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徵集國旗圖案,五星紅旗僅獲15票,4號設計作品卻高達185票

2020-12-12 騰訊網

聳立重樓高闕巔,天安門上舞翩翩。

袂連桃季花爛漫,袖拂雲霞彩萬千。

霹靂晴空競震擾,滂淪冷雨更相看。

冰霜不減嫣紅色,路轉峰迴見新天。」——曾聯松《七律·詠五星紅旗》

小時候看升旗,只覺得伴著國歌緩緩升起的五星紅旗充滿了莊重感,又有一種新生的力量在其中,紅旗上4顆小星圍繞著大星,更讓人想到團結一致。但那時候並不明白這個設計更多的寓意,也不知道它的設計者到底是誰,純粹從一種審美角度出發,覺得五星紅旗大氣好看。

其實,五星紅旗圖案從被設計到入選也有一段故事。

1917年,五星紅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出生於浙江瑞安。曾家是書香之家,但不算富裕,相比當時大部分孩子,曾聯松算是比較幸運,從小就有書讀,他也很珍惜寶貴的機會,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他還特別喜歡了解美學。在瑞安中學念書的時候,他就因為老師的影響喜歡上研究書畫。

19歲那年曾聯松成為了一名大學生,當時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就在他的學校擔任教授,曾聯松經常去聽他的課,正所謂名師出高徒,他雖然沒往藝術設計這條路走,但這些課程卻無形之間提高了他的審美水平,也讓他思維變靈活了。

21歲時曾聯松便光榮入黨,此後他積極從事地下工作,為抗戰做貢獻的同時,他和萬千同胞一樣,無時無刻都在渴望著和平。1949年,正在上海通訊社工作的他夢想實現了,曾聯松激動不已,他總想著為國家多做點什麼,很快,機會就擺到了他面前。

新中國需要新氣象,設計國旗、國徽等圖案的工作被提上日程。7月,曾聯松從報紙上看到了公開徵集國旗圖案的消息,他興奮不已,立刻把國旗圖案相關要求默記下來:要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歷史人文特徵、主要色彩選用紅色等等。

那段時間下班回家後,曾聯松哪也不去了,就埋頭塗塗畫畫,畫一遍不滿意,十遍還是覺得彆扭,房間裡堆滿了廢棄的圖紙。他之前做的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工作,這種考驗個人藝術設計水平的工作,對他而言其實挺難的。

但古語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某天,曾聯松聽到外面傳來「盼星星,盼月亮」的歌聲,靈感突發,設計出了4顆小星環繞旗面左上方一顆大星的基礎圖案,原本他想將星星放在旗面中央,但總覺得這樣看著反而不夠開闊,落了俗套,而挪到左上方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看起來就像星光灑向大地,輝煌燦爛。

而且4顆小五角星的設計也花了心思,各有一尖對著大星的中心點,緊湊美觀同時表現出人民團結;大星中間有鐮刀錘子交叉的圖案。曾聯松的設計和其他2991份設計被寄給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經過層層考慮,起初票數最高的卻不是他的「紅地五星旗」,而是4號圖案的一條黃色橫槓配一顆星的設計。

毫無疑問,黃色橫槓代表的就是孕育了早期華夏文明的母親河——黃河了。4號圖案當時獲得了185票,曾聯松的設計卻只獲得15票。但關鍵時候,有人指出這黃色橫槓在旗面上非常突兀,旗面被一分為二,成了兩部分,豈不暗含了分裂的意思?

於是,包括4號圖案在內的所有帶黃色橫槓的圖案都被剔除,曾聯松的32號設計圖案卻被注意到,經討論之後,考慮到大星中鐮刀錘子圖案重複其他國家的國旗設計,也去掉了,最終,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莊嚴大氣、簡潔美觀、寓意深刻的五星紅旗圖案樣式。

10月1日那天,五星紅旗首次在天安門廣場伴著人們的歡呼聲緩緩升起。當時曾聯松還不確定這全新的國旗和自己的設計有關係,之後接到通知,得知採用的正是自己的作品後,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作為設計者,曾聯松在當時獲得五百萬元人民幣酬謝,他的名字也和五星紅旗緊緊聯繫在一起。

