界夜場嘉年華, DJ表演+...
    只需268元/人(成人)  198元/人(兒童)  但是今天給大家送上  開幕日特價票  原價268夜場票  7.11特價票只需  169元>  就能來開啟夜場新玩法  (僅限2020年7月11日當天使用)  ▼
  • 「送外賣的」和「踢足球的」打起來了!是「送外賣的」先動的手
    輿論一出的第一時間,趕緊去翻了一下下新聞,看看「送外賣的」在忙什麼?是不是要投資中超球隊了?還是要贊助國家隊了?不然幹嘛沒事兒說中國男足呢?看了一圈,哦,原來是收購了「理想汽車」,跟足球沒關係。那你沒事兒聊什麼中國男足呢?還用遠古時期的事情?
  • 教師送外賣惹爭議!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
    但是,在這些聲音中,有一種聲音最為強烈: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不是讓你送外賣的,教師送外賣就是不務正業。對此,社評君並不這麼認為,社評君想說的是人家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所說的「不務正業」是否成立。「不務正業」這個成語大有來歷,出自《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閒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 未成年人可以學DJ嗎?
    現在DJ這個行業以已經風靡全球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比較熱衷於這個職業,喜歡這個行業的人的年齡在兩歲到幾十歲不等,這就是這個職業的魅力,大家看到這些的時候可能會認為,哇噻,這個職業真好,但是實際的情況卻是現在大部分的未成年人都不能學DJ
  • 尤溪唯一外賣火鍋,吃完連鍋都送你!
    這個時候外賣火鍋的出現簡直就是拯救了地球一樣!沸洋洋外賣火鍋四五十種菜品直送到家吃完連鍋都不要了!所有的菜不僅不用你自己去買,而且全部是洗乾淨之後才裝箱送到家!連鍋都幫你準備好!沒有電磁爐的話可以選擇下面這種燃料小火鍋喔~
  • 健身教練也來送外賣了!新人騎手起步有多難?
    之前就有段子說,在疫情期間,沒有復工的理髮店小哥和失業的健身房教練,都當起外賣配送員。如今「你的健身教練可能去送外賣了。」不再是一個段子。根據央視財經報導,疫情防控期間,健身行業遭遇了2個多月的停擺。小周原本是一家健身房的團操教練,最近這段時間,她的工資降低了不少,為了維持租房等開支,就選擇去做一名外賣騎手。小周表示,最遠一天配送下來大概三十多公裡,每天配送午餐和晚餐時段依可以賺一百多元,基本可以貼平之前的收入。
  • 「外賣拳王」張方勇:今天送的每單外賣,都是為了明天更有力地揮拳
    和2017年第一次因為「外賣拳王」走紅一樣,大量的記者跑來採訪他,甚至還有編劇想要以他的勵志故事為原型編寫劇本。對於這樣的陣仗,一年多前已經經歷過一次的張方勇處理起來遊刃有餘了許多,他明白這樣的曝光對自己的拳擊生涯和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儘管贏下這場比賽過後,脫下拳套的他還是要騎上電瓶車繼續送外賣的工作,但相比之前對未來和夢想的迷茫,他的心境已經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