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

2020-12-12 揚帆旅行

說起南極磷蝦,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吧?南極磷蝦被運往世界各個地區,人們都能吃得到。而且南極磷蝦在南極作為生活在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動物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南極磷蝦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0億之多,雖然南極磷蝦一年要被人們吃掉三億噸,但是卻一直無法消耗殆盡,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南極磷蝦數目龐大,排行量第一,主要是由於它的繁殖速度大的驚人,南極磷蝦一年能夠生產大約5到10億噸,但是人們一年僅僅能吃到三億噸,所以說由此能夠看出想要消滅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南極磷蝦一次產卵就能達到十萬,每次產卵的時間間隔更是非常短。

雖然說南極磷蝦也有與它相生相剋的天敵,但是由於南極磷蝦在白天的時候會生活在深海地區,能夠有效地避開人們的捕撈,到了晚上的時候她才會浮到水面上來,而且人們對南極磷蝦的天敵也在不斷地捕殺,以至於南極磷蝦繁衍的速度越來越快。

不過現如今南極磷蝦也面臨著自身生存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流逝,若是人們過度捕撈磷蝦,也會被取之盡用之竭的。各位小夥伴們,不知道你們對於南極磷蝦還有什麼了解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好了,本期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節目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會被吃光嗎?
    南極磷蝦數量龐大,繁殖能力強,只要人類有節制的捕撈,保護南極海域的生態系統不被破壞,那南極磷蝦就不會被吃完的。以群集方式生活,密度可達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它們只有6釐米長,2克重,但總質量估計可達4-6億噸,比全世界人口的總質量還要大。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3億噸左右,其中鬚鯨就會吃掉4000萬噸,一頭成年藍鯨一天就能吃掉4噸。食蟹海豹食物的98%是南極磷蝦,每年消耗超過6300萬噸(食蟹海豹的數量超過1000萬頭)。
  • 藍鯨一年吃掉4000萬噸南極磷蝦,為啥一直吃不完?堪稱地球BUG
    科學家發現南極磷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就開始了捕撈南極磷蝦,據統計現在每年被人類捕撈的南極磷蝦每年就有25萬噸,這些磷蝦有的被做成了罐頭,有的被做成了蝦米,據說味道還不錯。實際上,人類目前捕撈的磷蝦相比它每年的被消耗量是微不足道的。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2.5億噸,僅鯨魚就要幹掉其中的4000萬噸,還有企鵝,海豹和其他魚類。
  • 每年全球捕撈南極磷蝦3億噸,但怎麼吃都吃不完,專家:這是地球BUG
    南極磷蝦據統計每年被人類捕撈出大約3億噸,可是這種動物卻絲毫沒有要被滅絕的跡象,反而總是能在來年恢復到一定的種群數量,並且南極磷蝦還是包括很多動物例如企鵝、海豹、鯨魚的食物,
  • 南極磷蝦儲量高達50億噸,比全球糧食總量還高,人類能吃嗎?
    南極冰冷的海洋裡,生活著許多大型的海洋動物,比如藍鯨,鬚鯨等。我們可能很好奇,這麼大的龐然大物平常都吃什麼呢?其實它們吃的東西主要只有一個,那就是南極磷蝦。南極磷蝦是地球生命進化的奇蹟,它從一開始就好像是作為食物而存在的。
  • 南極有75億噸磷蝦,十隻就相對於半斤牛肉!科學家:沒那麼簡單
    雖然藍鯨、鰭鯨等巨無霸一次能吃掉巨量磷蝦,但因人類捕鯨使鯨的數量銳減,它們的食磷蝦量僅佔南極動物食蝦量的第三位。捕食磷蝦最多的是海豹,其次是包括企鵝在內的南極鳥類,年食磷蝦量約為4500萬噸。別看南極大量動物以磷蝦為食維繫著生存,別看磷蝦的高蛋白是豐富無比的資源,但輪到人們以磷蝦為食卻遠非那麼簡單。磷蝦著實給人類利用它製造了太多的難題。
  • 磷蝦每年都要被吃掉約2億噸,為何還沒有被吃「絕」?
    在一部關於藍鯨的紀錄片中介紹,藍鯨的主要食物是磷蝦,平均每天要吃掉4噸食物,其中有一大半是磷蝦。我們知道,海洋中有許多條藍鯨,藍鯨每天都要消耗這麼多的磷蝦,為什麼磷蝦還沒有被吃滅絕呢?磷蝦磷蝦是一種類似於蝦的海洋生物,它們體型非常小,以海洋中的浮遊植物以及浮遊動物為生。磷蝦屬於濾食動物,它們會用胸肢把海洋中的浮遊生物過濾出來。
  • 磷蝦作為哺育海洋生命的糧食,每年消耗3億噸,為什麼沒有滅絕?
    其實磷蝦在世界許多海域都有發現,種類也是非常繁多,在南冰洋,磷蝦也分成很多種,主要分為,冷磷蝦,南極大磷蝦晶磷蝦等。 但是因為南極大磷蝦佔據了所有磷蝦總質量的百分之99以上,有科學家預測,南極大磷蝦的總質量可能達到5億噸至幾十億噸。所以而我們提到的磷蝦,一般都是特指南極大磷蝦,也簡稱南極磷蝦。
  • 75噸的南極磷蝦: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會被人類吃保護動物嗎
    尤為令人驚嘆的是硅藻還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這讓一般的綠色植物望塵莫及。硅藻不僅富有大量的高蛋白營養,同時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並且它散發出的清香味道也是磷蝦等小型生物的美食。磷蝦吃硅藻,大型生物吃磷蝦,這也形成了一條以硅藻為底層的食物鏈。
  • 鯨鯊是地球上最大的魚,可為什麼它只吃小魚小蝦?
