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成為海上金礦,「深藍號」出馬,中國會是最大的「黑馬」

2020-12-22 趣說科學

「黑馬」一出,必驚世界!中國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匹備受期待的「黑馬」,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不被看好,但是總能一鳴驚人,衝出重圍;中國人出不了地球,結果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中國的沙漠鐵路被蘇聯定為活不過30年,結果一直存在至今,諸如此類震驚世界的事件還有很多,如今因為南極磷蝦,中國將再次成為最大的「黑馬」!

南極磷蝦是磷蝦科,屬於蝦類的一種,身形極小,一般的長度在45-60毫米,最大的也只有90毫米。這種體型較小的小蝦米並非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河水之中,而是遠在南冰洋的南極洲水域附近,它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有時密度最高能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這種磷蝦以微小的浮遊植物作為日常食物來源,一般壽命在6年左右,它們的存在對南極生態系統很重要,如果在生物質能方面評價這種磷蝦的話,那它們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的動物物種,分布範圍很廣,不過在大西洋地區則是最為豐富!

磷蝦看起來十分狹小,但是它們在海底中卻有著十分有趣的生活。磷蝦的卵是排在水中,但是在孵化之前,會不斷的下沉,在下沉的過程中也並不影響孵化,直到沉入海底,最深的能夠下沉到2000多米,這些磷蝦的生命力也是極其頑強。孵化的時候是下沉狀態,但是成長的時候卻是上浮狀態,和孵化相反的是,在發育的過程中不斷上浮,在上浮中發育,最終在海水錶層進行覓食,再次繁衍生息!

磷蝦雖小,但卻是富含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所含蛋白量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時還富含人體組織中必需的胺基酸以及維生素A,所以長期食用磷蝦有美膚的功效;雖然磷蝦大的蝦皮很薄,但是肉卻很豐富,肉質細嫩且鮮美。磷蝦除了有美膚的功效之外,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可以用它來治療胃潰瘍等病症,如果有胃病的朋友可以嘗試多多食用磷蝦。所以,衝著這些價值,磷蝦現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捕漁業者捕撈的對象。

現如今南極磷蝦就是「海上金礦」,根據不完全統計,南極磷蝦目前的資源是6.5-10億噸,為何我國就成為最後的「黑馬」了呢?在2012年中國設計出了第一款專業捕捉南極磷蝦的捕撈船——福榮號,中國的對南極磷蝦的捕撈也大大增加,結果就在2019年,中國的「深藍號」出世,它擁有先進的捕撈技術,它的出世也標誌著中國的南極磷蝦產業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而在未來它將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南極磷蝦產業的「黑馬」!中國對南極磷蝦的捕撈量每年都能維持在10萬噸以上,而這僅次於挪威!

雖然「深藍號」已經出擊,但是中國沒有停止研究更加先進的捕撈船,而「南極號」已經進入設計階段,在未來有望看見二者合作,那時中國的南極磷蝦產業將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相關焦點

