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是我的家鄉,我出生在這裡,愛這裡的一草一木。現在我有一點能力,就要為家鄉公益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黃仲伍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對家鄉、對大眾有益,我都會大力支持。」黃仲伍踐行了他的諾言,慷慨捐資2300多萬元,為家鄉南安捐資支持建設學校、醫院等建築20多幢,支持家鄉拓荒種果、鋪築水泥路、架設輸電線路、扶貧濟困、獎教助學。
背井離鄉
事業有成欲回報家鄉
近日,記者來到碼頭鎮仙都村黃榮彬家中。
黃榮彬是黃仲伍的侄兒。「五叔自幼貧困,很早就背井離鄉,前往印尼發展。」黃榮彬說。
黃仲伍兄弟姐妹共8個人,家庭貧苦,父親種了幾畝田地,兼做點小生意養家餬口。12歲那年,父母把他送入詩山燕山小學讀書。
黃榮彬介紹,爺爺奶奶對五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要求很嚴格。「五叔年歲雖小,卻能體會父母的一番心意,常常起早貪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1939年,由於家境貧困,生活艱辛,黃仲伍小學還沒畢業就輟學了。那年,黃仲伍的大哥黃仲成從南洋返鄉,把他帶到印尼謀生。
在印尼,黃仲伍一邊學習當地語言,一邊經營生意。數十年後,黃仲伍有了一些積蓄,先後創辦造紙廠、木材加工廠、紙箱廠、網線廠、綜合紙器製造廠、酒家、水產養殖場等,並涉足銀行、房地產開發。
「五叔曾告訴我,他在印尼期間,腦海裡經常想起家鄉,想起泥濘曲折的鄉路。」黃榮彬說。
1968年,黃仲伍回國探親。面對父老鄉親,破爛的小學校舍,黃仲伍開始思索著如何支持家鄉建設。
重視教育
受益學校近10所
在黃仲伍看來,讀完小學就去印尼是他一生的遺憾。為此,他一直努力培養自己的7個孩子。
「五叔不僅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對家鄉的教育事業也大力支持。他曾對我說,只要有必要捐資,他都會答應。」黃榮彬說。
黃榮彬曾在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當總務,2005年,學校新建了一棟綜合大樓。「由於資金有限,內部設施沒能跟上。校長正為此事著急,我便去找了五叔。」黃榮彬告訴黃仲伍,教師進修學校對提升南安所有老師的教學水平有著重大作用。
「他當場就答應了,並及時將30萬元費用匯了過來,設立了一個學術廳和小型會議室,還將學校所有的辦公桌椅等設施全部更換成新的。」黃榮彬說。
記者了解到,1979年,黃仲伍獨資捐建仙都幼兒園,並負責幼兒園所有老師工資和教學經費。後來又為南安一中、詩山中學、成功中學、聯星中學、南師二附小捐資建樓、添置教學設施。
1997年,黃仲伍夫婦金婚,當年10月,黃仲伍返鄉省親,受詩山中學校長邀請到校參觀。得知教師宿舍緊張後,他當場表態支持興建宿舍樓,並取名為「金緣樓」。
除了捐建學校,黃仲伍對學生也給予很大的幫助。1995年以來,凡是仙都村的學生考入大學,黃仲伍都會為每人每年發放助學金1000元,直至大學畢業。2010年,增加到本一2000元、本二1500元、專科1000元。
黃仲伍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他的子女。2016年,黃仲伍的幾個孩子回鄉後,出資100萬元,翻建仙都幼兒園,並每年額外增加1.5萬元辦公經費。
捐資修路
村裡至少6條道路是他修建的
走進仙都村,記者發現,許多道路旁邊都立著「黃仲伍」名字的石碑。
「村裡至少有6條路是黃仲伍修建的。」仙都村黨支部書記黃懷就告訴記者。
黃仲伍先後為家鄉修建了湖內路、長興路、西壠路等道路。「石碑上還刻著他孩子的名字,是因為他希望孩子不要忘了建設家鄉。」黃榮彬說。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對家鄉、對大眾有益的,我都會大力支持。」這是黃仲伍對黃榮彬說過的話。
1997年,村裡2個村民小組由於吃水不便,黃仲伍就出資6萬元從高蓋山引水,並修建了2個蓄水池,讓村民都吃上了山泉水。2000年,黃仲伍為村裡出資種植了100多畝的龍眼。2006年,考慮到村民運輸不便,他又修了一條水泥路直通果園。
村民對黃仲伍印象深刻。「他為人平易近人,每次回來,都會與大家握手聊天。」村民黃阿伯說,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讓村裡通上電,黃仲伍出資架設變壓器、電線。2002年,為方便村民夜間出行,又安裝路燈,每年繳納電費。
黃懷就告訴記者,黃仲伍還經常資助仙都村貧困鄉親,向老人發放敬老金。2003年,黃仲伍向碼頭鎮捐資90萬元修建老人活動中心。
改善醫療
10多次捐建家門口醫院
在南僑醫院,有一棟急診樓叫「賢奕樓」,這是黃仲伍1984年捐建的,至今仍在使用。
「有一次,五叔回到家鄉,得知家門口的南僑醫院設備不足,村裡一個年輕人身體不好,還得跑到很遠的醫院去看病。」黃榮彬說,從那以後,黃仲伍開始關注南僑醫院,「要把家門口的醫院建好」,賢奕樓的建設由此而來。
「這些年來,黃仲伍10多次捐資建設南僑醫院。」南僑醫院書記葉振明告訴記者,1987年,黃仲伍又向醫院捐資30萬元,購買了一輛進口救護車,並與他人合建雅華樓;1993年,與他人合購一輛救護車;1995年,捐建懷萱樓;2004年,與黃正泉合建一棟綜合樓;2005年,與他人捐建雅僑樓……
「2007年,醫院需要彩超設備,他捐出20萬元。醫院需要救護車,他再次出資。2010年3月,醫院計劃修建潔淨手術室,他立即捐出25萬元。」在黃仲伍和僑親的大力支助下,南僑醫院的設施設備逐漸完善,醫療水平及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對於村民的身體健康情況,黃仲伍同樣關心。「他經常與南僑醫院聯繫,每年組織醫護人員到村裡為老人義診。」黃懷就告訴記者,2006年實行新農合後,黃仲伍還為全村村民繳納新農合,從一開始的每人每年30元,逐年增加到上百元。
2014年,黃仲伍逝世。「五叔說過,富貴如浮雲,人生只要不留白,無愧於心便知足了。他雖已過世,但是他的話一直記在我心中。」黃榮彬說。
黃仲伍
1926年出生,南安市碼頭鎮仙都村人。印尼實業家、印尼華裔總會名譽主席、印度尼西亞閩南同鄉聯誼會名譽主席。曾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樹碑表彰,榮獲「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