    鯨鯊作為現存最大的魚類,自然比這兩種更大些。目前精確測量的最大個體12.65米長21.5噸重,可靠的最大全長是18.8米,估算其體重可達45噸,如果這估算屬實的話,鯨鯊就是已知的第二大魚類,把利茲魚擠下去了,第一是已滅絕的巨齒鯊。
  • 蝦皮是磷蝦做的嗎?
    磷蝦,是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是許多經濟魚類和鬚鯨的重要餌料,也是漁業的捕撈對象。南極磷蝦的資源豐富,估計南大洋有若干億噸。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目前年產量50多萬噸。
  • 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有鯨屎的味道
    今天我們來講講鯨魚......的便便,放心,不可能引起密恐的,不可能......2016年7月,我曾前往馬達加斯加觀察野生動物。在看了十多種狐猴之後,我們轉戰出海,尋找座頭鯨。座頭鯨時而露出頭,時而下潛露出尾巴,還會躍出水面,引得遠處渺小的人類一陣陣驚呼。
  • 南極磷蝦成為海上金礦,「深藍號」出馬,中國會是最大的「黑馬」
    中國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匹備受期待的「黑馬」,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不被看好,但是總能一鳴驚人,衝出重圍;中國人出不了地球,結果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中國的沙漠鐵路被蘇聯定為活不過30年,結果一直存在至今,諸如此類震驚世界的事件還有很多,如今因為南極磷蝦,中國將再次成為最大的「黑馬」!
  • 純淨的南極最「閃閃惹人愛」的海洋生物,嬌小可愛
    南極磷蝦是純淨的南極最「閃閃惹人愛」的海洋生物,雖然嬌小可愛,卻能夠在海中發出漂亮的螢光,更是赫赫有名的「小身材,大營養」!南極磷蝦是人類已發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蛋白庫,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高達50%以上,一隻南極磷蝦(0.5g)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5g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所以,南極磷蝦是秋季進補的佳品。 南極磷蝦蝦皮很薄、肉質飽滿、晶瑩剔透、細膩又鮮美,可以與對蝦媲美,Q彈的口感讓人吃上癮,做幾個美味的磷蝦餃,熬一碗濃濃的磷蝦湯,秋天就這個feel倍兒滋補!
  • 北極甜蝦:25萬噸重的「大蛋糕」,南極磷蝦遇到「對手」了
    北極蝦是北冰洋海域最重要的經濟蝦類之一,和南極磷蝦一樣,是全球眾多國家競相捕撈的對象。和中低緯度的蝦類產品相比,北極蝦遠離汙染,不含任何添加劑,無論是品質、口感還是色澤都明顯更勝一籌,也正因為如此,北極蝦的價格曾被推到過令人瞠目結舌的高度。
  • 南極已經比現在的南京還熱了
    攝影:JAMES YUNGEL, NASA從1992年到2017年,南極半島的冰損失率幾乎增加了4倍多,從每年70億噸增加到330億噸。 派恩島是南極洲最脆弱的地方。2012年以來這裡的冰川每年脫落580億噸冰。
  • 南極冰下都有啥?那裡的百合都會跳舞!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極海底,探索鮮為人知的海底世界。「冰下草原」生物大聚會南極位於南半球高緯度極端寒區,也是全球最寒冷和暴風雪最頻繁的地區,通常一年中有8~9個月的時間被茫茫浮冰和積雪所覆蓋。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與熱帶品類繁多的海洋生物世界相比,南極海洋不僅生物多樣性相對較低,其海洋食物鏈的結構也會相對簡單。然而,近十幾年中,隨著許多新的物種不斷被發現,這種傳統觀念正在受到嚴重的挑戰。如此天寒地凍,海裡還會有多少生命?飛鳥以及企鵝與海豹們又吃什麼?
  • 雲避暑 | 南極動物拍了拍熱的冒汗的你
    南極被咆哮西風帶和南極環繞流封印,與沒有被「封印」的北極相比,無論最低溫還是年平均氣溫,南極都要冷20度左右,2013年記錄的最低溫甚至達到-93.2°C,是妥妥的地球」冷極「!他們的食物都是不起眼的南極磷蝦磷蝦為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能夠忍受超過200天的飢餓甚至會出現負生長,「返老還童」所以通常2-3年也不過長到5釐米左右
  • 大連人現在還能吃什麼海鮮?
    3 ★儘量不吃生的水產品等!!! 煮熟燒透食物!!! 分別包裝、分層存放食物。 生的肉、水產品等食物在放入冷凍層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塊、單獨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生、熟食物分層存放。 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 澳洲魚油、魚肝油、磷蝦油解讀和對比
    很多三文魚(尤其是人工養殖的三文魚)都有一種很深亮的紅色,這種紅色是來源於一種強力抗氧化劑--蝦青素(astaxanthin)。而三文魚最常吃的食物磷蝦中,就含有大量的這種物質。蝦青素(astaxanthin,簡稱ASTA,在港臺地區又稱為蝦紅素)是一種色素,可以賦予觀賞魚、三文魚、蝦和火烈鳥粉紅的顏色。其化學結構類似於β-胡蘿蔔素。
  • 南極溫度超過可怕的20度,企鵝數量銳減75%.今年對於地球也是地獄開局...
    比如歐洲國家們接連創下自己的高溫紀錄:6月法國44.3℃,7月比利時40.6℃,荷蘭40.4℃,德國41.5℃——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3天之間,這兩個讓人不安的數據接連和南極掛鈎,很多人都想到了氣候變暖,開始相信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