  • 75噸的南極磷蝦: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會被人類吃保護動物嗎
    而南極磷蝦高蛋白、數量多的特點自然成為了大家追逐的對象。另一方面,許多海岸國家建立了200海裡專屬經濟區,禁止外國的漁船進入這一水域。於是,這些漁船不得不尋找新的漁場和新的捕撈對象。因此,南大洋如此豐富的南極磷蝦資源成為一塊令人眼饞的「肥肉」。同時,科學家們預測,到南大洋去開發利用南極磷蝦,解決世界性蛋白資源問題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會被吃光嗎?
    豹海豹也有用來濾食的牙齒,南極磷蝦是它飲食的45%,所有海豹每年一共消耗1億噸左右的南極磷蝦;鳥類約1500萬-2000萬噸;魷魚約3000萬-1億噸;魚類1000萬-2000萬噸。所以每年有一半左右的南極磷蝦會被吃掉,但是南極磷蝦繁殖得更快。
  • 南極有75億噸磷蝦,十隻就相對於半斤牛肉!科學家:沒那麼簡單
    對於南極洲很多動物來說,磷蝦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基本食物,也是南大洋的生態基礎。隨著人類對磷蝦肉蛋白的初步開發利用,它必然還會成為人類營養的追求目標。因此有必要對磷蝦數量、生活習性和在南極洲生物鏈中所擔當的關鍵角色做一介紹。
  • 北極甜蝦:25萬噸重的「大蛋糕」,南極磷蝦遇到「對手」了
    這一年,蘇聯破天荒地捕撈了49.2萬噸的南極磷蝦,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捕撈記錄。當年全球南極磷蝦的捕撈總量為52.8萬噸,蘇聯以一國之利就佔據了93%的份額,穩坐「磷蝦一哥」的寶座。蘇聯創下的記錄直到現在都沒有被打破,自從蘇聯解體後,整個南極磷蝦產業也開始「集體大跳水」,進入了萎靡不振的緩慢發展期。
  • 蝦皮是磷蝦做的嗎?
    中國產量最大的是黃海的太平洋磷蝦。磷蝦有明顯的集群性,是形成聲散射層的主要浮遊動物。 南極磷蝦雖然個體嬌小,但是蝦肉卻十分的飽滿鮮嫩,尤其是剛打撈出水的鮮活南極磷蝦更是味道清甜,營養成分豐富,且由於南極磷蝦體內的鉛,砷,汞等含量很低,再加上生長環境中的汙染物很少
  • 南極磷蝦儲量高達50億噸,比全球糧食總量還高,人類能吃嗎?
    南極冰冷的海洋裡,生活著許多大型的海洋動物,比如藍鯨,鬚鯨等。我們可能很好奇,這麼大的龐然大物平常都吃什麼呢?其實它們吃的東西主要只有一個,那就是南極磷蝦。南極磷蝦是地球生命進化的奇蹟,它從一開始就好像是作為食物而存在的。
  • 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
    說起南極磷蝦,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吧?南極磷蝦被運往世界各個地區,人們都能吃得到。而且南極磷蝦在南極作為生活在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動物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南極磷蝦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0億之多,雖然南極磷蝦一年要被人們吃掉三億噸,但是卻一直無法消耗殆盡,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
  • 【健康手拉手】 磷蝦油 ——《頂級的深海魚油》!
    近年來有一種非常紅火的omega-3保健食品,這就是磷蝦油。那麼這種保健食品又是來自於哪呢?它主要萃取自南極海域的一種小型紅色磷蝦。
  • 藍鯨一年吃掉4000萬噸南極磷蝦,為啥一直吃不完?堪稱地球BUG
    科學家發現南極磷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就開始了捕撈南極磷蝦,據統計現在每年被人類捕撈的南極磷蝦每年就有25萬噸,這些磷蝦有的被做成了罐頭,有的被做成了蝦米,據說味道還不錯。實際上,人類目前捕撈的磷蝦相比它每年的被消耗量是微不足道的。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2.5億噸,僅鯨魚就要幹掉其中的4000萬噸,還有企鵝,海豹和其他魚類。
  • 「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雪龍」號3月6日電 題:「雪龍」號駛入我國海域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6日航行在我國南海海域,預計6天後靠泊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本次科考期間,考察隊經受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雪龍」號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 「煙臺造」南極磷蝦運輸船順利下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梁瑩瑩 通訊員 房欣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中集來福士獲悉,9月17日上午,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為挪威阿克集團旗下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簡稱「阿克海洋生物」)建造的南極磷蝦運輸船項目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順利下水