儘管為新中國做出了意義非凡的貢獻,但曾聯松並沒有因此驕傲,而是一直努力工作,即使年老退休,享受好待遇,他也閒不下來,常常去學校和部隊做愛國主義教育。

直到1999年病逝,他一直住在上海的弄堂小屋,家裡陳設簡單,沒添置任何值錢東西,連件沙發他也捨不得買。唯有門上掛的那面鮮豔五星紅旗,被他視為一生中最為珍貴的事物

相關焦點

  • 1949年,支持五星紅旗的僅15人,第三號設計作品最高票185人
    1949年,解放軍渡江成功,隨後我們勢如破竹地打進南京政府,那一刻成功地宣告著我們成功地解放了中國大陸。代表著那個充滿戰爭的年代終於過去,人民可以當家做主。在四處洋溢的喜慶氣氛的同時,人們發現國家需要一面國旗。當時負責設計國旗的設計師們每天幾乎都在鬥嘴,因為大家的意見並不統一。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和創意,但每天都會被別的設計師所否定。
  • 當年「五星紅旗」僅得15票,而三號作品得了185票,為何選了前者
    二、群眾的廣泛參與很顯然,在中央發布徵集函後,引起了全社會的熱切反響。直到1949年8月,設計院從全國各地收到的稿件就有近3000份,每一份稿件都寄託了人民對於祖國美好明天的殷切期盼,都承載著一顆顆愛國的赤忱之心。在這近3000份稿件中,有一份名為「複式一號」的稿件令設計師們大加讚賞。
  • 71年前,僅15人支持五星紅旗,第三號設計作品最高票有185人
    而如今在很多外交場合,國旗就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是人民精神的寄託。每面國旗的誕生都有它特定的意義,就比如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蘊含著全國人民對過去的追思和對未來的展望。在五星紅旗被創作和確定之前,也是經過了層層篩選和改動,經過徵求多方意見後才被確定下來。71年前,僅15人支持五星紅旗,第三號設計作品最高票有185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71年前,「五星紅旗」僅得15票,三號作品卻得票185張
    我國在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後漸漸崛起,而在這段歷程中發生了許多令人激動的時刻,無論其中穿插的好與壞,都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個國人的腦海,成為一個民族不可磨滅的記憶,而五星紅旗正是我們銘記歷史和自強自信的歷史證物。71年前,我國在設計國旗時,三號作品得票185張,卻採用得票15張的「五星紅旗」,其中有何緣由?
  • 70年前,支持五星紅旗的才15人,最高票185的第三號作品是什麼?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偉人的鼓勵之下,中華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順利渡過長江,徹底擊垮南京政府,解放中國大陸;從此後,中華民族邁進了新的時代。新年新氣象,新國當然也需要新的國旗;為了儘快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黨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徵求國旗設計稿件。
  • 70年前,支持五星紅旗的才15人,第三號設計作品高票185人
    一.一紙徵集令,千百設計書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正在向一個全新的時代邁進。而就在百廢待興之際,我們最需要的就是一面象徵性的旗幟,為了能夠儘快確定國旗,黨中央一直徵集令,全面徵集設計稿。就在這個徵集令下達了之後,這就好比是一次無數設計師們的一場大型設計比賽,每位設計師都是摩拳擦掌,一個個都是盡全力設計,大顯身手。
  • 1949年國旗圖案徵集活動的應徵作品,險些成為國旗的方案有多少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備委員會)在北平正式成立,該會的籌備工作包括制定中國的新國旗,並指定由籌備會的第六小組負責。 1949年6月16日,籌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小組,並向中國全國發出徵稿啟事。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徵圖案3012幅。
  • 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
    1949年6月,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媒體上公開發布徵稿啟事,希望廣大人民都能夠積極參與國旗的設計。 設計圖稿徵集回來了,可要在這近三千幅的國旗圖案中選出讓大家都滿意的國旗圖案,卻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情況後,與第六小組的人商量了好幾次,最後決定,還是先按照原先徵稿啟事中的要求來甄選設計圖案,那就是國旗要有中國特色、要莊嚴簡潔、外形為長方形、色彩要以紅色為主。經過反覆認真地評選,第六小組成員從徵集上來的近三千幅國旗設計圖稿中,選出了比較好的38幅,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
  • 徐州地鐵票卡(票面)設計作品徵集大賽
    2019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運營,徐州將步入「地鐵時代」。我們真誠地邀請熱愛地鐵文化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廣大市民參與此次徐州地鐵票卡設計作品徵集大賽,發現徐州之美,分享您與徐州地鐵的故事。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評審的方式進行評選,優秀作品將有機會製作成為徐州地鐵的票卡票面。
  • 1949年新中國國旗徵稿落選作品:它們都有一個重要共同點,你能發現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那麼如果問大家五星紅旗是如何被選中的,可能就很少有人了解這個過程了。除此之外,當年新中國的國旗都有哪些備選方案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新中國國旗的故事。1949年7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第六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