  • 每年全球捕撈南極磷蝦3億噸,但怎麼吃都吃不完,專家:這是地球BUG
    但是同樣的副作用也是造成了很多環境汙染,地球上很多的動物都因為人類的過度幹預而被宣布滅絕,但是在大自然中眾多生物中,好像有一個BUG的存在,那就是南極磷蝦。 南極磷蝦據統計每年被人類捕撈出大約3億噸,可是這種動物卻絲毫沒有要被滅絕的跡象,反而總是能在來年恢復到一定的種群數量,並且南極磷蝦還是包括很多動物例如企鵝、海豹、鯨魚的食物,
  • 磷蝦作為哺育海洋生命的糧食,每年消耗3億噸,為什麼沒有滅絕?
    南極磷蝦每年的總量保守估計在5至6億噸,南極磷蝦的質量比全世界的人口總體重還要重。 每年人類大約會捕撈600至700萬噸磷蝦,加之海中的鬚鯨,企鵝,海獅,海豹,海鳥,烏賊,章魚也會以磷蝦為食。
  • 純淨的南極最「閃閃惹人愛」的海洋生物,嬌小可愛
    南極磷蝦是純淨的南極最「閃閃惹人愛」的海洋生物,雖然嬌小可愛,卻能夠在海中發出漂亮的螢光,更是赫赫有名的「小身材,大營養」!南極磷蝦是人類已發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蛋白庫,其體內蛋白質含量高達50%以上,一隻南極磷蝦(0.5g)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5g牛肉的蛋白質含量。所以,南極磷蝦是秋季進補的佳品。 南極磷蝦蝦皮很薄、肉質飽滿、晶瑩剔透、細膩又鮮美,可以與對蝦媲美,Q彈的口感讓人吃上癮,做幾個美味的磷蝦餃,熬一碗濃濃的磷蝦湯,秋天就這個feel倍兒滋補!
  • 雲避暑 | 南極動物拍了拍熱的冒汗的你
    他們的食物都是不起眼的南極磷蝦磷蝦為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能夠忍受超過200天的飢餓甚至會出現負生長,「返老還童」所以通常2-3年也不過長到5釐米左右圖片源@維基百科就是超強的忍耐力讓這個不起眼的小生命成為這顆星球上數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動物之一保守估計總量在5億噸以上人類的總體重也才
  • 南極已經比現在的南京還熱了
    這種情況一個夏季會發生好幾次,通常南極半島不會受其影響,因為在南半球西風帶的強風保護下,暖空氣無法入侵。 攝影:ROBERT BOESCH, CORBIS南極半島的西部是南極半島山脈,曾經可能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而氣流在南極半島越過山脈後便開始下沉在下坡加速過程中不斷加壓和升溫,並產生所謂的「焚風」。這些熱風會導致氣溫短暫上升30℃。」
  • 這裡到處生機勃勃——南極太空人海動物世界探秘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0日電 題:這裡到處生機勃勃——南極太空人海動物世界探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太空人海,人跡罕至的南大洋海域,人類對它的了解並不比月球多多少。  從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南大洋普裡茲灣開始,一路向西直至太空人海西部,展開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太空人海綜合調查,探秘南大洋中這片少為人知海域的生態系統。調查顯示,儘管環境惡劣,這裡依然生機勃發。
  • 探索海洋,擁抱深藍
    2017年5月,在中國南海,海上鑽井平臺「藍鯨1號」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創造了可燃冰開採時間和產量兩項世界紀錄。 這種大型疏浚裝備,十年前中國還必須依賴進口,現在中國不僅能夠自主設計製造,而且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大規模吹填造陸工程的國家之一。
  • 不和企鵝搶食,漁企自覺禁漁,能保住南極生態嗎?
    由於磷蝦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非常依賴於海冰,隨著氣候變暖,磷蝦的分布和數量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食物鏈上層的企鵝、鯨等生物。 2020年9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等機構科學家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近100年的時間裡,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分布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極大西洋扇區的磷蝦豐度減少,而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或許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成為磷蝦新的「避難所」。 除了氣候變化,還有商業捕撈。
  • 南極:遍地風流
    下降風(Katabatic wind)是地球上威力最大的風暴之一其肆虐迅猛,所到之處物毀土崩它呼嘯著抵達海岸,橫掃大洋(目前地球上測得的最大風力便在南極,因此它又被稱為風極;2009年9月16日衛星拍攝的特拉諾瓦灣Terra Nova bay,下降風在海面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跡,圖片源自@NASA)