  • 1949年,國旗差點成了「星條旗」?「降將」和「小百姓」的堅持,成就了五星紅旗
    也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往往不會去想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國旗的圖案會是這樣?誰設計的?從來都是這樣嗎? 其實,不要說五星紅旗,就是「國旗」這個概念,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也是一個很年輕的新事物。古代中國有軍旗、王旗,沒有國旗,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是天下之中,沒有必要搞個形象來代表。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一眼就看中了黃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 國旗冷知識:我們的國旗,1949年差一點設計成了這樣
    文/國旗冷知識: 我們的國旗, 1949年差一點設計成了這樣 「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曾幾何時年輕人習慣把這一句話掛在嘴邊,但一轉眼到了今天,這卻成了暴露年齡的臺詞兒,不知不覺生在紅旗下的年輕人已經滿頭白髮,但新中國已經七十歲了,依然充滿了青春活力。
  • 五星紅旗設計者曾聯松 從"盼星星盼月亮"獲靈感
    1949年7月,擔任上海市供銷合作總社調研科副科長的曾聯松,在《解放日報》上看到新中國國旗圖案的徵集啟事後,他懷著對新中國無限熱愛、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投入了國旗圖案的設計之中。每天早晨,我從樓上都掃出一堆剪得很亂的油光紙,有紅色的、有黃色的……直到後來中央來信了,證明了國旗是他設計的,我才知道那些日子他是在閣樓上畫國旗。」  一開始,曾聯松的設計並不是很順利。如何按徵集啟事的規定,在三與二之比的長方形上,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地域特點等要求的國旗圖案呢?曾聯松頗費心思。
  •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新中國國旗國徽國歌...
    1949年7月,經毛澤東、周恩來修改審定的《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草案)》。第六小組於7月4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決定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擬定了徵求條例,同時還設立了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及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並決定公開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草案)》。在這份啟事(草案)中,要求國旗、國徽的設計和國歌詞譜撰寫應注意中國特徵和政權特徵;對國旗、國徽的設計形式和顏色作出了具體規定;對國歌詞譜寓意、用語提出了明確要求。
  • 國旗的誕生:設計出自上海普通職員之手
    號召向全國發出徵求國旗圖案啟事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六個工作小組。  (二)設立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及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除組員分別參加外,並聘請部分專家為兩個委員會的委員。  徵集啟事經周恩來批示後,從7月15日到7月26日連續在《人民日報》等報刊登,內地其他各報、香港及海外各華僑報紙也都予以轉載。  徵集啟事發出後,立即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
  • 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
    說到國旗,可能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幾乎每周一都要參加升國旗儀式。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對國旗真正的了解有多少呢?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同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求啟事。
  • 新中國這樣走來--《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歌譜的啟事》
    關於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草案)。這是一份在1949年7月9日、10日,先後經周恩來、毛澤東親筆修改審定的文件。1949年6月16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第六小組,其工作任務是擬定國旗、國徽和國歌方案。這個小組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為副組長。成員有張奚若、田漢、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志等人。
  • 新中國國旗備選圖案,毛主席最傾向第3號設計,張治中:我不同意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事實上,當年負責擬定國旗、國徽及國歌方案的第六小組收到了3012幅國旗設計圖案,但是最終曾聯松設計的「紅底五星旗」成功入選,後經稍微修改成為新中國國旗。從目前公開資料顯示,當年曾聯松的設計方案起初沒有受到多少贊成,大家傾向於「復字第3號」方案,它的設計者是鄭考度。這幅國旗圖案有個醒目特點,有一條金色橫槓。當時毛主席等代表最傾向這一個方案。
  • 五星紅旗,是怎麼擊敗 3000 多個設計方案成為國旗的?
    「復字第1號」:獲得青睞的應徵國旗圖案1949年6月,新政協會議籌備會在北平成立。第六工作小組的任務就包括研究草擬國旗的方案。「復字第32號」:應徵稿件中殺出的黑馬不久後,第六小組收到了一個以五顆五角星組成的國旗設計圖案。這個圖案立即引起了第六小組成員和評選專家們的注意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